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楊絳:詩清只為飲茶多

曾聽人講洋話, 說西洋人喝茶, 把茶葉加水煮沸, 濾去茶汁, 單吃茶葉, 吃了咂舌道:“好是好, 可惜苦些。 ”新近看到一本美國人做的茶考, 原來這是事實。

茶葉初到英國, 英國人不知怎麼吃法, 的確吃茶葉渣子, 還拌些黃油和鹽, 敷在麵包上同吃。 什麼妙味, 簡直不敢嘗試。 以後他們把茶當藥, 治傷風, 清腸胃。 不久, 喝茶之風大行, 1660年的茶葉廣告上說:“這刺激品, 能驅疲倦, 除噩夢, 使肢體輕健, 精神飽滿。 尤能克制睡眠, 好學者可以徹夜攻讀不倦。 身體肥胖或食肉過多者, 飲茶尤宜。 ”

萊登大學的龐德戈博士(Dr Cornelius Bontekoe)應東印度公司之請, 替茶大做廣告, 說茶“暖胃, 清神, 健腦, 助長學問, 尤能征服人類大敵——睡魔”。 他們的怕睡, 正和現代人的怕失眠差不多。 怎麼從前的睡魔, 愛纏住人不放;現代的睡魔, 學會了擺架子, 請他也不肯光臨。 傳說, 茶原是達摩祖師發願面壁參禪, 九年不睡, 天把茶賞賜給他幫他償願的。

胡嶠《飲茶詩》:“沾牙舊姓余甘氏, 破睡當封不夜侯。 ”湯況《森伯頌》:“方飲而森然嚴乎齒牙, 既久而四肢森然。 ”可證中外古人對於茶的功效, 所見略同。 只是茶味的“余甘”, 不是喝牛奶紅茶者所能領略的。

濃茶攙上牛奶和糖, 香洌不減, 而解除了茶的苦澀, 成為液體的食料, 不但解渴, 還能療饑。 不知古人茶中加上薑鹽, 究竟什麼風味, 盧仝一氣喝上七碗的茶, 想來是葉少水多, 沖淡了的。 詩人柯立治的兒子, 也是一位詩人, 他喝茶論壺不論杯。

約翰生博士也是有名的大茶量。 不過他們喝的都是甘腴的茶湯。 若是苦澀的濃茶, 就不宜大口喝, 最配細細品。 照《紅樓夢》中妙玉的論喝茶, 一杯為品, 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那末喝茶不為解渴, 只在辨味。 細味那苦澀中一點回甘。

記不起哪一位英國作家說過, “文藝女神帶著酒味”, “茶只能產生散文”。 而咱們中國詩, 酒味茶香, 兼而有之, “詩清只為飲茶多”。 也許這點苦澀, 正是茶中詩味。

摘自《楊絳文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