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世界讀書日特輯|書籍的歷史:從泥板到電子書的變遷

書籍, 是知識的承載者, 是歷史最忠實的記錄者, 書籍之發展, 便是人類文明之發展。 作為一種資訊載體, 書籍跨越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 超越了種族和民族的隔閡, 將知識和文化有效地保存下來, 傳播到世界各地。

泥板上的史詩

刻有《吉爾伽美什》的泥版書

兩河流域誕生了最早的人類文明——古巴比倫文明, 人們摘葦為筆, 挖泥為紙, 創作了人類最早的書籍:泥版書。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由20720塊泥板拼出的人類最古老史詩——《吉爾伽美什》。

“吉爾伽美什, 你為何四處徘徊?你苦苦追尋的長生不老, 它最終也不會出現……去整潔你的衣裝, 潔淨你的儀容, 看著你的孩子茁壯成長。 去愛你的妻子, 叫她在婚姻裡滿足, 這才是你該要做的。 ”

一“草”風行三千年

記載有古埃及數學成就的紙莎草紙書

古埃及人在尼羅河邊采一種獨特的紙莎草寫書。 紙莎草書在乾燥的環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的特點, 是法老時期重要的出口商品, 遠銷至古希臘、古羅馬等歐洲國家, 歷時3000年而不衰。

紙莎草高達2米以上, 將皮削去, 把淺色的內莖切成40釐米左右的長條, 再切成一片片薄片, 擠壓去水分, 晾乾就成了紙。 金字塔裡出土的紙莎草紙畫歷經幾千年, 其色澤絢麗依舊。

歐洲文化典籍母本

羊皮紙用小羊皮加工而成,白色透明,柔韌纖薄,可用鵝毛筆兩面書寫。

除了紙莎草紙,古希臘和古羅馬人也用羊皮紙寫書,當時大部頭的著作都是用羊皮紙書寫的,包括荷馬史詩,可以說,羊皮紙書是歐洲文化典籍的母本。

藏於美國巴爾的摩•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的阿基米德羊皮卷手稿

佛教的傳播使者

亞洲熱帶地區有一種特別高大的棕櫚樹,其葉碩大無朋,經水煮、磨光、裁剪、上色,就成為很好的書寫材料。

南印度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地區的人將經文和注疏記錄在棕櫚葉上,形成“貝葉經”。大量貝葉經被僧人帶到中亞、我國的西藏、新疆和東南亞各國並保存至今,對佛教和佛教文化的傳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九龍坡區華嚴寺道堅方丈在展示珍貴的貝葉金經

竹帛金石

左:甲骨文;右:青銅金文

“書於竹帛,鏤于金石。”從甲骨刻字到造紙術與印刷術發明之前,我國主要書籍載體包括:青銅、石塊、竹木片和絲織品。簡牘是戰國至魏晉時代的主要書寫材料,帛書則以絲綢書寫典籍。

懸泉漢簡

馬王堆帛書《老子》

改寫書籍發展史的中國文明

蔡倫造紙

東漢蔡倫的造紙術,徹底改寫了後世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發展,更是大大促進了書籍的普及。如今,“洛陽紙貴”的時代已不復存在,人們的生活亦無法離開紙張與書本。

唐鹹通九年(868)印製的《金剛經》是現存最早有確切紀年的印刷品。

無紙化閱讀時代

電子書利用電腦技術將一定的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資訊,通過數碼方式記錄在以光、電、磁為介質的設備,較以紙張為載體的傳統出版物,更加易於存儲與攜帶。數位化出版物,讓無紙化閱讀成為現實!

羊皮紙用小羊皮加工而成,白色透明,柔韌纖薄,可用鵝毛筆兩面書寫。

除了紙莎草紙,古希臘和古羅馬人也用羊皮紙寫書,當時大部頭的著作都是用羊皮紙書寫的,包括荷馬史詩,可以說,羊皮紙書是歐洲文化典籍的母本。

藏於美國巴爾的摩•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的阿基米德羊皮卷手稿

佛教的傳播使者

亞洲熱帶地區有一種特別高大的棕櫚樹,其葉碩大無朋,經水煮、磨光、裁剪、上色,就成為很好的書寫材料。

南印度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地區的人將經文和注疏記錄在棕櫚葉上,形成“貝葉經”。大量貝葉經被僧人帶到中亞、我國的西藏、新疆和東南亞各國並保存至今,對佛教和佛教文化的傳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九龍坡區華嚴寺道堅方丈在展示珍貴的貝葉金經

竹帛金石

左:甲骨文;右:青銅金文

“書於竹帛,鏤于金石。”從甲骨刻字到造紙術與印刷術發明之前,我國主要書籍載體包括:青銅、石塊、竹木片和絲織品。簡牘是戰國至魏晉時代的主要書寫材料,帛書則以絲綢書寫典籍。

懸泉漢簡

馬王堆帛書《老子》

改寫書籍發展史的中國文明

蔡倫造紙

東漢蔡倫的造紙術,徹底改寫了後世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發展,更是大大促進了書籍的普及。如今,“洛陽紙貴”的時代已不復存在,人們的生活亦無法離開紙張與書本。

唐鹹通九年(868)印製的《金剛經》是現存最早有確切紀年的印刷品。

無紙化閱讀時代

電子書利用電腦技術將一定的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資訊,通過數碼方式記錄在以光、電、磁為介質的設備,較以紙張為載體的傳統出版物,更加易於存儲與攜帶。數位化出版物,讓無紙化閱讀成為現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