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清華大學校訓為何引用易經!

清華大學校訓來源《周易》:“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 此校訓緣起于梁啟超先生1914年11月到清華演講,

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 “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 他說: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 不得一曝十寒, 不應見利而進, 知難而退, 而應重自勝擯私欲尚果毅, 不屈不撓, 見義勇為, 不避艱險, 自強不息;同時, 君子應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 容載萬物, 責己嚴, 責人輕, 以博大之襟懷, 吸收新文明, 改良我社會, 促進我政治, 以寬厚的道德, 擔負起歷史重任。 梁啟超慷慨激昂的演講深深激勵了清華學子, 後來“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 最終演變成清華校訓。

著名哲學家張岱年先生認為, 清華校訓的內涵高度概括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 他認為:“厚德載物是一種寬容的思想,

對不同意見持一種寬容的態度, 對思想、學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自強不息是對生命的體會, 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進、奮發向前。 ”張老先生詮釋了清華大學的校訓的靈魂, “作為中國一流大學, 東方玄學以為應肩負起傳道授業, 引導世風, 崇尚自然科學, 積極奮進, 具有勇敢、堅強不屈的意志、寬容、承載、包容、接納、奉獻、無私、無畏、善良的美德。

“天行健, 君子當自強不息”, 清華莘莘學子, 如同君子德行, 效法天, 要像天那樣不斷運行, 不斷努力前進。 “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 清華人就應該像土地厚廣, 承載萬物, 君子取法地, 要積累道德, 方能承擔家業、興旺事業, 國之棟樑。

故“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是要人們效法天地, 在學、行各方面不斷去努力。 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 人源於天地, 是天地的派生物, 所以天地之道就是人生之道。 古代不少學者, 能深刻體認這種精神並自覺加以踐履, 如孔子, 自述“發憤忘食, 樂而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 孔子有一次在河邊對學生們說:“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就是激勵他們效法自然, 珍惜時光, 努力進取。 如此德行, 珍愛時光, 努力奮進, 是當清華人具有的風範!

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積極堅強不自息, 同時又具有寬容、博大, 像“厚德載物”有利於督促人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清華大學校訓傳承易經經典, 必然激勵, 影響、改變當下許多追求功利、庸常、浮躁, 缺少追求真知, 抄襲等等不良社會風氣, 具有積極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們堅信清華大學的校訓能夠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且具有積極陽光正能量和仁愛之心, 使人克制私欲、擔當文化和道德先行者, 減輕自私自利之心, 關愛他人、熱愛國家, 珍愛社會、敬愛萬物。 若有此修養和高尚的德行, 無疑對改變社會不良風潮, 強健中華民族, 盛國家, 和諧社會, 光大民族文化, 和諧家庭、創新工作勇擔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