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入圍“天壇獎”的兩部法國影片講了什麼?

4月21日, 入圍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的法國影片《約翰之子》《施毒天使》召開了新聞發佈會。 活動現場, 兩部影片的主創人員與媒體分享了影片拍攝中的故事。

4月21日上午11點, 北京國際酒店會議樓多功能2廳進行了入圍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法國影片《約翰之子》和《施毒天使》的發佈會。 《約翰之子》的製片人馬里耶勒·堆格代表劇組成員前來和中國媒體見面。

《約翰之子》製片人發言

《約翰之子》製片人馬里耶勒.堆格的製片作品包括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影片《聖誕快樂》和《兩小無猜》, 該片導演菲力浦.裡奧雷曾經憑藉著《我會好起來》(2006年)和《非法入境》(2009年)被中國觀眾熟悉, 此次他因檔期衝突不能來到中國, 所以委託製片人馬里耶勒·堆格代為轉達對中國觀眾的歉意, 並且也非常希望中國觀眾能夠喜歡這部具有東方式含蓄情感表達的《約翰之子》。

《約翰之子》導演

《約翰之子》劇照

會上, 媒體對於這部電影中含蓄的歐洲家庭情感表達方式很是感到好奇。 因為法國人被世人所知的基本上都屬於熱情奔放並且崇尚于公開自由的情感表達方式, 但是在《約翰之子》中, “父親”皮埃爾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之後, 借著剛剛落水失蹤的朋友約翰之名聯繫自己33年前的私生子, 說是幫約翰轉交一個他臨死前交代下來的禮物。 想不到遠在巴黎從未知曉自己身世的馬修迫於參加自己從未謀面的父親葬禮, 並且希望借此機會和兄弟們重逢。

來到蒙特利爾之後, 皮埃爾總是希望讓約翰不要提及自己的身世。 儘管在無意中被馬修發現皮埃爾才是自己的親身父親, 但是馬修和皮埃爾的家庭中那種極為微妙的情感表達, 將彼此之間的親情和愛用極為含蓄的方式來展現出來。 馬里耶勒對於中國觀眾注意到這個情感細節感到高興。 作為導演菲力浦·裡奧雷多年的合作夥伴, 她認為導演在表達人性上有著一種超然的感知能力, 能夠在情感表達最強烈的時候巧妙得用一種舉重若輕的方式處理。

馬里耶勒同時強調, 導演是嘗試著讓演員用最真實的方式來參與這個故事, “做你自己”, 這是導演反復和演員提到的。 而之所以將男主角的年齡確定在35歲,

正是因為這個年齡的男人既是為人父, 也是為人子。 這個年齡的人正在嘗試著學會如何和自己的父母相處, 又要和自己的子女相處的很多挑戰。 “主角不再年輕”, 馬里耶勒表示, 這種不再年輕也意味著家庭和責任的一種承擔。 更重要的是, 這個階段是關乎人生成長中是對自己最重要的重新認識的一個過程。 《約翰之子》電影中每個家庭對於父子關係的強調讓這種溫情多了一絲積極向上的力量。

而在被問及自己作為製片人, 如何能夠和導演菲力浦合作, 並且如何去挖掘新作品時, 並且是否有過一些衝突時, 馬里耶勒表示《約翰之子》是他們合作的第二部電影, 他們兩人彼此信任。 她同時承認爭執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共識和對於電影以及專案的共同認知才是維繫彼此合作的最重要的紐帶。

4月22日上午9點半,另一部入圍天壇獎的法國影片《施毒天使》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樓多功能2廳迎來了劇組和中國媒體的見面會。導演斯蒂芬妮·皮隆卡和製片人蒂埃裡·德·克萊蒙-托內爾一起來到現場,向媒體介紹了這部電影拍攝的前因後果。

《施毒天使》發佈會

《施毒天使》改編自作家讓·特磊的同名小說,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海倫娜·約戈度在長達18年的時間裡通過在食物裡投毒謀殺了超過36個人,但是至今誰也無法知曉她當時為何選擇成為系列殺人犯。這也正是導演斯蒂芬妮·皮隆卡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告訴觀眾的。

斯蒂芬妮說自從看了小說瞭解了這個歷史事件之後,她就有種難以抑制的創作衝動,為此她甚至重新跟著當年海倫娜的足跡走過了當時她的旅程。她說“我被這個小女孩的故事打動,經歷了艱苦的童年之後她最終淪為了一個罪犯,並眼睜睜得看著自己墜入深淵難以自拔。”那個時候,她覺得這個女孩的故事就是她想做的電影。在小說改編的過程中,基於對已經發生的歷史事件的尊重,導演也有過對歷史事件的考證,將連環殺手的故事和歷史背景進了一個融合,為了確保電影的藝術性與現實的真實性相結合,給觀眾帶來更加真實的震撼力。

《施毒天使》是一部以女性為主視角的電影,作為女性導演,很自然會將自己對於生活的認識投影在自己的電影中,《施毒天使》也不例外。斯蒂芬妮認為,在法國女性導演的數量是很少的,也就是說在導演這個領域男性還是具有一定優勢,從他們的數量已經他們能獲得的資源。《施毒天使》是在講述一位女性,而沒有男主角,這樣一部影片本身就是一個難度的跨越,而且她所處的十九世紀初,時代也已經與現在脫節,使得電影本身更為小眾。在拍攝中,導演與片中的女主角也是一個互相陪伴的過程,希望能夠更深入體會到主人公心理的變化和內心的情感。在拍攝製作中,讓角色和自己對話的經歷肯定也是存在的,作為導演,她首先不能跨越用自己的模樣來影響一個影片的創作,比如說如何認識和成為自己的這樣一個過程,如何去愛自己、愛別人、如何去面對生活、以及對於生活的期許。

但是共識和對於電影以及專案的共同認知才是維繫彼此合作的最重要的紐帶。

4月22日上午9點半,另一部入圍天壇獎的法國影片《施毒天使》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樓多功能2廳迎來了劇組和中國媒體的見面會。導演斯蒂芬妮·皮隆卡和製片人蒂埃裡·德·克萊蒙-托內爾一起來到現場,向媒體介紹了這部電影拍攝的前因後果。

《施毒天使》發佈會

《施毒天使》改編自作家讓·特磊的同名小說,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海倫娜·約戈度在長達18年的時間裡通過在食物裡投毒謀殺了超過36個人,但是至今誰也無法知曉她當時為何選擇成為系列殺人犯。這也正是導演斯蒂芬妮·皮隆卡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告訴觀眾的。

斯蒂芬妮說自從看了小說瞭解了這個歷史事件之後,她就有種難以抑制的創作衝動,為此她甚至重新跟著當年海倫娜的足跡走過了當時她的旅程。她說“我被這個小女孩的故事打動,經歷了艱苦的童年之後她最終淪為了一個罪犯,並眼睜睜得看著自己墜入深淵難以自拔。”那個時候,她覺得這個女孩的故事就是她想做的電影。在小說改編的過程中,基於對已經發生的歷史事件的尊重,導演也有過對歷史事件的考證,將連環殺手的故事和歷史背景進了一個融合,為了確保電影的藝術性與現實的真實性相結合,給觀眾帶來更加真實的震撼力。

《施毒天使》是一部以女性為主視角的電影,作為女性導演,很自然會將自己對於生活的認識投影在自己的電影中,《施毒天使》也不例外。斯蒂芬妮認為,在法國女性導演的數量是很少的,也就是說在導演這個領域男性還是具有一定優勢,從他們的數量已經他們能獲得的資源。《施毒天使》是在講述一位女性,而沒有男主角,這樣一部影片本身就是一個難度的跨越,而且她所處的十九世紀初,時代也已經與現在脫節,使得電影本身更為小眾。在拍攝中,導演與片中的女主角也是一個互相陪伴的過程,希望能夠更深入體會到主人公心理的變化和內心的情感。在拍攝製作中,讓角色和自己對話的經歷肯定也是存在的,作為導演,她首先不能跨越用自己的模樣來影響一個影片的創作,比如說如何認識和成為自己的這樣一個過程,如何去愛自己、愛別人、如何去面對生活、以及對於生活的期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