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重磅推介|不是所有紅茶都叫“宜興紅”!

宜興陽羨茶

一壺醉天下

茶禪四月到宜興

愛茶之人怎能少了那抹新鮮呢?

今日, 恰逢週末

有處茶園相較往常

茶香更濃郁了些

不少人兒相約到此

只為TA

……

在4月22日舉行的“宜興紅”品牌推介會上, 當地茗鼎生態茶業科技有限公司、乾元茶業有限公司、項珍茶業合作社等21家茶企“歃茶為盟”, 將致力共同推廣“宜興紅”這一紅茶區域公共品牌。

琴瑟相伴, 泡茶自然就多了一份雅致的心境。

宜興素有“茶的綠洲”之美名

是我國最早的古茶區之一

繼出臺老茶樹改造補貼政策後, 近年來, 我市先後投入良種茶園改造資金1700余萬元, 有計劃地對衰老茶園進行改造, 並從外省引進福鼎大毫茶、鐵觀音等優良適制紅茶樹種, 各茶企也根據市場需求積極調整產品結構, 產量逐年遞增。

目前, 全市茶園面積7.5萬畝, 茶樹良種化率超了50%, 年產紅茶2300多噸, 占茶葉總產量的近40%, 年產名優紅茶375噸、總產值近1.2億元。

隨著茶樹良種推廣、茶園綠色防控、名優茶製作等技術的推廣應用, 加上廣大茶企順勢而為, 主動研發紅茶新品, 鑽研紅茶製作技藝, 我市紅茶品質不斷提升, 在業界知名的茶葉評比中屢獲佳績。 其中, 2015年全國“中茶杯”評比中, 我市紅茶獲得4個金獎;2016年江蘇省“陸羽杯”評比中, 我市紅茶獲得5個特等獎;2016年第八屆香港國際茶展上, 我市的“項珍紅茶”又榮獲紅茶類評比冠軍。 與此同時, 各級農技部門積極推動茶葉標準園建設, 盛道、紅嶺、嶺下、項珍、南山塢等茶場先後通過省級標準茶園驗收, 形成了一批遠看像森林、近看是茶園、進園似花園的“蘇式茶園”。 以“竹海金茗”為代表的紅茶技術標準的制訂, 更是奠定了宜興紅茶標準化生產的基礎, 促進了宜興紅茶的健康發展,如今宜興紅茶的品質在省內、國內乃至國際紅茶市場上都佔有絕對優勢。

為進一步推動宜興紅茶的發展,近年來,我市先後打造了“陽羨茶”、“宜興紅”兩個區域公共品牌,並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目前,“陽羨茶”已成功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宜興紅”證明商標也已審核通過。

同時,還制訂了品牌管理辦法,與加盟企業簽訂商標使用協定,在企業自主申請的前提下,積極吸納有規模、有實力、帶動作用強、符合生產要求的茶企加盟。目前,全市已有21家茶企加盟“陽羨茶”和“宜興紅”公共品牌。下一步,我市將大力宣傳推介“宜興紅”品牌,打響“宜興紅 紅茶中的經典”和“宜興陽羨茶,一壺醉天下”宣傳口號,並通過積極籌辦各類茶事活動,組織參與各種展銷會、博覽會、評比會,提高宜興紅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宜興紅 紅茶中的經典

小興帶你瞭解它的生世

☟☟☟

TIPS:

1、“宜興紅”發展歷史

宜興產茶,始于東漢、盛於唐朝。在唐代,茶聖陸羽稱陽羨茶為“芳香冠世產,可供上方”,於是陽羨茶步入宮廷,成為貢茶。據史料記載,陽羨茶最初是緊壓茶,采嫩芽製成餅茶,宋明時期發展為散茶。清代,宜興開始製作紅茶,通過曬草、腳揉(滾袋)、沃紅(發酵)、曬乾等加工工序,生產出紅條茶,制茶工藝初步形成。

建國後,宜興國營茶場和集體茶場改進制茶工藝,應用LTP(錘擊機)和CTC(滾切機)制茶機具,通過萎凋、揉切、解塊、發酵、乾燥五道工序成功試製了紅碎茶。在茶葉統購統銷時代,我市紅茶以生產中低檔的功夫紅茶為主,1984年,國務院出臺75號檔,茶葉市場放開,我市一些茶企開始研製高檔紅茶,得到較好的市場反響,1996年,我市嶺下茶場研製的高檔紅茶“竹海金茗”通過無錫市級鑒定,成為江蘇省唯一通過鑒定的紅茶產品。

2、“宜興紅”制茶工藝

目前,宜興紅茶製作主要包括以下六道工序:

√採摘:採摘獨芽、一芽一葉初展或半展標準的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楮葉種等良種品種,每斤鮮葉含6000-10000個芽梢,不帶魚葉、單張、老片和其他雜物。

√萎凋:採摘鮮葉及時進廠,分級攤放在萎凋槽中,攤放厚度2-3 cm、時間 6-8 h、溫度25-35 ℃,以葉面失去光澤,葉質柔軟捏成團,嫩莖折而不斷,青草氣部分消失,略顯清香為宜。

√揉撚:將萎凋葉投入揉撚機中,按照“空揉、輕壓、中壓、重壓”原則交替進行,以茶葉條索緊卷,茶汁充分揉出,葉子局部紅變為宜。

√發酵:它是紅茶形成“紅葉紅湯”品質的關鍵工序,將揉撚葉置於發酵室或發酵箱內,發酵溫度25-36 ℃、濕度95%以上、時間2.5-3 h,以葉色呈黃紅色,並發出濃厚的果香味為宜。

√乾燥:分毛火、足火兩次進行,將發酵葉投入茶葉烘乾機中,毛火溫度100-120 ℃、攤葉厚度2 cm,烘至含水量20 %;足火溫度掌握在90-100 ℃、攤葉厚度2 cm,烘至含水量6 %。

√精製:通過篩分、風選、挑剔後,用茶葉提香機提香,設置溫度90 ℃、時間30~60 min,茶葉含水率控制約5 %;提香後,將茶葉攤薄於風扇下吹涼,最後裝箱,並置於通風、陰涼、乾燥處貯藏。

3、“宜興紅”品質特徵

◎外形緊秀顯毫

◎湯色橙紅明亮

◎香氣馥鬱高爽

◎滋味鮮醇甘甜

◎葉底嫩勻紅潤

宜興茶,值得你深愛

期待與你遇見~

編輯:藍靈

促進了宜興紅茶的健康發展,如今宜興紅茶的品質在省內、國內乃至國際紅茶市場上都佔有絕對優勢。

為進一步推動宜興紅茶的發展,近年來,我市先後打造了“陽羨茶”、“宜興紅”兩個區域公共品牌,並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目前,“陽羨茶”已成功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宜興紅”證明商標也已審核通過。

同時,還制訂了品牌管理辦法,與加盟企業簽訂商標使用協定,在企業自主申請的前提下,積極吸納有規模、有實力、帶動作用強、符合生產要求的茶企加盟。目前,全市已有21家茶企加盟“陽羨茶”和“宜興紅”公共品牌。下一步,我市將大力宣傳推介“宜興紅”品牌,打響“宜興紅 紅茶中的經典”和“宜興陽羨茶,一壺醉天下”宣傳口號,並通過積極籌辦各類茶事活動,組織參與各種展銷會、博覽會、評比會,提高宜興紅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宜興紅 紅茶中的經典

小興帶你瞭解它的生世

☟☟☟

TIPS:

1、“宜興紅”發展歷史

宜興產茶,始于東漢、盛於唐朝。在唐代,茶聖陸羽稱陽羨茶為“芳香冠世產,可供上方”,於是陽羨茶步入宮廷,成為貢茶。據史料記載,陽羨茶最初是緊壓茶,采嫩芽製成餅茶,宋明時期發展為散茶。清代,宜興開始製作紅茶,通過曬草、腳揉(滾袋)、沃紅(發酵)、曬乾等加工工序,生產出紅條茶,制茶工藝初步形成。

建國後,宜興國營茶場和集體茶場改進制茶工藝,應用LTP(錘擊機)和CTC(滾切機)制茶機具,通過萎凋、揉切、解塊、發酵、乾燥五道工序成功試製了紅碎茶。在茶葉統購統銷時代,我市紅茶以生產中低檔的功夫紅茶為主,1984年,國務院出臺75號檔,茶葉市場放開,我市一些茶企開始研製高檔紅茶,得到較好的市場反響,1996年,我市嶺下茶場研製的高檔紅茶“竹海金茗”通過無錫市級鑒定,成為江蘇省唯一通過鑒定的紅茶產品。

2、“宜興紅”制茶工藝

目前,宜興紅茶製作主要包括以下六道工序:

√採摘:採摘獨芽、一芽一葉初展或半展標準的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楮葉種等良種品種,每斤鮮葉含6000-10000個芽梢,不帶魚葉、單張、老片和其他雜物。

√萎凋:採摘鮮葉及時進廠,分級攤放在萎凋槽中,攤放厚度2-3 cm、時間 6-8 h、溫度25-35 ℃,以葉面失去光澤,葉質柔軟捏成團,嫩莖折而不斷,青草氣部分消失,略顯清香為宜。

√揉撚:將萎凋葉投入揉撚機中,按照“空揉、輕壓、中壓、重壓”原則交替進行,以茶葉條索緊卷,茶汁充分揉出,葉子局部紅變為宜。

√發酵:它是紅茶形成“紅葉紅湯”品質的關鍵工序,將揉撚葉置於發酵室或發酵箱內,發酵溫度25-36 ℃、濕度95%以上、時間2.5-3 h,以葉色呈黃紅色,並發出濃厚的果香味為宜。

√乾燥:分毛火、足火兩次進行,將發酵葉投入茶葉烘乾機中,毛火溫度100-120 ℃、攤葉厚度2 cm,烘至含水量20 %;足火溫度掌握在90-100 ℃、攤葉厚度2 cm,烘至含水量6 %。

√精製:通過篩分、風選、挑剔後,用茶葉提香機提香,設置溫度90 ℃、時間30~60 min,茶葉含水率控制約5 %;提香後,將茶葉攤薄於風扇下吹涼,最後裝箱,並置於通風、陰涼、乾燥處貯藏。

3、“宜興紅”品質特徵

◎外形緊秀顯毫

◎湯色橙紅明亮

◎香氣馥鬱高爽

◎滋味鮮醇甘甜

◎葉底嫩勻紅潤

宜興茶,值得你深愛

期待與你遇見~

編輯:藍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