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小萬曆對師傅張居正:又敬又怕又感激

網路配圖 明神宗

明朝神宗6歲時被立為太子, 7歲出閣講讀, 其父隆慶皇帝對他寄予厚望, 找來張居正做他的老師。 張居正除了擔任首席內閣大學士以外,

兼管神宗的教育事務。

神宗和他的兩位母親也特別尊敬這位老師, 稱之為“元輔張先生”。

網路配圖

10歲時, 神宗繼承皇位。 小小年紀的他一邊學習一邊治國, 堪稱明朝最刻苦的皇帝。

1572年秋天開始, 神宗每天學習經書、書法、歷史。 經張居正安排,

由五個老師講經史, 兩個老師教書法, 張居正親自為小皇帝編寫了圖文並茂的教科書, 使得深澀難懂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趣得多。

有空的時候, 張居正會親自給小神宗授課, 是小皇帝真正的課業和人生的導師。

文章配圖 張居正

每天經史課結束之後,

上課老師到休息室小憩, 同時皇帝的“實踐課“開始了。

大伴馮保和其他宦官, 將當天臣僚主奏的本章進呈小皇帝御覽。 這些本章已經各位大學士看過, 並用墨筆作了“票擬”。 在馮保和宦官的協助下, 小皇帝用朱筆作出批示。

中午功課結束後, 下午的大部分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不過, 神宗絲毫不敢懈怠。 他複習功課, 練習書法, 默記經史。

網路配圖

張居正對於小皇帝而言, 既是忠臣, 更是嚴師。

神宗每天學的功課, 第二天都要向張先生彙報。 如果背書流暢、一氣呵成, 便會得到張先生的頌揚;如果磕磕絆絆, 或者念白字, 張先生會立即嚴厲指出, 讓小皇帝羞愧不已。

因此, 神宗對這位老師始終既有敬意也有害怕, 也許正是這份複雜的感情, 使得張先生教導小皇帝的苦心沒有白費, 至少在當時是如此。

神宗擅長寫大字, 小小年紀便顯示了書法天分。 張居正看後連連稱讚說:“筆力遒勁, 體格莊嚴, 雖前代人主善書者, 無以複逾。 ”

文章配圖 文華殿

明代文華殿堂內, 原本無匾, 神宗繼位的第二年, 這位年僅十一歲的少年皇帝寫了一幅大字:“學二帝三王治天下大經大法者”, 並製成匾, 懸掛在文華殿堂上。

張居正管教小皇帝有時也難免太過嚴明, 甚至有些矯枉過正。

他擔心小皇帝過於沉湎于練習書法, 玩物喪志, 誤了大業, 就規勸皇帝:陛下的書法已經修煉到了一定的境界, 現在應該把精力轉移到治國之上,因為書法畢竟只是末節小計,於天下蒼生並無補益。

文章配圖 張居正

對於這番忠心耿耿的進諫,小皇帝自然只能聽從。在1578年之後,他的日課之中就取消了書法,而只留下了經史。

在張先生看來,一切於蒼生無補益的事皆不值得鼓勵。

神宗曾關心宮內婦女喜歡珠玉玩好一事,張居正就說:為人主者,應當隨時注意天下臣民衣食,至於珠玉玩好,饑不能食,寒不能衣,不值得陛下親垂關注。

萬曆繼位後的第一個十年, 北方“虜患”清除,東南倭患平定,百姓安居樂業,朝廷上下細細耕耘,國庫一天天充盈。這些卓絕斐然的成績,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內閣大學士張居正。

文章配圖 張居正

他通過適時的時事判斷力、深遠的朝野上下影響力,以及對萬曆教育的嚴明,將這十年推上了明代發展的高峰。

無怪乎張先生偶感腹疼,萬曆會親手調製椒麵湯給師父服用,小萬曆對這位師傅真是又敬又怕又感激啊。

現在應該把精力轉移到治國之上,因為書法畢竟只是末節小計,於天下蒼生並無補益。

文章配圖 張居正

對於這番忠心耿耿的進諫,小皇帝自然只能聽從。在1578年之後,他的日課之中就取消了書法,而只留下了經史。

在張先生看來,一切於蒼生無補益的事皆不值得鼓勵。

神宗曾關心宮內婦女喜歡珠玉玩好一事,張居正就說:為人主者,應當隨時注意天下臣民衣食,至於珠玉玩好,饑不能食,寒不能衣,不值得陛下親垂關注。

萬曆繼位後的第一個十年, 北方“虜患”清除,東南倭患平定,百姓安居樂業,朝廷上下細細耕耘,國庫一天天充盈。這些卓絕斐然的成績,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內閣大學士張居正。

文章配圖 張居正

他通過適時的時事判斷力、深遠的朝野上下影響力,以及對萬曆教育的嚴明,將這十年推上了明代發展的高峰。

無怪乎張先生偶感腹疼,萬曆會親手調製椒麵湯給師父服用,小萬曆對這位師傅真是又敬又怕又感激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