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什麼《紅燈記》《白毛女》《紅色娘子軍》一直沒有播映?

(樣板戲宣傳畫)

【頭條問答】網友提問:

為什麼《紅燈記》《白毛女》《紅色娘子軍》一直沒有播映?

——————————

樣板戲宣傳畫

樣板戲是指文革時期被樹立為“革命樣板戲”的以戲劇為主的二十幾個舞臺藝術作品的俗稱。 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杜鵑山》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劇碼。

文革時期, 有一些被樹立為文藝榜樣的, 以戲劇作品為主, 加上少量音樂作品的大中型舞臺藝術作品,

統稱為“革命樣板戲”或“革命樣板作品”, 俗稱“樣板戲”。

當年, 對於“樣板戲”這個從不被解釋的響亮稱呼, 人們往往似懂非懂, 就連樣板戲的編劇汪曾祺也不例外。 他在得知“樣板”是某地對某種板狀模具的稱呼後, 認為“樣板戲”的意思說不通。 可見, 樣板一詞, 難以顧名思義, 它的引申義更是牽強, 無論是“榜樣”, 還是如今增添的“樣品”“示範”“實驗”等義。

樣板戲是由現代京劇等改編移植的一種戲劇形式。 “樣板戲”的正式名稱為“革命樣板戲”。 所有的“樣板戲”都是在“京劇現代戲” 和小說、電影、話劇以及民族新歌劇的基礎上產生的, 而“京劇現代戲”, 又主要是根據“滬劇”、“淮劇”和“話劇”等戲劇形式移植的。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

首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並稱為“江青同志”親自培育的“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代樣板作品”。

(京劇《紅燈記》)

紅燈記

1、京劇:京劇藝術片《紅燈記》,

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八大樣板戲之一, 八一電影製片廠1970年攝製。 影片根據中國京劇團的現場演出拍攝, 片中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 我黨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 為向遊擊隊轉送密電碼而前仆後繼、與日寇不屈不撓鬥爭的英雄故事。 本片導演成蔭, 編劇阿甲, 監製李燕, 製作人畢建平, 出品人王曉棠。 中國京劇團《紅燈記》劇組演出。 主要演員:浩亮飾李玉和, 高玉倩飾李奶奶, 劉長瑜飾李鐵梅, 谷春章飾磨刀人, 夏美珍飾慧蓮, 杜福珍飾田大嬸, 袁世海飾鳩山, 孫洪勳飾王連舉。

《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 此劇是中國京劇院的優秀保留劇目, 六十年代至今, 眾多藝術家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錢浩梁、劉長瑜、李維康、馮志孝、孫岳、王晶華、杜富珍、張嵐、耿巧雲等都曾先後參加演出。

近幾年來, 青年團排演此劇, 得到老藝術家們的指導, 演出取得成功。

2、電影:《紅燈記》是一部歌頌在抗日戰爭時期, 中國人民與日寇不屈不撓地抗戰的革命現代京劇之一, 為八個樣板戲之一;《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 後被改編為同名連環畫、交響組曲、電視連續劇、潮劇等;其中尤以鋼琴伴唱《紅燈記》最為人所知, 這一藝術形式把京劇這一我國傳統藝術和鋼琴這一外國傳統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保留了京劇的唱腔和打擊樂隊的特點, 又發揮了鋼琴寬廣、氣勢雄偉、富於表現力的特長, 是中西藝術結合的一個成功嘗試, 氣勢雄偉,使人耳目一新,曾受到京劇愛好者和鋼琴愛好者的不同程度的讚譽。1970年上映。

3、潮劇:紅燈記,革命現代京劇之一,八個樣板戲之一,《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此劇是中國京劇院的優秀保留劇目。潮劇《紅燈記》根據同名京劇本移植;60年代,汕頭市潮劇團演出。潮安潮劇團、饒平潮劇團、玉梨潮劇團等均曾演出此劇。

4、鋼琴伴唱:創作於“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編自革命現代京劇《紅燈記》,1968年在北京的民族宮劇院首演。著名鋼琴家殷承宗與京劇打擊樂隊合作為《紅燈記》中12個著名的唱段伴奏,其中有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做人要做這樣的人》、《渾身是膽雄赳赳》、《打不盡豺狼決不下戰場》、《雄心壯志沖雲天》、《光輝照兒永向前》、《仇恨入心要發芽》等。鋼琴伴唱《紅燈記》把京劇這一我國傳統藝術和鋼琴這一外國傳統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保留了京劇的唱腔和打擊樂隊的基本特點,又充分發揮了鋼琴寬廣雄偉、富於表現力的特長,使人耳目一新。鋼琴演奏:殷承宗,歌曲演唱:錢浩梁、劉長瑜、高玉倩

5、交響組曲:京劇交響組曲:交響組曲《紅燈記》,紅燈記(上海樂團管弦樂隊),1992年發行

6、31集電視劇:遭遇盜版商的“更名門”事件電視劇《紅燈記》在盜版碟市上被更名為《密電爭奪戰》,十分暢銷。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貌:原作中的粥棚脫險、李奶敘說家史、智鬥鳩山、刑場訣別等重要情節在戲中都有生動的展現;同時在改編過程中把忠於原著的“核心精神”與時代要求結合起來。在原著情節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合理的拓展延伸。講述了一九三九年,日軍對我東北抗日力量展開了瘋狂圍剿,妄圖控制整個東北地區並向中原一帶滲透。在地處東北地區交通要害的龍潭地區,以鐵路工人李玉和為代表的地下党在慘烈的白色恐怖之下,為鉗制日軍、配合抗戰進行著一系列靈活機智、艱苦卓絕的鬥爭,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更是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演繹著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生發出來的縷縷濃情。

(芭蕾舞劇《白毛女》)

白毛女

1、電影:《白毛女》是由王濱、水華執導,田華、張壽維、胡朋、李百萬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被地主黃世仁霸佔喜兒的故事。1950年上映。

2、戲劇:1945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據此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這部1940年代抗日戰爭末期在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解放區創作的是一部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文藝作品。此作品後來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經久不衰。白毛女起源于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兒”,其因飽受舊社會的迫害而成為少白頭,顧名思義被稱作“白毛女”。

3、芭蕾舞劇:芭蕾舞劇白毛女是1964年首先由上海舞蹈學校根據同名歌劇改編的故事片,後逐漸發展成大型舞劇。賀敬之、丁毅執筆,馬可等作曲。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結合的典範。是文化大革命中八個樣板戲之一。

4、京劇:馬少波 、範鈞巨集1958年根據歌劇《白毛女》改編。中國京劇院演出。李少春飾楊白勞,杜近芳飾喜兒,葉盛蘭飾王大春,袁世海飾黃世仁。除運用京劇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和傳統程式,還根據內容需要,在劇本、表演、音樂、舞臺美術等方面做了革新的嘗試。

5、芭蕾舞電影:《白毛女》是一部中國電影,以七場芭蕾舞劇的形式演出,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72年,其主要劇情為:抗日戰爭時期,惡霸地主黃世仁逼楊白勞用其女兒抵債,楊白勞奮起反抗,被打死。喜兒也被搶進黃家。貧農青年大春與喜兒自幼青梅竹馬,為替喜兒報仇,投奔八路軍。在張二嬸的幫助下,喜兒逃進深山。喜兒的頭髮漸漸變白。大春所在的八路軍某部解放了楊各莊。大春從深山中找回喜兒,鎮壓了黃世仁。喜兒翻身後,參加了八路軍。 主演:茅惠芳,石鐘琴,淩桂明,王國俊,陳旭東,董錫麟

6、2011年大型民族歌劇: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由文化部主辦,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出品,國家大劇院和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聯合制作的大型民族歌劇《白毛女》於2011年6月30日在國家大劇院首演。總政歌舞團青年歌唱家譚晶、趙昕扮演喜兒,66年前第一代“喜兒”的扮演者、著名歌唱家王昆親自擔任總策劃、藝術總監和聲樂指導。

7、舞臺劇:由文化部組織複排,彭麗媛擔任藝術指導,雷佳擔綱的歌劇《白毛女》(舞臺劇)。2015年是歌劇《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發揚優秀傳統,弘揚經典作品,引導創作方向,培養藝術新人,文化部組織複排了歌劇《白毛女》,並製作了3D舞臺藝術片。

8、3D藝術片:白毛女,又名白毛女3D舞臺藝術片,是侯克明導演,賀敬之編劇, 雷佳主演的舞臺藝術片,該片於2016年3月25日上映。

9、30集電視劇:《白毛女》近代傳奇電視劇。出品:北京星光聯合傳媒有限公司,年份:2009.8

(革命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

紅色娘子軍

1、電影:《紅色娘子軍》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歷史故事電影,由謝晉執導,祝希娟、王心剛、向梅、陳強等主演。1960年上映,該片曾創造了總觀影人數6億人次。

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南紅色娘子軍的鬥爭業績為素材,圍繞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用寫實的手法突出反映了舊社會婦女在反抗和鬥爭中成長的典型事例。

2、京劇:京劇《紅色娘子軍》,由中國京劇團《紅色娘子軍》劇組集體創作編排,馮志効、杜近芳、曲素英等主演。1972年攝製並在全國上映。該劇講的是海南島奴隸出身的吳清華投身革命,最終消滅惡霸地主南霸天的故事。

3、革命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是中國芭蕾史上的一座傲人的里程碑,它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颯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國娘子軍形象,將西方芭蕾的技巧與中國民族舞蹈的表現手法結合,創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紀精品,並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藝術領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跡。在音樂創作上,《娘子軍連歌》、《萬泉河水清又清》等音樂幾十年來經久不衰,深入人心。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根據同名電影改編而成,1963年由周恩來總理提議創作,1964年由中國國家芭蕾舞團首演成功。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作為一個特定時代政治話語的文藝表達,在周恩來總理等中央最高層領導的直接關注下誕生。

4、2015年拍攝電影: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奧映集團新片計畫之一《紅色娘子軍》也蓄勢待拍。 不過,剛剛過去的815光復日,不僅中韓兩國紛紛推出反戰電視劇和紀錄片,就連日本各大電視臺也推出了反戰電視劇,其中一部和《紅色娘子軍》同樣講訴女人的抗戰史的片子——《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引起了中日網友的熱議。

5、2005年上映的電視劇:該電視連續劇由同名電影改編而成,故事取材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的事蹟,再現了那個特殊年代動人心魄的歷史往事,演繹了一群善良女性艱苦卓絕的坎坷命運。

(文革樣板戲電影 宣傳畫)

——誰說《紅燈記》《白毛女》《紅色娘子軍》一直沒有播映?

革命樣板戲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杜鵑山》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劇碼,在文革期間乃至文革以後,一直都活躍在各大舞臺、電視螢屏和電影大銀幕之上,倍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化,隨著更多優秀劇碼和影視作品的不斷湧現,電視螢屏和電影大銀幕越來越豐富多彩,一些傳統的劇碼逐漸淡出了螢屏。進入本世紀以來,樣板戲被稱為“紅色經典”,一些劇碼又被覆排、重演,音像資料被再版、翻刻,甚至被拍成電影、電視劇等。

樣板戲開了一個戲曲表現程式改革的先河。對傳統程式在現代生活中的表現,對現代人物利用程式進行的藝術創造,以及對音樂、舞臺美術等方面的改革,應該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戲曲改革、戲曲現代化的最高成就。對樣板戲的否定導致了我們進入新時期以來戲曲改革的停步不前甚至倒退,甚至出現了戲曲表演藝術的嚴重缺失。

氣勢雄偉,使人耳目一新,曾受到京劇愛好者和鋼琴愛好者的不同程度的讚譽。1970年上映。

3、潮劇:紅燈記,革命現代京劇之一,八個樣板戲之一,《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此劇是中國京劇院的優秀保留劇目。潮劇《紅燈記》根據同名京劇本移植;60年代,汕頭市潮劇團演出。潮安潮劇團、饒平潮劇團、玉梨潮劇團等均曾演出此劇。

4、鋼琴伴唱:創作於“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編自革命現代京劇《紅燈記》,1968年在北京的民族宮劇院首演。著名鋼琴家殷承宗與京劇打擊樂隊合作為《紅燈記》中12個著名的唱段伴奏,其中有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做人要做這樣的人》、《渾身是膽雄赳赳》、《打不盡豺狼決不下戰場》、《雄心壯志沖雲天》、《光輝照兒永向前》、《仇恨入心要發芽》等。鋼琴伴唱《紅燈記》把京劇這一我國傳統藝術和鋼琴這一外國傳統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保留了京劇的唱腔和打擊樂隊的基本特點,又充分發揮了鋼琴寬廣雄偉、富於表現力的特長,使人耳目一新。鋼琴演奏:殷承宗,歌曲演唱:錢浩梁、劉長瑜、高玉倩

5、交響組曲:京劇交響組曲:交響組曲《紅燈記》,紅燈記(上海樂團管弦樂隊),1992年發行

6、31集電視劇:遭遇盜版商的“更名門”事件電視劇《紅燈記》在盜版碟市上被更名為《密電爭奪戰》,十分暢銷。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貌:原作中的粥棚脫險、李奶敘說家史、智鬥鳩山、刑場訣別等重要情節在戲中都有生動的展現;同時在改編過程中把忠於原著的“核心精神”與時代要求結合起來。在原著情節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合理的拓展延伸。講述了一九三九年,日軍對我東北抗日力量展開了瘋狂圍剿,妄圖控制整個東北地區並向中原一帶滲透。在地處東北地區交通要害的龍潭地區,以鐵路工人李玉和為代表的地下党在慘烈的白色恐怖之下,為鉗制日軍、配合抗戰進行著一系列靈活機智、艱苦卓絕的鬥爭,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更是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演繹著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生發出來的縷縷濃情。

(芭蕾舞劇《白毛女》)

白毛女

1、電影:《白毛女》是由王濱、水華執導,田華、張壽維、胡朋、李百萬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被地主黃世仁霸佔喜兒的故事。1950年上映。

2、戲劇:1945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據此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這部1940年代抗日戰爭末期在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解放區創作的是一部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文藝作品。此作品後來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經久不衰。白毛女起源于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兒”,其因飽受舊社會的迫害而成為少白頭,顧名思義被稱作“白毛女”。

3、芭蕾舞劇:芭蕾舞劇白毛女是1964年首先由上海舞蹈學校根據同名歌劇改編的故事片,後逐漸發展成大型舞劇。賀敬之、丁毅執筆,馬可等作曲。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結合的典範。是文化大革命中八個樣板戲之一。

4、京劇:馬少波 、範鈞巨集1958年根據歌劇《白毛女》改編。中國京劇院演出。李少春飾楊白勞,杜近芳飾喜兒,葉盛蘭飾王大春,袁世海飾黃世仁。除運用京劇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和傳統程式,還根據內容需要,在劇本、表演、音樂、舞臺美術等方面做了革新的嘗試。

5、芭蕾舞電影:《白毛女》是一部中國電影,以七場芭蕾舞劇的形式演出,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72年,其主要劇情為:抗日戰爭時期,惡霸地主黃世仁逼楊白勞用其女兒抵債,楊白勞奮起反抗,被打死。喜兒也被搶進黃家。貧農青年大春與喜兒自幼青梅竹馬,為替喜兒報仇,投奔八路軍。在張二嬸的幫助下,喜兒逃進深山。喜兒的頭髮漸漸變白。大春所在的八路軍某部解放了楊各莊。大春從深山中找回喜兒,鎮壓了黃世仁。喜兒翻身後,參加了八路軍。 主演:茅惠芳,石鐘琴,淩桂明,王國俊,陳旭東,董錫麟

6、2011年大型民族歌劇: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由文化部主辦,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出品,國家大劇院和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聯合制作的大型民族歌劇《白毛女》於2011年6月30日在國家大劇院首演。總政歌舞團青年歌唱家譚晶、趙昕扮演喜兒,66年前第一代“喜兒”的扮演者、著名歌唱家王昆親自擔任總策劃、藝術總監和聲樂指導。

7、舞臺劇:由文化部組織複排,彭麗媛擔任藝術指導,雷佳擔綱的歌劇《白毛女》(舞臺劇)。2015年是歌劇《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發揚優秀傳統,弘揚經典作品,引導創作方向,培養藝術新人,文化部組織複排了歌劇《白毛女》,並製作了3D舞臺藝術片。

8、3D藝術片:白毛女,又名白毛女3D舞臺藝術片,是侯克明導演,賀敬之編劇, 雷佳主演的舞臺藝術片,該片於2016年3月25日上映。

9、30集電視劇:《白毛女》近代傳奇電視劇。出品:北京星光聯合傳媒有限公司,年份:2009.8

(革命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

紅色娘子軍

1、電影:《紅色娘子軍》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歷史故事電影,由謝晉執導,祝希娟、王心剛、向梅、陳強等主演。1960年上映,該片曾創造了總觀影人數6億人次。

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南紅色娘子軍的鬥爭業績為素材,圍繞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用寫實的手法突出反映了舊社會婦女在反抗和鬥爭中成長的典型事例。

2、京劇:京劇《紅色娘子軍》,由中國京劇團《紅色娘子軍》劇組集體創作編排,馮志効、杜近芳、曲素英等主演。1972年攝製並在全國上映。該劇講的是海南島奴隸出身的吳清華投身革命,最終消滅惡霸地主南霸天的故事。

3、革命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是中國芭蕾史上的一座傲人的里程碑,它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颯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國娘子軍形象,將西方芭蕾的技巧與中國民族舞蹈的表現手法結合,創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紀精品,並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藝術領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跡。在音樂創作上,《娘子軍連歌》、《萬泉河水清又清》等音樂幾十年來經久不衰,深入人心。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根據同名電影改編而成,1963年由周恩來總理提議創作,1964年由中國國家芭蕾舞團首演成功。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作為一個特定時代政治話語的文藝表達,在周恩來總理等中央最高層領導的直接關注下誕生。

4、2015年拍攝電影: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奧映集團新片計畫之一《紅色娘子軍》也蓄勢待拍。 不過,剛剛過去的815光復日,不僅中韓兩國紛紛推出反戰電視劇和紀錄片,就連日本各大電視臺也推出了反戰電視劇,其中一部和《紅色娘子軍》同樣講訴女人的抗戰史的片子——《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引起了中日網友的熱議。

5、2005年上映的電視劇:該電視連續劇由同名電影改編而成,故事取材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的事蹟,再現了那個特殊年代動人心魄的歷史往事,演繹了一群善良女性艱苦卓絕的坎坷命運。

(文革樣板戲電影 宣傳畫)

——誰說《紅燈記》《白毛女》《紅色娘子軍》一直沒有播映?

革命樣板戲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杜鵑山》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劇碼,在文革期間乃至文革以後,一直都活躍在各大舞臺、電視螢屏和電影大銀幕之上,倍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化,隨著更多優秀劇碼和影視作品的不斷湧現,電視螢屏和電影大銀幕越來越豐富多彩,一些傳統的劇碼逐漸淡出了螢屏。進入本世紀以來,樣板戲被稱為“紅色經典”,一些劇碼又被覆排、重演,音像資料被再版、翻刻,甚至被拍成電影、電視劇等。

樣板戲開了一個戲曲表現程式改革的先河。對傳統程式在現代生活中的表現,對現代人物利用程式進行的藝術創造,以及對音樂、舞臺美術等方面的改革,應該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戲曲改革、戲曲現代化的最高成就。對樣板戲的否定導致了我們進入新時期以來戲曲改革的停步不前甚至倒退,甚至出現了戲曲表演藝術的嚴重缺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