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抗日戰爭中挖掘防空洞 意外發現前蜀皇帝王建墓

1940年, 中國正處於抗日戰爭的腥風血雨之中, 成都一機關在稱之為“撫琴台”的土丘下挖掘防空洞, 在開掘到地下4米多時, 突然被磚牆所阻, 人們立即意識到是遇到了撫琴台遺址, 便停止工程報告了有關部門。 限於當時的條件, 直到1942年才由當時的四川省博物館正式開始了發掘工作。 發掘的結果令人驚喜萬狀, 原來這個名聲極大的撫琴台, 竟是人們尋覓已久的“永陵”。

永陵被發現的消息一經披露, 立即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 當時, 郭沫若先生聞訊後, 稱讚這是很有價值的事, 並說它在中國學術界必有極偉大的貢獻。

王建墓陵台呈圓形, 高15米, 直徑約80米, 基部周圍用條石壘砌, 占地面積6.8畝, 墓室由14道石券構成, 分前、中、後三室, 室與室之間有木門間隔。 王建的棺木置於中室棺床上。 棺床的東、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樂伎24人, 分別演奏琵琶、箏、鼓、笙、鈸、箜篌等樂器,

人物造型優美, 神態逼真, 是目前全國發掘出唯一完整的唐朝宮廷樂隊形象, 對研究唐及五代時期宮廷樂隊的建制、音樂史、樂器史等都有很高價值。

後室的禦床上安放有一尊石刻王建坐像。 造像頭戴襆頭, 身著帝王服, 腰系玉帶, 神態安詳。 王建墓雖被盜過, 但墓室內仍出土有玉帶、哀冊、諡冊、諡寶, 各種銀器及鐵豬、鐵牛等。 這些文物對研究唐及五代時期的建築、音樂、舞蹈、服飾、朝廷禮制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通往地宮的神道

神道旁的文官石像生

神獸石像生

地宮之上的寶頂圍牆

地宮入口

地宮大門

棺床的東、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樂伎24人,是目前全國發掘出唯一完整的唐朝宮廷樂隊形象

石刻王建造像,頭戴襆頭,身著帝王服,腰系玉帶,神態安詳

永陵博物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

地宮大門

棺床的東、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樂伎24人,是目前全國發掘出唯一完整的唐朝宮廷樂隊形象

石刻王建造像,頭戴襆頭,身著帝王服,腰系玉帶,神態安詳

永陵博物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