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代工廠到“夢工廠” 中國加工貿易“老樹”發“新枝”

“工匠精神”是中國傳統加工貿易企業多年為世界頂尖品牌“代工”收穫的寶貴財富, 也是他們向“一流”邁進的具體實踐。 想要在國內打開銷路, 需要在加工貿易行業中推廣“三同”工程, 要求加工貿易企業做到國內國外“一視同仁”。

新華社資訊廣州4月24日電“8億件襯衫換不回一架飛機, 一火車打火機兌不來一個電腦軟體”——這一句話道出了中國加工貿易行業曾經的尷尬處境。 作為中國製造最早的“代言人”, 加工貿易這一“老牌”行業如今也正在悄悄醞釀轉型升級的“二次革命”。

“以前我們總被笑話說患了‘三低’病。 ”袁傑春尷尬地笑笑, “就是低質、低端、低價。 ”他1997年從安徽來到東莞, 在一個手袋加工廠工作了20年, 從最初的流水線工人成長為部門經理。

“現在可不一樣了。 ”袁傑春補充道。 他所在的東莞順琦手袋廠2013年創立了兩個自主品牌, 主打高端消費市場。 經過幾年耕耘,

現在已經在東莞、廣州等多地商場開設了自己的專櫃。

袁傑春的工廠是東莞傳統加工貿易行業的一個小小縮影。 以鞋包加工廠聚集的東莞市厚街鎮為例, “很多工廠都在做自主品牌。 ”順琦手袋廠工作人員麗麗告訴記者, “已經有一批像順琦這樣比較成功的案例。 ”

設立研發部門、加大研發投入、培養研髮型技術型人才, 走擁有自主技術和自主品牌的“兩自”道路已經成為東莞很多傳統加工貿易企業的新選擇。 據統計, 東莞設立研發機構的加工貿易企業有1596家, 擁有自主品牌的加工貿易企業2001家。 OPPO、VIVO、金立等國產自主品牌不斷崛起, 不但與國際品牌分庭抗禮, 而且大有趕超之勢, 成為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經典樣板。

新路並不好走。

東莞市箱包皮具行業協會會長曾淩燦說, 100家做品牌, 20家能夠成功就不錯了。 以順琦為例, 2003年開始嘗試做自主品牌, 多次失敗後才取得現如今的小小成功。

許多傳統加工貿易企業選擇打破惰性、“二次創業”是市場倒逼的結果。 據瞭解, 近年來, 加工貿易行業頻遇“寒流”。 以箱包皮具加工行業為例, 2016年行業低迷, 市場萎縮嚴重, 大量的訂單分流到了東南亞, 訂單毛利率下降。

“市場好的時候, 大家都好;市場不好的時候, 只有優秀的企業能夠生存。 ”東莞得利鐘錶公司工作人員黃先生說。

有了自主品牌之後, 東莞加工貿易行業的企業家們又開始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強。 “我們之前為國際大品牌做代加工, 瞭解到這些國際大牌的高標準、嚴要求。

”黃先生說, “現在我們自己做品牌也是走這條路。 ”

他所在的鐘錶廠現在除了為一些國外鐘錶公司做代工外, 主要經營自己的品牌。 幾年前, 他們在“鐘錶之國”瑞士也開辦了工廠。 “瑞士鐘錶世界頂尖, 我們想要成為一流鐘錶企業就需要向他們學習。 ”黃先生說。

“工匠精神”是中國傳統加工貿易企業多年為世界頂尖品牌“代工”收穫的寶貴財富, 也是他們向“一流”邁進的具體實踐。 麗麗告訴記者:“我們採用‘工匠坊’的生產方式, 四五個技工一個組。 上個月公司還集中銷毀了一批有小瑕疵的產品, 絕對不讓這些產品流入市場。 ”

在創“兩自”、趕“一流”的同時, 2017年初加工貿易企業集聚的東莞市開始進行“三同”工程試點。

所謂“三同”即同線、同標、同質, 要求企業要在同一條生產線上, 按照相同的標準生產出口和內銷產品, 使供應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產品達到相同的品質水準。

“以前很多工廠看重國外市場, 賣給外國人的商品品質要比賣給國內的高一大截。 ”東莞市英德玩具公司工作人員吳先生說。 他所在的公司是第一批消費品“三同”試點企業。

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建表示, “內外有別”的經營方式曾使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在國內遇冷。 近幾年, 受到國際經濟和貿易形勢的影響, 很多加工貿易企業開始把目光轉向國內市場。 想要在國內打開銷路, 需要在加工貿易行業中推廣“三同”工程, 要求加工貿易企業做到國內國外“一視同仁”。

從被人笑稱“三低”到“一流”“二自”“三同”的自我要求與實踐,幾十年間,中國加工貿易行業從點滴累積,內涵不斷增加。“在工廠幹了20年,以前有幾年會擔心廠子撐不下去。但現在不一樣了,覺得非常有希望。”袁傑春說。(完)

從被人笑稱“三低”到“一流”“二自”“三同”的自我要求與實踐,幾十年間,中國加工貿易行業從點滴累積,內涵不斷增加。“在工廠幹了20年,以前有幾年會擔心廠子撐不下去。但現在不一樣了,覺得非常有希望。”袁傑春說。(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