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經典、跨界、沉澱 聽于丹劉曉慶等大咖分享讀書故事

世界讀書日·聚焦“全民閱讀”③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有人說,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顏值”為“王”;也有人說, 人醜就該多讀書, “修養”為“後”。 說到底, 皮囊和靈魂, 總得有一個在路上。 “世界讀書日”, 讓我們聽聽這些知名文化學者、“跨界”演員、90後作家分享的讀書故事, 有什麼不一樣?

從“不惑”到“知天命”——

於丹:以敬畏、謙卑的姿態感悟經典

2006年底, 《于丹心得》出版, 掀起了海內外民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與傳播。 十年間, 該作品國內累計熱銷六百余萬冊。 2017年, 知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對《于丹心得》再次進行了全面修訂。

“十年間我從‘不惑’而觸及‘知天命’的邊緣, 浮沉于風雲際會大時代, 大惑方熾, 天命正遠, 才明白《論語》中我不懂的東西實在太多, 唯有以敬畏謙卑的姿態, 悟出一份帶著體溫的心得。 ”4月23日, 聊起經典閱讀感悟, 於丹分享了自己積澱十年的一心所得。

於丹致敬經典

於丹說, 很多人問過我, 人為什麼要讀書?我沒辦法論證這個問題, 就像問我們為什麼要吃飯一樣。 “讀書不是為了考試, 不是為了拿各種的資格證。 讀書是一個人靈魂能夠走向萬水千山的那條路, 也是從萬水千山走到靈魂的那條路, 是可以從當下走到先古之前的那條路。 ”在於丹看來, 有人能夠結緣閱讀, 並覺得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 那麼, 生命就活得通透了。

什麼叫做閱讀與成長?“當我們學到了自己犯過的錯誤不再犯, 新犯的錯誤不遷怒他人, 雖然還有錯, 但總歸因為學習讓自己的內心更明亮和通達了一點點。 ”於丹說, 把書的間接經驗轉化到自己直接的生活裡, 完成從古典的聖賢到今天的轉化, 讓讀出的世道人心滋養起來自己內心的尊嚴、自由、智慧、謙卑。

最新資料顯示, 受數位媒介迅猛發展影響, 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數位化閱讀方式達到68.2%。 “大家更多地走向了電子閱讀、碎片化閱讀, 但非常有利的是, 現在全面提倡‘復興傳統文化’, 無論是課堂還是各種讀物越來越豐富。 ”於丹說, 人們過去常常在資訊匱乏中迷惑, 現在可能在資訊過剩中受到困擾。 不管閱讀方式和讀者結構怎麼變, 《論語》《道德經》《莊子》《孟子》《大學》《中庸》都沒有變, “經典就是經典, 變的是我們的內心。 如果你願意回去的話, 經典隨時可以成全它的子孫。 ”

是演員、主持人, 也是作家——

劉曉慶:比較喜歡系統地去閱讀研究

從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 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在職業生涯中,

劉曉慶有演員、主持人、作家多個角色。 在“當當十一屆書香節暨影響力作家頒獎典禮”上, 劉曉慶入選了“時尚明星作家榜”。 “因為是跨界, 覺得挺激動。 ”聊起感受, 劉曉慶接受光明網等媒體採訪時表示, 上次自己在話劇方面獲獎, 這次作家獲獎, 感覺更加激動。

劉曉慶被當當網評選為“時尚明星作家”

據悉, 劉曉慶1983年出版發行了自傳《我的路》, 之後又相繼出版自傳《我這八年》《我的自白錄——從電影明星到億萬富姐兒》。 劉曉慶透露, 自己現在正在醞釀第四本自傳, 跟以前三本“完全不同”。

談到喜歡的作家, 劉曉慶說, 自己只喜歡他們的某一本書, 小時候最早看的是《草原烽火》《向陽花》;後來看童話、神話;之後看傳記, 比如, 《巴頓將軍》《第三帝國的興亡》等, 比較喜歡傑克·倫敦、梅裡美, 還有蘇聯幾位作家;現在看《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劉曉慶還提到, 自己已經看完了瓊瑤、金庸、衛斯理的全集, “喜歡一個個全部看完。 ”

“我覺得看書很重要, 從小就特別喜歡看書, 給我的事業帶來了很大幫助。 ”劉曉慶舉例, 自己多次扮演武則天,會看完所有與武則天有關的書,現在基本算得上是“唐史專家”了;後來拍《隋唐英雄傳》《慈禧太后》,都會把那個年代的書看一遍,正史、野史都看,“我比較喜歡系統地去研究閱讀。”

“看完一本書,可以放在飛機的座位上,讓下一個旅客也看到。但如果不太好,就帶走吧!”劉曉慶說。

90後“暖男作家”——

盧思浩:從作家到導演,還需要時間的打磨

白襯衫、黑色西裝,被稱為90後治癒系“暖男作家”的盧思浩白淨秀氣。今年年初,盧思浩在荔枝FM開通語音直播,吸引了不少粉絲。“我覺得用聲音的方式傳播想法,對我們來說是較為輕鬆的方式。”盧思浩說。

記者:《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網劇看了嗎?和你的原著有落差嗎?

盧思浩:稍微看了一點。我覺得是不一樣的,網路劇是網路劇,書是書。我個人更擅長書的部分,所以只能把書的部分做好一點,網劇的部分交給專業人士。我個人想再好好學習,比如學習編劇、導演,在三五年後,做一個自己可以把控的電影。

記者:今年新書有什麼打算?

盧思浩:7月或8月準備出一本書,書的內容會跟以前幾本不太一樣,會往中篇或短篇轉移,文章載體、文本不會太長。好比說,之前寫的故事是寫到他們畢業,再寫可能會牽涉到生活的壓力,或者畢業時遇到的挫折、不公平、黑暗。

記者:和自己成長有關?

盧思浩:對,和經歷是有關,因為我長大了一些。

記者:在內容創業的風口,是機會越來越多?還是競爭加劇導致機會越來越少?

盧思浩:我們這代人必須要去面臨競爭。大家很容易爬到山腰,但很少有人爬到山頂。必須自己做出更好的作品,否則會被人群忘記。

記者:可能的話,後面也會拍自己的劇或電影嗎?

盧思浩:對,因為我個人風格很受日本電影的影響,如果要拍電影的話,還是會摸索一個故事,把它講好就行了。

記者:怎麼看待作家轉做導演?

盧思浩:完全兩方面的東西。寫文字時不需要考慮分鏡、鏡頭,但是拍電影要找好角度、背景,甚至要考慮背景音樂,這都是很複雜的,在我看來電影是一個工藝品。所以,如果作者變成導演,一樣得從零開始好好學習,只是比一般人略微可以把控好情緒的表達,僅此而已。

記者:目前手上有好故事嗎?

盧思浩:其實還算有那麼一點點雛形,會盡力花兩三年時間,我也不急。在我看來,它是工藝品,是一種藝術,需要時間打磨。

記者:如果影視化創作不成功,可能會讓人對這個作家有不同的看法,你會介意嗎?

盧思浩:現在觀眾更理智一點,可能流量明星的作用力稍微小了一點,對我們這代人來說是個好事,正好可以一門心思地鑽研它。我不太在意電影票房是不是很慘,在意的是看我電影的人會不會覺得這至少是個好故事。

【觀點】

當當CEO李國慶:網路取代不了實體書店

光明網訊“三年前,我說你們把影視市場糟踐了,出來全是吐槽,就三個小橋段,太膚淺了,28歲以上那些人都進不了電影院。”在22日晚“當當十一屆書香節”期間,當當CEO李國慶接受採訪時說,在小說IP改編的題材上,現在古裝劇偏多,真正反映都市題材和年輕人生活的內容太貧乏了。

有資料顯示,成立18年的當當已累計賣出25億冊圖書。“這些書壘起來相當於1000多座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之和。”對於員工給出的這個比喻,李國慶有些不可思議,“我聽過,阿裡說淘寶天貓賣出的尿布已經能把西湖的水吸幹了。”

李國慶說,他們並不主張評選和頒獎,認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年做評選,得獎是次要的,主要是能有一個理由和機會讓我們推動閱讀,能夠讓更多讀者從餐桌回到書桌。”李國慶說。

電子書時代,怎麼構建新的閱讀生態?李國慶說,去年,當當銷售了5.5億冊紙質書和1.6億冊電子書;為了提升閱讀體驗,他們還改版了電子書排版,消費者的閱讀時間從每天16分鐘提高到50分鐘。

“但是,網路取代不了實體書店。”談到開店的計畫,李國慶說,當當線下分為三個業態:100至300平方米主要開在超市的當當書吧,1000至2000平方米主要開在購物中心的當當越界,以及5000平方米以上的當當車站。

他還提到,雖然與美國相比定價僅當於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但書價也逐年上漲,讓很多大學生買書困難,“我們希望在防止盜版情況下,儘快做好二手書的分享平臺。”

自己多次扮演武則天,會看完所有與武則天有關的書,現在基本算得上是“唐史專家”了;後來拍《隋唐英雄傳》《慈禧太后》,都會把那個年代的書看一遍,正史、野史都看,“我比較喜歡系統地去研究閱讀。”

“看完一本書,可以放在飛機的座位上,讓下一個旅客也看到。但如果不太好,就帶走吧!”劉曉慶說。

90後“暖男作家”——

盧思浩:從作家到導演,還需要時間的打磨

白襯衫、黑色西裝,被稱為90後治癒系“暖男作家”的盧思浩白淨秀氣。今年年初,盧思浩在荔枝FM開通語音直播,吸引了不少粉絲。“我覺得用聲音的方式傳播想法,對我們來說是較為輕鬆的方式。”盧思浩說。

記者:《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網劇看了嗎?和你的原著有落差嗎?

盧思浩:稍微看了一點。我覺得是不一樣的,網路劇是網路劇,書是書。我個人更擅長書的部分,所以只能把書的部分做好一點,網劇的部分交給專業人士。我個人想再好好學習,比如學習編劇、導演,在三五年後,做一個自己可以把控的電影。

記者:今年新書有什麼打算?

盧思浩:7月或8月準備出一本書,書的內容會跟以前幾本不太一樣,會往中篇或短篇轉移,文章載體、文本不會太長。好比說,之前寫的故事是寫到他們畢業,再寫可能會牽涉到生活的壓力,或者畢業時遇到的挫折、不公平、黑暗。

記者:和自己成長有關?

盧思浩:對,和經歷是有關,因為我長大了一些。

記者:在內容創業的風口,是機會越來越多?還是競爭加劇導致機會越來越少?

盧思浩:我們這代人必須要去面臨競爭。大家很容易爬到山腰,但很少有人爬到山頂。必須自己做出更好的作品,否則會被人群忘記。

記者:可能的話,後面也會拍自己的劇或電影嗎?

盧思浩:對,因為我個人風格很受日本電影的影響,如果要拍電影的話,還是會摸索一個故事,把它講好就行了。

記者:怎麼看待作家轉做導演?

盧思浩:完全兩方面的東西。寫文字時不需要考慮分鏡、鏡頭,但是拍電影要找好角度、背景,甚至要考慮背景音樂,這都是很複雜的,在我看來電影是一個工藝品。所以,如果作者變成導演,一樣得從零開始好好學習,只是比一般人略微可以把控好情緒的表達,僅此而已。

記者:目前手上有好故事嗎?

盧思浩:其實還算有那麼一點點雛形,會盡力花兩三年時間,我也不急。在我看來,它是工藝品,是一種藝術,需要時間打磨。

記者:如果影視化創作不成功,可能會讓人對這個作家有不同的看法,你會介意嗎?

盧思浩:現在觀眾更理智一點,可能流量明星的作用力稍微小了一點,對我們這代人來說是個好事,正好可以一門心思地鑽研它。我不太在意電影票房是不是很慘,在意的是看我電影的人會不會覺得這至少是個好故事。

【觀點】

當當CEO李國慶:網路取代不了實體書店

光明網訊“三年前,我說你們把影視市場糟踐了,出來全是吐槽,就三個小橋段,太膚淺了,28歲以上那些人都進不了電影院。”在22日晚“當當十一屆書香節”期間,當當CEO李國慶接受採訪時說,在小說IP改編的題材上,現在古裝劇偏多,真正反映都市題材和年輕人生活的內容太貧乏了。

有資料顯示,成立18年的當當已累計賣出25億冊圖書。“這些書壘起來相當於1000多座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之和。”對於員工給出的這個比喻,李國慶有些不可思議,“我聽過,阿裡說淘寶天貓賣出的尿布已經能把西湖的水吸幹了。”

李國慶說,他們並不主張評選和頒獎,認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年做評選,得獎是次要的,主要是能有一個理由和機會讓我們推動閱讀,能夠讓更多讀者從餐桌回到書桌。”李國慶說。

電子書時代,怎麼構建新的閱讀生態?李國慶說,去年,當當銷售了5.5億冊紙質書和1.6億冊電子書;為了提升閱讀體驗,他們還改版了電子書排版,消費者的閱讀時間從每天16分鐘提高到50分鐘。

“但是,網路取代不了實體書店。”談到開店的計畫,李國慶說,當當線下分為三個業態:100至300平方米主要開在超市的當當書吧,1000至2000平方米主要開在購物中心的當當越界,以及5000平方米以上的當當車站。

他還提到,雖然與美國相比定價僅當於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但書價也逐年上漲,讓很多大學生買書困難,“我們希望在防止盜版情況下,儘快做好二手書的分享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