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李東生:中國企業國際化能力跟十幾年前相比天壤之別

李東生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17第二屆香港論壇上發表演講(人民網 賈興鵬攝)

人民網香港4月24日電(賈興鵬)“現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能力跟十幾年前相比是天壤之別。 ”日前,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17第二屆香港論壇上,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 中國企業國際化效果顯著, 這也是支撐中國經濟在過去15年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15年前, 中國企業就開始了國際化”, 李東生回憶TCL國際化的過程時表示, 國際化初始階段TCL的一些做法很有爭議, 例如2003年TCL的兩個跨國並購, 當時孤立和爭議很多。 李東生認為, 從他的角度上來講是完全成功的。

“國際化的15年, 從整體軌跡來看, 前期我們遭遇了很大的困難, 但是國際化為我們後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TCL去年成為全球彩電的第三大廠商。 ”

“如果沒有跨國並購, 我們的手機業務可能就不存在了。 ”李東生介紹, 在2003年, 中國手機還是管制的, TCL是第12個拿到牌照的中國企業, 現在, 另外11個死掉了, 只有我們還活著。 從這個角度來講, TCL的跨國並購是成功的, 而且有實際資料支援。

李東生認為,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15年, 是中國經濟國際化一個非常重要支持。 如果中國經濟全球化不是加快推動的話, 就沒有中國經濟的今天。 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最大的對外貿易國家, 在這個過程中, 中國企業通過國際化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從跨國並購, 到在當地進行紮根發展, 現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能力跟十幾年前相比是天壤之別。 ”李東生認為, 這就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成果, 也是支撐中國經濟在過去15年持續發展的一個成果。

此外, 從產業競爭力來講, 中國企業從模仿、到創新、到局部領先。 現在不敢講中國企業在所有行業都領先, 但是已經做到局部領先。 李東生舉例表示, TCL的華星光電是做半導體顯示的, 在過去3年經營效率和效益指標全球行業領先。 技術開發能力也是在全球領先的水準, 去年華星光電申請的專利量僅次於三星, 而且差別非常少, 超過LG, 其他日本企業和同行。

另外中國的產業競爭力、產品能力也是從低端走向中高端,

比如說中國的手機目前的競爭力和市場在全球是領先的。 大家看到現在賣得最貴的手機不是蘋果, 而是中國的產品, 中國的手機已經占到全球市場的大概60%以上。

另外, 像彩電、手機中國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都是其他國家難以相比的, 中國企業成長的過程也伴隨著日本消費電子產業衰落的過程。 整個全球市場的份額從日本轉向中國, 當然一部分轉向韓國, 但是以中國為主。

李東生表示, 在一些關鍵技術的創新和競爭力, 比如說電訊設備、比如說高鐵, 大家可能會看到, 高鐵中國是獨創的, 在全球是領先的。 而電信技術設備, 中國企業已經把歐美老牌企業幹掉了, 剩下一個思科, 其它全死了。

“像朗訊、諾基亞、西門子等等公司,

以前在市場上是叱吒風雲的, 但是今天基本上看不到了。 同時商業模式也在發生變化, 我們從來料加工到現在自創品牌、自建管道以及跨國並購, ”李東生認為, 這就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