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盲·道》亮相北影節 李楊導演十年回歸收官三部曲

4月22日下午, 由旗幟傳媒出品、著名導演李楊睽違十年之久的新作《盲·道》作為第7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特邀展映影片, 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特別放映活動。 導演李楊攜主演杜函夢、胡明和於越等眾多主創悉數亮相, 包括崔健、章詒和、張抗抗、姜戎、米家山、蔣小涵等在內的諸多圈內好友作為嘉賓出席助陣。 作為《盲·道》在正式上映前的首次公開放映, 李楊導演現場致謝了影片的主創和各位好友的幫助, 並坦言像蘇同這樣有情懷的出品人, “非常難得”, 同時也感概出品方和製片人的“患難見真情”, 正是在大家的幫助下,

電影才得以順利製作完成。

01-李楊導演

02-杜函夢飾演晶晶

2003年, 李楊導演的電影處女作《盲井》曾榮獲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 在2007年的《盲山》之後, 作為“盲”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盲·道》講述了一個落魄搖滾歌手與流浪女童之間的故事, 李楊導演完成這個第三部曲足足用了了十年。 當主持人問起導演這十年都去忙什麼了, 李楊導演打趣的說自己這十年其實都沒閑著, 一直有創作不同類型的電影劇本。

在映後的交流會現場, 李楊導演還同時提到其實影片中一些很重要的電影畫面,

在審查的時候都被刪減掉了。 對於在影片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困惑, 李楊導演坦言現在的市場很浮躁, 電影人也很浮躁, 但自己拍攝的電影永遠都會關注底層, 關注小人物, 關注弱勢群體。

十年回歸 電影要讓觀眾看到

距離李楊導演的上一部電影《盲山》, 已經過去了十年。 在這十年裡, 李楊做過編劇, 包括為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寫劇本等, 並一直籌備自己的第三部電影作品。 十年後李楊導演攜電影《盲·道》再次回到了公眾視野。 對他而言, 最大的心願就是, “電影要讓觀眾看到”。

出身于表演世家的李楊, 一直有一個演員夢。 在成為國家話劇院的話劇演員後, 逐漸迷上電影的他考上了大學, 然後又輾轉到了德國,

從柏林到慕尼克, 終於在科隆讀上了自己喜歡的導演專業。 畢業後原本紮根德國的李楊, 為了心中的“電影夢”, 毅然決定回國拍自己喜歡的電影。 2003年, 李楊導演的處女作《盲井》在第53屆柏林電影節從諸多國際電影大師作品中脫穎而出, 斬獲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 並拿下包括當年金馬獎最佳編劇、最佳新人在內的海內外數十個電影獎項, 更是在法國《電影》雜誌評出的2003年全球十佳影片中, 排名第二, 堪稱一戰成名。 《盲井》講述了源自真實的“礦洞詐騙殺人團夥案”, 李楊用紀實的形式和流暢的敘事將這一冷峻殘酷的案件展現得淋漓盡致。 2007年, 李楊的第二部作品《盲山》則將女大學生被拐賣到邊遠山區的“法治新聞”搬上了大銀幕,
入圍了當年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影片中強烈的戲劇衝突與銀幕張力贏得了《國際銀幕》和《好萊塢報導》等雜誌的盛讚。 如今, 李楊導演歷經十年籌備與製作的第三部作品《盲·道》, 經過一年多的調整終於順利通過審查, 預計將於今年內與國內的電影觀眾見面。

04-電影《盲道》主創合影

05-李楊張子楓

三部曲收官 每個鏡頭都真實發生過

從2003年的《盲井》到2007年的《盲山》再到即將於今年上映的《盲·道》,李楊導演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盲”系列三部曲。他的電影,一以貫之的都是源自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件,聚焦人的真實情感,並在大銀幕上以戲劇衝突和張力十足的形式再現。

作為一位對自己創作要求很高的導演,李楊在拍攝一部電影前要做很久素材收集和準備工作。拍《盲井》前,他就跑到礦井與礦井工人同吃同住,甚至專門閱讀了挖煤和井下操作的教材。拍《盲山》的時候,他專程到跑到成都金堂、中江,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採訪被解救的被拐婦女的生存狀態。而為了拍《盲·道》,李楊花了大量時間研究關於留守兒童、流浪乞討兒童的報導,並親自走訪救助站和福利院尋找第一手的資料。可以說,真實是李楊“盲”系列三部曲一以貫之的靈魂,他甚至坦言,(基本上)“每個鏡頭都真實發生過。”

《盲井》講的是男人,《盲山》是關於女人,李楊表示關於孩子故事的《盲·道》將是自己“盲”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對於“盲”字,李楊的理解是“視而不見即為盲”。而對自己而言,這三部電影的意義,在於將這些“視而不見的現實”搬上大銀幕,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並且關注。

03-李楊崔健合影

感恩觀眾 電影人要堅持

作為導演,李楊特別看重與觀眾的交流和互動。他說:“電影的特性只有電影跟觀眾交流、活在觀眾的生活裡,這個電影才是活的”。所以對於《盲·道》將在今年內全國上映,在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他表示“由衷地高興”。並對看過《盲井》和《盲山》的觀眾表示“非常非常地感恩”,“因為我覺得我找到了同道中人”。同時李楊表示,作為電影人一定要“初心不改”,並且“足夠堅持”。

面對拍片屢屢出現的困難,李楊是從不輕言放棄,即便在最艱難的情況下也依然會將影片完成。十四年前,從德國留學回來的李楊毅然拍攝《盲井》,因為預算太少並且井下生活太艱苦,很多演員包括製片都受不了而半途離開,李楊一人身兼數職,堅持完成了《盲井》。一起堅持下來的主演王寶強,也斬獲金馬最佳新人獎從此開啟星光坦途。拍《盲山》的時候,面對資方的突然撤資,李楊抵押了自己房產也堅持要把《盲山》拍完,甚至電影裡面的很多演員包括男主角都是當地農民的本色出演。李楊對於自己作品的苛刻挑剔到了極點,因為他認為從事一門行業,就要用真心全力去做。而對於《盲·道》,在後期“彈盡糧絕”的時候,得到了眾多主創和宗慶平等諸多好友的鼎力相助,包括華揚聯眾CEO蘇同看過初剪“10分鐘就決定投拍”等,李楊都表示自己“非常感激”。

時隔十年李楊導演的回歸亮相,當天下午的中國電影資料館座無虛席,很多觀眾對於電影《盲·道》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李楊導演也在活動的最後表示,《盲·道》將一定會在今年內於全國影院正式公映,與觀眾見面。

04-電影《盲道》主創合影

05-李楊張子楓

三部曲收官 每個鏡頭都真實發生過

從2003年的《盲井》到2007年的《盲山》再到即將於今年上映的《盲·道》,李楊導演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盲”系列三部曲。他的電影,一以貫之的都是源自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件,聚焦人的真實情感,並在大銀幕上以戲劇衝突和張力十足的形式再現。

作為一位對自己創作要求很高的導演,李楊在拍攝一部電影前要做很久素材收集和準備工作。拍《盲井》前,他就跑到礦井與礦井工人同吃同住,甚至專門閱讀了挖煤和井下操作的教材。拍《盲山》的時候,他專程到跑到成都金堂、中江,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採訪被解救的被拐婦女的生存狀態。而為了拍《盲·道》,李楊花了大量時間研究關於留守兒童、流浪乞討兒童的報導,並親自走訪救助站和福利院尋找第一手的資料。可以說,真實是李楊“盲”系列三部曲一以貫之的靈魂,他甚至坦言,(基本上)“每個鏡頭都真實發生過。”

《盲井》講的是男人,《盲山》是關於女人,李楊表示關於孩子故事的《盲·道》將是自己“盲”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對於“盲”字,李楊的理解是“視而不見即為盲”。而對自己而言,這三部電影的意義,在於將這些“視而不見的現實”搬上大銀幕,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並且關注。

03-李楊崔健合影

感恩觀眾 電影人要堅持

作為導演,李楊特別看重與觀眾的交流和互動。他說:“電影的特性只有電影跟觀眾交流、活在觀眾的生活裡,這個電影才是活的”。所以對於《盲·道》將在今年內全國上映,在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他表示“由衷地高興”。並對看過《盲井》和《盲山》的觀眾表示“非常非常地感恩”,“因為我覺得我找到了同道中人”。同時李楊表示,作為電影人一定要“初心不改”,並且“足夠堅持”。

面對拍片屢屢出現的困難,李楊是從不輕言放棄,即便在最艱難的情況下也依然會將影片完成。十四年前,從德國留學回來的李楊毅然拍攝《盲井》,因為預算太少並且井下生活太艱苦,很多演員包括製片都受不了而半途離開,李楊一人身兼數職,堅持完成了《盲井》。一起堅持下來的主演王寶強,也斬獲金馬最佳新人獎從此開啟星光坦途。拍《盲山》的時候,面對資方的突然撤資,李楊抵押了自己房產也堅持要把《盲山》拍完,甚至電影裡面的很多演員包括男主角都是當地農民的本色出演。李楊對於自己作品的苛刻挑剔到了極點,因為他認為從事一門行業,就要用真心全力去做。而對於《盲·道》,在後期“彈盡糧絕”的時候,得到了眾多主創和宗慶平等諸多好友的鼎力相助,包括華揚聯眾CEO蘇同看過初剪“10分鐘就決定投拍”等,李楊都表示自己“非常感激”。

時隔十年李楊導演的回歸亮相,當天下午的中國電影資料館座無虛席,很多觀眾對於電影《盲·道》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李楊導演也在活動的最後表示,《盲·道》將一定會在今年內於全國影院正式公映,與觀眾見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