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廣州一季度金融業資料同比猛增逾五成 房地產新增市場主體同比降三成

廣州市工商局24日發佈資料顯示, 一季度, 廣州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5.8萬戶, 同比增長36.76%, 比去年同期增速高出近44個百分點。 新增註冊資本金2865.72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105.06%, 高出去年同期增速94.06個百分點。 截至3月底, 全市實有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55.84萬戶, 註冊資本金41822.68億元人民幣, 同比分別增長15.28%和41.28%。

記者分析發現, 一方面, 受振興實體經濟政策的鼓勵, 廣州一季度製造業新登記市場主體4269戶, 同比增長92.47%,

改變全市製造業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疲軟的態勢。

另一方面, 房地產業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大幅下滑。 一季度, 新登記房地產行業市場主體430戶, 同比增長-31.52%, 增速呈現負增長態勢, 與去年同期增速相比大幅下滑達36個百分點。

專家認為, 廣州一季度工商登記資料不僅僅體現出伴隨宏觀調控、經濟趨勢的變化, 部分行業增速分化明顯的趨勢;更是表明實體經濟的全面提速, 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

南方日報記者 朱偉良 江珊 通訊員 穗工商

各類市場主體加快增長

隨著富士康、國新基金、華電集團、亞信資料等專案及其上下游合作夥伴陸續落地, 各行各業的優質市場主體進一步向廣州聚集。

工商資料顯示,

一季度, 大型企業落戶數量同比增速喜人。 新登記註冊資本過億元的內資企業達126戶, 同比增長34%, 註冊資本金總額達1339億元, 同比增長213%;新登記註冊資本過千萬美元的外資企業達37戶, 同比增長106%, 註冊資本金總額達44.95億美元, 同比增長409%。

新登記公有制企業、外資企業增速成倍上升。 一季度, 新登記公有制企業0.3萬戶, 同比增長69.79%, 是去年同期增速的3.41倍。 新登記外資企業801戶, 同比增長54.04%, 是去年同期增速的2.17倍。 其中, 投資總額610億元人民幣的富士康10.5代8K顯示器項目1月正式註冊, 成為廣州改革開放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

新登記個體工商戶增速大幅增加。 一季度, 全市新登記個體工商戶2.11萬戶, 同比增長31%, 高出去年同期增速53.49個百分點,

這是自2014年三季度以來, 個體工商戶新登記量同比增速的高峰。

部分區增速迅猛。 天河、番禺、花都、增城、廣州開發區、黃埔等區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準。 其中天河區新登記市場主體量達1.45萬戶, 新登記量居全市首位, 同時天河區登記市場主體總量達27.9萬戶, 居全市首位。 廣州開發區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達138%, 增速居全市首位。

實體經濟發展勢頭迅猛

資料顯示, 製造業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快速上升。 受振興實體經濟政策的鼓勵, 一季度, 廣州市製造業新登記市場主體4269戶, 同比增長92.47%, 徹底改變製造業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疲軟的態勢。 “製造業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 在去年第三季度擺脫負增長後, 呈現加速增長態勢。

”廣州市工商局有關人士分析道。

市統計局資料顯示, 一季度, 廣州實體經濟穩定發展勢頭在增強, 特別是, 今年以來, 工業品出廠價格恢復性上漲, 這有利於改善實體經濟經營狀況, 保持利潤穩定增長。 資料顯示, 1-2月, 廣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2.4%和19.4%, 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下降16.8%, 工業經濟呈現生產效益協同增長的良好態勢。

用電量是經濟的晴雨錶。 從生產用電和物流運輸的較快增長, 也可以看出, 廣州實體經濟回暖跡象。 一季度, 廣州工業用電量增長6.0%, 服務業用電量增長7.7%, 比1-2月增速提高4.5個和1.6個百分點;貨運量增長18.2%。 此外, 廣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也重新躍升至榮枯線以上。 3月份, 廣州市, 在各產業領域培育引進龍頭企業, 增創新的發展優勢。

金融業資料同比猛增逾五成

記者發現,服務業領域的新貴——金融類企業出現了“井噴”。一季度,廣州新登記金融業市場主體309戶,同比增長55.27%,比去年全年14.76%的平均增速高出了40個百分點。

2016年,廣州全市金融業增加值1800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達9.2%,超越了房地產業,成為全市第五大支柱產業;同比增速11.1%,在全市服務業增速中排名第二。這進一步說明,行業發展加快與市場主體數量增多呈現同步向好的趨勢。

重大金融專案加快集聚。4月18日,國新央企運營(廣州)投資基金(下稱“國新基金”)正式落地。總規模達1500億元的國新基金不僅成為廣州迄今為止單體規模最大的基金,而且開創了廣州市國企與央企投資運營平臺合作的先河。早前,廣州與銀河金控、中證報價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確定在國際金融城分別建設南方總部,建設報價系統私募股權市場和大宗大眾商品市場,以及一個創投基地。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教授林江認為,除了大型金融企業落戶外,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也成為廣州金融業市場主體的增長點。廣州發達的商貿業是金融業發展的基礎,創新型的融資租賃、中小微企業貸款擔保、小額貸款等領域的企業也明顯增多。“類似小微企業借貸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出現,讓越來越多的資金在非傳統金融管道流通,這些反映了互聯網技術能夠幫助行業快速地找到新的市場需求。”他說。

民間金融街是廣州互聯網金融業和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蓬勃發展的縮影。截至3月底,這裡共聚集了各類金融相關機構接近450家,為超過10萬家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融資超5000億元,包括唯品會、複星集團、廣聯達、保利地產、金螳螂、新大陸等在內的國內外上市公司在這裡專門成立了企業自身的互聯網小貸公司。

“與其他互聯網金融相比並無差距,但在政策監管方面則表現得更為靈活,尤其是在目前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互聯網小貸更是有著很好的優勢。”廣州民間金融街管委會主任廖檢文說。

■記者觀察

房地產新增市場主體同比降三成

廣州“3·17”樓市新政已經實施滿月,“3·30”新政也出臺半月有餘。記者從市場仲介瞭解到,廣州多個區域樓市開始降溫,有資料顯示,4月上半月,廣州一手樓和二手樓成交量分別下降四城和六成。

宏觀調控力度加大,房地產企業的註冊數量同樣呈現“降溫”。工商資料顯示,房地產業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大幅下滑。一季度,新登記房地產行業市場主體430戶,同比增長-31.52%,增速呈現負增長態勢,與去年同期增速相比大幅下滑達36個百分點,繼續保持了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低位元運行狀態。

不過有所不同的是,市統計局一季度經濟資料顯示,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0.6%,增速同比提高9.2個百分點。“資料看到是發展商減少,因為現這個行業很難再有新的創新企業出現,而投資額增加,是行業龍頭企業拿地增加了。”林江分析道。

3月底,房地產上市企業相繼發佈年報。恒大、萬科、碧桂園三巨頭攜手突破3000億元年度銷售大關,並將2017年的業績鎖定在了4000億-4500億,融創更是喊出了3年後實現5000-10000億的大躍進目標。據中原地產監測統計,35家房地產企業在2016年銷售額達到32149億元,去年中國房企千億軍團已增至10家。趨勢顯示,中國房地產正快速步入地產開發的“寡頭時代”。

合富輝煌房地產市場研究部首席市場分析師黎文江認為,房地產企業數負增長正好說明房地產行業進入“洗牌”階段。房地產行業內大型企業並購小企業的案例增多,形成資源整合之後,大企業的業績都在明顯提升,拿地速度也在加快。今年房企相繼喊出“千億”目標的口號,也顯示了房地產行業在整合過程中仍保持著穩健發展。

增創新的發展優勢。

金融業資料同比猛增逾五成

記者發現,服務業領域的新貴——金融類企業出現了“井噴”。一季度,廣州新登記金融業市場主體309戶,同比增長55.27%,比去年全年14.76%的平均增速高出了40個百分點。

2016年,廣州全市金融業增加值1800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達9.2%,超越了房地產業,成為全市第五大支柱產業;同比增速11.1%,在全市服務業增速中排名第二。這進一步說明,行業發展加快與市場主體數量增多呈現同步向好的趨勢。

重大金融專案加快集聚。4月18日,國新央企運營(廣州)投資基金(下稱“國新基金”)正式落地。總規模達1500億元的國新基金不僅成為廣州迄今為止單體規模最大的基金,而且開創了廣州市國企與央企投資運營平臺合作的先河。早前,廣州與銀河金控、中證報價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確定在國際金融城分別建設南方總部,建設報價系統私募股權市場和大宗大眾商品市場,以及一個創投基地。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教授林江認為,除了大型金融企業落戶外,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也成為廣州金融業市場主體的增長點。廣州發達的商貿業是金融業發展的基礎,創新型的融資租賃、中小微企業貸款擔保、小額貸款等領域的企業也明顯增多。“類似小微企業借貸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出現,讓越來越多的資金在非傳統金融管道流通,這些反映了互聯網技術能夠幫助行業快速地找到新的市場需求。”他說。

民間金融街是廣州互聯網金融業和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蓬勃發展的縮影。截至3月底,這裡共聚集了各類金融相關機構接近450家,為超過10萬家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融資超5000億元,包括唯品會、複星集團、廣聯達、保利地產、金螳螂、新大陸等在內的國內外上市公司在這裡專門成立了企業自身的互聯網小貸公司。

“與其他互聯網金融相比並無差距,但在政策監管方面則表現得更為靈活,尤其是在目前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互聯網小貸更是有著很好的優勢。”廣州民間金融街管委會主任廖檢文說。

■記者觀察

房地產新增市場主體同比降三成

廣州“3·17”樓市新政已經實施滿月,“3·30”新政也出臺半月有餘。記者從市場仲介瞭解到,廣州多個區域樓市開始降溫,有資料顯示,4月上半月,廣州一手樓和二手樓成交量分別下降四城和六成。

宏觀調控力度加大,房地產企業的註冊數量同樣呈現“降溫”。工商資料顯示,房地產業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大幅下滑。一季度,新登記房地產行業市場主體430戶,同比增長-31.52%,增速呈現負增長態勢,與去年同期增速相比大幅下滑達36個百分點,繼續保持了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低位元運行狀態。

不過有所不同的是,市統計局一季度經濟資料顯示,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0.6%,增速同比提高9.2個百分點。“資料看到是發展商減少,因為現這個行業很難再有新的創新企業出現,而投資額增加,是行業龍頭企業拿地增加了。”林江分析道。

3月底,房地產上市企業相繼發佈年報。恒大、萬科、碧桂園三巨頭攜手突破3000億元年度銷售大關,並將2017年的業績鎖定在了4000億-4500億,融創更是喊出了3年後實現5000-10000億的大躍進目標。據中原地產監測統計,35家房地產企業在2016年銷售額達到32149億元,去年中國房企千億軍團已增至10家。趨勢顯示,中國房地產正快速步入地產開發的“寡頭時代”。

合富輝煌房地產市場研究部首席市場分析師黎文江認為,房地產企業數負增長正好說明房地產行業進入“洗牌”階段。房地產行業內大型企業並購小企業的案例增多,形成資源整合之後,大企業的業績都在明顯提升,拿地速度也在加快。今年房企相繼喊出“千億”目標的口號,也顯示了房地產行業在整合過程中仍保持著穩健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