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股稀缺性減弱 新股漲停板減少將成常態

今年以來, IPO批文幾乎一周一批, 每天2只新股發行幾乎已成常態, 在此背景下, 新股的稀缺性正在弱化, 具體的體現就是漲停板也隨之減少。 筆者認為, 隨著IPO發行的常態化, 新股漲停板隨之減少也將常態化, 新股不敗將逐漸成為歷史。

對於很多中簽的投資者來說, 新股上市後最大的樂趣就是坐數漲停板, 10個以上的漲停板已成為多數投資者最基本的期待。 但是, 自2016年年末開始, 隨著新股發行節奏加快, 新股的稀缺性減弱, 新股上市後的漲停板數也隨之減少。

統計顯示, 2017年以來, 已經上市交易並打開漲停板的新股共有141只,

上市後漲停數為個位數的共有52只, 占比36.88%。 其中, 漲停數不足5(包含)個的新股就已多達16只。 要知道, 2016年全年上市的新股中, 漲停數不足5(包含)個的也才只有14只新股。

資料顯示, 今年以來, 太平鳥、新鳳鳴上市3個漲停便開板, 景旺電子、日月股份等個股4個漲停便開板, 貴廣網路、賽托生物、常熟汽飾、中原證券、杭叉集團、比音勒芬等5個漲停便開板。 新股上市漲停板是個位數逐漸成為常態。

此外, 德勤發佈的A股IPO市場展望資料顯示, 預計2017年A股將有380家至420家企業完成IPO, 全年融資額在2500億元至2800億元, 發行數量和融資額較2016年將增長六成至八成。

這意味著, 每週一批新股批文將減弱新股的稀缺性屬性, 因此, 新股動輒20多個的漲停板將逐漸成為歷史,

個位數漲停板將成為常態。 投資者也要做好心理準備。

今年已有18家IPO申請被否 與去年全年持平

根據安排, 昨日有6家公司的首發申請接受發審委的審核。 證監會發佈的審核結果顯示, 南京華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獲得通過, 美聯鋼結構建築系統(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被否。

至此, 今年以來, 過會企業的數量達到了136家, 而被否企業的數量則達到了18家, 已經與去年全年持平。

而綜觀今年以來18家IPO申請被否的企業, 被否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業績下滑、關聯交易、獨立性缺失、持續盈利能力存疑、募集專案堪憂、規範運作等方面。

另外, 統計資料顯示, 4月17日—4月21日新增報會企業14家, 其中上交所4家, 深交所10家(中小板3家、創業板7家)。

截至4月21日, 今年新增71家報會企業, 其中上交所32家, 深交所39家(中小板6家、創業板33家)。

製造業企業上市獲政策扶持 IPO排隊中占比逾三成

根據證監會最新公佈的資料, 截至4月20日, 證監會受理首發申請企業607家。 《證券日報》記者經過梳理後注意到, 在這些排隊企業中, 所屬行業為製造業的占了將近三分之一。

投中資訊旗下金融資料產品CVSource統計資料也佐證了這一點。 資料顯示, 2017年一季度各行業IPO情況分佈差異顯著, 製造業與建築建材業在IPO募資規模與發行數量上均表現最優。 就募資規模而言, 製造業以26%的比重穩居榜首。

政府對製造業上市是支持的。 五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的《關於金融支援製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

要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加強對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資金支持。 加快推進高技術製造業企業、先進製造業企業上市或掛牌融資, 設計開發符合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創新債券品種, 支持製造業領域信貸資產證券化。 深交所日前發佈的總經理工作報告也表示, 進一步支持中小金融企業、先進製造業發行上市。

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表示, 從去年的“改造提升傳統動能”, 到今年的“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充分說明製造業在今年仍將是邊際變化最大的部分。 2015年是“中國製造2025”的啟動實施年, 2016年是全面實施年, 2017年將是深入實施年。

信達證券認為, 綜合來看, 我國的製造業優勢有望繼續保持。 然而,

在製造業發展過程中, 需要不斷向高端拓展, 取得產業鏈最具價值的環節, 獲得更高溢價, 才是發展的關鍵所在。

大同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鄭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 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 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要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 重點在製造業, 難點在製造業, 出路也在製造業。 因此, 振興製造業非常有必要, 但關鍵是要實現傳統企業和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 將“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