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笑星王洋拜師“恰克恰克”一代宗師伊沙木·庫爾班

2017年4月25日, 是新疆著名笑星王洋實現夙願的日子。 為了這一天, 他盼了整整五年。

五年前的這一天, 王洋在媽媽和翻譯的陪同下, 來到伊犁, 鄭重地拜望了病中的維吾爾人熱愛的“恰克恰克”宗師——伊沙木·庫爾班老先生。 那一天, 老人非常精神, 破例地聊了一整天, 並高興地收下了王洋這個關門弟子並且是唯一的漢族弟子。

然而, 2013年9月15日, 在那個業內人士頗為重視的“拜師儀式”尚未來得及舉行的時候, 老人卻因病仙逝了。

這一天, 在眾名人的見證下, 王洋的拜師願望終於如願以償。

穿越5年的承諾, 我用一生守候

——新疆著名笑星、歌星王洋拜師維吾爾族“恰克恰克”一代宗師伊沙木·庫爾班

文/新疆都市報記者 如歌

已故大師生後收徒

4月25日上午, 烏魯木齊希爾頓酒店裡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拜師儀式。

在人們心中“永遠的阿凡提”、殿堂級民間幽默語言大師、維吾爾族“恰克恰克”一代宗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伊沙木·庫爾班的畫像前,

新疆著名笑星王洋和已故大師的兒子馬合木提·伊沙木互換了維吾爾族小花帽, 就從他們緊緊擁抱在一起的那一刻, 王洋正式成為伊沙木·庫爾班大師的關門弟子及唯一漢族弟子。

在見證人的行列裡, 人們驚喜地見到了專程而來的國家一級演員、王洋相聲藝術的授業恩師宋德全和新疆人喜愛的相聲藝術家高建新、郭勝、董鳳彤、張鐵力等前輩。

也許有人會問, 伊沙木·庫爾班大師已辭世多年, 王洋還可以拜他為師嗎?宋德全解釋, 在曲藝界裡, 師父過世, 徒弟幫助代拉師弟並不是新鮮事。 只要征得了師父家人和其徒弟的同意就可以。

漢族藝人拜師維吾爾藝人學習語言藝術, 這在新疆乃至全國都是一件罕見的事, 博得了大家的贊許。 党和國家領導人司馬義·艾買提、鐵木爾·達瓦買提、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司馬義·鐵力瓦爾地特意發來賀電;姜昆、劉蘭芳、馮鞏、李金鬥、師勝傑、張保和等曲藝界前輩紛紛發來賀電。

這個不一般的拜師儀式背後有著一段不一般的求師故事。

眾人促成師生緣

時值2011年初, 冠以新疆新一代相聲藝術領軍人物、新疆80後相聲第一人、新疆80後勵志楷模等眾多頭銜的王洋, 以其獨到演藝風格, 成為新疆年輕人熱捧的明星和各種場子上的角兒。

2011年10月, 他在阿瓦提的一次演出中, 與同台演出的維吾爾族歌星艾爾肯相識。 “我們維吾爾族也有特別受歡迎的相聲叫‘恰克恰克’,

維吾爾語就是笑話的意思, 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而被譽為‘永遠的阿凡提’的‘恰克恰克’殿堂級民間幽默語言大師、非遺專案代表性傳承人伊沙木·庫爾班就在伊犁。 ”艾爾肯的一番話, 讓王洋腦洞大開、興奮不已。 他迫切想瞭解這個源自新疆的、本土的、維吾爾的“笑源”。 他追問艾爾肯怎麼能見到大師。

艾爾肯透露, 大師的獨生子、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阿拉伯語講師馬合木提·伊沙木是他的好朋友。

自此, 王洋不遺餘力地查閱資料、詢問前輩, 越瞭解了“恰克恰克”, 就越想拜宗師伊沙木·庫爾班為師。 見到伊沙木·庫爾班, 向大師探求相聲和“恰克恰克”的共性和特點、探索二者的融合,

成為王洋的夢想。

2012年3月, 王洋的第一張笑話專輯《王洋愛新疆》問世之際, 經艾爾肯引薦, 見到了馬合木提·伊沙木。 “我想見到您父親!我想拜他老人家為師!”王洋直言不諱。 “父親已經是80多歲的人了, 身體狀況也不太好, 已經不再收徒了。 看到你這麼真誠和迫切, 我願意為你爭取一下。 ”一番懇談後, 馬合木提·伊沙木被王洋的執著感動了。

2012年4月25日, 在馬合木提·伊沙木的力薦下, 伊沙木·庫爾班大師想見見這個有著大志向的小年輕。 這一天, 做好充分準備的王洋, 在媽媽和翻譯的陪同下飛抵伊寧。

上門前, 王洋給老人打了電話。 他們按照所說地址尋到了社區附近。 “他們是來找伊沙木大師的!”當社區居民聽明白這三個人是來找伊沙木大師的, 就像是來了貴客一般,院裡的十來號人都熱情地迎了過來,幾乎是簇擁著把他們送到了伊沙木大師的家門口。

一老一少因笑而聚

“我永遠忘不了見到大師第一眼的那一幕!老人西裝革履地站在門邊,雙手扶著牆,因為要吃力地堅持,身體已在微微顫抖。房子裡放著輪椅和擔架,可老人偏偏這麼站著迎我,我不過是一個小字輩啊!”說到這裡,王洋已是熱淚盈眶。

那一天,這一老一小促膝交談了一整天。從“恰克恰克”說到相聲;從雙語的笑點結合說到二者的繼承和創新。其間,王洋不止一次擔憂老人家身體吃不消,勸大師休息。可大師卻像遇到了知音,饒有興趣地談論每個話題,時時都能聽到大師精彩、幽默的詞句。說到盡興時,大師還拿出他的著作送給王洋。起初,老人對收徒還有些猶豫;後來,大師高興地說:“你是一個有靈性的孩子。很專心、很用心、也很有想法。我收下你了,你是我所有徒弟中唯一的漢族學生。”

王洋回憶:“談到兩個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共進時,大師特別興奮,他說,我們各民族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共同生活,本是同根生,只是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們拿出來告訴大家啊,就在這個相互瞭解,相互尊重的過程中,就有太多讓人歡笑、快樂的作品可以創作。我們這一代人做不完了,要你們這一代人接著做。歌聲無界,笑聲更無界。”大師這些發自肺腑的話,我一直銘刻在心。

王洋一行離開的時候,伊沙木大師堅持要站起來、艱難地走到門口送客,誰都勸不住。揮手告別了大師,三個人就站在大門外抹起了眼淚。

盼了5年的拜師夙願

離開大師後,王洋就在為自己策劃著拜師大事。他要叩拜這位“恰克恰克”的殿堂級語言大師,他要在伊沙木大師面前立志,將“恰克恰克”發揚光大。

2012年1月起,王洋跨界演唱的一支神曲唱遍了天山南北,這就是新疆的男女老少都能哼幾句“攢勁的很、勞道的很”的《紮巴依的春天》。歌曲的歌詞創作正是得益於“恰克恰克”的啟發,接地氣、受歡迎。自此,王洋又有了一個新的頭銜——歌星。踏著《紮巴依的春天》的腳步、舉著“新疆民謠靈魂人物”的旗幟,王洋走進了自己的藝術春天。

2013年9月15日,就在王洋忙碌著四處演唱《紮巴依的春天》的時候,傳來噩耗:伊沙木大師因病在家中去世。王洋痛心疾首,難道拜師的大夢就這麼斷了嗎?

王洋不甘心啊。就在上一個月發生了一件事,再次點燃了王洋的拜師夢想。3月,王洋代表新疆青聯和團委赴和田地區慰問演出時,主持人介紹了王洋一大堆頭銜,底下的觀眾並無反應。主持人靈機一動,加了一句:“他是我們伊沙木大師的關門弟子”,話音未落,掌聲四起。台下的維吾爾族群眾齊聲高呼著伊沙木大師的名字。王洋出臺的時候才發現,觀眾們都站起來鼓掌。“這就是大師的影響力。大師雖然離世,但只要‘鐵粉’還在,大師就精神不滅。我當時特別感動,再次感悟到笑的魅力,再次體會到了笑的事業的偉大。”

後來,王洋從李文華拜師馬三立的故事中得到了靈感。和王洋的情況相當,李文華拜師的時候,馬三立老先生已經過世。李文華是給馬三立老先生的遺像磕的頭、拜的師。既有先河,王洋決定步其後塵。

於是有了5年後的這場特別的拜師儀式。

人物介紹:

伊沙木·庫爾班被譽為“永遠的阿凡提”、維吾爾族“恰克恰克”殿堂級民間幽默語言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恰克恰克”代表性傳承人

王洋 新疆著名笑星、歌星,新疆民謠靈魂人物,新疆方言藝術功勳成就獎獲得者,新疆德藝雙馨藝術家,新疆80後勵志楷模人物

就像是來了貴客一般,院裡的十來號人都熱情地迎了過來,幾乎是簇擁著把他們送到了伊沙木大師的家門口。

一老一少因笑而聚

“我永遠忘不了見到大師第一眼的那一幕!老人西裝革履地站在門邊,雙手扶著牆,因為要吃力地堅持,身體已在微微顫抖。房子裡放著輪椅和擔架,可老人偏偏這麼站著迎我,我不過是一個小字輩啊!”說到這裡,王洋已是熱淚盈眶。

那一天,這一老一小促膝交談了一整天。從“恰克恰克”說到相聲;從雙語的笑點結合說到二者的繼承和創新。其間,王洋不止一次擔憂老人家身體吃不消,勸大師休息。可大師卻像遇到了知音,饒有興趣地談論每個話題,時時都能聽到大師精彩、幽默的詞句。說到盡興時,大師還拿出他的著作送給王洋。起初,老人對收徒還有些猶豫;後來,大師高興地說:“你是一個有靈性的孩子。很專心、很用心、也很有想法。我收下你了,你是我所有徒弟中唯一的漢族學生。”

王洋回憶:“談到兩個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共進時,大師特別興奮,他說,我們各民族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共同生活,本是同根生,只是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們拿出來告訴大家啊,就在這個相互瞭解,相互尊重的過程中,就有太多讓人歡笑、快樂的作品可以創作。我們這一代人做不完了,要你們這一代人接著做。歌聲無界,笑聲更無界。”大師這些發自肺腑的話,我一直銘刻在心。

王洋一行離開的時候,伊沙木大師堅持要站起來、艱難地走到門口送客,誰都勸不住。揮手告別了大師,三個人就站在大門外抹起了眼淚。

盼了5年的拜師夙願

離開大師後,王洋就在為自己策劃著拜師大事。他要叩拜這位“恰克恰克”的殿堂級語言大師,他要在伊沙木大師面前立志,將“恰克恰克”發揚光大。

2012年1月起,王洋跨界演唱的一支神曲唱遍了天山南北,這就是新疆的男女老少都能哼幾句“攢勁的很、勞道的很”的《紮巴依的春天》。歌曲的歌詞創作正是得益於“恰克恰克”的啟發,接地氣、受歡迎。自此,王洋又有了一個新的頭銜——歌星。踏著《紮巴依的春天》的腳步、舉著“新疆民謠靈魂人物”的旗幟,王洋走進了自己的藝術春天。

2013年9月15日,就在王洋忙碌著四處演唱《紮巴依的春天》的時候,傳來噩耗:伊沙木大師因病在家中去世。王洋痛心疾首,難道拜師的大夢就這麼斷了嗎?

王洋不甘心啊。就在上一個月發生了一件事,再次點燃了王洋的拜師夢想。3月,王洋代表新疆青聯和團委赴和田地區慰問演出時,主持人介紹了王洋一大堆頭銜,底下的觀眾並無反應。主持人靈機一動,加了一句:“他是我們伊沙木大師的關門弟子”,話音未落,掌聲四起。台下的維吾爾族群眾齊聲高呼著伊沙木大師的名字。王洋出臺的時候才發現,觀眾們都站起來鼓掌。“這就是大師的影響力。大師雖然離世,但只要‘鐵粉’還在,大師就精神不滅。我當時特別感動,再次感悟到笑的魅力,再次體會到了笑的事業的偉大。”

後來,王洋從李文華拜師馬三立的故事中得到了靈感。和王洋的情況相當,李文華拜師的時候,馬三立老先生已經過世。李文華是給馬三立老先生的遺像磕的頭、拜的師。既有先河,王洋決定步其後塵。

於是有了5年後的這場特別的拜師儀式。

人物介紹:

伊沙木·庫爾班被譽為“永遠的阿凡提”、維吾爾族“恰克恰克”殿堂級民間幽默語言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恰克恰克”代表性傳承人

王洋 新疆著名笑星、歌星,新疆民謠靈魂人物,新疆方言藝術功勳成就獎獲得者,新疆德藝雙馨藝術家,新疆80後勵志楷模人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