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薦讀|這就是階層固化,你根本不知道世界有多殘酷!

這就是階層固化, 你根本不知道世界有多殘酷!

(01)

階層固化這個詞, 出現頻率越來越高。

焦慮之心, 浮躁之情, 讓太多人陷入急亂。

——階層固化, 吊橋拉起, 誰會被阻隔在財富城堡之外?

說個故事先。

(02)

5年前, 有位朱仲南先生, 講過一個故事。

故事中的兄台, 現在年紀已經老大了。 他年輕時, 正逢上山下鄉, 兄台的父親, 只是個老實巴交的工人, 替兒子收拾下鄉的行李。 突然間兄台怒形於色, 沖父親吼道:滾, 你當年幹什麼去了?你咋不參加紅軍?你咋不去長征?你咋不上山打遊擊?要是你當年爭點氣, 至少讓我下鄉遭罪嗎?

聽了兒子的斥責, 老父親無言退下, 淚流滿面, 不敢吭聲。

如此, 這兄台下鄉一段時間, 就回來吵鬧, 強迫父親退休, 好讓自己回城接班。

父親退休了, 兄台成為工人。

然後兄台又怒了, 斥駡父親:你當年幹什麼去了?你咋不出國?你咋不逃奔海外?哪怕咱家有一個親戚在外邊,

就算在香港也行啊?讓你們這群廢物弄的, 我想出國都找不到人擔保!

但七搞八搞, 兄台終於出國了。

沒多久, 兄台回來, 再次沖著年邁的父母大罵:你們咋這麼缺心眼涅?我說出國就讓我走?不說拉著我點?我走的時候正是國內經濟發展最好的時候, 你看讓你們給弄的, 現在全耽誤了吧?

朱仲南說:這位兄台, 他活了一輩子, 就是不停的罵爹罵娘, 罵世道不公。 他信奉的是在家吃父母, 出門吃朋友, 自己動根手指頭都嫌累。 結果, 他混到老來, 年紀一大把, 還是一貧如洗, 怨氣衝衝, 憤憤不平。

——他活一輩子, 也沒抓住過機會。

——不是沒有機會, 而是他一心想指望別人, 一輩子也不肯反省自己。

(03)

走過青春, 人應該知道, 凡事要靠自己。

——但有些人, 卻總想靠別人。

幾年前, 有位年輕人在網上發貼, 講述他和老鄉的複雜關係——年輕人在泉州務工, 收入微薄, 每天固定在一家餐館吃飯, 日賒月結。

於是年輕人的幼年發小, 就千里來投奔。 來到之後, 年輕人就讓發小, 和他一起在餐館吃飯, 賒到月底, 由他統一結算。

年輕人說, 發小的伙食, 可比他好多了。 因為他收入不高, 吃飯時根本不敢點好菜。 但發小不管那麼多, 想吃什麼就點什麼, 吃得理直氣壯。

如此吃了一段一時間, 發小戀愛了, 就帶著女友, 一塊來飯館裡吃。 為取悅女友, 點菜更不肯虧待自己, 看得年輕人心急如焚。

——幸好, 沒過多久, 發小的女友, 發生了情變。 憤怒的發小, 操刀子跟情敵大戰一場, 血光彌天而後,

逃之夭夭, 屁股後面追著一群員警, 留給餐館一屁股債。

年輕人半年的工資, 全被發小揮霍了。 結帳時年輕人痛定思痛, 終於想明白了——他就不應該這麼慣著發小, 雖說是出門靠朋友, 但也不能這麼無節制吧?正是他的縱容, 讓發小落到這個地步。 如果他要求發小自立, 結局未必一定如此熱鬧。

(04)

香港作家李碧華, 曾說過一句話:

求人如吞三尺劍, 靠人如上九重天。

李碧華之所以說這句話, 是因為看到一位同伴, 把人生的希望, 放在別人身上。 結果東靠西靠, 發現全都不靠譜, 這世上唯一靠得住的, 只能是自己。

所以李碧華說:人, 只有遭遇到冷酷的拒絕, 才知道自己長大了。 才能夠擔負起自己的人生責任來。

(05)

北大的一位年輕教授, 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說他在北大讀書時, 看到學校東門, 有個擺攤的小夥子。

小夥子擺攤, 賣水果。 對面是他女友的攤, 賣些髮卡、電池什麼的。

東門比較偏, 也沒人管。 所以這對小情侶, 不管是颳風下雨, 哪怕是寒冬臘月, 都守著他們的攤子。 進進出出的北大學子, 很高傲的, 經常會有學子喝得爛醉, 意氣風發的沖擺攤小情侶吼叫, 或是刁難。 這對小情侶只是一味的點頭討好, 大氣都不敢喘。

一年後, 擺攤的小情侶, 成為了小夫妻。 他們的攤, 也轉為了校門裡的一個小超市。

學校裡不止一家超市, 但多是晚上九點關門。 而學生都是夜遊神, 不管多晚, 都會看到小夫妻的超市, 仍然亮燈營業。

所以每天夜裡九點至淩晨2點, 是小超市的黃金營業時間。

兩年後,一家小超市,變成了兩家,和兩家水果店。

三年,小夫妻有了孩子,並在北京購置了房產。

四年,一大撥意氣風發的年輕學子,走出校門,仰天慟呼:北上廣之大,何處安放我們的青春、愛與婚床?而那對小夫妻,卻已經買下幢複式小別墅,並開起了水果連鎖公司。

——教授說:我們這些年輕孩子,在校園裡學到了屠龍之技,拿了數不清的證書。但說到生存,貧寒中起家的小夫妻,才是他們的老師。

——教授說,不是說讓大家撂下課本,都出門去擺攤。而是說你在校園裡所學到的知識,其價值遠高於一個水果攤。可你為什麼不會使用?

是你辜負了教育,不是教育辜負了你!

(06)

社會學家分析,當一個社會漸然固化,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被固定在原有階層。

總有些猛人,會衝破階層禁制,殺入財富城堡。

這部分人,是什麼人涅?

(07)

好多年前,企業家馮侖的女兒,過13歲生日。

小姑娘蹦蹦跳跳,說:粑粑,我過生日了,要生日禮物。

馮侖說:寶貝女兒,粑粑要給送你一個特別珍貴的禮物。

什麼禮物?

——粑粑給你15分鐘的時間,和你聊聊天。

……尼瑪,都是一家人,天天在一起扯皮,還扯不夠?居然拿聊天當生日禮物……可是沒辦法,13歲的女兒,只好坐下來,聽馮侖掰扯。

馮侖說:孩子,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兩種不同的人生。

——第一種人生,是大眾式的,95%的人生選擇,是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式的。

這類人的人生,使命只一個,那就是傳宗接代,就是完成種族繁衍。所以他們最大的人生夢想,就是找個沒人的地方躲起來,別給我挑戰也別給我壓力,老闆怎麼說我就怎麼幹,要的錢也不多,夠吃就行。

這類人,真的很安穩。但他們終生難逃焦慮之心。因為他們所獲得的生存資源,太過於短缺。

雖然短缺,但相比於他們不曾的付出,這類人的內心,是很知足的。

——第二種人生,是挑戰式的,不接受現狀的。是那種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式的。這類人要挑戰命運,創造未來,他們註定了一生漂泊,但無論成敗,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輝煌。

想過第二種人生,就必須與第一類人反向而後。而第一類人是大多數,背離他們意味著背離群體認可的穩定價值觀,由此而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想過第一種人生,只要問問上輩子人,他們會告訴你,趕緊找個安穩工作,趕緊找個老實巴結的配偶,然後關起門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大家都是這麼過日子,看到你也這樣,大家就放心了。

——想過第二種人生,勢必會引來眾人的驚呼與抗議、以及嘲諷。你如果很順利,公眾就會更加憤怒,但等你遭遇坎坷,敗走麥城,公眾就會如釋重負,長松一口氣,在你面前載歌載舞,慶祝這世上還有些許公道可言。

——如果你渴望改變命運,衝破現有階層的束縛,殺入財富城堡。不唯是城堡中的人會極力阻止你,城堡之外你所在的階層,也會拼老命拖住你後腿。

沒人願意看到你的成功,因為這意味著對安穩階層的羞辱。

——最後馮侖問:乖女兒,你打算選擇哪一種人生?

(08)

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每個年輕人,都曾有衝破現有階層的宏願。

但長大了,好多人就把自己的理想戒了,複歸於平凡。

想選擇第二種人生,卻發現自己只是第一種人。

好沮喪。

要如何做,才能堅持自己的理想,完成美好的人生逆襲涅?

(09)

心理學家畢淑敏,講過這麼一件事:

哈佛大學,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目標人生跟蹤調查。調查一批智力背景相差無幾的年輕學子。

調查發現:

——27%的人,一輩子也沒人生目標,這些人兩眼瓷迷,夢遊一樣活在世上。如同被主人拋棄的狗,不明白自己活著有何意義。

——60%的人,不能說沒目標,可是他們的目標模糊,因為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缺乏相應的行動與方法。

——10%的人,有比較清晰的人生目標。

——3%的人,有十分清晰明確的長期目標。

最後的結果,灰常有意思——3%有明確長期目標的人,儘管他們智商平平,可是他們能夠積數十年之努力,向著目標堅忍前行。所以他們最終會成為各界的頂尖人士,行業領袖或是財富精英。

——10%的比較清晰人生目標的人,他們構成這個社會的中產,職業多是醫生、律師、工程師及大企高管。他們享受著高品質的生活,並寄希望于孩子突破自己。

——60%的目標模糊者,生活在中下層。他們安份守已,但一旦遭遇經濟壓力,就會埋怨父母當年不努力,抱怨孩子沒出息。但幾乎,他們的孩子,一如他們青少年時代的翻版。

——27%徹底沒目標的人,他們生活在最底層。當然,他們會抱怨這個世界充滿了欺騙與不公,心中燃燒著悲憤火焰。

(10)

不同的人生目標,讓每個人,最終拉開了距離。

——並不是矢志進入財富城堡之人,就一定能夠獲得財富。但他們中的多數人,確實從未曾想過進入財富城堡。

如高曉松所說:那些聲稱被應試教育毀了的人,不應試也會自毀。那些抱怨婚姻磨滅理想的人,不結婚也成不了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嘮叨在這個時代無法創作出偉大作品的人,把他們丟在瑞士,同樣找不到靈魂的自由。大家身處同一個時代,卻都在找不同的藉口——每個人,都在窗前看這個世界,但每個人,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心。

財富城堡的吊橋,並非今日剛剛拉起——實際上從未曾放下過!

你最終的歸宿在哪裡,取決於心中的目標。哪怕你現在身居中產,但對平穩的渴望,仍會讓你漸行漸下。財富金字塔上,唯有底層的基座才意味著安穩!反之,如果你以挑戰自我命運為目標,就會知道人生的逆襲之路,是我們一生的行旅。總是處於欲滑欲跌的尷尬處境,必是你正處於攀登的峰穀。每個人有無窮的選擇,卻最終只有一個命運。你渴望什麼,就會執著的向此行進,父母或家世,任何身外之物終無法決定你的行止。我們最終得到的,只是自己的選擇。

作者:霧滿攔江

兩年後,一家小超市,變成了兩家,和兩家水果店。

三年,小夫妻有了孩子,並在北京購置了房產。

四年,一大撥意氣風發的年輕學子,走出校門,仰天慟呼:北上廣之大,何處安放我們的青春、愛與婚床?而那對小夫妻,卻已經買下幢複式小別墅,並開起了水果連鎖公司。

——教授說:我們這些年輕孩子,在校園裡學到了屠龍之技,拿了數不清的證書。但說到生存,貧寒中起家的小夫妻,才是他們的老師。

——教授說,不是說讓大家撂下課本,都出門去擺攤。而是說你在校園裡所學到的知識,其價值遠高於一個水果攤。可你為什麼不會使用?

是你辜負了教育,不是教育辜負了你!

(06)

社會學家分析,當一個社會漸然固化,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被固定在原有階層。

總有些猛人,會衝破階層禁制,殺入財富城堡。

這部分人,是什麼人涅?

(07)

好多年前,企業家馮侖的女兒,過13歲生日。

小姑娘蹦蹦跳跳,說:粑粑,我過生日了,要生日禮物。

馮侖說:寶貝女兒,粑粑要給送你一個特別珍貴的禮物。

什麼禮物?

——粑粑給你15分鐘的時間,和你聊聊天。

……尼瑪,都是一家人,天天在一起扯皮,還扯不夠?居然拿聊天當生日禮物……可是沒辦法,13歲的女兒,只好坐下來,聽馮侖掰扯。

馮侖說:孩子,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兩種不同的人生。

——第一種人生,是大眾式的,95%的人生選擇,是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式的。

這類人的人生,使命只一個,那就是傳宗接代,就是完成種族繁衍。所以他們最大的人生夢想,就是找個沒人的地方躲起來,別給我挑戰也別給我壓力,老闆怎麼說我就怎麼幹,要的錢也不多,夠吃就行。

這類人,真的很安穩。但他們終生難逃焦慮之心。因為他們所獲得的生存資源,太過於短缺。

雖然短缺,但相比於他們不曾的付出,這類人的內心,是很知足的。

——第二種人生,是挑戰式的,不接受現狀的。是那種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式的。這類人要挑戰命運,創造未來,他們註定了一生漂泊,但無論成敗,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輝煌。

想過第二種人生,就必須與第一類人反向而後。而第一類人是大多數,背離他們意味著背離群體認可的穩定價值觀,由此而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想過第一種人生,只要問問上輩子人,他們會告訴你,趕緊找個安穩工作,趕緊找個老實巴結的配偶,然後關起門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大家都是這麼過日子,看到你也這樣,大家就放心了。

——想過第二種人生,勢必會引來眾人的驚呼與抗議、以及嘲諷。你如果很順利,公眾就會更加憤怒,但等你遭遇坎坷,敗走麥城,公眾就會如釋重負,長松一口氣,在你面前載歌載舞,慶祝這世上還有些許公道可言。

——如果你渴望改變命運,衝破現有階層的束縛,殺入財富城堡。不唯是城堡中的人會極力阻止你,城堡之外你所在的階層,也會拼老命拖住你後腿。

沒人願意看到你的成功,因為這意味著對安穩階層的羞辱。

——最後馮侖問:乖女兒,你打算選擇哪一種人生?

(08)

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每個年輕人,都曾有衝破現有階層的宏願。

但長大了,好多人就把自己的理想戒了,複歸於平凡。

想選擇第二種人生,卻發現自己只是第一種人。

好沮喪。

要如何做,才能堅持自己的理想,完成美好的人生逆襲涅?

(09)

心理學家畢淑敏,講過這麼一件事:

哈佛大學,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目標人生跟蹤調查。調查一批智力背景相差無幾的年輕學子。

調查發現:

——27%的人,一輩子也沒人生目標,這些人兩眼瓷迷,夢遊一樣活在世上。如同被主人拋棄的狗,不明白自己活著有何意義。

——60%的人,不能說沒目標,可是他們的目標模糊,因為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缺乏相應的行動與方法。

——10%的人,有比較清晰的人生目標。

——3%的人,有十分清晰明確的長期目標。

最後的結果,灰常有意思——3%有明確長期目標的人,儘管他們智商平平,可是他們能夠積數十年之努力,向著目標堅忍前行。所以他們最終會成為各界的頂尖人士,行業領袖或是財富精英。

——10%的比較清晰人生目標的人,他們構成這個社會的中產,職業多是醫生、律師、工程師及大企高管。他們享受著高品質的生活,並寄希望于孩子突破自己。

——60%的目標模糊者,生活在中下層。他們安份守已,但一旦遭遇經濟壓力,就會埋怨父母當年不努力,抱怨孩子沒出息。但幾乎,他們的孩子,一如他們青少年時代的翻版。

——27%徹底沒目標的人,他們生活在最底層。當然,他們會抱怨這個世界充滿了欺騙與不公,心中燃燒著悲憤火焰。

(10)

不同的人生目標,讓每個人,最終拉開了距離。

——並不是矢志進入財富城堡之人,就一定能夠獲得財富。但他們中的多數人,確實從未曾想過進入財富城堡。

如高曉松所說:那些聲稱被應試教育毀了的人,不應試也會自毀。那些抱怨婚姻磨滅理想的人,不結婚也成不了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嘮叨在這個時代無法創作出偉大作品的人,把他們丟在瑞士,同樣找不到靈魂的自由。大家身處同一個時代,卻都在找不同的藉口——每個人,都在窗前看這個世界,但每個人,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心。

財富城堡的吊橋,並非今日剛剛拉起——實際上從未曾放下過!

你最終的歸宿在哪裡,取決於心中的目標。哪怕你現在身居中產,但對平穩的渴望,仍會讓你漸行漸下。財富金字塔上,唯有底層的基座才意味著安穩!反之,如果你以挑戰自我命運為目標,就會知道人生的逆襲之路,是我們一生的行旅。總是處於欲滑欲跌的尷尬處境,必是你正處於攀登的峰穀。每個人有無窮的選擇,卻最終只有一個命運。你渴望什麼,就會執著的向此行進,父母或家世,任何身外之物終無法決定你的行止。我們最終得到的,只是自己的選擇。

作者:霧滿攔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