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如何欣賞隸書?

隸書概念

隸書, 亦稱漢隸, 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 書寫效果略微寬扁, 橫畫長而直畫短, 呈長方形狀, 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隸書起源于秦朝, 由程邈形理而成, 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 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書的由來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 隸書之名源于東漢。 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 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捩點, 奠定了楷書的基礎。 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 到東漢時, 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 輕重頓挫富有變化, 具有書法藝術美。 風格也趨多樣化, 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隸書起源于秦朝, 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 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于戰國時期。 過去一般相信隸書之由來為“奏事繁多, 篆字難成, 即令隸人佐書, 曰隸字”。 但近來指出“隸”字亦有“附屬”的含意,

可能意旨其為篆字之衍生。

秦隸軼事

秦隸, 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 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 也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 漢朝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記錄了這段歷史:“……秦燒經書, 滌蕩舊典, 大發吏卒, 興役戍, 官獄職務繁, 初為隸書, 以趨約易”。 由於作為官方文字的小篆書寫速度較慢, 而隸書化圓轉為方折, 提高了書寫效率。 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績, 是在採用了隸書”來評價其重要性。

漢隸象徵著隸書的成熟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 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 書寫速度更快, 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漢隸, 西漢初期仍然沿用秦隸的風格, 到新莽時期開始產生重大的變化,

產生了點畫的波尾的寫法。 到東漢時期, 隸書產生了眾多風格, 並留下大量石刻。 《張遷碑》、《曹全碑》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漢隸在筆劃上具有波、磔之美。 所謂“波”, 指筆劃左行如曲波, 後楷書中變為撇;所謂“磔”只右行筆劃的筆鋒開張, 形如“燕尾”的捺筆。 寫長橫時,

起筆逆鋒切入如“蠶頭”, 中間行筆有波勢俯仰, 收尾有磔尾。 這樣, 在用筆上, 方、圓、藏、露諸法俱備, 筆勢飛動, 姿態優美。 在結構上, 有小篆的縱勢長方, 初變為正方, 再變為橫勢扁方漢隸具有雄闊嚴整而又舒展靈動的氣度。 隸書對篆書的改革包括筆劃和結構兩個方面。 隸化的方法有變圓為方。 變曲為直。 調正筆劃斷連。 省減筆劃結構等等。 其中以橫向取勢和保留毛筆書寫自然狀態兩麵點最為重要。 橫向取勢能左右發筆, 上下運動受到制約。 最終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筆法。 而毛筆的柔軟性以使漢字筆劃產生了粗細方圓。 藏露等各種變化。 還有字距寬。 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點。

漢隸表現在帛畫、漆器、畫像、鈾鏡中精美絕倫。 而在碑刻中更顯其寬博的氣勢和獨特的韻味。 漢隸主要有兩大存在形式:石刻與簡牘。 魏晉南北朝隸書大多雜以楷書筆法;唐朝隸書不乏徐浩等書家。 宋元明三朝的隸書也難振漢隸雄風。 直至清朝。 漢隸才得以復蘇。 有餘農、鄧石如、何紹基等, 別有建樹。

隸書的第二次高峰

魏晉以後的書法,草書、行書、楷書迅速形成和發展,隸書雖然沒有被廢棄,但變化不多而出現了一個較長的沉寂期。到了清代,在碑學復興浪潮中隸書再度受到重視,出現了鄭燮、金農等著名書法家,在繼承漢隸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隸書的演變

隸書的演變過程稱為“隸變”,隸變承前啟後,對草書和楷書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隸變的影響

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書法文化事件。發生隸變的內在動因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發展對文字應用的要求。“隸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字形結構的變化,既是對正體篆書字形結構的改造,這種改造的主要方向是簡化;二是書寫方式的變化,既是改變原有正體篆書的書寫方式,這種改變的主要目的是簡捷流便”。字形結構的簡化和書寫方式的簡捷流便構成了隸變過程的核心內容。在這裡,字形結構的簡化和書寫方式的簡捷流便,不光為了書寫速度的提高,同時因其蘊涵著內在的書寫運動態勢更加符合人的生理運動軌跡,才使隸書在秦漢之交隨著政治的更替最終徹底代替篆書而獲得普遍應用的。

就書法而言,隸變完成了以下篆隸轉換:

1.擺脫篆書字型結構的凝固化束搏而走向隸書線條時空運動的抽象化表現;

2.線條由篆書委婉的弧筆變為險峻的直筆,曲折處由篆書的聯綿圓轉變為轉折的方筆。隸變標誌著漢字相形性的破壞和抽象符號的確立,使漢字由古文字體系向今文字體系轉換;同時也標誌著隸書的獨立品格和美學特徵的最終形成。

另一方面,作為人的規範意識,又必須對這種新的字體和書體加以規範。於是,就有了漢末高度規範的八分書出現。所以我們說,所謂的隸變過程,就是篆之捷所產生的新的書體繼而對這種新的書體加以規範建構的過程。而作為書法,隸書的美就存在于這歷時四百多年的隸變過程中。

隸書藝術的形成

隸書獨立品格和美學特徵的形成,不是東漢的高度規範和成熟,而是存在於四百多年的隸變過程中。在這四百多年的隸變過程中,有著實在太多的書法文本需要我們加以解讀和認知。《張遷碑》的質樸奔放、渾厚博大,《曹全碑》典雅華美、俊秀溫潤,使我們看到了不同風格、不同結體和不同審美取向的東漢經典刻石文本書法。這是東漢正大的文化氣象和文人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的自信的書寫流露。特別是《石門頌》瀟灑自如的波挑,體現著文人回歸大自然書寫的開放情懷,加上民間工匠的契刻,又為《石門頌》置入了民間的質樸意味,鑄就了《石門頌》既有原本隸書的質樸隨意,又有人文情懷流露的獨特藝術魅力,顯示出《石門頌》不拘一格的奔放品格、以及闊大的自然氣象,成為歷代書家關注和借鑒的經典範本。

然而,東漢刻石所表現出的典雅、華美、莊重、整飭只是一種完整的、華麗的美。如果沒有原始隸書的質樸和簡淡元素灌注其中,那麼這種美又是虛偽的、造作的、沒有感情的。如果東漢刻石典雅、華美、莊重、整飭的基礎上置入隸書原本的奔放、流暢、闊大的審美氣象,那麼書法就會有一種大自然的淳樸和廣闊氣象。而這種美才是更接近生命本真的美。因為隸變過程中的很多隨意性書寫看似很樸拙、很簡淡、很平凡,而實際上卻蘊涵著無窮的美學價值,是人的生命系統中的真實流露。

認識是繼承的前提

所以,發掘兩漢隸書的美學實質及其背後所含蓋的文化與精神內涵是我們持續關心的內容。同時,它也應該是我們完成隸書的時代性突破和發展的前提和理論支點。

在談創新之前,深入的認識隸書傳統更有現實意義。只要我們認識並理解了一些隸書的傳統,並完成隸書的傳統和現代的紐帶式連接,那麼我們才有可能創造出既古典又現代的隸書作品。在這裡所謂的古典就是隸書的發展延續形態,所謂的現代,就是隸書的現代審美意識和文化精神。古典——現代具有全息重演的內容,但還不完全是周俊傑先生所宣導的新古典主義。因此,我所說的古典和現代,具有把古典放在新的時空匡架進行梳理歸類和時代詮釋的意識。它可能是反傳統的,因為我們是站在時代立場審視傳統。它也可能是繼承傳統的,因為傳統在影響著我們。

所以,強化對隸書的欣賞和學習,最有助於提升我們對於傳統和創新關係的認知。

高檔毛筆9支套裝送禮品盒,貨超所值,由毛筆廠家直接供貨,歡迎全國書友選購!在微店下單,從毛筆之鄉發貨 ¥220 購買

別有建樹。

隸書的第二次高峰

魏晉以後的書法,草書、行書、楷書迅速形成和發展,隸書雖然沒有被廢棄,但變化不多而出現了一個較長的沉寂期。到了清代,在碑學復興浪潮中隸書再度受到重視,出現了鄭燮、金農等著名書法家,在繼承漢隸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隸書的演變

隸書的演變過程稱為“隸變”,隸變承前啟後,對草書和楷書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隸變的影響

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書法文化事件。發生隸變的內在動因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發展對文字應用的要求。“隸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字形結構的變化,既是對正體篆書字形結構的改造,這種改造的主要方向是簡化;二是書寫方式的變化,既是改變原有正體篆書的書寫方式,這種改變的主要目的是簡捷流便”。字形結構的簡化和書寫方式的簡捷流便構成了隸變過程的核心內容。在這裡,字形結構的簡化和書寫方式的簡捷流便,不光為了書寫速度的提高,同時因其蘊涵著內在的書寫運動態勢更加符合人的生理運動軌跡,才使隸書在秦漢之交隨著政治的更替最終徹底代替篆書而獲得普遍應用的。

就書法而言,隸變完成了以下篆隸轉換:

1.擺脫篆書字型結構的凝固化束搏而走向隸書線條時空運動的抽象化表現;

2.線條由篆書委婉的弧筆變為險峻的直筆,曲折處由篆書的聯綿圓轉變為轉折的方筆。隸變標誌著漢字相形性的破壞和抽象符號的確立,使漢字由古文字體系向今文字體系轉換;同時也標誌著隸書的獨立品格和美學特徵的最終形成。

另一方面,作為人的規範意識,又必須對這種新的字體和書體加以規範。於是,就有了漢末高度規範的八分書出現。所以我們說,所謂的隸變過程,就是篆之捷所產生的新的書體繼而對這種新的書體加以規範建構的過程。而作為書法,隸書的美就存在于這歷時四百多年的隸變過程中。

隸書藝術的形成

隸書獨立品格和美學特徵的形成,不是東漢的高度規範和成熟,而是存在於四百多年的隸變過程中。在這四百多年的隸變過程中,有著實在太多的書法文本需要我們加以解讀和認知。《張遷碑》的質樸奔放、渾厚博大,《曹全碑》典雅華美、俊秀溫潤,使我們看到了不同風格、不同結體和不同審美取向的東漢經典刻石文本書法。這是東漢正大的文化氣象和文人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的自信的書寫流露。特別是《石門頌》瀟灑自如的波挑,體現著文人回歸大自然書寫的開放情懷,加上民間工匠的契刻,又為《石門頌》置入了民間的質樸意味,鑄就了《石門頌》既有原本隸書的質樸隨意,又有人文情懷流露的獨特藝術魅力,顯示出《石門頌》不拘一格的奔放品格、以及闊大的自然氣象,成為歷代書家關注和借鑒的經典範本。

然而,東漢刻石所表現出的典雅、華美、莊重、整飭只是一種完整的、華麗的美。如果沒有原始隸書的質樸和簡淡元素灌注其中,那麼這種美又是虛偽的、造作的、沒有感情的。如果東漢刻石典雅、華美、莊重、整飭的基礎上置入隸書原本的奔放、流暢、闊大的審美氣象,那麼書法就會有一種大自然的淳樸和廣闊氣象。而這種美才是更接近生命本真的美。因為隸變過程中的很多隨意性書寫看似很樸拙、很簡淡、很平凡,而實際上卻蘊涵著無窮的美學價值,是人的生命系統中的真實流露。

認識是繼承的前提

所以,發掘兩漢隸書的美學實質及其背後所含蓋的文化與精神內涵是我們持續關心的內容。同時,它也應該是我們完成隸書的時代性突破和發展的前提和理論支點。

在談創新之前,深入的認識隸書傳統更有現實意義。只要我們認識並理解了一些隸書的傳統,並完成隸書的傳統和現代的紐帶式連接,那麼我們才有可能創造出既古典又現代的隸書作品。在這裡所謂的古典就是隸書的發展延續形態,所謂的現代,就是隸書的現代審美意識和文化精神。古典——現代具有全息重演的內容,但還不完全是周俊傑先生所宣導的新古典主義。因此,我所說的古典和現代,具有把古典放在新的時空匡架進行梳理歸類和時代詮釋的意識。它可能是反傳統的,因為我們是站在時代立場審視傳統。它也可能是繼承傳統的,因為傳統在影響著我們。

所以,強化對隸書的欣賞和學習,最有助於提升我們對於傳統和創新關係的認知。

高檔毛筆9支套裝送禮品盒,貨超所值,由毛筆廠家直接供貨,歡迎全國書友選購!在微店下單,從毛筆之鄉發貨 ¥220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