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看看哈佛中國論壇都來過哪些大佬?

眾多中美兩國商界、政界、學界大佬們齊聚一堂。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

來自世界各地的聽眾近距離見證了,

李肇星談中美關係,

周小川談人民幣匯率,

陸克文秀滿分中文,

科技大佬馬雲、劉強東,

眾多中美兩國商界、政界、學界大佬們

齊聚一堂,

回顧中美關係發展歷程,

討論中國發展未來

展望中美合作前景。

這就是北美最有影響力的中國論壇:

哈佛中國論壇 Harvard China Forum

1998年, 時任中國駐美大使李肇星先生(後任中國外交部長)出席第一屆哈佛中國論壇

1998年, 時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現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周小川先生出席第一屆哈佛中國論壇

2015年, 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先生出席第十八屆哈佛中國論壇

今年4月21-23日,

一年一度的哈佛中國論壇在波士頓盛大舉辦。

在兩位哈佛中國論壇現任聯席主席、哈佛本科生張睿女士和李江女士才華橫溢的開幕發言上, 她們揭曉了本屆哈佛中國論壇的主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眾多重量級的嘉賓將圍繞兩國貿易、青年創新創業、文化交流等問題展開討論。

她們對這次活動得到各界大咖級嘉賓的鼎力支持, 深表感謝。

哈佛中國論壇現任聯席主席張睿女士開幕發言

哈佛中國論壇現任聯席主席李江女士開幕發言

正值哈佛中國論壇成立20周年, 今年有哪些大佬重磅亮相?

哈佛大學副教務長Mark Elliott教授在開幕式上介紹道, 哈佛大學和中國頗有淵源。 早在1881年就有中國人來哈佛大學讀書;1897年, 哈佛大學有了第一名中國畢業生。 目前, 在哈佛的留學生中, 中國學生占比最高。 他表示, 此次論壇的舉辦, 正是哈佛與中國重要關係“意義匪淺”的體現。

哈佛大學副教務長Mark Elliott教授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Stephen Orlins (歐倫斯)先生表示,他相信美中關係未來的發展就掌握在今天現場眾多聽眾的手中。他鼓勵現場的年輕人將來能夠不懼失敗,以長遠的眼光觀察美中關係,為兩國關係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Stephen Orlins先生

中國企業家論壇創始人兼主席、元明資本創始合夥人田源先生在開幕式上回顧哈佛中國論壇與亞布力論壇多年的合作,雙方共同推進中美合作,促進中美關係發展。

中國企業家論壇創始人兼主席,元明資本創始合夥人田源先生

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女士在論壇上講述了螞蟻金服為何把自己定義為techfin,而不是fintech。原因是從支付寶到螞蟻金服的每一步發展,並非在追求用金融賺多少錢,而是專心在做一件事:用技術讓金融變得更具包容性。

阿裡巴巴聯合創始人、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女士

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先生回顧了小米的創業史,他提到了商業模式的創新:“互聯網+”,分享了小米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方法論來做了手機和一系列產品。互聯網不僅僅是技術,更是考慮商業的全新方法論:如何能夠做到極致的用戶體驗,如何能做到極致的運作效率,結合這兩點,能做的事情便非常多。

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先生

哈佛中國論壇、《哈佛中國評論》創始階段的部分小夥伴們二十年後再聚首。

從左至右:《哈佛中國評論》首任首席設計師、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靳軍教授,哈佛中國論壇首屆論壇運營總監、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哈佛香港校友會會長Albert Hui先生,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哈佛中國論壇聯合創始人張黎剛先生,1999-2000年度哈佛中國論壇聯席主席York Lo先生

從左至右:2010-2012年度哈佛中國論壇聯席主席陳奕倫先生,中國企業家論壇創始人兼主席、元明資本創始合夥人田源先生,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東升先生,鳳凰衛視《大政商道》主持人朱梓橦女士,哈佛中國論壇現任聯席主席李江女士,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先生 (圖片來自潘石屹)

哈佛中國論壇現任聯席主席李江女士(左)與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先生(右)(圖片來自潘石屹)

從左至右:哈佛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孟曉犂教授,原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Dana-Faber腫瘤醫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癌症生物系主任、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院院長(Dean for Graduate Education, Harvard Medical School)、愛康集團董事湯馬斯•羅伯特教授 (Thomas Roberts),哈佛醫學院前副院長、北京愛康君安旗艦中心院長湯馬斯•福克斯教授(Thomas Fox),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哈佛中國論壇聯合創始人張黎剛先生

哈佛中國論壇聯合創始人、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先生也應邀出席。在開幕式上,他與到場的哈佛校友們分享了20年前與另外幾位小夥伴們一起創立哈佛中國評論和哈佛中國論壇背後的故事。

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哈佛中國論壇聯合創始人張黎剛先生分享《哈佛中國評論》和哈佛中國論壇創立背後的故事

創立初衷:打造群英薈萃的中美交流平臺

“當我們說到哈佛中國論壇,不能不提到Harvard China Review(《哈佛中國評論》)。早在20年前,因為落選哈佛中國學生會主席,我打算成立一個新的組織,抱著借助哈佛的平臺來真實反映轉型中的中國,從而影響到中美雙方的決策者這樣的初衷,所以我決定創立一本英文雜誌,叫 Harvard China Review (《哈佛中國評論》)。被授權使用哈佛名稱成立Harvard China Review (《哈佛中國評論》)還要感謝原哈佛研究生院的行政院長、現哈佛文理學院負責國際事務的行政院長 Margot Gill 院長的支援和批准。”張黎剛先生回憶道。

《哈佛中國評論》在哈佛中央廣場的書攤上和著名的《哈佛商業評論》一起出售

當時哈佛研究生院給整個學院的學生社團的活動經費才一個學期一萬美元,而印刷一萬份雜誌需要三萬美元。為了籌集資金,1997年的冬天,我們在哈佛舉辦了第一屆 Harvard Asia Fashion Show(哈佛亞洲時裝秀),當時全波士頓各大名牌大學的亞洲美女都來了,雖然表演很成功,但卻賠進去幾千美元,因為被寄予贏利希望的after-party酒會因一場大雪而泡湯。

第一屆 Harvard Asia Fashion Show(哈佛亞洲時裝秀)

直到1997年12月的某一天,時任IDG亞洲區總裁熊曉鴿先生給我打電話,說為什麼不做論壇呢?通過論壇來獲得贊助費來出版雜誌。我覺得熊曉鴿先生是對的。我馬上給李波打電話,李波當時是哈佛法學院的一年級學生,在1997年的冬季放假回到斯坦福去讀完他的經濟學博士。我說李波你回來吧,我們要創立哈佛中國論壇。1998年的1月,李波從斯坦福回到波士頓,我們一起在哈佛經濟系的一個教室裡正式宣佈要創立哈佛中國論壇。通過論壇募集資金來出版《哈佛中國評論》。

2017年1月,哈佛中國20周年慶典活動上哈佛中國論壇的兩位創始聯席主席張黎剛先生(左)和李波先生(右)

這個電話是哈佛中國論壇在過去20年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電話,沒有這個電話,這個世界上將不會有今天的哈佛中國論壇。

當時,熊曉鴿先生的助理Faith(黃飛燕)自告奮勇負責贊助、募資。張永(當時還在Tufts大學、後入學哈佛政府學院)擔任《哈佛中國評論》總編,靳軍(當時在波士頓大學)出任首席設計師。加入《哈佛中國評論》的第二位成員陳晉(當時在一家保險公司工作,後入學哈佛研究生院)擔任董事會主席。

2017年1月,哈佛中國20周年慶典活動上熊曉鴿先生開心地向大家展示《哈佛中國評論》第一期雜誌上自己的報導

2017年1月,哈佛中國20周年慶典活動上《哈佛中國評論》創刊總編輯、全球知名校友創新夢工廠總裁張永先生(右)給知名經濟學家、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先生(左)頒發“先鋒導師獎”

1998年的5月,前後長達9個月的努力之下,第一屆哈佛中國論壇成功開幕,時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周小川先生(現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時任中國駐美大使李肇星先生(後任中國外交部長)、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時任高盛國際副董事長、原美國副國務卿Robert Hormats先生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會議中心第一次登上哈佛中國論壇的講臺。

1998年,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出席第一屆哈佛中國論壇

1998年,時任高盛國際副董事長、原美國副國務卿Robert Hormats先生出席第一屆哈佛中國論壇

在過去的20年中,很多事情發生了變化,但是有一件事一直沒有變化。每一年的春天,從最初的幾百名到現在的上千名學生、職業人士、政府官員、著名學者以及商界領袖聚集到哈佛校園,討論中國的未來,討論中美關係。哈佛中國論壇已經成為北美最有影響力的中國論壇。

“20年前中國如何向美國學習,轉變到中國很多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已經走在美國的前面,中美雙方可以在平等的舞臺上相互學習了。”張黎剛先生分享了他眼中的哈佛中國論壇20年前後的變化。

張黎剛先生致謝過去二十屆所有嘉賓、參會者以及志願者們(圖片來自潘石屹)

他對過去20年哈佛中國論壇的每一位志願者們,每一位從中國、美國以及世界各地趕到哈佛校園的各界領袖表示感謝,每年幾百年、上千名參會者們,表示了感謝,是大家的熱情與信任,造就哈佛中國論壇今天的成功,也是因為有大家的努力才會有哈佛中國論壇已經成為北美最有影響力的中國論壇。

活動現場,座無虛席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先生出席哈佛中國論壇的創業環節,他表示:“創業是一種帶有金錢標準的自我實現。創業沒有失敗,只有放棄。” 主持人蔣昌建先生問徐小平先生:“選擇創業者時,重點看男生的哪些品質?女生的哪些品質?” 徐小平先生回答:“我心中只有人才,沒有性別。”

著名國際問題評論員、《最強大腦》節目主持人、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蔣昌建先生(左)與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先生(右)互動

此外,張黎剛先生在VIP嘉賓晚宴上還分享了他對“中哈關係”的見解。

哈佛中國論壇VIP晚宴活動

支持哈佛中國論壇,推動“中哈關係”的健康發展

張黎剛先生就哈佛的副教務長、前哈佛費正清研究所的所長Mark Elliott教授提出的“中國與哈佛的關係”簡稱“中哈關係”,分享了他眼中這過去二十年所經歷的8個“中哈關係”事件。

1997年11月1日

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先生訪問哈佛,並做了“Enhanc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Build Stronger Ties of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加強相互理解、建立更為緊密的友誼和合作關係)的演講。

2003年12月11日

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先生訪問哈佛,並在哈佛商學院做了“Turning Your Eyes to China”(把眼光投向中國)的演講。。

2008年3月22日

哈佛法學院的畢業生馬英九先生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並在2015年11月7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在新加坡會面,促成了自1949年之後的66年中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

2010年3月18日

哈佛在上海正式成立哈佛上海中心,這是哈佛在中國大陸成立的第一個中心,旨在推動哈佛與中國的合作與交流。

2012年8月15日

來自上海、仍然持有中國護照的原哈佛大學統計系系主任孟曉犁教授在2012年8月15日正式出任哈佛研究院院長,這是哈佛歷史上第一次一位中國學者出任哈佛的一個學院院長。

2014年9月8日

來自香港的晨興基金會向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捐贈3.5億美元,這是當時哈佛建校以來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晨興基金會由香港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陳樂宗兄弟創建,主要資助高等教育。陳樂宗先生本人畢業于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5年1月16日,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正式更名為“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晨興基金會作為捐款人用於紀念陳氏兄弟的父親、恒隆集團的創始人陳曾熙先生。而在這之前,哈佛唯一的一個學院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是以美國總統甘迺迪命名的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

2015年3月16日

哈佛大學校長Drew Faust教授到華訪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對增進兩國人民瞭解,推動兩國關係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哈佛大學與中國已建立起長期的重要合作關係,將繼續加強同中國教育界和科技界的交流合作,為進一步促進美中關係發展作出貢獻。這次會晤促進中美人文交流合作不斷深化,為中美關係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2017年4月22日

我認為也是“中哈關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在1997年中國國家主席訪問哈佛之後,在1997與1998年的冬天,哈佛中國論壇宣佈成立,在1998年的5月舉辦了第一屆論壇,在2017年的今天迎來了20周年慶,並和大家一起見證了這個光榮時刻。

“我覺得接下來是我們在座各位的責任把“中哈關係”推動到一個新的高度,哈佛這裡有副教務長Mark Elliott教授的支持、有研究生院院長孟曉犁教授的支援,中國這裡有在座的各位領袖的支援,我們還有幾家非常有影響力的組織的理事在,包括亞布力論壇以及歐美同學會2005委員會的很多理事在,我覺得我們應該共同去推進。”張黎剛先生號召大家共同推進“中哈關係”的健康發展,“我覺得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發揮更為積極的影響力,在各自的領域來推動中美關係朝著符合兩國人民利益的方向來發展。”

張黎剛先生號召共同推進中哈關係健康發展

最後,張黎剛先生再次感謝論壇的志願者們,“我想請在座的各位嘉賓和我一起,把掌聲給到舉辦這次哈佛中國論壇的每一位志願者,舉辦這樣1000多人參加的論壇需要6個月左右的時間,他們在非常繁重的功課期間,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與時間,才換來了這次20周年論壇的成功舉辦。希望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能夠繼續支援哈佛中國論壇,也推動“中哈關係”的健康發展。”

張黎剛先生再次感謝組織2017年度哈佛中國論壇的小夥伴們

圓滿落幕:各界翹楚各抒己見,與會者汲取智慧

在政界、商界、文化界諸位領袖精英的對話與探討中,2017哈佛中國論壇圓滿落幕。

哈佛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孟曉犂教授閉幕式致辭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費裡曼經濟學講席教授、蘇世民書院院長李稻葵教授(左)對話哈佛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美國國家情報委員前主席Richard Cooper 教授(右)

中國著名女作家嚴歌苓女士

美滿電子科技公司聯合創始人戴偉立女士(右)與鳳凰衛視“領航者”節目製作人、主持人于盈女士對話(左)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先生(右)對話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項兵教授(左)

關於哈佛中國論壇

哈佛中國論壇成立於1998年,是北美最大的由學生組織的中國峰會。論壇旨在中國面臨的挑戰、問題和趨勢進行富有建設性的對話,並邀請商界、學界、政界領袖各抒己見。與會者將有機會聽取世界知名專家對中國各種問題的見解。論壇的主題旨在改變與會者對中國的傳統印象,並鼓勵他們為建設中國的美好未來出謀劃策。在過去的19年裡,論壇為全球領袖提供了一個無可比擬的討論中國問題的平臺。第20屆哈佛中國論壇於2017年4月21-23日在哈佛大學舉行。

關於愛康君安

愛康君安是愛康集團旗下頂級品牌,第一家愛康君安旗艦中心2013年落地於北京CBD,致力於打造成亞洲頂級的健康體檢健康管理中心,為高端人士提供深度體檢、防癌篩查、國際門診、齒科等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現已落地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南京等五大城市。

2016年,愛康君安榮獲全球奢侈品雜誌Robb Report 《羅博報告》的“2016羅博之選-最佳高端健康管理機構獎”。

往期精彩回顧

長按二維碼關注,跟著環環闖江湖

哈佛大學副教務長Mark Elliott教授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Stephen Orlins (歐倫斯)先生表示,他相信美中關係未來的發展就掌握在今天現場眾多聽眾的手中。他鼓勵現場的年輕人將來能夠不懼失敗,以長遠的眼光觀察美中關係,為兩國關係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Stephen Orlins先生

中國企業家論壇創始人兼主席、元明資本創始合夥人田源先生在開幕式上回顧哈佛中國論壇與亞布力論壇多年的合作,雙方共同推進中美合作,促進中美關係發展。

中國企業家論壇創始人兼主席,元明資本創始合夥人田源先生

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女士在論壇上講述了螞蟻金服為何把自己定義為techfin,而不是fintech。原因是從支付寶到螞蟻金服的每一步發展,並非在追求用金融賺多少錢,而是專心在做一件事:用技術讓金融變得更具包容性。

阿裡巴巴聯合創始人、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女士

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先生回顧了小米的創業史,他提到了商業模式的創新:“互聯網+”,分享了小米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方法論來做了手機和一系列產品。互聯網不僅僅是技術,更是考慮商業的全新方法論:如何能夠做到極致的用戶體驗,如何能做到極致的運作效率,結合這兩點,能做的事情便非常多。

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先生

哈佛中國論壇、《哈佛中國評論》創始階段的部分小夥伴們二十年後再聚首。

從左至右:《哈佛中國評論》首任首席設計師、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靳軍教授,哈佛中國論壇首屆論壇運營總監、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哈佛香港校友會會長Albert Hui先生,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哈佛中國論壇聯合創始人張黎剛先生,1999-2000年度哈佛中國論壇聯席主席York Lo先生

從左至右:2010-2012年度哈佛中國論壇聯席主席陳奕倫先生,中國企業家論壇創始人兼主席、元明資本創始合夥人田源先生,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東升先生,鳳凰衛視《大政商道》主持人朱梓橦女士,哈佛中國論壇現任聯席主席李江女士,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先生 (圖片來自潘石屹)

哈佛中國論壇現任聯席主席李江女士(左)與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先生(右)(圖片來自潘石屹)

從左至右:哈佛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孟曉犂教授,原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Dana-Faber腫瘤醫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癌症生物系主任、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院院長(Dean for Graduate Education, Harvard Medical School)、愛康集團董事湯馬斯•羅伯特教授 (Thomas Roberts),哈佛醫學院前副院長、北京愛康君安旗艦中心院長湯馬斯•福克斯教授(Thomas Fox),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哈佛中國論壇聯合創始人張黎剛先生

哈佛中國論壇聯合創始人、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先生也應邀出席。在開幕式上,他與到場的哈佛校友們分享了20年前與另外幾位小夥伴們一起創立哈佛中國評論和哈佛中國論壇背後的故事。

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哈佛中國論壇聯合創始人張黎剛先生分享《哈佛中國評論》和哈佛中國論壇創立背後的故事

創立初衷:打造群英薈萃的中美交流平臺

“當我們說到哈佛中國論壇,不能不提到Harvard China Review(《哈佛中國評論》)。早在20年前,因為落選哈佛中國學生會主席,我打算成立一個新的組織,抱著借助哈佛的平臺來真實反映轉型中的中國,從而影響到中美雙方的決策者這樣的初衷,所以我決定創立一本英文雜誌,叫 Harvard China Review (《哈佛中國評論》)。被授權使用哈佛名稱成立Harvard China Review (《哈佛中國評論》)還要感謝原哈佛研究生院的行政院長、現哈佛文理學院負責國際事務的行政院長 Margot Gill 院長的支援和批准。”張黎剛先生回憶道。

《哈佛中國評論》在哈佛中央廣場的書攤上和著名的《哈佛商業評論》一起出售

當時哈佛研究生院給整個學院的學生社團的活動經費才一個學期一萬美元,而印刷一萬份雜誌需要三萬美元。為了籌集資金,1997年的冬天,我們在哈佛舉辦了第一屆 Harvard Asia Fashion Show(哈佛亞洲時裝秀),當時全波士頓各大名牌大學的亞洲美女都來了,雖然表演很成功,但卻賠進去幾千美元,因為被寄予贏利希望的after-party酒會因一場大雪而泡湯。

第一屆 Harvard Asia Fashion Show(哈佛亞洲時裝秀)

直到1997年12月的某一天,時任IDG亞洲區總裁熊曉鴿先生給我打電話,說為什麼不做論壇呢?通過論壇來獲得贊助費來出版雜誌。我覺得熊曉鴿先生是對的。我馬上給李波打電話,李波當時是哈佛法學院的一年級學生,在1997年的冬季放假回到斯坦福去讀完他的經濟學博士。我說李波你回來吧,我們要創立哈佛中國論壇。1998年的1月,李波從斯坦福回到波士頓,我們一起在哈佛經濟系的一個教室裡正式宣佈要創立哈佛中國論壇。通過論壇募集資金來出版《哈佛中國評論》。

2017年1月,哈佛中國20周年慶典活動上哈佛中國論壇的兩位創始聯席主席張黎剛先生(左)和李波先生(右)

這個電話是哈佛中國論壇在過去20年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電話,沒有這個電話,這個世界上將不會有今天的哈佛中國論壇。

當時,熊曉鴿先生的助理Faith(黃飛燕)自告奮勇負責贊助、募資。張永(當時還在Tufts大學、後入學哈佛政府學院)擔任《哈佛中國評論》總編,靳軍(當時在波士頓大學)出任首席設計師。加入《哈佛中國評論》的第二位成員陳晉(當時在一家保險公司工作,後入學哈佛研究生院)擔任董事會主席。

2017年1月,哈佛中國20周年慶典活動上熊曉鴿先生開心地向大家展示《哈佛中國評論》第一期雜誌上自己的報導

2017年1月,哈佛中國20周年慶典活動上《哈佛中國評論》創刊總編輯、全球知名校友創新夢工廠總裁張永先生(右)給知名經濟學家、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先生(左)頒發“先鋒導師獎”

1998年的5月,前後長達9個月的努力之下,第一屆哈佛中國論壇成功開幕,時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周小川先生(現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時任中國駐美大使李肇星先生(後任中國外交部長)、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時任高盛國際副董事長、原美國副國務卿Robert Hormats先生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會議中心第一次登上哈佛中國論壇的講臺。

1998年,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出席第一屆哈佛中國論壇

1998年,時任高盛國際副董事長、原美國副國務卿Robert Hormats先生出席第一屆哈佛中國論壇

在過去的20年中,很多事情發生了變化,但是有一件事一直沒有變化。每一年的春天,從最初的幾百名到現在的上千名學生、職業人士、政府官員、著名學者以及商界領袖聚集到哈佛校園,討論中國的未來,討論中美關係。哈佛中國論壇已經成為北美最有影響力的中國論壇。

“20年前中國如何向美國學習,轉變到中國很多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已經走在美國的前面,中美雙方可以在平等的舞臺上相互學習了。”張黎剛先生分享了他眼中的哈佛中國論壇20年前後的變化。

張黎剛先生致謝過去二十屆所有嘉賓、參會者以及志願者們(圖片來自潘石屹)

他對過去20年哈佛中國論壇的每一位志願者們,每一位從中國、美國以及世界各地趕到哈佛校園的各界領袖表示感謝,每年幾百年、上千名參會者們,表示了感謝,是大家的熱情與信任,造就哈佛中國論壇今天的成功,也是因為有大家的努力才會有哈佛中國論壇已經成為北美最有影響力的中國論壇。

活動現場,座無虛席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先生出席哈佛中國論壇的創業環節,他表示:“創業是一種帶有金錢標準的自我實現。創業沒有失敗,只有放棄。” 主持人蔣昌建先生問徐小平先生:“選擇創業者時,重點看男生的哪些品質?女生的哪些品質?” 徐小平先生回答:“我心中只有人才,沒有性別。”

著名國際問題評論員、《最強大腦》節目主持人、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蔣昌建先生(左)與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先生(右)互動

此外,張黎剛先生在VIP嘉賓晚宴上還分享了他對“中哈關係”的見解。

哈佛中國論壇VIP晚宴活動

支持哈佛中國論壇,推動“中哈關係”的健康發展

張黎剛先生就哈佛的副教務長、前哈佛費正清研究所的所長Mark Elliott教授提出的“中國與哈佛的關係”簡稱“中哈關係”,分享了他眼中這過去二十年所經歷的8個“中哈關係”事件。

1997年11月1日

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先生訪問哈佛,並做了“Enhanc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Build Stronger Ties of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加強相互理解、建立更為緊密的友誼和合作關係)的演講。

2003年12月11日

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先生訪問哈佛,並在哈佛商學院做了“Turning Your Eyes to China”(把眼光投向中國)的演講。。

2008年3月22日

哈佛法學院的畢業生馬英九先生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並在2015年11月7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在新加坡會面,促成了自1949年之後的66年中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

2010年3月18日

哈佛在上海正式成立哈佛上海中心,這是哈佛在中國大陸成立的第一個中心,旨在推動哈佛與中國的合作與交流。

2012年8月15日

來自上海、仍然持有中國護照的原哈佛大學統計系系主任孟曉犁教授在2012年8月15日正式出任哈佛研究院院長,這是哈佛歷史上第一次一位中國學者出任哈佛的一個學院院長。

2014年9月8日

來自香港的晨興基金會向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捐贈3.5億美元,這是當時哈佛建校以來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晨興基金會由香港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陳樂宗兄弟創建,主要資助高等教育。陳樂宗先生本人畢業于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5年1月16日,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正式更名為“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晨興基金會作為捐款人用於紀念陳氏兄弟的父親、恒隆集團的創始人陳曾熙先生。而在這之前,哈佛唯一的一個學院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是以美國總統甘迺迪命名的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

2015年3月16日

哈佛大學校長Drew Faust教授到華訪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對增進兩國人民瞭解,推動兩國關係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哈佛大學與中國已建立起長期的重要合作關係,將繼續加強同中國教育界和科技界的交流合作,為進一步促進美中關係發展作出貢獻。這次會晤促進中美人文交流合作不斷深化,為中美關係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2017年4月22日

我認為也是“中哈關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在1997年中國國家主席訪問哈佛之後,在1997與1998年的冬天,哈佛中國論壇宣佈成立,在1998年的5月舉辦了第一屆論壇,在2017年的今天迎來了20周年慶,並和大家一起見證了這個光榮時刻。

“我覺得接下來是我們在座各位的責任把“中哈關係”推動到一個新的高度,哈佛這裡有副教務長Mark Elliott教授的支持、有研究生院院長孟曉犁教授的支援,中國這裡有在座的各位領袖的支援,我們還有幾家非常有影響力的組織的理事在,包括亞布力論壇以及歐美同學會2005委員會的很多理事在,我覺得我們應該共同去推進。”張黎剛先生號召大家共同推進“中哈關係”的健康發展,“我覺得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發揮更為積極的影響力,在各自的領域來推動中美關係朝著符合兩國人民利益的方向來發展。”

張黎剛先生號召共同推進中哈關係健康發展

最後,張黎剛先生再次感謝論壇的志願者們,“我想請在座的各位嘉賓和我一起,把掌聲給到舉辦這次哈佛中國論壇的每一位志願者,舉辦這樣1000多人參加的論壇需要6個月左右的時間,他們在非常繁重的功課期間,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與時間,才換來了這次20周年論壇的成功舉辦。希望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能夠繼續支援哈佛中國論壇,也推動“中哈關係”的健康發展。”

張黎剛先生再次感謝組織2017年度哈佛中國論壇的小夥伴們

圓滿落幕:各界翹楚各抒己見,與會者汲取智慧

在政界、商界、文化界諸位領袖精英的對話與探討中,2017哈佛中國論壇圓滿落幕。

哈佛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孟曉犂教授閉幕式致辭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費裡曼經濟學講席教授、蘇世民書院院長李稻葵教授(左)對話哈佛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美國國家情報委員前主席Richard Cooper 教授(右)

中國著名女作家嚴歌苓女士

美滿電子科技公司聯合創始人戴偉立女士(右)與鳳凰衛視“領航者”節目製作人、主持人于盈女士對話(左)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先生(右)對話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項兵教授(左)

關於哈佛中國論壇

哈佛中國論壇成立於1998年,是北美最大的由學生組織的中國峰會。論壇旨在中國面臨的挑戰、問題和趨勢進行富有建設性的對話,並邀請商界、學界、政界領袖各抒己見。與會者將有機會聽取世界知名專家對中國各種問題的見解。論壇的主題旨在改變與會者對中國的傳統印象,並鼓勵他們為建設中國的美好未來出謀劃策。在過去的19年裡,論壇為全球領袖提供了一個無可比擬的討論中國問題的平臺。第20屆哈佛中國論壇於2017年4月21-23日在哈佛大學舉行。

關於愛康君安

愛康君安是愛康集團旗下頂級品牌,第一家愛康君安旗艦中心2013年落地於北京CBD,致力於打造成亞洲頂級的健康體檢健康管理中心,為高端人士提供深度體檢、防癌篩查、國際門診、齒科等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現已落地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南京等五大城市。

2016年,愛康君安榮獲全球奢侈品雜誌Robb Report 《羅博報告》的“2016羅博之選-最佳高端健康管理機構獎”。

往期精彩回顧

長按二維碼關注,跟著環環闖江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