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去故宮一定要摸的東西,不僅可以摸,還可以“吃”

去過故宮的朋友一定見過這樣一個場景:一群人圍在那個高大的大紅門前議論紛紛, 時不時地還有人伸手摸一下大門。 這是在幹什麼?摸門釘。

摸門釘有什麼用?別急, 先看看這些門釘的來歷。

門釘最早起源于隋唐, 某些隋唐之前朝代題材的古裝劇裡, 大門上也有門釘, 那是錯誤的。 最早門釘只有一個作用, 就是加固門板。 為了避免散落, 人們在門板裡穿上帶, 然後用門釘加固。 為了美觀, 工匠們在釘子上加了燈泡狀的銅帽。 於是便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門釘。

隨著社會的發展, 門釘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它漸漸成了等級的象徵。 明清兩代規定, 皇宮的門釘是九九八十一顆, 王府的門釘是七九六十三顆, 公候四十九顆, 官員二十五顆, 老百姓家一顆都沒有。 普通百姓就算再富有, 大門上也不能裝門釘。

在古代, “九”這個數字是最大的陽數, 代表的是天, 所以皇宮大門要用九九八十一顆門釘。 奇怪的是, 故宮的四個大門中, 午門、神武門、西華門這三個門都是用了八十一顆門釘, 唯獨東華門只用了七十二顆。

那麼為什麼人們要跑去摸門釘呢?

中國人歷來信奉多子多福。 在古代, 男子被稱為“丁”, 而門釘的釘字與男丁的丁同音,

喜歡聯想的古人們又在門字里加了一個口, 就成了“問丁”, 意思是祈求生男子。 於是從明朝開始, 就有了女子摸門釘求子的習俗。

到了清朝, 門釘被捧得得更玄乎了, 有了辟邪、祛除百病的效果。 所以人們都不遠萬里, 跑來紫禁城, 只為摸一摸皇家的門釘。

時間久了, 門釘上的漆都掉光了。

門釘甚至還演化為了一種北京小吃, 叫門釘肉餅。 據說當年禦膳房做了這個餅給慈禧太后吃, 慈禧吃了非常驚喜, 問這餅叫什麼名字, 禦廚說這是剛研製出來的, 還沒取名。 旁邊的一個人正好看到了門釘, 覺得很像, 靈機一動, 說就叫“門釘肉餅”吧。 門釘肉餅由此得名。

門釘肉餅

其實啊, 這些門釘根本沒有什麼辟邪、賜子的效果, 只是一種迷信罷了。 它承載著人們美好的願望。 小小的門釘, 竟然蘊含著如此多的學問, 各位有沒有被震驚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