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生物界騰訊”華大基因快要上市了 真實業績沒有傳說中那麼好

更新了招股書之後, 華大基因距離自己的上市之路更近了一步。

3月14日晚間, 證監會網站披露了華大基因更新後的招股書。 招股書中顯示, 華大基因擬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交易。 華大基因本次發行前總股本36000萬股, 本次發行的股票數量不低於4000萬股, 且發行數量占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

同日, 證監會對華大基因下發了帶著59道問題的IPO回饋意見。 該回饋意見的重點在於, 要求華大基因說明, 其公司主體是否獨立于控股股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控股)。 證監會表示, 華大基因歷史上重組較多,

主要通過收購股權和資產的方式, 將華大控股下屬一些板塊納入發行人體系。

華大基因招股書顯示, 華大基因的控股股東華大控股, 其旗下控制著華大基因、基因測序、農業、教育、基礎研究等7個板塊, 合計控制著超過100家關聯公司。 雖然華大基因在招股書中披露了其交易狀況, 但證監會仍然要求它更為詳細的說明自身的獨立性。

事實上, 早在2012年華大基因開啟其IPO進程時, 一系列複雜的股權轉讓經歷就為其主體的獨立性問題埋下了一顆不安的種子。

彼時的華大控股旗下擁有深圳華大基因醫學有限公司(下稱華大醫學, 現華大基因)、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下稱華大科技)兩大子公司。 雖然現在從表面上看,

華大基因是華大控股旗下唯一擬上市的主體公司。 但實際上, 早在2012年之時, 在華大控股最初的資本運作中, 華大醫學與華大科技曾計畫作為兩個上市主體, 進行獨立上市運作。

而現在的華大基因, 事實上是華大醫學與華大科技改制重組後的結合體。

華大基因的資本運作始於2012年。 彼時, 華大控股擬收購美國研發基因測序儀的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下稱CG)。 華大控股的實控人汪建為了籌集收購CG的資金, 將其所持有的華大科技42%的股權出讓, 進行融資。

在此之前, 華大控股並未進行過任何形式的融資。 “我對錢是有陰影的, 資本是逐利的, 過早地引入資本勢必會影響華大的自主科研方向。 ”華大基因實控人汪建曾對媒體這樣說。

招股書顯示, 華大科技於2012年12月24日及2013年3月26日進行了兩次股權變更, 中國光大控股(00165.HK)、紅杉資本、深創投、雲峰投資、景林資產、泰山投資、軟銀中國、盛橋投資等知名機構均榜上有名。

這兩次股權變更最終的結果是:紅杉、光大控股旗下醫療健康基金等12家投資人出資7.98億元受讓華大科技的老股(由華大控股出讓), 獲得24.95%股權;雲鋒基金、遠創基因投資等8家投資人增資6億元認購華大科技的新股, 獲得15.63%股權。

這些股權的出讓, 最終換來了13.98億元融資。 2013年3月18日, 華大控股完成對CG公司的全額收購。

在此之後, 華大控股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融資計畫。 這次, 融資的重點則放在了其另一個子公司, 華大醫學。

招股書顯示, 華大醫學在2010年成立之時,

由華大控股和深圳華大農業與迴圈經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農業)分別持有其95%、5%的股權。 2013年3月, 華大控股收回華大農業所持有的華大醫學5%股權, 完成100%控股。 自此, 華大農業退出了華大醫學。

2014年5月12日, 深圳前海華大基因投資企業(下稱華大投資)入股華大醫學, 以4480萬元的價格獲得華大醫學32%股權。

在華達投資入局之後, 華大醫學也開始陸續引入了三批外部投資機構。 2014年5月14日至6月13日期間, 有三批, 合計21家機構入股。

深創投、紅土生物、榮之聯(002642.SZ)、盛橋新領域、成都光控、金石灝汭、樂華源、南海成長等投資機構, 合計向華大醫學增資20億元。 此時的華大醫學, 估值已逾90億元。

這三批機構入股後, 華大醫藥的股權變更結果是:金石灝汭、樂華源城等10家投資人出資14億元,

從華大控股手中受讓華大醫學13.208%股權;盛橋新領域、南海成長等12家投資人向華大醫學增資6億元, 獲得6.135%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 這22家股東中有部分為此前華大科技的投資人或關聯方。 入股華大醫學的深創投、榮之聯、紅土生物創投, 此前也入股了華大科技;入股華大醫學的盛橋新領域投資, 與華大科技的投資人盛橋創鑫投資系關聯方;入股華大醫學的有孚創業投資, 與華大科技的投資人海百合投資系關聯方。

而在2014年5月14日第一批入股的成都光控, 在2014年7月17日時, 將其所持有的華大醫學0.5521%的股權作價1元轉讓給華大控股, 而這些股份是其花費5000萬元認購而來。 一周後(7月24日), 華大控股將其持有的華大醫學0.47%股權作價5000萬元轉讓給上海騰希、華弘資本。 耐人尋味的是,成都光控的控股股東正是2012年牽頭投資了華大科技的中國光大控股。

在此之後,由於華大科技的業績增長乏力,赴港上市未果,最終被併入了華大醫學,這也才有了現在的華大基因。

而現今的華大基因,被冠以“生物界騰訊”、“基因測序屆龍頭老大”等美譽。機構擠破頭的想進入華大基因,想在這塊大蛋糕中分一杯羹。華大基因的業績真的有其說的那麼好看嗎?

曾有不同媒體報導稱,華大的營收在2010年即突破10億元,預計2012年將達到20億元,淨利潤將達到2億元。但報導中並未指明這些營收數字是華大的整體業績,還是旗下某一子公司的業績。

汪建曾在2016鳳凰財經峰會上對外宣稱:“我們現在每天能夠掙到100多萬元的淨利潤,差不多200萬元了吧,發展得很快。”

而招股書的公佈,使得華大基因的業績泡沫被捅破。招股書顯示,華大基因2012年營收僅為7.95億元,2014年、2015年與2016年全年的營業收入營收分別為11.31億元、13.19億元與17.1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852.98萬元、2.72億元與3.5億元。這無論與之前媒體的報導還是汪建本人親口之言都大相徑庭。

在華大基因招股書中,對其營業收入進行了相關解釋。華大基因營收主要分為生育健康類服務、基礎科研類服務、複雜疾病類服務,藥物研發類服務。其中,收入來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類服務,2016年收入達9.29億元,占其營業收入的54.62%。

在生育健康業務快速增長的同時,華大基因的基礎科研類服務的收入則從2014年的4.44億元下降到2016年的3.29億元,其所占比重從39.59%降至19.35%,從第一大收入來源變成第三大收入來源。

其實,華大基因的IPO之路並非十分順利。2016年11月,華大基因突然爆出了證監會對其IPO檔中止審查的消息。此事一出,立刻引起外界猜疑,有關華大基因IPO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式無法繼續的報導更是層出不窮。華大基因解釋稱,中止IPO是因部分仲介機構簽字人變動,根據相關法規要求,更換簽字人員需要履行中止審查程式。

當時有PE界人士對介面新聞記者表示,華大基因捆綁的機構過多,估值越抬越高,因此有部分機構陷入浮虧,中止審查對他們來說無疑一記重擊,但預計華大基因不會放棄IPO的嘗試。

參股公司榮之聯在華大基因更新招股書之後受到資金追捧,3月16日漲停。看起來,市場對生物界騰訊的追捧尚未結束。

耐人尋味的是,成都光控的控股股東正是2012年牽頭投資了華大科技的中國光大控股。

在此之後,由於華大科技的業績增長乏力,赴港上市未果,最終被併入了華大醫學,這也才有了現在的華大基因。

而現今的華大基因,被冠以“生物界騰訊”、“基因測序屆龍頭老大”等美譽。機構擠破頭的想進入華大基因,想在這塊大蛋糕中分一杯羹。華大基因的業績真的有其說的那麼好看嗎?

曾有不同媒體報導稱,華大的營收在2010年即突破10億元,預計2012年將達到20億元,淨利潤將達到2億元。但報導中並未指明這些營收數字是華大的整體業績,還是旗下某一子公司的業績。

汪建曾在2016鳳凰財經峰會上對外宣稱:“我們現在每天能夠掙到100多萬元的淨利潤,差不多200萬元了吧,發展得很快。”

而招股書的公佈,使得華大基因的業績泡沫被捅破。招股書顯示,華大基因2012年營收僅為7.95億元,2014年、2015年與2016年全年的營業收入營收分別為11.31億元、13.19億元與17.1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852.98萬元、2.72億元與3.5億元。這無論與之前媒體的報導還是汪建本人親口之言都大相徑庭。

在華大基因招股書中,對其營業收入進行了相關解釋。華大基因營收主要分為生育健康類服務、基礎科研類服務、複雜疾病類服務,藥物研發類服務。其中,收入來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類服務,2016年收入達9.29億元,占其營業收入的54.62%。

在生育健康業務快速增長的同時,華大基因的基礎科研類服務的收入則從2014年的4.44億元下降到2016年的3.29億元,其所占比重從39.59%降至19.35%,從第一大收入來源變成第三大收入來源。

其實,華大基因的IPO之路並非十分順利。2016年11月,華大基因突然爆出了證監會對其IPO檔中止審查的消息。此事一出,立刻引起外界猜疑,有關華大基因IPO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式無法繼續的報導更是層出不窮。華大基因解釋稱,中止IPO是因部分仲介機構簽字人變動,根據相關法規要求,更換簽字人員需要履行中止審查程式。

當時有PE界人士對介面新聞記者表示,華大基因捆綁的機構過多,估值越抬越高,因此有部分機構陷入浮虧,中止審查對他們來說無疑一記重擊,但預計華大基因不會放棄IPO的嘗試。

參股公司榮之聯在華大基因更新招股書之後受到資金追捧,3月16日漲停。看起來,市場對生物界騰訊的追捧尚未結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