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李清照:人生的梅花總會紛紛飄落

近來讀李清照詞集, 給我一個感覺:這位千古才女不但愛喝酒, 還是十足的花癡。

完整詞集, 加上存疑的幾首, 總共66首詞作當中,

竟有55首含有花的意象, 或明或暗, 或濃墨重彩或一筆帶過。 你說這樣, 能不算花癡麼?

綠肥紅瘦的海棠, 暗淡輕黃體性柔的桂花, 一種名為多麗的白菊, 老家後山的桃紅李白, 花柔玉淨、捧觴別有娉婷的荷花……這些, 都是李清照日常生活中關注的物件。

傷春悲秋, 欲說還休。 把酒東籬, 花下醉賞。

且苟且, 且詩意。

確切來說, 李清照是一個梅癡。 在55首含有花之意象的詞作中, 涉及、或者專門描寫梅花的詞作差不多占取一半(26首)。

梅將李清照先甜後苦的一生串連了起來, 梅是她詩酒人生的暗香線索。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很是歡快, 也許還有點跳脫。 大清早, 花上的露水還未退盡, 她便來到園子裡打秋千, 打到香汗淋漓, 嬌喘細細。 這個時候, 外人來訪,

她一邊“和羞走”, 一邊“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有人說, 打秋千的姑娘並非是李清照, 也有人說, 讓姑娘借著嗅梅由頭回首觀望的人正是趙明誠, 總之, 那時的氣氛是春光下的嬌羞。

古人的生活沒有今人的發達、便捷, 卻比今人過得詩意、雅趣。 小樓一夜聽春雨,

明照深巷賣杏花。 正如陸遊所言, 那時的人們除了生火爨炊, 也賣花, 也買花。

李清照買的不是杏花, 而是她最愛的梅花。 那時, 新婚燕爾, 作為一個女子, 一個正陷於濃情蜜意你儂我儂之中的女子, 發嗲、嬌嗔、臭美的本能全被激發了出來。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畫面好。 雲鬢斜簪, 徒要教郎比並看。 ”, 想像一下, 一位性格直爽的山東姑娘, 在淑女形象的裹挾下滿心嗲意地說道:我的夫君, 你看看, 你且看看, 與妾身相比, 妾身頭上的花朵可還好看呀!

詩記事, 詞抒情。 宋詞不僅有絕無僅有的唯美, 更是飽含濃郁細膩的人生情義。 李清照有一首詞, 相比而言知名度不高, 在我讀來, 卻是一首別有韻味且意味深長的作品:

清平樂

(李清照)

年年雪裡,

常插梅花醉。

挼盡梅花無好意,

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

蕭蕭兩鬢生華。

看取晚來風勢,

故應難看梅花。

研究者認為, 這是詞人南渡後所寫。 南渡, 意味著李清照已經離鄉背井了離開山東濟南, 來到丈夫任職的南京, 或者已是更晚時候嫠居杭州。

她的一生, 幾乎濃縮在這首詞中。 不足百字, 看似輕描淡寫, 誰又能明瞭悲歡離合、生離死別加上國破家亡之後的閑苦與慵愁?

梅, 似乎是她一生的伴侶、靠譜的情人。 從少女, 到中年, 再到兩鬢生華的暮年。

年少的人兒是無憂無慮的, 年少的花兒是笑迎春風的。

“年年雪裡, 常插梅花醉。 ”這兩句, 不禁讓人聯想到《紅樓夢》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講的是某年深冬, 姐姐妹妹七姑六婆歡聚大觀園, 林黛玉和薛寶釵也是前所未有的和睦有愛, 香菱也學會了做詩, 湘雲照舊會搞氣氛, 賈母帶領著大家喝酒、吃肉、賞梅、作詩, 其樂融融, 歡樂無比, 是整部著作中難得的祥和場景。 良辰美景奈何天, 人生總有風雲不測時。

開在李清照生命的梅也是如此。說什麼年年雪裡插梅醉酒,“年年”到底也是有限。

世上的家庭或者夫妻,總是人前風光臺上和諧,背後各種難言的痛楚心酸,也就只有自己獨飲。

李清照和趙明誠這對模範夫婦,伉儷情深、志同道合之外,也有他倆的情感問題。丈夫外出做官,將李清照一人留在青州,有時獨自枯坐,有時孤枕難眠,有時終日凝眸,各種往事從腦海裡紛至遝來,真是一不小心就傷悲,一不小心別有幽愁暗恨生。她卻說:多少事、欲說還休。能夠說出的委屈不算委屈,欲說還休的委屈才是真的委屈。

1129年,又是一年梅花開,趙明誠重回官場,前來南京上任,李清照隨後到來,因為金兵南下,靖康之難導致時局動亂,之前在老家收集與珍藏的大量金石字畫都在戰火中付之一炬,這對李清照無疑是個重大打擊。很可能,還因為夫妻關係,讓她在醉酒中睡去,又在枕邊梅香中午夜夢醒,人悄悄,月依依,再也無法入眠,能做的,只有“更挼殘蕊,更撚餘香,更得些時”,只有搓揉花瓣,聞嗅花瓣,枯坐發呆。

所以,若干年後,每每回想起這一時期的往事,真是“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自從趙明誠去世,她過的日子更是從未舒心。山河動盪,風雨飄搖,流離失所,遇人不淑,嫠居異鄉。

世間一切良辰美景,春花秋月夏風冬雪,都開始讓她感到意興闌珊。

又是一年元宵,東風夜放花千樹,想起年少時候,總會梳妝齊整呼朋引伴一同逛燈會,而如今,容顏憔悴,兩鬢生華,只願呆在簾子背後,聽聽他人的歡聲笑語。即便我鍾愛的梅花已盛開,看看那傍晚的風勢,恐怕難以看到絢麗花姿。

有一年暮春,我特意探訪了之前住過三年的小屋,還是藍色的彩鋼大門,男友自製的雨棚已是鏽跡斑斑,屋前的棕櫚還在那裡,植有桂花樹、野薔薇的草坪已被改造為水泥停車場。防盜窗兀自開在那裡,望進去,昏沉幽暗,堆滿雜物,找不到一絲絲我在此笑過哭過愛過恨過的印記。李清照說,物是人非事事休。其實,比物是人非更殘酷的,是物非人非,唯有記憶揮之不去。

一切景語皆情語。一樣的景致,別樣的心境,就是一趟人生路。李清照的梅,讓我想起另一個人的月。

清朝文學家張潮,字山來,富家公子的出生。同是大才子,張潮和他的本家張岱截然不同,後者鮮衣怒馬美婢花鳥,百無禁忌,而前者“性沉靜,寡嗜欲,不愛濃鮮輕肥,惟愛客,客嘗滿座。”

性情沉靜的人應該更擅於讀書。山來先生有兩句名言,關於讀書: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誠然如斯,同一本書,閱歷深淺不同,讀到的內容也隨之迥異。

月亮何嘗不是如此,對於擅長寫月的李太白來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中的白玉盤,與“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中的明月環定然不同,儘管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梅花還是那棵梅花,就像李清照於暮年寫下的幾句: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

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江 徐,80後老少女,煮字療饑, 借筆劃心。原創公號:江徐的自留地

開在李清照生命的梅也是如此。說什麼年年雪裡插梅醉酒,“年年”到底也是有限。

世上的家庭或者夫妻,總是人前風光臺上和諧,背後各種難言的痛楚心酸,也就只有自己獨飲。

李清照和趙明誠這對模範夫婦,伉儷情深、志同道合之外,也有他倆的情感問題。丈夫外出做官,將李清照一人留在青州,有時獨自枯坐,有時孤枕難眠,有時終日凝眸,各種往事從腦海裡紛至遝來,真是一不小心就傷悲,一不小心別有幽愁暗恨生。她卻說:多少事、欲說還休。能夠說出的委屈不算委屈,欲說還休的委屈才是真的委屈。

1129年,又是一年梅花開,趙明誠重回官場,前來南京上任,李清照隨後到來,因為金兵南下,靖康之難導致時局動亂,之前在老家收集與珍藏的大量金石字畫都在戰火中付之一炬,這對李清照無疑是個重大打擊。很可能,還因為夫妻關係,讓她在醉酒中睡去,又在枕邊梅香中午夜夢醒,人悄悄,月依依,再也無法入眠,能做的,只有“更挼殘蕊,更撚餘香,更得些時”,只有搓揉花瓣,聞嗅花瓣,枯坐發呆。

所以,若干年後,每每回想起這一時期的往事,真是“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自從趙明誠去世,她過的日子更是從未舒心。山河動盪,風雨飄搖,流離失所,遇人不淑,嫠居異鄉。

世間一切良辰美景,春花秋月夏風冬雪,都開始讓她感到意興闌珊。

又是一年元宵,東風夜放花千樹,想起年少時候,總會梳妝齊整呼朋引伴一同逛燈會,而如今,容顏憔悴,兩鬢生華,只願呆在簾子背後,聽聽他人的歡聲笑語。即便我鍾愛的梅花已盛開,看看那傍晚的風勢,恐怕難以看到絢麗花姿。

有一年暮春,我特意探訪了之前住過三年的小屋,還是藍色的彩鋼大門,男友自製的雨棚已是鏽跡斑斑,屋前的棕櫚還在那裡,植有桂花樹、野薔薇的草坪已被改造為水泥停車場。防盜窗兀自開在那裡,望進去,昏沉幽暗,堆滿雜物,找不到一絲絲我在此笑過哭過愛過恨過的印記。李清照說,物是人非事事休。其實,比物是人非更殘酷的,是物非人非,唯有記憶揮之不去。

一切景語皆情語。一樣的景致,別樣的心境,就是一趟人生路。李清照的梅,讓我想起另一個人的月。

清朝文學家張潮,字山來,富家公子的出生。同是大才子,張潮和他的本家張岱截然不同,後者鮮衣怒馬美婢花鳥,百無禁忌,而前者“性沉靜,寡嗜欲,不愛濃鮮輕肥,惟愛客,客嘗滿座。”

性情沉靜的人應該更擅於讀書。山來先生有兩句名言,關於讀書: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誠然如斯,同一本書,閱歷深淺不同,讀到的內容也隨之迥異。

月亮何嘗不是如此,對於擅長寫月的李太白來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中的白玉盤,與“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中的明月環定然不同,儘管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梅花還是那棵梅花,就像李清照於暮年寫下的幾句: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

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江 徐,80後老少女,煮字療饑, 借筆劃心。原創公號:江徐的自留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