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烏拉街地區的滿族主食(4)

“話說烏拉”(二十八)

“烏拉地區的滿族主食”

五、土豆餅:洗淨的土豆碴成絲, 拌白麵或其它面和成粘稠狀, 放入蔥花和鹽等佐料煎烙或油炸都可。

餷子:也稱餷條、酸湯子。 具體做法是:將苞米碴子浸泡發酵磨成水面, 用手擠成條狀煮塾拌鹵而食。 也有特種專用活塞式叫“楂條床子”器具擠壓成條狀煮熟拌鹵而食。

合勒(音):用“合勒床子”和“合勒板子”的器具把小米、苞米或高粱米等浸泡後磨成水面而壓制成條形煮塾拌鹵而食。

小根蒜合子:“小根蒜”也叫“小茉菜”, 一種野生植物, 切碎用煎餅裹成扁形烙食, 也可用韭萊或西葫蘆等蔬菜為餡。

青苞米餅子:嫩苞米用刀削下粒磨成水面加蔥花鹽等烙食。

樣子餑餑:白麵包紅小豆餡, 用模具做成象月餅似的不同形狀蒸熟即可。

土豆澱粉(也稱粉面子)蒸餃:土豆澱粉是製作粉條的原材料。 用它製作的蒸餃外觀呈半透明狀,

別具風格。

蕎面大蒸餃:蕎麥是一種生長期非常短的麥科作物, 製成的麵粉叫蕎面, 口感和特點稍遜於小麥粉, 只適用做蒸餃或扒糕。

十二:扒(Pa三聲):一種夏季風味小吃。 把和好的蕎面做成小餅狀蒸熟, 吃時切成小條, 拌以鹵、麻醬或醬油等而食。

東北地區冬季時間較長。 滿族人把一些蒸煮熟的食品進行凍藏, 食用時蒸煮加熱即可。 滿族人還有包凍餃子的習俗。 到臘月十五就有包“年餃子”的, 一般家庭都包一袋面(50斤)以上, 以備春節食用。

作者富察晨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