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百年古法制紅糖

幾十年的制糖生涯, 每個制糖師傅都練就了嫺熟的技藝。

東南網3月16日訊 “百年蔗”是清朝雍正四年(1727年), 萬前村農民魏世早的祖上栽種的,

並作為“風水蔗”而世代保留下來, 已有289年歷史, 至今尚保留0.7畝。

據記載, 1956年, “百年蔗”在松溪縣鄭墩鎮萬前村被發現, 1958年8月8日, 《福建日報》首次披露“百年蔗”的消息後, 原福建農學院副院長周可湧教授, 于次年到萬前村實地考察, 經過多次試驗寫出了論文《百年蔗》, 引起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重視。 從此, “深耕破壟”的宿根蔗栽培技術和“老蔗頭作種”的技術隨之誕生。

蔗田裡豎立著“百年蔗”石碑, 記載著它的漫長歷史。 如今, “百年蔗”尚保留0.7畝。

如今, 在松溪縣萬通百年蔗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 “百年蔗”種植面積已擴大至200餘畝, 帶動發展種植戶50餘戶, 雇傭制糖工匠70人, 年產蔗糖近30噸。

在閩北松溪等地, 過小年有用手工紅糖(又稱板糖)祭灶、泡茶、製作食物的傳統。 手工紅糖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百年蔗”紅糖因其甜味和色澤的獨特深受村裡孩子們喜歡。

近日, 記者走進萬前村的一家農家作坊。

紅糖作坊的老闆名叫張奇沐, 做手工紅糖有40多年的經驗了。 作坊有上下兩層, 上層用於堆放原料甘蔗和壓榨蔗汁, 榨出的蔗汁通過管道輸到下層的大鍋中熬制。

經過長時間熬制, 赭紅色濃稠的紅糖汁被倒入木槽中, 經過降溫後, 打開木槽口流入竹席中。 制糖師傅將糖汁鋪開, 攤成厚度均勻的方形。 一會兒, 濃糖汁便凝結成固體。 張奇沐取來一把特製釘耙,

橫縱各劃數下, 將整面紅糖分割成一個個四方形的小塊。

遊客體驗“百年蔗”傳統制糖工藝。

經過長時間冷卻, 另一席紅糖已經可以起板了。 隨著一聲聲“一二三, 一二三……”的號子, 紅糖片一行接一行被撬分成片, 幾名婦女圍在席子四周,

將一塊塊的紅糖碼齊裝箱待售。 一些前來購買的遊客紛紛上前, 心滿意足地買走這新出爐的手工紅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