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儒家,道家看人性

儒家看來, 人性的樞機在於人心, 人心的特長是自覺與感通, 對於其他人的遭遇有不安及不忍之情。 為了轉不安為安, 化不忍為忍, 個人必須儘量尋求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之實現, 亦即努力行善。

道家側重智慧覺悟, 早已發現人間價值的相對性, 以及愛心的主觀性與局限性, 因而建議一種根本的解決辦法, 就是由去私忘我著手, 向大自然看齊, 以不仁為大仁, 讓一切生命自由而自行發展, 求其永恆、和諧與安詳。

儒家所樂道的是充實之美。 充實可以由兩方面而說, 一是人文, 二是人格。 孔孟各取其一。

孔子的人文範圍很廣, 凡是文化中順成人性的制度與儀節, 都可以包括在內, 因此, 文質彬彬 是君子的典型表現。 孟子著重人格之美, 甚至傾向, 無人格則不足以言美的立場。 孟子對人格評價的六個標準, 他說:可欲之謂善, 有諸已之謂信,

充實之謂美, 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 大而化之之謂聖, 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道家所彰顯的是虛靈之美。 當人心逐步擺脫各種成見與妄念, 不再熟著於空間的大小, 時間的久暫, 不再為義利所限, 為生死所拘, 然後自我得以‘化而為鵬’, 展翅高飛遠翔, 再一層層提升, 嚮往逍遙無待的妙境。 就人心不斤斤計較於世俗得失而言, 它可以稱為虛靈。 如何得心靈虛靈呢?莊子有其基本原則, 心齋與坐忘。 心齋是心的守齋, 以一一除去世界上各種利害關係, 除去各種欲望, 除去各種想像, 各種得失觀念, 然後始能讓心澄靜, 澄靜後方能如鏡明鑒, 照見宇宙萬物。 坐忘, 就是穩坐如山, 忘記自我。

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