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閬中市舉行靈山遺址考古發掘專家論證及其成果發佈會

閬中市舉行靈山遺址考古發掘專家論證及其成果發佈會

4月26日下午, 閬中市舉行靈山遺址考古發掘專家論證及其成果發佈會,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呂玉斐、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呂宏亮、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周後曦, 成都市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江章華,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周科華、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雷雨、四川省考古院副研究員陳衛東等國內知名考古專家教授參加論證會並對靈山遺址考古現場進行現場踏勘和文物考古成果品鑒。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隊隊長、閬中靈山遺址考古發掘隊負責人孫志彬通報了靈山遺址考古發掘情況及其取得重要的考古成果。

據瞭解:靈山遺址位於閬中市文成鎮梁山村, 地處嘉陵江與東河交匯處靈山山頂與山腰臺地上, 西南距閬中市約5公里, 地理座標為東經106°00′28.4″, 北緯31°37′09.8″, 海拔500米。 遺址呈南北分佈, 南北100米, 東西60米, 分佈面積約6000平方米, 保存狀況較好。

因梁山村村民在靈山山腰臺地修建蓄水池發現靈山遺址。 2016年9月—2017年1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管所、閬中市文物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該遺址展開調查、勘探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 發掘面積360平方米。

靈山遺址文化層堆積厚80-290釐米, 根據土質、土色和包含物劃分的文化層有6-13層;發現灰坑23、房址4、牆3、灶2、柱洞5、燎祭1等遺跡38個, 出土小件108件及大量陶、瓷片, 採集骨樣8袋、浮選土樣36袋等大量標本。

從文化層和遺跡間疊壓打破關係以及出土遺物觀察,靈山遺址的時代可劃分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唐宋、明清及近現代幾個階段,以新石器時代遺存最為豐富。

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遺存有灰坑、柱洞、灶、燎祭等遺跡以及陶器、石器等遺物。

陶器陶質為夾砂陶和泥質陶,以夾砂陶為主。夾砂陶羼和料為石英砂粒,根據石英顆粒粗細可分為夾粗砂褐夾細砂兩種,以夾細砂為主;陶色有紅、黑、灰、褐以及灰褐、黃褐等色,顏色多不純正;紋飾主要有繩紋、附加堆紋、劃紋、凹凸弦紋、戳印紋、鏤孔等,多交錯繩紋組成的呈方格紋和菱形紋,以及上述紋飾組成的複合紋;器物種類主要為甕、缸、罐、盆、盤、缽、小罐、小缽、器蓋及紡輪等。

石器有打制與磨制兩類。打制石器主要有刮削器、砍砸器。磨制石器多斧、錛、矛,少刀、杵、石球及穿孔禮器等。

唐宋時期遺存:遺存有房址、灰坑等遺跡以及釉陶、磚瓦殘片、瓷片、石構件和“開元通寶”銅錢等遺物。

明清時期遺存:遺存有房址、灰坑、牆、灶等遺跡以及磚瓦殘片、建築構件殘片、青花瓷片和石構件、殘石雕以及殘鐵片等。

考古專家和教授們一致認為:靈山遺址是嘉陵江幹流中游首次發現和發掘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為考古研究機構在嘉陵江幹流找尋新石器時代遺址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借鑒與參考;是該區域新石器時代考古的新突破,填補了該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的空白;為我們瞭解和研究該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面貌和時空框架提供了確切的實物資料;首次在四川發現了位於山頂的燎祭遺跡,豐富了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的內涵;觀察出土的陶、石器,具有比較明顯的地域特色,可能是新的考古學文化或類型。為研究四川盆地以及盆地周邊如甘青、峽江地區等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學文化的東、西交流與南北融合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將閬中有據可考的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約3000年提早到距今4500至5000年。

閬中市委書記張斌參加成果發佈會並致辭,副市長易良主持靈山遺址考古發掘專家論證及其成果發佈會,閬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毅,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譚波、市政協副主席王萌以及我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圖文:張曉東、鄧斌

從文化層和遺跡間疊壓打破關係以及出土遺物觀察,靈山遺址的時代可劃分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唐宋、明清及近現代幾個階段,以新石器時代遺存最為豐富。

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遺存有灰坑、柱洞、灶、燎祭等遺跡以及陶器、石器等遺物。

陶器陶質為夾砂陶和泥質陶,以夾砂陶為主。夾砂陶羼和料為石英砂粒,根據石英顆粒粗細可分為夾粗砂褐夾細砂兩種,以夾細砂為主;陶色有紅、黑、灰、褐以及灰褐、黃褐等色,顏色多不純正;紋飾主要有繩紋、附加堆紋、劃紋、凹凸弦紋、戳印紋、鏤孔等,多交錯繩紋組成的呈方格紋和菱形紋,以及上述紋飾組成的複合紋;器物種類主要為甕、缸、罐、盆、盤、缽、小罐、小缽、器蓋及紡輪等。

石器有打制與磨制兩類。打制石器主要有刮削器、砍砸器。磨制石器多斧、錛、矛,少刀、杵、石球及穿孔禮器等。

唐宋時期遺存:遺存有房址、灰坑等遺跡以及釉陶、磚瓦殘片、瓷片、石構件和“開元通寶”銅錢等遺物。

明清時期遺存:遺存有房址、灰坑、牆、灶等遺跡以及磚瓦殘片、建築構件殘片、青花瓷片和石構件、殘石雕以及殘鐵片等。

考古專家和教授們一致認為:靈山遺址是嘉陵江幹流中游首次發現和發掘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為考古研究機構在嘉陵江幹流找尋新石器時代遺址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借鑒與參考;是該區域新石器時代考古的新突破,填補了該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的空白;為我們瞭解和研究該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面貌和時空框架提供了確切的實物資料;首次在四川發現了位於山頂的燎祭遺跡,豐富了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的內涵;觀察出土的陶、石器,具有比較明顯的地域特色,可能是新的考古學文化或類型。為研究四川盆地以及盆地周邊如甘青、峽江地區等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學文化的東、西交流與南北融合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將閬中有據可考的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約3000年提早到距今4500至5000年。

閬中市委書記張斌參加成果發佈會並致辭,副市長易良主持靈山遺址考古發掘專家論證及其成果發佈會,閬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毅,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譚波、市政協副主席王萌以及我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圖文:張曉東、鄧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