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嫋嫋油煙起,徐徐入畫來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延瑉

4月21日下午,在李滄區東部市民文化活動中心的一間工作室內,從事文物研究和保護的艾松林先生眯起了眼睛,緊緊地盯著面前一張懸掛在鐵架上的白紙板,高舉過頭頂的手上拿著一盞老掉牙的煤油燈,在白紙板下麵一遍遍地輕輕掠過,煤油燈冒出的黑煙漸漸把白紙熏成了黑色。 雖然濃黑如墨的單調色彩讓人看起來有些壓抑,但艾松林先生卻陶醉其中,當他把熏黑的紙板拿下來,按照事先的設置輕輕刮開表面遮擋後,一幅精美的藝術品宛如變魔術般突然展現出來,這就是有著“中國最古老複印術”美譽的熏畫。

在膠東地區歷經幾代人的傳承,在青島又重歸大家的視線。

①熏畫來源於剪紙熏樣,又稱剪紙熏樣畫,剪紙是熏畫的第一步。

②熏畫製作過程中,用煤油燈煙“熏”是重要的環節,費時、費力。

③煙熏過後,需要細心揭除剪紙遮擋,才能露出完整的熏畫作品。

④艾松林收藏的最古老剪紙熏畫(樣)是明朝末年製作的。

⑤清朝中期熏畫作品“蝶戀花”。

⑥遠離了傳統的吉祥祈福作品“荷之蛙”大有現代裝飾意味。

熏畫主要流傳於青島的平度、李滄等地,尤以平度大石橋村的熏畫最具代表性,艾松林是目前的主要傳承人之一。 他說,熏畫,來源於剪紙熏樣,又稱剪紙熏樣畫。 舊時膠東風俗,新婚人家,人們往往根據新娘所剪的窗花樣式,判斷其手工巧拙。 據介紹,當地人把膠東剪紙技藝精湛、手巧的女子稱為“伎倆人”(工巧)。 “伎倆人”巧手做出的花樣子常常被人所模仿,由於那時沒有影印機,人們便將其剪刻好的剪紙、刺繡等花樣的原樣,用油燈燃燒的油煙熏到整張土紙上保存,為遠鄉近鄰剪花的樣子四處流傳,並成為一種獨具膠東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

“熏畫是從熏樣演變來的,從熏樣到熏畫,完成了從實用品到藝術品的過渡。熏畫更加注重畫面的空間佈局,注重左右對稱,色澤更加均勻柔和,畫面也更加美觀大方。”艾松林說,由於其獨特的製作方式,熏畫兼具了剪紙和版畫的藝術效果,它原始保存了剪紙和刺繡花樣的形態,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老的“複印術”。尤其是清朝末年,煤油燈在我國出現後,其燃燒的便捷與油煙的濃黑色彩,迅速取代了之前燃燒的豆油、麻油等,被利用到熏畫製作中去。

半島記者在現場看到,用煤油燈煙火薰制而成的熏畫畫面,需要經過構圖、剪樣、熏烤等10道工序,它以黑白基調為主,色澤均勻柔和,猶如黑色的絨布。圖案內容則包括人物故事、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建築器物、吉祥紋飾等等。圖案色彩對比強烈,主題突出,構思精巧,生動傳神,題材多樣,尤其善於表現民俗風情。其中一張背景是廚房灶台的櫥櫃,兩隻偷嘴的老鼠正站在油燈旁竊竊私語,“小老鼠上燈檯”的傳統構圖手法,卻頗具現代版畫的風格和韻味。

據瞭解,熏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熏畫與剪紙的發展一脈相承,它應時而做、應事而做,其特有的表現手法,真實地反映了歷史上原生態的民風民俗、歷史事件和神話傳說。熏畫圖案中蘊含著華夏民族古老意識的遺傳基因密碼,我們可以從中解讀到從遠古流傳下來的文化符號,可以瞭解到歷史上民風民俗、衣食住行、婚育文化和吉祥文化等方面的演變過程,是中國本土文化的“活化石”。

如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現代化,傳統藝術所依託的農耕文化已經在逐漸消退,現代複印技術的發展使熏樣技術退出歷史舞臺,而與之處於同一生存環境的熏畫藝術,其賴以生存的根基也被動搖,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雖然熏畫藝術被列入李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但有經驗精於熏畫藝術的主要傳承人多年事已高,身體條件大多已不允許繼續創作,一旦這一代老藝人離去,“人亡藝絕”的現實將無法回避,所以我們亟需對這項傳統技藝進行深入挖掘整理,培養傳承者。

[編輯: 杜倩倩]

“熏畫是從熏樣演變來的,從熏樣到熏畫,完成了從實用品到藝術品的過渡。熏畫更加注重畫面的空間佈局,注重左右對稱,色澤更加均勻柔和,畫面也更加美觀大方。”艾松林說,由於其獨特的製作方式,熏畫兼具了剪紙和版畫的藝術效果,它原始保存了剪紙和刺繡花樣的形態,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老的“複印術”。尤其是清朝末年,煤油燈在我國出現後,其燃燒的便捷與油煙的濃黑色彩,迅速取代了之前燃燒的豆油、麻油等,被利用到熏畫製作中去。

半島記者在現場看到,用煤油燈煙火薰制而成的熏畫畫面,需要經過構圖、剪樣、熏烤等10道工序,它以黑白基調為主,色澤均勻柔和,猶如黑色的絨布。圖案內容則包括人物故事、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建築器物、吉祥紋飾等等。圖案色彩對比強烈,主題突出,構思精巧,生動傳神,題材多樣,尤其善於表現民俗風情。其中一張背景是廚房灶台的櫥櫃,兩隻偷嘴的老鼠正站在油燈旁竊竊私語,“小老鼠上燈檯”的傳統構圖手法,卻頗具現代版畫的風格和韻味。

據瞭解,熏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熏畫與剪紙的發展一脈相承,它應時而做、應事而做,其特有的表現手法,真實地反映了歷史上原生態的民風民俗、歷史事件和神話傳說。熏畫圖案中蘊含著華夏民族古老意識的遺傳基因密碼,我們可以從中解讀到從遠古流傳下來的文化符號,可以瞭解到歷史上民風民俗、衣食住行、婚育文化和吉祥文化等方面的演變過程,是中國本土文化的“活化石”。

如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現代化,傳統藝術所依託的農耕文化已經在逐漸消退,現代複印技術的發展使熏樣技術退出歷史舞臺,而與之處於同一生存環境的熏畫藝術,其賴以生存的根基也被動搖,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雖然熏畫藝術被列入李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但有經驗精於熏畫藝術的主要傳承人多年事已高,身體條件大多已不允許繼續創作,一旦這一代老藝人離去,“人亡藝絕”的現實將無法回避,所以我們亟需對這項傳統技藝進行深入挖掘整理,培養傳承者。

[編輯: 杜倩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