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談核不色變!中廣核電力:大亞灣核電基地是個健康的「80後」

港股解碼, 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 20年專注港股, 金融名家齊聚, 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 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 文|羅妍, 香港財華社財經記者。

31年前的今天, 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發特大核事故, 造成上萬人死亡, 十多萬人飽受核輻射疾病折磨, 方圓幾十公里地區遭到環境毀壞。 那是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前, 歷史上最大的核災難。 「談核色變」已成為輿論風向。 其實, 中國運營核電站也已有30多年歷史, 核電成為未來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說到核能, 大家頭腦中仍是一團迷霧。 今天, 財華社記者就帶大家探一探大亞灣核電基地的「廬山真面目」。

核電站鐵牆銅壁、萬里無人?其實是海畔「小社區」

走入大亞灣核電基地, 首先來到的是「專家村」, 這名字源於上世紀80年代, 當時這裡被用來安置從外國請來的專家學者。 若干五、六層高、低密度的住宅散落在藍色的海岸邊,

海水湛藍澄澈, 海岸延伸長約有100米, 還可以下海游泳。 大亞灣核電基地占地約10萬平方米, 沿海岸線綿延約20千米。

而就在距離這片海灘約幾個公交站距離, 就是著名的大亞灣核電站。 工作人員指, 兩妝圓柱形的灰色水泥外觀的石墩就是反應堆廠房, 每年發電能力達150億千瓦時, 緊挨著的橘黃色屋頂、淡黃色房屋就是汽輪機廠房, 存放有發電機, 核反應完成後的發電過程就在此完成。

(上圖為大亞灣核電站外觀)

灰色的外表, 簡潔的水泥房屋, 這外形低調得實在難以與心目中高大上的核電站形象掛鉤, 若不是工作人員提醒, 恐怕會以為是小水泥廠。

中廣核電力(01816-HK)母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新聞發言人兼文化宣傳中心主任黃曉飛介紹, 反應堆廠房的外殼是特種材料的鋼筋混凝土的安全殼, 壁厚近1米, 內表面加有6毫米厚的鋼襯, 可防止放射性物質洩漏, 之所以保持灰色的原色, 是為了便於在檢修時發現裂紋。

鄰近大亞灣核電站, 還坐落有嶺澳核電站和嶺東核電站,

兩個核電站也分別有兩台機組, 年發電量分別達150億千瓦時。 大亞灣核電站80%的電量輸往香港, 相當於香港總用電量的四分之一, 其餘送往南方電網;嶺澳核電站的電力全部併入南方電網;嶺東核電站的電力業主要滿足廣東省需求。

(上圖為嶺澳核電站外觀)

沒有所謂的防輻射服、口罩, 穿著「CGN」字樣制服的中廣核工作人員穿梭在街道上, 高大的棕櫚樹整整齊齊聳立在街邊, 若不是幾座現代寫字樓, 還以為這是清淨的大學校園。

中廣核輿情管理經理黃米娜坦言, 自己懷孕、生子、陪伴孩子的童年都是在大亞灣度過, 對公司的安全管理非常放心, 絲毫不擔心核輻射, 現在孩子已經10多歲了, 一路健康成長, 並且, 過去專家村設有幼稚園、醫院、學校等一系列機構, 宛如一個毗鄰大海的小社區。

中廣核電力:大亞灣是年輕的「80後」很安全、很先進

見到中廣核員工對自家的核電站如此信任, 不禁讓人更想瞭解:他們的信任源自哪裡呢?

黃曉飛指, 中國的核電站均為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建設, 起步晚使其採用的技術較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核電站先進,是位年輕的“80後”。

中廣核旗下核電站採用三重保護屏障——第一道屏障是核燃料芯塊和包殼,核裂變產生的放射性物質98%以上滯留於芯塊中,芯塊又置於鋯合金包殼中,防止放射性物質外泄;第二道屏障是壓力殼,20釐米厚的鋼制壓力殼密封住一回路系統;第三道屏障是安全殼,即90釐米厚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內襯6毫米鋼板。三重屏障中只要一道是完整的,就不會發生放射性物質外泄事故,而三道屏障不會同時失效。大亞灣核電站平均18個月進行一次大檢修,其他核電站平均每12個月進行一次大檢修,檢修時間長達一個月左右。

除了技術原因外,黃曉飛表示,中國的核電站從根本技術上就與歷史上發生過事故的日本福島核電站、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不同,不存在重演上述悲劇的可能性。他解釋,前者用的是沸水堆技術,後者用的是石墨堆技術,而中國在運和在建的核電站均使用壓水堆技術,該技術唯一發生的嚴重事故是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電站,該事故沒有對外界造成影響,放射性物質被包在安全殼內。

更重要的是,中國幅員遼闊,為核電站選址提供優越條件。黃曉飛直指,「若把日本所有的核電站選址放在中國標準下評估,全部都不合格!」中國沿海海床低,近海深度約200米,大亞灣近海平均深度約20至30米,而在歷史上中國海嘯記錄最高海浪不過一米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福島核事故在中國發生的可能性近乎為零。

黃曉飛又指,福島的悲劇還和東京電力公司具有私企背景有關。面對海嘯消息,公司需要在經濟利益和大眾利益間作出取捨,繁冗的上市公司決議章程亦拖延了最佳救援時機,但中廣核為國有企業,一旦發生事故,可在30分鐘內傳達至國家相關部門,一定以保全大眾安全為先,最快作出決斷。

黃曉飛表示,中廣核旗下19台在運機組,在歷史上從未發生2級及以上核事件,2級事件即指沒有產生場外影響,但核設施內工作人員遭受過量輻射,日本福島核事故為7級事件,表示造成重大環境破壞和生物傷亡。另外,2016年中廣核共發生38次0級事件,0級事件即指不影響安全、僅存在操作偏差的事件,平均每台機組發生2次,大幅低於國際核電站平均每年每台機組發生10次0級事件的頻次。

中廣核電力:像培養戰鬥機飛行員一樣培育核電人才

中廣核電力董事會秘書、投資者關係部總經理魏其岩表示,集團內部對安全管理的原則是:公開透明!一方面,集團採取「工作票」記錄機制,小到掉油漆、下水蓋沒蓋緊之類的小問題,都鼓勵值班員工記錄,便於查明原因,及時處理,「工作票」會以電副程式提交,便於隨時查看。

另一方面,中廣核重視對員工的培訓質素。歷史上發生的三起核事故都和人為因素有關,可見再天衣無縫的安全保護,都離不開員工的意識和行為。大亞灣核電基地用於培訓的固定資產高達20億元,新運行員工需經過至少3年學習才能有資格參加國家核安全局舉辦的RO執照考試,成為正式操縱員,上崗工作,培訓成本如同培養一名戰鬥機飛行員一般,總共需10-12年時間才能成為值長。另外,大亞灣核電基地還設有1:1比例的模擬換料水池,工作人員可模擬練習換料操作,該套設備投入約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集團還引入防人因失效訓練,從心理學、行為學的訓練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能力。

中廣核電力籲國家加大對核電補貼

為了緩解「談核色變」的尷尬,中廣核電力積極開展公眾開放日,旗下各核電基地已經累計接待超過50萬名參觀者。

(大亞灣核電基地參觀廳 左為中廣核電力董事會秘書、投資者關係部總經理魏其岩、右為中國廣核集團新聞發言人兼文化宣傳中心主任黃曉飛)

不過,投資者的信心,不僅倚賴相信核電的安全性,還要看運營資料和前景。中廣核電力去年收入錄得328.9億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22.7%,純利錄得72.87億元,增長3.7%,上網電量達115584吉瓦時,較2015年增長30.8%。而今年1月至3月底止第一季度,中廣核電力純利達33.88億元,按年上升72.9%,營業收入為100.2億元,按年升30%,運營管理的核電機組總上網電量約為29427.8吉瓦時,較去年同期增長12.41%。

魏其岩表示,預計今年售電量會穩定增長,在保證計畫電量的同時,公司會爭取更多市場上的直供電,目前負荷因數約77.45%,距離能力因數90.3%仍有20多個百分點發揮空間,去年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按年降低412小時至6673小時,預計今年小時數會好於去年。

魏其岩指,國家計畫至2030年核電發電量達1.5億千瓦時,而現在核電發電量僅5800萬千瓦時,市場還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公司研發的擁有三代核能發電技術的「華龍一號」,將可滿足需求,中廣核董事長賀禹于兩會提議華龍一號核電技術批量建設,可能從今年起至2020年每年核准開工4至6台華龍機組,這意味著中廣核電力核電裝機規模將更快速提高。

同樣身為清潔能源的新生力軍,核電卻沒有如水電、風電和太陽能一樣出風頭。魏其岩呼籲國家如同對風電和太陽能一樣,加大對核電的補貼政策,更重要的是協調區域供電與用電需求,確保核電輸送至有需求的地方去。

倘若國家加大核電補貼,中廣核電力無疑成為最大受益者。目前,中廣核電力在運裝機容量和在建裝機容量分別占內地總容量的60.6%和46.44%,截至3月31日止,中廣核電力共管理8台在建核電機組,其中1台處於調試階段,3台處於設備安裝階段,4台處於土建施工階段,備受關注的臺山1號機組正在準備熱試工作,有信心今年下半年投入商業營運,因採用EPR第三代技術,需要更多時間進行測試;臺山2號機組預計明年上半年也可投運,陽江4號機組已具備商業運營條件。

破除「談核色變」,贏得公眾信任,呼籲國家關注,中廣核電力能否把握核電機遇,說到底要打好一手「安全牌」。

■ 編輯|徐冰瑩,財華社財經編輯。

起步晚使其採用的技術較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核電站先進,是位年輕的“80後”。

中廣核旗下核電站採用三重保護屏障——第一道屏障是核燃料芯塊和包殼,核裂變產生的放射性物質98%以上滯留於芯塊中,芯塊又置於鋯合金包殼中,防止放射性物質外泄;第二道屏障是壓力殼,20釐米厚的鋼制壓力殼密封住一回路系統;第三道屏障是安全殼,即90釐米厚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內襯6毫米鋼板。三重屏障中只要一道是完整的,就不會發生放射性物質外泄事故,而三道屏障不會同時失效。大亞灣核電站平均18個月進行一次大檢修,其他核電站平均每12個月進行一次大檢修,檢修時間長達一個月左右。

除了技術原因外,黃曉飛表示,中國的核電站從根本技術上就與歷史上發生過事故的日本福島核電站、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不同,不存在重演上述悲劇的可能性。他解釋,前者用的是沸水堆技術,後者用的是石墨堆技術,而中國在運和在建的核電站均使用壓水堆技術,該技術唯一發生的嚴重事故是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電站,該事故沒有對外界造成影響,放射性物質被包在安全殼內。

更重要的是,中國幅員遼闊,為核電站選址提供優越條件。黃曉飛直指,「若把日本所有的核電站選址放在中國標準下評估,全部都不合格!」中國沿海海床低,近海深度約200米,大亞灣近海平均深度約20至30米,而在歷史上中國海嘯記錄最高海浪不過一米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福島核事故在中國發生的可能性近乎為零。

黃曉飛又指,福島的悲劇還和東京電力公司具有私企背景有關。面對海嘯消息,公司需要在經濟利益和大眾利益間作出取捨,繁冗的上市公司決議章程亦拖延了最佳救援時機,但中廣核為國有企業,一旦發生事故,可在30分鐘內傳達至國家相關部門,一定以保全大眾安全為先,最快作出決斷。

黃曉飛表示,中廣核旗下19台在運機組,在歷史上從未發生2級及以上核事件,2級事件即指沒有產生場外影響,但核設施內工作人員遭受過量輻射,日本福島核事故為7級事件,表示造成重大環境破壞和生物傷亡。另外,2016年中廣核共發生38次0級事件,0級事件即指不影響安全、僅存在操作偏差的事件,平均每台機組發生2次,大幅低於國際核電站平均每年每台機組發生10次0級事件的頻次。

中廣核電力:像培養戰鬥機飛行員一樣培育核電人才

中廣核電力董事會秘書、投資者關係部總經理魏其岩表示,集團內部對安全管理的原則是:公開透明!一方面,集團採取「工作票」記錄機制,小到掉油漆、下水蓋沒蓋緊之類的小問題,都鼓勵值班員工記錄,便於查明原因,及時處理,「工作票」會以電副程式提交,便於隨時查看。

另一方面,中廣核重視對員工的培訓質素。歷史上發生的三起核事故都和人為因素有關,可見再天衣無縫的安全保護,都離不開員工的意識和行為。大亞灣核電基地用於培訓的固定資產高達20億元,新運行員工需經過至少3年學習才能有資格參加國家核安全局舉辦的RO執照考試,成為正式操縱員,上崗工作,培訓成本如同培養一名戰鬥機飛行員一般,總共需10-12年時間才能成為值長。另外,大亞灣核電基地還設有1:1比例的模擬換料水池,工作人員可模擬練習換料操作,該套設備投入約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集團還引入防人因失效訓練,從心理學、行為學的訓練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能力。

中廣核電力籲國家加大對核電補貼

為了緩解「談核色變」的尷尬,中廣核電力積極開展公眾開放日,旗下各核電基地已經累計接待超過50萬名參觀者。

(大亞灣核電基地參觀廳 左為中廣核電力董事會秘書、投資者關係部總經理魏其岩、右為中國廣核集團新聞發言人兼文化宣傳中心主任黃曉飛)

不過,投資者的信心,不僅倚賴相信核電的安全性,還要看運營資料和前景。中廣核電力去年收入錄得328.9億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22.7%,純利錄得72.87億元,增長3.7%,上網電量達115584吉瓦時,較2015年增長30.8%。而今年1月至3月底止第一季度,中廣核電力純利達33.88億元,按年上升72.9%,營業收入為100.2億元,按年升30%,運營管理的核電機組總上網電量約為29427.8吉瓦時,較去年同期增長12.41%。

魏其岩表示,預計今年售電量會穩定增長,在保證計畫電量的同時,公司會爭取更多市場上的直供電,目前負荷因數約77.45%,距離能力因數90.3%仍有20多個百分點發揮空間,去年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按年降低412小時至6673小時,預計今年小時數會好於去年。

魏其岩指,國家計畫至2030年核電發電量達1.5億千瓦時,而現在核電發電量僅5800萬千瓦時,市場還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公司研發的擁有三代核能發電技術的「華龍一號」,將可滿足需求,中廣核董事長賀禹于兩會提議華龍一號核電技術批量建設,可能從今年起至2020年每年核准開工4至6台華龍機組,這意味著中廣核電力核電裝機規模將更快速提高。

同樣身為清潔能源的新生力軍,核電卻沒有如水電、風電和太陽能一樣出風頭。魏其岩呼籲國家如同對風電和太陽能一樣,加大對核電的補貼政策,更重要的是協調區域供電與用電需求,確保核電輸送至有需求的地方去。

倘若國家加大核電補貼,中廣核電力無疑成為最大受益者。目前,中廣核電力在運裝機容量和在建裝機容量分別占內地總容量的60.6%和46.44%,截至3月31日止,中廣核電力共管理8台在建核電機組,其中1台處於調試階段,3台處於設備安裝階段,4台處於土建施工階段,備受關注的臺山1號機組正在準備熱試工作,有信心今年下半年投入商業營運,因採用EPR第三代技術,需要更多時間進行測試;臺山2號機組預計明年上半年也可投運,陽江4號機組已具備商業運營條件。

破除「談核色變」,贏得公眾信任,呼籲國家關注,中廣核電力能否把握核電機遇,說到底要打好一手「安全牌」。

■ 編輯|徐冰瑩,財華社財經編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