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咖匯|我和外匯的5840天:牽絆一生的摯愛與瘋狂

/ 拍攝於紐約軍事學院 /

能讓人記住, 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

高明, 就是這樣一位。 他有著一段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共同的經歷,

畢業於紐約軍事學院(俗稱:美國西點軍校附高)。 正是這段他引以為豪的軍事生涯, 在他今後的人生中留下了永恆的印記。

霸氣的人生, 無需解釋;天生的自信, 也無需多言。 外匯行業風雨歷練十六載, 哪怕有再多足以讓他人豔羨的「砝碼」, 依舊不驕不躁、恪守初心, 帶著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和孤傲高冷的秉性為自己譜寫了一首波瀾壯闊的出場背景音樂。

誠然, 我們一生所走過的路, 都依附於我們的際遇和性格的定數。

正如高明, 2001年9月11日, 當時在華爾街四十號Trump Building 的39層, 正經歷著外匯市場的腥風血雨的他, 親眼目睹了 ” 9.11 ” 恐怖襲擊事件, 世貿中心兩座 ” 雙子星 ” 大樓的精准定向爆破, 兩個碩大的黑洞和響徹雲霄的尖嘯, 久久揮之不去……

商場亦如此, 未知的前方不僅有恐懼, 還暗含著那些尚且會發生的可能性和突破口, 每一項史無前例的嘗試, 都夾雜著漆黑與光亮, 失敗與榮耀。

” 9.11 ” 事件, 有人說是場帶著些濃厚陰謀論色彩的暗殺行為, 隨後的華爾街仿佛也上演了一場瘋狂、驚恐和崩潰的消亡史。

一切都正在朝著 ” 歸零 ” 後的重塑, 在華爾街的三年中, 高明也在不斷歷練打磨自己, 做過交易員、開闢過市場、也授任過高層管理, 然而, 桀驁不馴的性格註定不甘作陪襯, 他在華爾街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 後來因為業務的關係, 機緣巧合地結識了一位外匯行業的高管, 當時就職於一家美國享譽盛名的外匯經紀商平臺。

正是因為高明身上的果敢無畏、有勇有謀、和有別於他人的認知維度改變了他的人生際遇,

以這家外匯經紀商中國區CEO的身份打開了外匯市場在中國的可能性, 這家公司正是紐交所上市的嘉盛集團, 高明正是將嘉盛帶入中國的第一人。

擁有張揚個性的 ” 壞孩子 ” 比循規蹈矩的 ” 好孩子 “, 更容易成功。 從某種角度來看, 個性張揚的人, 具有更強的辨識度。 他們自帶發光屬性, 無處不彰顯出那種鋒芒畢露的存在感。

這一點在高明身上作出了完美的詮釋。 張揚與孤僻, 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他截然不同的兩面, 卻絲毫沒有違和感。 這種魅力仿佛又映射到那個天使與惡魔翩然起舞的外匯行業。

不能深刻理解自己所做的事, 無論商場或戰場, 你永遠只能做炮灰。 在嘉盛一干就是十個年頭,

歲月的沉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睿智成熟的高明, 卻絲毫看不出歲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 一如既往, 外表潮男、內心高冷、氣場強大、無所不能。

2015年瑞郎黑天鵝飛出, 不少 ” 大而不倒 ” 的經紀商平臺遭遇了巨額虧損甚至面臨破產境地。 2015年, 正是高明將國際知名外匯及差價合約經紀商Markets.com帶入中國市場的時候, 包括產品設計、中文網站的搭建、Markets.com邁肯司中文名字都是高明所帶的團隊一手創辦的。

/ 拍攝于邁肯司開業演講 /

三年的時光消縱即逝, 崇尚 ” 服務至上 ” 而非 ” 銷售導向 ” 的理念讓邁肯司在中國市場一路壯大。 從 ” 24小時待命解答客戶的疑問 ” 到如今 ” 24小時鑽研提供極致的客戶體驗 “, 這種執著的精神也感化了和他一起打拼的兄弟們。

問及高明, 是否有一套完善的風控體系能應對今後還可以會發生的因市場劇烈波動而造成的流動性危機時, 他回應道:

瑞郎黑天鵝是大家沒有事先知曉的而遇到的surprise, 對銀行對機構來說是措手不及的事情, 沒有一個銀行是能預判到提前做好準備的, 如果給到銀行交易商一點時間去準備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所謂的黑天鵝事件。

黑天鵝事件所受傷的公司往往是以STP為主的公司,不是說這種模式策略不好,它可能在10年內都是作為有優勢的策略而存在,只是偏偏在這一天都受到打擊,無法適用。

所有以STP模式為主的經紀商,首要控制的是杠杆,因為STP模式的是最後直接和銀行清算成交的,因為銀行永遠給到的是一個統一的杠杆,據我所知很多平臺商受到虧損是因為他們用的是400倍至500倍的杠杆,也就是說你和銀行是100倍的結算,但是給客戶交易是400-500倍的,意味著經紀商要另外去補貼300-400倍的保證金。

STP模式也有風險存在的,風險就是在於行情出現劇烈的波動,多個帳戶產生負數時,意味著經紀商賬上欠清算銀行的錢也隨之增多,當達到一個巨大的總值後,因無法還清銀行的欠款只能宣佈破產。

黑天鵝事件原因歸結為三點:1.杠杆太高 2.事情太突然沒有預測到 3.是爆倉比。現在90%的交易商普遍將爆倉比設為20%-50%,百分比越小意味著賬上產生負數的可能就越大。銀行給到的條件永遠是100%的爆倉比,杠杆50-100,但經紀商為了使自己產品更有優勢,往往放大杠杆,縮小爆倉比。

經紀商的內部風控體系和機制實則一種理念,根據不同經紀商平臺在自身能力範圍內可承受的風險和願意承受的風險和收益比來制定不同的風控體系。所有的風控和理念都是建立在技術層面,技術水準到達某個層次意味著風控水準能到達某個水準。例如進行STP與MM的切換來降低風險是要後臺技術才能得以實現,而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

談及外匯經紀商運作模式的區別,他對於國內媒體大眾近乎瘋狂地去將這個行業的運作體系搬到檯面上大談特談表示反感。

他也極其坦陳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對於平臺的運作模式,我不想做過多的解釋,但並不是因為我不想透明化,我個人覺得這個市場已經惡化到所有人都想要去瞭解這方面的事情。外匯行業總有人一方去買單,你無需要深入瞭解最終買單的是誰,作為零售客戶,我們首先要知道是否真的有必要去瞭解那麼多內部操作規則,對他們是否真的有幫助。

就如同澳門賭場,人人都知道莊家是誰,但是還是人潮湧動,因為大家去一是為了開心,二是知道這是一個公平的賭局,對於一個公平的賭局無需去管莊家是何人。為客人創造一個愉悅、公正的環境,最終贏了錢能夠帶著走,沒人繼續搞你,這就可以了。所以我不覺得這個模式要鄭重其事地為大家去做一個徹底的解釋,我提倡不管用什麼模式,都要提供一個公正的、沒有人為干預的環境。

在國外沒有人去討論平臺的運作模式,但在國內這似乎成了每個外匯平臺必須要做的,以一紙文書去發自我聲明的一件大事。很多情況下,平臺的運作模式被輿論大眾多方口舌扭曲到如今似乎都無法扳直的境地。

我認為在外匯行業沒有所謂的ECN撮合交易,ECN只是一個行業標準化的清算結構,是一項實現你的交易的技術,而STP和MM是一個理念。STP是一個直接對接流動性供應商的動作,ECN是一個方案,關於如何去解決STP的清算方式。

如今從事外匯行業的幾乎無人不知曉LP流動性供應商,高明對此表示:

LP是最近兩年才出現的外匯行業產業鏈的一環。之前我所就職的各大經紀商平臺內部有技術去直接對接上游的報價源,自動篩選上游報價源每一秒甚至每一毫秒最好的和最壞的報價,和銀行去交易,完全不需要LP。而現在很多平臺體量不夠、資金不夠、技術團隊不夠,需要花錢買MT4, 沒有流動性和引擎,所以將提供報價清算的這項任務外包給LP去實現。

黑天鵝之後,大家警惕到需要更多的流動性,但技術含量也有限無法去對接多家流動性,所以才慢慢衍生了這塊產業。如今很多大型的平臺會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除了自己對接流動性還會有LP。而且這個行業已經透明到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經紀商平臺使用LP的運作成本,這方面基本是無差異化地經營。

外匯交易中,有種被稱為最激進的交易手法叫做高頻交易,不少平臺宣稱自己有極速交易系統,對於這種依賴高速執行的演算法策略在外匯交易領域是否真的適用?

他回應道:

高頻交易由國外引入,從股票開始,未必適用外匯行業,股票行業沒有外匯類似的清算模式,直接在交易商exchange中進行交易撮合,外匯體制與股票不一樣,外匯交易最後是有人買單的,最後買單的就是銀行。我認為國內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頻交易,高頻交易是技術含量非常高的一個東西,不能說這種手法有沒有違規、有沒有違反行業道德、侵犯性的交易行為,這是一個手法和技術,能否長久地執行下去有待考證。

首先,高頻交易的頻率遠遠超出我們可以想像的範圍,一定是通過技術和程式才能得以實現,國內零售外匯市場的交易是依託在MT4上面,95%以上的客戶是使用MT4平臺進行交易,MT5、MT4目前無法實現這種快速交易。比如,資料來源處的報價1分鐘可以達到300多次,報價導入MT4後會有涉及網路傳輸的延遲等客觀問題,會減少報價的次數,所以不可能達到高頻的要求,國內即便有人自稱的高頻和國外也是兩個概念。

外匯是零和交易市場,不管用什麼模式交易,最終是有人買單的。高頻交易對做市商而言不是一個長久之計,不同經紀商平臺報價設定的頻率不一,始終會存在一個微小的時間差,但是通過打遊擊戰的方式用一個程式判別你報價和交易的一個漏洞,在幾毫米之內發現這樣的一個差距去捕捉這個漏洞,這種做法對銀行來說是不受歡迎的。個人不是很看好高頻交易在國內的成熟性。高頻交易是一種宣傳噱頭,並非國外意義上的高頻。

“在我眼裡,外匯永遠是一個小眾而專業的行業,有風險但又極其公正透明。這一點,毫無疑問。” 不經意間,高明的眼神中流入出一種無比自信的優越感。

外匯是全球金融市場中涉及方方面面因素最廣的一個交易市場,地緣政治、一個國家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國與國的博弈、“9.11”等突發襲擊事件所有因素都包含在內。外匯市場也是最公正的市場,有交易就會有波動,就算最冷門的交叉盤也會有交易量。人為和心理共同引導走勢的走向。

對於如何制定高效的交易策略,高明也坦露了自己的看法:

對於交易者而言,資訊的高速發展也有其弊端,比如你看的新聞就更多、分析的因素也更多、心理的轉變也變得更複雜。制定策略非常簡單,落實到執行層面卻是非常困難的。人的心理轉變會隨時改變預先制定的目標,而且任何一套策略需要不斷地去適應市場而做出調整,沒有一種策略是不需要千錘百煉就能一招制勝的。

任何公司都有在銀行清算的壓力,所以對投資者而言在國內是沒有任何一個平臺能提供量化的模式來説明投資者穩定持續地盈利。據我所知,國外有自己寫程式,直接對接銀行、流動性供應商的資料來源,沒有用任何一家交易平臺而是在自己程式上下單,這樣有可能實現所謂的量化交易。但國內沒有任何一個團隊能做到。

近期,國內金融圈也掀起了 ” 內盤 ” 和 ” 微盤 ” 的違規整頓風潮,內盤朝著外盤轉型也成了大勢所趨,就內盤的 ” 野蠻式 ” 生長和那些不好的風氣是否會間接地影響外盤的格局,他也談了談自己的觀點:

每個行業都會有投訴,有負面的消息,一個要看是有責投訴還是無責投訴,還有需要當事人去直面那些負面資訊,去懂得如何消化、沉澱、調整。

總體來說,我對於內轉外表示歡迎,但是內盤的產品沒有外盤那麼多元化,對於只有1-2中金融產品的內盤想要轉型成擁有400多種的外盤,如何去消化和吸收是最重要的,內盤的模式不能套用在外盤上,內盤轉型需要按照國際化標準來整體轉型,單單變牌照、變產品、變路徑通道,其他所有的行銷模式、操作模式、公司運營模式根據內盤一樣做,那是不可行的,這樣會反而危害外匯行業的良性發展。我希望在此之前他們需要去做一個很好的調研和教育,更加瞭解外盤的操作模式,轉型或許會面臨一些水土不服,但是這是一個思維模式轉變的過程。

高明還有一重身份,那就是中國外匯自律聯盟的創始人之一,他和李紀剛共同創辦了G+這個外匯行業自律組織。談及初心和期許,他感慨道:

初心很簡單就是希望將認識多年的平臺領導人聚集到一起、行業交流和資訊的交換,並沒有希望朝著很官方化地方向發展下去。我們想為行業做些正面的事情,儘量做到最小的商業化。做些員工的培訓、教育、聯誼,讓客戶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事這個行業真正需要做的、什麼是我們能提供到的公平的環境。就這樣,很簡單。

任何一個行業都離不開輿論的監督才能不斷地推進良性地發展,談到 ” 媒體 ” 二字和G+成員的管理,他更是直言不諱:

外匯行業需要與媒體互相尊重,我本人對於媒體的要求很高,我覺得我們這個行業很多媒體都還沒達到 ” 媒體 ” 兩字的標準,不是說批判。我認為媒體需要有深刻的認知能力,不是廣告商。而是客觀、公平的態度去闡述一家公司一個事件。如果G+成員發生違規事件我們當然會去處理,至於怎麼去處理負面消息,我們首先一定會公開,我們做的每件事都需要成員共同投票決定,八成以上的投票贊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操作。G+始終會站在客觀、公正、透明的角度支持媒體對於經紀商平臺(包括我們成員在內)的行為進行監督。

高明希望G+能通過自我約束和自我監督為這個行業營造良性的競爭局面。他同時也表面,今後外匯經紀商的競爭力主要集中在核心的技術,這才是公司生存的價值所在。交易快速穩定、交易成本更具競爭力、研發自己的交易平臺,在MT4上進行功能優化都是競爭力的體現,而不是單純靠銷售來打天下,搶市場份額。

對於Markts.com邁肯司在中國的戰略規劃,他似乎心中早已畫好了宏偉的藍圖。

交談中,高明向我們透露了一個訊息,今年3月底,Markets.com cn官方正式宣佈與CFH SYSTEMS開展在華戰略合作,未來將會推出一整套一站式的機構解決方案。

在訪談接近尾聲的時候,他向我們推薦了一本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Phil Knight)的寫心力作,《鞋狗SHOE DOG》與其說這個一本耐克締造者的精彩回憶錄,不如說是一個切實改變世界、實踐瘋狂想法的標杆樣板。他說這是個特別激勵人的故事,真實坦露了一群熱愛鞋的人在創業路上的執著、摯愛與瘋狂。

每一個行業,都會有那麼些人勇敢地撐起行業的脊樑,推動行業的涅槃、揚棄、更替、變革,他們就是一輩子 ” 以此為生,精於此道、樂此不彼、革新此業 ” 的先鋒們。

每一個志向高遠的人,內心都藏著一個不可一世的計畫、一段不可告人的瘋話。高明凝視著窗外,眼神中飽含著他未吐露的那份思索和期許……

如果給到銀行交易商一點時間去準備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所謂的黑天鵝事件。

黑天鵝事件所受傷的公司往往是以STP為主的公司,不是說這種模式策略不好,它可能在10年內都是作為有優勢的策略而存在,只是偏偏在這一天都受到打擊,無法適用。

所有以STP模式為主的經紀商,首要控制的是杠杆,因為STP模式的是最後直接和銀行清算成交的,因為銀行永遠給到的是一個統一的杠杆,據我所知很多平臺商受到虧損是因為他們用的是400倍至500倍的杠杆,也就是說你和銀行是100倍的結算,但是給客戶交易是400-500倍的,意味著經紀商要另外去補貼300-400倍的保證金。

STP模式也有風險存在的,風險就是在於行情出現劇烈的波動,多個帳戶產生負數時,意味著經紀商賬上欠清算銀行的錢也隨之增多,當達到一個巨大的總值後,因無法還清銀行的欠款只能宣佈破產。

黑天鵝事件原因歸結為三點:1.杠杆太高 2.事情太突然沒有預測到 3.是爆倉比。現在90%的交易商普遍將爆倉比設為20%-50%,百分比越小意味著賬上產生負數的可能就越大。銀行給到的條件永遠是100%的爆倉比,杠杆50-100,但經紀商為了使自己產品更有優勢,往往放大杠杆,縮小爆倉比。

經紀商的內部風控體系和機制實則一種理念,根據不同經紀商平臺在自身能力範圍內可承受的風險和願意承受的風險和收益比來制定不同的風控體系。所有的風控和理念都是建立在技術層面,技術水準到達某個層次意味著風控水準能到達某個水準。例如進行STP與MM的切換來降低風險是要後臺技術才能得以實現,而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

談及外匯經紀商運作模式的區別,他對於國內媒體大眾近乎瘋狂地去將這個行業的運作體系搬到檯面上大談特談表示反感。

他也極其坦陳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對於平臺的運作模式,我不想做過多的解釋,但並不是因為我不想透明化,我個人覺得這個市場已經惡化到所有人都想要去瞭解這方面的事情。外匯行業總有人一方去買單,你無需要深入瞭解最終買單的是誰,作為零售客戶,我們首先要知道是否真的有必要去瞭解那麼多內部操作規則,對他們是否真的有幫助。

就如同澳門賭場,人人都知道莊家是誰,但是還是人潮湧動,因為大家去一是為了開心,二是知道這是一個公平的賭局,對於一個公平的賭局無需去管莊家是何人。為客人創造一個愉悅、公正的環境,最終贏了錢能夠帶著走,沒人繼續搞你,這就可以了。所以我不覺得這個模式要鄭重其事地為大家去做一個徹底的解釋,我提倡不管用什麼模式,都要提供一個公正的、沒有人為干預的環境。

在國外沒有人去討論平臺的運作模式,但在國內這似乎成了每個外匯平臺必須要做的,以一紙文書去發自我聲明的一件大事。很多情況下,平臺的運作模式被輿論大眾多方口舌扭曲到如今似乎都無法扳直的境地。

我認為在外匯行業沒有所謂的ECN撮合交易,ECN只是一個行業標準化的清算結構,是一項實現你的交易的技術,而STP和MM是一個理念。STP是一個直接對接流動性供應商的動作,ECN是一個方案,關於如何去解決STP的清算方式。

如今從事外匯行業的幾乎無人不知曉LP流動性供應商,高明對此表示:

LP是最近兩年才出現的外匯行業產業鏈的一環。之前我所就職的各大經紀商平臺內部有技術去直接對接上游的報價源,自動篩選上游報價源每一秒甚至每一毫秒最好的和最壞的報價,和銀行去交易,完全不需要LP。而現在很多平臺體量不夠、資金不夠、技術團隊不夠,需要花錢買MT4, 沒有流動性和引擎,所以將提供報價清算的這項任務外包給LP去實現。

黑天鵝之後,大家警惕到需要更多的流動性,但技術含量也有限無法去對接多家流動性,所以才慢慢衍生了這塊產業。如今很多大型的平臺會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除了自己對接流動性還會有LP。而且這個行業已經透明到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經紀商平臺使用LP的運作成本,這方面基本是無差異化地經營。

外匯交易中,有種被稱為最激進的交易手法叫做高頻交易,不少平臺宣稱自己有極速交易系統,對於這種依賴高速執行的演算法策略在外匯交易領域是否真的適用?

他回應道:

高頻交易由國外引入,從股票開始,未必適用外匯行業,股票行業沒有外匯類似的清算模式,直接在交易商exchange中進行交易撮合,外匯體制與股票不一樣,外匯交易最後是有人買單的,最後買單的就是銀行。我認為國內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頻交易,高頻交易是技術含量非常高的一個東西,不能說這種手法有沒有違規、有沒有違反行業道德、侵犯性的交易行為,這是一個手法和技術,能否長久地執行下去有待考證。

首先,高頻交易的頻率遠遠超出我們可以想像的範圍,一定是通過技術和程式才能得以實現,國內零售外匯市場的交易是依託在MT4上面,95%以上的客戶是使用MT4平臺進行交易,MT5、MT4目前無法實現這種快速交易。比如,資料來源處的報價1分鐘可以達到300多次,報價導入MT4後會有涉及網路傳輸的延遲等客觀問題,會減少報價的次數,所以不可能達到高頻的要求,國內即便有人自稱的高頻和國外也是兩個概念。

外匯是零和交易市場,不管用什麼模式交易,最終是有人買單的。高頻交易對做市商而言不是一個長久之計,不同經紀商平臺報價設定的頻率不一,始終會存在一個微小的時間差,但是通過打遊擊戰的方式用一個程式判別你報價和交易的一個漏洞,在幾毫米之內發現這樣的一個差距去捕捉這個漏洞,這種做法對銀行來說是不受歡迎的。個人不是很看好高頻交易在國內的成熟性。高頻交易是一種宣傳噱頭,並非國外意義上的高頻。

“在我眼裡,外匯永遠是一個小眾而專業的行業,有風險但又極其公正透明。這一點,毫無疑問。” 不經意間,高明的眼神中流入出一種無比自信的優越感。

外匯是全球金融市場中涉及方方面面因素最廣的一個交易市場,地緣政治、一個國家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國與國的博弈、“9.11”等突發襲擊事件所有因素都包含在內。外匯市場也是最公正的市場,有交易就會有波動,就算最冷門的交叉盤也會有交易量。人為和心理共同引導走勢的走向。

對於如何制定高效的交易策略,高明也坦露了自己的看法:

對於交易者而言,資訊的高速發展也有其弊端,比如你看的新聞就更多、分析的因素也更多、心理的轉變也變得更複雜。制定策略非常簡單,落實到執行層面卻是非常困難的。人的心理轉變會隨時改變預先制定的目標,而且任何一套策略需要不斷地去適應市場而做出調整,沒有一種策略是不需要千錘百煉就能一招制勝的。

任何公司都有在銀行清算的壓力,所以對投資者而言在國內是沒有任何一個平臺能提供量化的模式來説明投資者穩定持續地盈利。據我所知,國外有自己寫程式,直接對接銀行、流動性供應商的資料來源,沒有用任何一家交易平臺而是在自己程式上下單,這樣有可能實現所謂的量化交易。但國內沒有任何一個團隊能做到。

近期,國內金融圈也掀起了 ” 內盤 ” 和 ” 微盤 ” 的違規整頓風潮,內盤朝著外盤轉型也成了大勢所趨,就內盤的 ” 野蠻式 ” 生長和那些不好的風氣是否會間接地影響外盤的格局,他也談了談自己的觀點:

每個行業都會有投訴,有負面的消息,一個要看是有責投訴還是無責投訴,還有需要當事人去直面那些負面資訊,去懂得如何消化、沉澱、調整。

總體來說,我對於內轉外表示歡迎,但是內盤的產品沒有外盤那麼多元化,對於只有1-2中金融產品的內盤想要轉型成擁有400多種的外盤,如何去消化和吸收是最重要的,內盤的模式不能套用在外盤上,內盤轉型需要按照國際化標準來整體轉型,單單變牌照、變產品、變路徑通道,其他所有的行銷模式、操作模式、公司運營模式根據內盤一樣做,那是不可行的,這樣會反而危害外匯行業的良性發展。我希望在此之前他們需要去做一個很好的調研和教育,更加瞭解外盤的操作模式,轉型或許會面臨一些水土不服,但是這是一個思維模式轉變的過程。

高明還有一重身份,那就是中國外匯自律聯盟的創始人之一,他和李紀剛共同創辦了G+這個外匯行業自律組織。談及初心和期許,他感慨道:

初心很簡單就是希望將認識多年的平臺領導人聚集到一起、行業交流和資訊的交換,並沒有希望朝著很官方化地方向發展下去。我們想為行業做些正面的事情,儘量做到最小的商業化。做些員工的培訓、教育、聯誼,讓客戶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事這個行業真正需要做的、什麼是我們能提供到的公平的環境。就這樣,很簡單。

任何一個行業都離不開輿論的監督才能不斷地推進良性地發展,談到 ” 媒體 ” 二字和G+成員的管理,他更是直言不諱:

外匯行業需要與媒體互相尊重,我本人對於媒體的要求很高,我覺得我們這個行業很多媒體都還沒達到 ” 媒體 ” 兩字的標準,不是說批判。我認為媒體需要有深刻的認知能力,不是廣告商。而是客觀、公平的態度去闡述一家公司一個事件。如果G+成員發生違規事件我們當然會去處理,至於怎麼去處理負面消息,我們首先一定會公開,我們做的每件事都需要成員共同投票決定,八成以上的投票贊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操作。G+始終會站在客觀、公正、透明的角度支持媒體對於經紀商平臺(包括我們成員在內)的行為進行監督。

高明希望G+能通過自我約束和自我監督為這個行業營造良性的競爭局面。他同時也表面,今後外匯經紀商的競爭力主要集中在核心的技術,這才是公司生存的價值所在。交易快速穩定、交易成本更具競爭力、研發自己的交易平臺,在MT4上進行功能優化都是競爭力的體現,而不是單純靠銷售來打天下,搶市場份額。

對於Markts.com邁肯司在中國的戰略規劃,他似乎心中早已畫好了宏偉的藍圖。

交談中,高明向我們透露了一個訊息,今年3月底,Markets.com cn官方正式宣佈與CFH SYSTEMS開展在華戰略合作,未來將會推出一整套一站式的機構解決方案。

在訪談接近尾聲的時候,他向我們推薦了一本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Phil Knight)的寫心力作,《鞋狗SHOE DOG》與其說這個一本耐克締造者的精彩回憶錄,不如說是一個切實改變世界、實踐瘋狂想法的標杆樣板。他說這是個特別激勵人的故事,真實坦露了一群熱愛鞋的人在創業路上的執著、摯愛與瘋狂。

每一個行業,都會有那麼些人勇敢地撐起行業的脊樑,推動行業的涅槃、揚棄、更替、變革,他們就是一輩子 ” 以此為生,精於此道、樂此不彼、革新此業 ” 的先鋒們。

每一個志向高遠的人,內心都藏著一個不可一世的計畫、一段不可告人的瘋話。高明凝視著窗外,眼神中飽含著他未吐露的那份思索和期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