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大胃王與素人PK食量 杜海濤承認戀沈夢辰 她的競吃真人秀首集點播2000萬

◆ 盈畫文化創始人徐瓊佳

文| 鉛筆道 記者 邱曉雅

►導語

一個大大的地球儀上, 插了近3000支羊肉串。 MC天佑與一位美女大胃王一邊咀嚼著嘴裡的羊肉,

一邊手握烤串將羊肉往嘴裡塞。

這是盈畫文化製作的美食類網綜——《來吃來吃大胃王》的畫面。 MC天佑是第一期節目的嘉賓。

《來吃來吃大胃王》定位為競吃真人秀。 團隊會邀請一位大胃王PK一個民間團體(8位民間素人)。 大胃王如果勝出就能進入總決賽, PK時長為30分鐘。 而主持人與嘉賓將會通過遊戲調動這30分鐘的氣氛。

節目除了在騰訊視頻上線外, 熊貓直播還會直播整個錄製過程。 據米昕介紹, 第一期累積觀看直播的人數為600萬, 峰值為200多萬。 《來吃來吃大胃王》已在騰訊視頻上線三期節目, 其中第一期的點播量達近2000萬。

盈畫文化成立於2014年11月, 由米昕、徐瓊佳、施玉城創立, 專注於生產美食領域的視頻內容。 《來吃來吃大胃王》是其打造的第一部美食類網綜。

注: 徐瓊佳承諾文中資料無誤, 為其真實性負責, 鉛筆道已備份錄音速記, 為內容客觀性背書。

深耕美食領域

徐瓊佳在東方衛視工作了近12年。 “我做過各種大型真人秀節目, 比如《舞林大會》、《達人秀》。 ”電話那頭的她語速微快。

2012年, 東方衛視再次引進一檔國外節目——《MASTER CHEF(廚藝大師)》。 徐與團隊一起將其本土化改造後, 推出一檔美食才藝秀節目——《頂級廚師》。

兩年後,《頂級廚師》獲得美國艾美獎最佳真人秀節目的提名。 這對執行總導演徐瓊佳來說, 無疑是一大歡喜。

當時, 央視、湖南衛視等不少國內電視臺前去參賽, 但真正獲得提名且被邀請到紐約的真人秀節目只此一個。 “吳秀波也去了, 因為出演《趙氏孤兒》獲得最佳男演員的提名獎。

◆《來吃來吃大胃王》第一季錄製結束時合影。

紐約之行觸動了徐。 看了不少國外的節目模式, 她覺得美食節目是一個很大的產業鏈, 比較適合線上線下相結合。 但由於處於體制內, 很多東西並不方便下手操作。

施玉城是徐瓊佳在東方衛視的同事,

曾為《頂級廚師》、《星廚駕到》的執行總導演。 兩人商量著離開體制內, 並與汶川地震賑災MV《中國 加油!》執行總導演米昕一起創立了盈畫文化。

在米昕看來, 觀眾對美食類內容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吃是國人的大問題, 吃好也是一個硬道理。 ”“在國外, 美食領域已有非常成熟的內容體系”, 米昕繼續道, “廚師的社會地位也很高, 比如米其林大廚。 ”

但在國內則不然, “中國廚師並不是很被尊重”。 而美食類內容在給廚師帶來豐富回報的同時, 也能帶來更高名氣。

三人打算打造互聯網美食泛娛樂的新業態, 深耕美食領域, 生產創意視頻類內容。

短視頻品牌《覓食跡》、《食種男》上線

起初, 為了增強造血能力, 團隊運用現有資源為全國各大衛視製作視頻內容,

比如騰訊視頻《驚喜旅程》、江蘇衛視《星廚駕到》、安徽衛視《遇見男神》、浙江衛視《十二道鋒味》等美食、娛樂、真人秀節目。

但後來, 他們發現這些IP不是自己的, 視頻內容也不是自己的。 盈畫文化作為一個製作公司通過抽成的方式獲利, 而這種方式用米昕的話說就是在市場裡屬於比較低端的。 “我們沒有自己的品牌。 ”

於是, 團隊決定打造自己的美食內容。

◆《來吃來吃大胃王》宣傳海報

《覓食跡》是一檔主打“旅遊+美食”的短視頻節目,時長為2分鐘左右。節目透過網路紅人的眼睛和口吻,向用戶呈現全國各地犄角旮旯的美食。

《食種男》則將男色與美食相結合。通過男性帶有誘惑力的肢體動作呈現製作一道美食的過程。“我們現在已經做了300個短視頻,流量、口碑各個方面都有很好的影響和效果。”

此時,盈畫文化的兩個自媒體短視頻品牌已積累一定的口碑和流量,且通過廣告及電商已有一定的變現能力。

但米昕覺得如此做法在美食領域是有問題的,原因是不能做大。他想:能不能做一些關於美食的自製長視頻呢,比如美食類網綜?

打造網綜《來吧來吧大胃王》

在做《覓食跡》時,後臺收到了一條來自用戶的留言。“一個女孩說想上我們的節目,她也拍過類似的東西,我們就讓她拍《覓食跡》了。”

結果讓團隊驚掉了下巴,米昕用“特別嚇人”用以形容當時的場景。“她太能吃了,一個女孩子吃了20多屜小籠包,能吃6個人的火鍋分量。整條街的客人都不吃了,跑來看我們拍攝。”

拍了兩季,傳播量很高。團隊想是不是這個題材的內容能有很大的關注度?“這可能是一個節目的方向和出口。”

競吃真人秀《來吃來吃大胃王》由此而生。團隊會邀請一位大胃王PK8位民間素人,即一個人的量能否敵過8個人的量,如果勝出就能進入總決賽,PK時長為30分鐘。

過程中,團隊會邀請嘉賓玩一些吃的遊戲填補參賽者吃東西的時間。“一集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和下半場的結構基本都是一樣的。每一集的配置是兩個大胃王、兩個民間團體、一個嘉賓。”徐瓊佳說道。

今年年初,《來吃來吃大胃王》拿下了味全的冠名。“他們的產品有助於消化,跟我們內容特別匹配。”

3月28日,第一期《來吃來吃大胃王》錄製,由袁成傑、範湉湉、楊迪、樂芙主持,受邀嘉賓為MC天佑。節目呈現方式為錄播+直播。“我們在錄製的過程中加入了直播,每一期直播三個半小時到4小時,再重新編輯一個版本在騰訊上獨播。”

◆《來吃來吃大胃王》錄製現場。

“食物的陳列方式很特別。”比如第一個大胃王的挑戰是羊肉串,團隊把近3000串羊肉串插在一個地球儀上,所有人吃的時候都得從地球上拔下來。”再以披薩為例,“我們把披薩做成一個電話機”。

“大胃王的胃口很驚人。”比如第二位大胃王,一個身高一米六體重80多斤的女孩,在半個小時之內吃了8個9寸披薩,而跟她PK的8個人一起只吃了7個。

熊貓直播對整個錄製過程進行了直播。據米昕介紹,第一集累積觀看直播的人數為600萬,峰值為200多萬,“非常不錯”。

而第二期,《來吃來吃大胃王》請來了杜海濤。

米昕稱,為了拒絕浪費,節目會把所有比賽的現場食物以10倍的價值換成大米捐給公益組織——米公益,運到偏遠山區。“每場吃剩的食物,公益組織也會妥善處理。”

關於宣傳,米昕說,團隊會結合主持人、嘉賓等針對性地推廣,並與滴滴、大眾點評合作推送廣告。截至目前,《來吃來吃大胃王》已在騰訊視頻上線三期節目,其中第一期的點播量達近2000萬。

盈畫文化曾在2016年4月獲得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飛馬旅、龍騰資本。專案正尋求Pre-A輪融資,估值為8000萬元。

下一步,米昕稱盈畫文化將會繼續深耕美食領域,除《來吃來吃大胃王》之外,還將繼續開發兩三個原創IP。而除了冠名費,團隊也將探索其他盈利方式,比如為線下美食導流,雙方進行流水分成等。

回想整個創業過程,徐瓊佳稱就是一邊行走一邊摸索。“從製作節目一路走到擁有自製IP是有難度的。”

她將該過渡稱之為割愛,因為打造自有IP意味著放棄一大筆收入。“我們之前靠從製作節目增加造血能力,砍掉需要很大的勇氣。

/The End/

編輯 孫 嬌 校對 石偉

◆《來吃來吃大胃王》宣傳海報

《覓食跡》是一檔主打“旅遊+美食”的短視頻節目,時長為2分鐘左右。節目透過網路紅人的眼睛和口吻,向用戶呈現全國各地犄角旮旯的美食。

《食種男》則將男色與美食相結合。通過男性帶有誘惑力的肢體動作呈現製作一道美食的過程。“我們現在已經做了300個短視頻,流量、口碑各個方面都有很好的影響和效果。”

此時,盈畫文化的兩個自媒體短視頻品牌已積累一定的口碑和流量,且通過廣告及電商已有一定的變現能力。

但米昕覺得如此做法在美食領域是有問題的,原因是不能做大。他想:能不能做一些關於美食的自製長視頻呢,比如美食類網綜?

打造網綜《來吧來吧大胃王》

在做《覓食跡》時,後臺收到了一條來自用戶的留言。“一個女孩說想上我們的節目,她也拍過類似的東西,我們就讓她拍《覓食跡》了。”

結果讓團隊驚掉了下巴,米昕用“特別嚇人”用以形容當時的場景。“她太能吃了,一個女孩子吃了20多屜小籠包,能吃6個人的火鍋分量。整條街的客人都不吃了,跑來看我們拍攝。”

拍了兩季,傳播量很高。團隊想是不是這個題材的內容能有很大的關注度?“這可能是一個節目的方向和出口。”

競吃真人秀《來吃來吃大胃王》由此而生。團隊會邀請一位大胃王PK8位民間素人,即一個人的量能否敵過8個人的量,如果勝出就能進入總決賽,PK時長為30分鐘。

過程中,團隊會邀請嘉賓玩一些吃的遊戲填補參賽者吃東西的時間。“一集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和下半場的結構基本都是一樣的。每一集的配置是兩個大胃王、兩個民間團體、一個嘉賓。”徐瓊佳說道。

今年年初,《來吃來吃大胃王》拿下了味全的冠名。“他們的產品有助於消化,跟我們內容特別匹配。”

3月28日,第一期《來吃來吃大胃王》錄製,由袁成傑、範湉湉、楊迪、樂芙主持,受邀嘉賓為MC天佑。節目呈現方式為錄播+直播。“我們在錄製的過程中加入了直播,每一期直播三個半小時到4小時,再重新編輯一個版本在騰訊上獨播。”

◆《來吃來吃大胃王》錄製現場。

“食物的陳列方式很特別。”比如第一個大胃王的挑戰是羊肉串,團隊把近3000串羊肉串插在一個地球儀上,所有人吃的時候都得從地球上拔下來。”再以披薩為例,“我們把披薩做成一個電話機”。

“大胃王的胃口很驚人。”比如第二位大胃王,一個身高一米六體重80多斤的女孩,在半個小時之內吃了8個9寸披薩,而跟她PK的8個人一起只吃了7個。

熊貓直播對整個錄製過程進行了直播。據米昕介紹,第一集累積觀看直播的人數為600萬,峰值為200多萬,“非常不錯”。

而第二期,《來吃來吃大胃王》請來了杜海濤。

米昕稱,為了拒絕浪費,節目會把所有比賽的現場食物以10倍的價值換成大米捐給公益組織——米公益,運到偏遠山區。“每場吃剩的食物,公益組織也會妥善處理。”

關於宣傳,米昕說,團隊會結合主持人、嘉賓等針對性地推廣,並與滴滴、大眾點評合作推送廣告。截至目前,《來吃來吃大胃王》已在騰訊視頻上線三期節目,其中第一期的點播量達近2000萬。

盈畫文化曾在2016年4月獲得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飛馬旅、龍騰資本。專案正尋求Pre-A輪融資,估值為8000萬元。

下一步,米昕稱盈畫文化將會繼續深耕美食領域,除《來吃來吃大胃王》之外,還將繼續開發兩三個原創IP。而除了冠名費,團隊也將探索其他盈利方式,比如為線下美食導流,雙方進行流水分成等。

回想整個創業過程,徐瓊佳稱就是一邊行走一邊摸索。“從製作節目一路走到擁有自製IP是有難度的。”

她將該過渡稱之為割愛,因為打造自有IP意味著放棄一大筆收入。“我們之前靠從製作節目增加造血能力,砍掉需要很大的勇氣。

/The End/

編輯 孫 嬌 校對 石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