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深耕品牌 南川金佛山大茶樹成“搖錢樹”

南川:金佛山大茶樹成“搖錢樹”

制茶工人在查看“大樹茶”殺青情況。 通訊員 瞿明斌 攝

4月11日, 記者在南川區德隆鎮茶樹村採訪時發現,

當地的野生大茶樹已經成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 每斤售價高達4000元, 行銷高端市場。

這棵“搖錢樹”如何長成?

大茶樹的前世今生

唐人陸羽所著《茶經》有雲:“茶者, 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 伐而掇之。 ”

生長于金佛山、柏枝山兩山低谷中的野生大茶樹, 與《茶經》所述巴山峽川中的高大茶樹相似。 茶樹村現存一棵高7米有餘, 樹徑57釐米, 樹齡超千年的野生大茶樹, 被譽為“茶樹鼻祖”。

據茶樹村的老者回憶, 以前德隆的野生大茶樹很多, 胸徑超過50釐米的比比皆是。 但在上個世紀中期, 大多數大茶樹被砍掉。 近些年來, 得益於政府的保護, 野生大茶樹種群數有所提高, 現初步查明金佛山地區就存有17000餘棵。

大茶樹所產茶葉叫“大樹茶”。 2011年的古茶樹文化節上, 茶類專家對“大樹茶”的高度評價, 讓這種古老的茶樹煥發新春。 由於資源的稀缺, 加之“大樹茶”採摘異常艱辛, 其價格也水漲船高, 鮮葉收購價格最貴的時候達到了近300元/斤, 幹葉的售價則高達4000元/斤, 儼然成為了茶葉市場上的新貴。

產業化發展大茶樹

資源稀缺是柄“雙刃劍”, 一方面它造成了“大樹茶”奇貨可居, 價格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又抑制了其產量, 整個金佛山地區“大樹茶”成品茶產量不超過500斤, 既不利於打造品牌, 又不能大規模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再加上部分村民對野生大茶樹粗放管理, 造成其品質不穩定, 產業化勢在必行。

“我們主要是通過引進業主, 對野生大茶樹進行人工培育,

逐步擴大其產量。 ”南川區農委相關負責人說。

位於德隆鎮的龍蟬香大樹茶股份制合作社就是其一, 該合作社由賴海波、周廷旭、韋會明3人發起, 20多戶村民集體參加, 一共流轉了1586畝地作為大茶樹種植基地, 按每畝500株計算, 幹葉產量可達近萬斤。

“我們攻克了不少技術難關。 ”合作社法人賴海波告訴記者, 譬如在喬遷樹木難生根問題上, 他們就先後請教了茶研所、西南大學和當地專家, 實施了土壤改良、把控栽種時間、溫度控制等一系列措施, 才總算移栽成功。

產量高了, 村民自然能從中獲益。 茶樹村村民周小強利用清明節間隙返鄉採茶, 最多時一天采了27斤, 按照300元/斤的收購價, 當天就賺了8100元。 當地不少村民都依靠採茶實現了增收,

從3月中下旬到清明節前後, 短短20來天收入上萬元的不在少數, 大茶樹也成了當地村民手中名副其實的“搖錢樹”。

深耕“大樹茶”品牌

眼下, 金佛山“大樹茶”方興未艾, 作為與水杉、銀杏、方竹筍、杜鵑花並列的“金佛山五絕”之一, 南川對“大樹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十三五’期間, 市委市政府提出將‘永川秀芽、大樹茶、重慶沱茶’作為我市茶葉產業三大品牌進行打造, 這讓我們倍受鼓舞。 ”南川區農委負責人說。

為此, 該區提出了一攬子計畫。

首先, 在育苗方面, 計畫投資2000萬元, 在德隆鎮“大樹茶”核心區茶樹村建智慧控溫、控濕的高標準“大樹茶”繁育基地100畝, 確保“大樹茶”基地供苗。

其次, 在種植方面, 計畫投資2.5億元,

在德隆鎮茶樹村、隆興村、銀杏村集中流轉土地1.2萬畝, 輻射合溪鎮風門村、廣福村集中流轉土地8000畝, 在2025年前建成2萬畝南川“大樹茶”種植基地。

第三, 在加工方面, 投資5000萬元建設“大樹茶”加工廠房, 形成年加工1000噸“大樹茶”的生產能力。

第四, 在品牌方面, 做好“大樹茶”品牌的包裝和策劃, 打造南川“大樹茶”旅遊產品, 充分拓展市場, 打造“千年佛茶”品牌。

此外, 該區還將結合金佛山環線休閒觀光產業帶建設, 在德隆鎮打造“大樹茶”主題公園, 通過展示巴渝茶史、茶事、茶具、茶俗、茶禮、茶詩詞、茶歌舞等, 開發茶體驗、茶加工、茶宴席、茶食品、茶遊戲等以茶為主題的休閒娛樂, 多方位、多層次、立體展示巴渝茶文化的魅力。

“我們相信, 隨著產量和品質的提高, 再對其進行產業鏈條的延伸,金佛山大茶樹的帶動效應將會愈發明顯。”南川區農委負責人表示。

本報記者 顏安 實習生 蔣晨

(責編:陳易、張禕)

再對其進行產業鏈條的延伸,金佛山大茶樹的帶動效應將會愈發明顯。”南川區農委負責人表示。

本報記者 顏安 實習生 蔣晨

(責編:陳易、張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