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是中國最後一枚銅錢,也是辛亥革命的象徵,歷史的見證物

銅錢往往代表著當時的政權, 同時也無聲的訴說著歷史和故事。 有這麼一枚銅錢, 它不僅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枚銅錢, 同樣也是一段歷史的見證物, 是那個火熱年代的象徵。 它就是罕見的以省為名的銅錢——福建通寶。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在武漢爆發, 吹響了革命黨人對清朝政府的最後一次打擊。 武昌首義後, 各地紛紛響應, 浙江、江蘇、上海、福建等地首當其衝, 敢為人先。 其中, 革命黨人11月9日在福州舉事。 激戰一日, 便攻克了福州城。 11月13日革命党人成立中華民國福建都督府, 由孫道仁任都督。

孫道仁擔任都督以後, 發佈了一系列的帶有戰時性質的政令。 其中有一條政令的內容就是“不發紙幣, 維持金融穩定”。 因為紙幣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而金銀銅等貴金屬則能最大程度上抑制通貨膨脹。 這條政策既是穩定金融, 更是穩定人心之舉。 那麼對於低面值的錢幣, 機制銅幣發行的條件不成熟, 福建都督府決定發行銅錢, 而方孔銅錢明顯帶有封建色彩, 武昌革命就是要革掉封建主義的命。 因此當時發行的銅錢仍然採取翻砂法鑄造, 形狀是圓形圓孔, 以示和幾千年以來的封建帝制誓不兩立。

該錢幣的正面是“福建通寶”直讀, 背面以五色旗和鐵血十八星旗為圖飾, 以示光復紀念。 它有“一文”和“二文”兩種面值, “一文”的直徑約20毫米, “二文”直徑約25毫米。 背面穿口的上下為面值, 左右有旗飾花紋, 穿口左邊為鐵血十八星旗, 也是九星旗, 這是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的旗幟。

該旗分為黑與紅兩種顏色, 黑代表鐵, 紅代表血, 表示將不惜以鮮血和暴力來推翻清王朝。 全旗的角端及兩角之間都綴嵌有十八顆黃星, 代表當時十八個行省。 穿口右邊為五條紋旗, 即五色旗, 它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

由於當時的鑄造條件有限,

福建省遠在東南, 鑄造使用的是早已停產多年的清朝寶福錢局遺留的工具, 此時已經年久失修, 加上銅制配方等資料不足, 鑄造經驗也有限, 福建通寶的製作很粗糙。 整個錢體不精美, 錢比較輕而薄, 很容易磨損, 因此並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推廣使用, 故而目前所剩不多。

武昌起義後福建督政府發行的福建通寶,不僅僅是戰時的流通錢幣,更是宣告了兩千年來封建帝制的結束。它是最後一枚翻砂銅錢,不僅書寫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歷史,也是錢幣史上一個時代結束的見證。

武昌起義後福建督政府發行的福建通寶,不僅僅是戰時的流通錢幣,更是宣告了兩千年來封建帝制的結束。它是最後一枚翻砂銅錢,不僅書寫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歷史,也是錢幣史上一個時代結束的見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