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收視破七,停播風雲,人設崩塌:管窺中國電視劇現狀

文丨老鳥智庫專家媒體上校授權獨家首發

自二季度伊始, 衛視的電視劇市場頗不太平:

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人民的名義》以黑馬的姿態,

橫掃了二季度首月的電視螢屏, 其他衛視莫不望洋興嘆徒羡慕;備受關注的《白鹿原》首映即被停播, 坊間傳聞不斷一時間引得輿論譁然;

而白百合私生活被曝出, 《外科風雲》似乎成了替罪羊, 劇組集體道歉;小鮮肉IP劇再掀點播熱潮, 央視卻手撕點播率質疑網路點播量造假。 玄幻劇《擇天記》再創流量奇跡, 無耀眼明星加盟的家庭倫理劇卻在電視端表現搶眼。

二季度紛繁複雜的電視劇市場無疑為我們勾勒出了當下電視劇市場發展現狀。

一、收視破八, 好劇永遠是時代的寵兒

《人民的名義》已勢不可擋之勢壟斷了整個四月的電視劇市場, 其收視率從1一路飆升至8, 締造了一個新的國產電視劇神話。 關於《人民的名義》的溢美之詞已經充斥朝野,

再此筆者就不再贅述。

《人民的名義》的成功對於當下中國電視劇市場無疑是具有啟發意義的。 它用精彩的故事和精湛的表演告誡電視劇從業人員, 除了小鮮肉和大IP, 扎扎實實的製作也能贏得受眾的喜愛。

而對於腐敗的大尺度揭露,

以及藝術與現實的交相輝映, 也展示了國產現實主義作品獲得成功的可能, 《人民的名義》中最震撼的鈔票牆正是來自于反腐現實。 在我們充滿魔幻色彩的現代化進程中, 匪夷所思的生活現實已經遠遠比電視更精彩, 在尺度放寬的前提下, 現實主義作品將煥發出不竭的生命活力。

二、停播風雲, 這次廣電總局背了鍋?

縱觀二季度衛視的備播單, 唯一可以跟《人民的名義》相抗衡的大概就是《白鹿原》了。 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 安徽衛視和江蘇衛視在播出一集後, 竟然毫無徵兆地停播了。

截至目前為止, 關於這次停播各方仍然沒有給出詳細的說明。 兩家衛視也只是語焉不詳地在官微釋, “為取得更好的播出效果,

電視劇《白鹿原》將擇機播出, 感謝大家關注!”

電視劇播出一集後停播實屬罕見, 畢竟當年的《走向共和》也只是邊改邊播。 無怪乎網友們紛紛質疑是否審核出了問題。 畢竟《白鹿原》的小說本身就命途多舛, 而其文本內涵的多元化, 也難免會引起一些不合時宜的猜測。

但筆者認為這次廣電總局可能是真的背了鍋, 《白鹿原》的停播可能真的和審核沒有太大的關係, 而是多方角力“為了更好的播出效果”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手段。

因為僅從第一集來看, 電視劇《白鹿原》並沒有精准呈現原著中的荒誕與野性, 而是採用了相對克制與保守的處理方式, 來完成小說的開篇。 由此筆者揣測, 電視劇中或許已經將原著中的敏感部分淨化, 不存在審核不過關之說。

而此次停播很有可能是為了避開如日中天的《人民的名義》, 畢竟《白鹿原》首播最好收視率僅0.6, 而兩家衛視想必指望這部劇書寫新神話, 這樣的成績是萬萬不能忍的。

三、人設崩塌, 演員不可控因素風險增大

在中國的電視劇市場一直充斥著演員中心論的論調, 每年各家衛視的廣告征訂會上演員PPT集錦就可以看出來,不管電視劇講的是啥導演是誰,先把重磅明星演員推出來再說。當然這種做法本無可厚非,即使牛逼如《人民的名義》也得靠著一堆實力老演員來增光添彩。

但是過於倚重明星帶來的風險也越來越不可控,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星私底下的生活是什麼樣的。而人設的崩塌帶來的後果也是不堪設想,因為明星吸毒、嫖娼影像影視劇上映的例子比比皆是,遠的有陳建斌的《一個勺子》,近的有趙薇的《沒有別的愛》。

而正午陽光新片《外科風雲》也遭遇了一個類似的尷尬。在新劇即將播出前,白百合疑似出軌的視頻被放出,(雖然最終當事人表示他們早已離婚),白百合清純的人設瞬間崩塌。而觀眾帶著綠茶婊的心理預期去看電視劇裡清純可人的醫生,自然有分裂的感覺。更不排除一些義憤填膺的人士因女主的原因刷低分,導致這部劇在收視和口碑上遠遠低於預期。

或許是牆倒眾人推,劇中的醫療bug也被不斷放大成為觀眾口誅筆伐的對象,導致劇組都不得不出來致歉。作為一部具有開拓意義的專業類型電視劇,《外科醫生》因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高開低走,著實讓人惋惜。

四、演技離線,但鮮肉的魅力無人能敵

湖南衛視確實是一個難以定義的頻道,這邊還在《人民的名義》老戲骨集體飆戲譜寫收視狂潮,那邊不緊不慢上線小鮮肉IP劇《擇天記》演技離線卻舊吸粉無數。這年頭最怕畫地為牢固步自封,盡可能地討好更多的受眾才是王道。

有意思的是《人民的名義》和《擇天記》剛好是國產電視劇的兩個極端。一種是依靠扎實的劇本和醇厚的演技,以藝術感染力吸引觀眾,另外一種是依靠大熱的IP和炙手可熱的小鮮肉明星快速炮製快消品。從電視劇市場來說,兩者並無高下之分,畢竟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

但是從電視劇行業發展來說,後者顯然是不利於行業發展的,小鮮肉IP劇的急功近利和粗製濫造,損害的是整個電視行業的信譽度。但可悲的是這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人氣偶像劇遠遠比歷史正劇有更多的噱頭。雖然人人都在詬病鮮肉IP劇,但是他們依舊風風火火不見衰,觀眾的審美口味不變,市場的選擇風向不變,鮮肉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仍將有著不錯的市場,這對電視人來說不知是喜是悲。

五、資料造假,電視劇行業毒瘤仍難除

電視收視資料造假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而動輒上億的電視劇網路點播量也早就讓人心生疑竇。

這不近日央視就手撕電視劇網路點播量資料造假,據央視調查報導顯示,前段時間大火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和《孤芳不自賞》都涉嫌數據造假,《三生三世十裡挑花》在2月22日至23日一天的播放量就增加了14億,這意味著“四海八荒”7.6億線民無論男女老少都在看劇,並且每人至少刷兩次才行。報導也指出顯示播放量為50萬的《孤芳不自賞》實際播放量或許僅為5萬左右。

央視的報導無疑是吊打了這兩部熱門鮮肉IP劇,同時也證實了筆者的憂慮:鮮肉IP劇的野蠻甚至違規生長,終將損害電視劇行業自身的發展。悲哀的是目前收視造假、流量造假早已經形成產業化的發展,當大家都在造假,不造假的電視劇自然是湮沒在一片虛假繁榮的海洋中去。

不僅如此,造假的資料也會影響大家對於國內電視劇市場發展的正確認知,誤導產業發展方向。最終出品方、平臺方、行銷方、發行方圍著假資料大辦慶功宴,觀眾們握著遙控器直罵娘,資料造假毒瘤不除,電視行業終難健康發展。

六、收視黑馬,電視觀眾和網路使用者重合之爭

在二季度的衛視電視劇大戰中,山東衛視的《黃大妮》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它自開播起收視率就沒有掉出過前五名,甚至還多次緊隨《人民的名義》之後排名第二。

筆者之所以稱之為“收視黑馬”,是因為它在網路上的口碑並不好,豆瓣僅有619人打出了2.6的低分,在全網的播放量最高也才過億,與同期播出的電視劇動輒十幾億的播放量相比實在是太弱了。

但是他們在電視端的驕人表現,卻對得起黑馬的稱號。據悉在山東衛視上星播出之前,《黃大妮》就已經在十餘家地面頻道播出,在江蘇影視頻道播出時,平均市場份額13.666。上海電視劇頻道播出收視率達3.02,在陝西二套播出時,更是創下了收視十一年新高,單集收視率10.05%,市場份額30.91%。

《黃大妮》台網兩端的兩極分化,再次引出了電視觀眾和網路使用者是否重合的爭議。雖然大家都深知電視機前的主要受眾都是被動接受的中老年觀眾,但是大家在創造中缺忍不住想討好年輕人的口味。然而電視觀眾和網路使用者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火爆如當年的《歡樂頌》也是網上流量遠比收視搶眼。

《黃大妮》的表現,再次提醒我們充滿煙火氣息的現實主義題材始終是有觀眾的,我們不必盲目追求網感和年輕受眾,一部電視劇只要能夠與觀眾在人生閱歷上有相似性,生活方式上偶熟悉度,情感衝突上有共通感,就足以喚起許多人的觀看興趣。

每年各家衛視的廣告征訂會上演員PPT集錦就可以看出來,不管電視劇講的是啥導演是誰,先把重磅明星演員推出來再說。當然這種做法本無可厚非,即使牛逼如《人民的名義》也得靠著一堆實力老演員來增光添彩。

但是過於倚重明星帶來的風險也越來越不可控,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星私底下的生活是什麼樣的。而人設的崩塌帶來的後果也是不堪設想,因為明星吸毒、嫖娼影像影視劇上映的例子比比皆是,遠的有陳建斌的《一個勺子》,近的有趙薇的《沒有別的愛》。

而正午陽光新片《外科風雲》也遭遇了一個類似的尷尬。在新劇即將播出前,白百合疑似出軌的視頻被放出,(雖然最終當事人表示他們早已離婚),白百合清純的人設瞬間崩塌。而觀眾帶著綠茶婊的心理預期去看電視劇裡清純可人的醫生,自然有分裂的感覺。更不排除一些義憤填膺的人士因女主的原因刷低分,導致這部劇在收視和口碑上遠遠低於預期。

或許是牆倒眾人推,劇中的醫療bug也被不斷放大成為觀眾口誅筆伐的對象,導致劇組都不得不出來致歉。作為一部具有開拓意義的專業類型電視劇,《外科醫生》因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高開低走,著實讓人惋惜。

四、演技離線,但鮮肉的魅力無人能敵

湖南衛視確實是一個難以定義的頻道,這邊還在《人民的名義》老戲骨集體飆戲譜寫收視狂潮,那邊不緊不慢上線小鮮肉IP劇《擇天記》演技離線卻舊吸粉無數。這年頭最怕畫地為牢固步自封,盡可能地討好更多的受眾才是王道。

有意思的是《人民的名義》和《擇天記》剛好是國產電視劇的兩個極端。一種是依靠扎實的劇本和醇厚的演技,以藝術感染力吸引觀眾,另外一種是依靠大熱的IP和炙手可熱的小鮮肉明星快速炮製快消品。從電視劇市場來說,兩者並無高下之分,畢竟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

但是從電視劇行業發展來說,後者顯然是不利於行業發展的,小鮮肉IP劇的急功近利和粗製濫造,損害的是整個電視行業的信譽度。但可悲的是這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人氣偶像劇遠遠比歷史正劇有更多的噱頭。雖然人人都在詬病鮮肉IP劇,但是他們依舊風風火火不見衰,觀眾的審美口味不變,市場的選擇風向不變,鮮肉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仍將有著不錯的市場,這對電視人來說不知是喜是悲。

五、資料造假,電視劇行業毒瘤仍難除

電視收視資料造假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而動輒上億的電視劇網路點播量也早就讓人心生疑竇。

這不近日央視就手撕電視劇網路點播量資料造假,據央視調查報導顯示,前段時間大火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和《孤芳不自賞》都涉嫌數據造假,《三生三世十裡挑花》在2月22日至23日一天的播放量就增加了14億,這意味著“四海八荒”7.6億線民無論男女老少都在看劇,並且每人至少刷兩次才行。報導也指出顯示播放量為50萬的《孤芳不自賞》實際播放量或許僅為5萬左右。

央視的報導無疑是吊打了這兩部熱門鮮肉IP劇,同時也證實了筆者的憂慮:鮮肉IP劇的野蠻甚至違規生長,終將損害電視劇行業自身的發展。悲哀的是目前收視造假、流量造假早已經形成產業化的發展,當大家都在造假,不造假的電視劇自然是湮沒在一片虛假繁榮的海洋中去。

不僅如此,造假的資料也會影響大家對於國內電視劇市場發展的正確認知,誤導產業發展方向。最終出品方、平臺方、行銷方、發行方圍著假資料大辦慶功宴,觀眾們握著遙控器直罵娘,資料造假毒瘤不除,電視行業終難健康發展。

六、收視黑馬,電視觀眾和網路使用者重合之爭

在二季度的衛視電視劇大戰中,山東衛視的《黃大妮》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它自開播起收視率就沒有掉出過前五名,甚至還多次緊隨《人民的名義》之後排名第二。

筆者之所以稱之為“收視黑馬”,是因為它在網路上的口碑並不好,豆瓣僅有619人打出了2.6的低分,在全網的播放量最高也才過億,與同期播出的電視劇動輒十幾億的播放量相比實在是太弱了。

但是他們在電視端的驕人表現,卻對得起黑馬的稱號。據悉在山東衛視上星播出之前,《黃大妮》就已經在十餘家地面頻道播出,在江蘇影視頻道播出時,平均市場份額13.666。上海電視劇頻道播出收視率達3.02,在陝西二套播出時,更是創下了收視十一年新高,單集收視率10.05%,市場份額30.91%。

《黃大妮》台網兩端的兩極分化,再次引出了電視觀眾和網路使用者是否重合的爭議。雖然大家都深知電視機前的主要受眾都是被動接受的中老年觀眾,但是大家在創造中缺忍不住想討好年輕人的口味。然而電視觀眾和網路使用者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火爆如當年的《歡樂頌》也是網上流量遠比收視搶眼。

《黃大妮》的表現,再次提醒我們充滿煙火氣息的現實主義題材始終是有觀眾的,我們不必盲目追求網感和年輕受眾,一部電視劇只要能夠與觀眾在人生閱歷上有相似性,生活方式上偶熟悉度,情感衝突上有共通感,就足以喚起許多人的觀看興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