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王浚海:解析大眾點評模式掌上藥店獲數千萬美元融資

流量入口、B2C、新媒體、O2O、行業端等五個商業領域模式進行先後探索, 直播中, 王浚海通過這五大方面的結合分析, 闡述了自身企業從“以我為主”的“互聯網”模式,
到“以行業為主”的“互聯網+”模式的行業定位的轉換。

最優秀的企業往往誕生在寒冬之中, 他們會經歷幾個最差的市場環境的考驗而存活下來, 對政策要有非常冷靜與清晰的解讀。

王浚海對此作出幾點詳盡分析:

互聯網+醫藥行業的思考方向

1.在藥監局嚴管之下, 處方藥的線上銷售如何處理得更合規, 是所有互聯網醫藥公司要去面對的問題。

2.在百度方重改之後, 如何高效率獲得流量, 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3.天貓、京東等協力廠商平臺開始以自營的形式涉足行業, 網上醫藥品公司如何獲得互聯網訂單源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向。

4.在資本寒冬的當下, 如何造血, 是每一家公司該去嚴肅思考的一個問題。

互聯網+醫藥行業的未來趨勢

1.經過過去兩年的市場啟迪, 行業裡的從業者及決策者都在思考“互聯網+”。 醫藥市場整體擁抱互聯網行業, 醫藥行業的“互聯網+”仍是非常火爆的, 未來也會更加火爆。

2.春節前, 國家取消了互聯網醫藥銷售的B證和C證, 改為“備案制”。 無疑為網上醫藥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3.“大健康”時代的來臨, 消費者對個人健康的關注與投入已達臨界點。 從2017年起, 這個領域將會取得爆發式增長。

4.醫藥零售資本投資熱情高漲, 中國醫藥的零售市場才剛剛開始。

5.醫藥分家, 將建立一個新的藥品銷售途徑和市場, 這個市場規模有可能達到幾千億之巨。

6.中醫藥本身在中國就擁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

未來在中國, 更會呈現“井噴式”的發展。

關於未來發展方向的預判

第一點:專業的服務化

第二點:雲化, SAAS化

第三點:商業保險是一個巨大風向

第四點:銷售外包即將井噴

中國醫藥市場規模目前已超過一萬億, 隨著醫藥分家的市場推進, 現在零售藥店的增數仍在提升, 2016年, 零售藥店的增數已從2013年的7%-8%上升到11%左右。 許多醫療環節已經開始線上化, 並且已經受到老百姓的廣泛接受, 整個醫藥板塊的零售市場在加速增長, 並有可能會像美國一樣取代醫院成為藥品的主要銷售終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