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楚霸王項羽敗于作英雄秀?重軍圍困之下還玩傷感

答案就是現在很時髦的兩個字:作秀。 項羽太愛作秀了, 別人稱他是英雄, 他就處處想逞英雄, 不惜一切代價地“秀”自己, 失敗是必然的結果。 項羽之前的成功與後來的失敗, 都和他喜歡作秀的習慣密不可分。

真正讓項羽名氣大振的, 當屬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 楚軍與秦軍人數相差懸殊, 而且楚軍又缺衣少糧, 士氣低落, 副將項羽當機立斷, 斬殺主將宋義, 命令軍士鑿沉渡江用的船隻, 打破吃飯用的鐵鍋, 身上只帶三天乾糧, 軍士們個個以命相抵, 士氣大振, 六萬楚軍打敗了秦國二十萬大軍, 項羽也因此一戰成名。

項羽出色的軍事才能無疑是必須肯定的, 但是非讓將士們破釜沉舟, 又何嘗不是在作秀?但這一場秀, 是秀給自己將士看的, 是告訴將士們這一戰只許勝不許敗, 要麼贏要麼死。 這場秀成就了項羽, 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振奮了軍心, 所以, 接下來的勝利一氣呵成, 也成就了項羽英雄的美名, 也因此形成了作秀的“路徑依賴”。 入關咸陽和鴻門宴這兩場史上有名的秀, 則直接導致了楚漢相爭項羽失敗的結局。

網路配圖

劉邦項羽約定, 先入咸陽者為王。 劉邦率先入關, 不但沒有騷擾百姓, 甚至連關中的美女和財寶都未動分毫, 處於弱勢地位的劉邦也用這種方式在作秀, 向項羽秀他的忠誠, 向天下人秀他的仁義。 而處於強勢地位的項羽呢, 則是要顯示他主宰一切的霸王氣, 入關之後據說先一把火燒了阿房宮, 再殺秦王子嬰, 最後竟然喪心病狂地屠殺平民百姓, 這個“項王”實在讓人聞風喪膽。 失民心者失天下, 項羽這“入關三部曲”讓他一下子盡失關中人心, 楚漢之爭的勝負或許從那時就已經註定。

為什麼非要這樣做呢?項羽無非是在秀, 想告訴天下人, 大英雄項羽已經入關啦, 所有人必須無條件臣服。 你子嬰之前不是不服, 跟我作對麼?關中人不是不希望我入關麼?我殺了你們, 燒了你們的宮殿, 看誰還敢反對我?這場血腥的“秀”, 目的只是告訴天下人, 項王有多麼強大, 對他們有著絕對的統治地位, 反抗者, 就得死。 相形之下, 實際上劉邦才是個老謀深算的“實力派”, 項羽過多注重表面效果, 頂多算個“偶像派”。

鴻門宴本來就是一場“大秀”, 導演兼主演范增、張良, 主演項羽、劉邦、樊噲、項莊。 其實項羽需要做的只是坐在那喝酒吃肉, 下個命令就完了, 導演范增早就布下了天羅地網, 等著劉邦送上門來呢。 可是項羽居然連這場最簡單的戲都沒能演好, 反倒是劉邦表演得對項羽恭敬有加, 絲毫看不出謀反之心, 堪稱絕對的“演技派”。 宴會上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 範增多次給項羽使眼色, 只要他一聲令下就能要了劉邦的小命, 但他卻遲遲不肯下令。

為什麼?他看劉邦如此謙恭, 沒有謀反的跡象, 他不能聽信曹無傷和範增的一面之詞殺了功臣, 毀了他的英名。 項羽在這個時候想到的不是除掉對手, 而是想如何把自己的英雄秀進行到底, 不能被天下恥笑我不夠英雄。 頗有心機的劉邦早就看透了項羽作英雄秀的弱點, 你要面子我圖實惠, 悄悄從上廁所的小道溜走了。 項羽的英雄秀, 成全了劉邦, 氣得範增吹鬍子瞪眼, 不久便一命嗚呼了。

最可悲的是, 項羽到死都在作秀, 還在想自己要做一個完美的偶像。 被圍垓下, 四面楚歌, 項羽起身飲酒作歌:“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敵人已經大軍壓境, 這大英雄還有心情玩傷感呢!被漢軍重重圍困, 自知再無機會逃脫, 他仍然不忘作秀,他對身邊的騎兵說:“我要為你們殺掉對方一將。”果然沖向敵群,斬殺了漢軍一大將。可這除了能證明他的匹夫之勇外,還有什麼意義?最後被逼退到烏江,烏江亭長來接應他,仍願意支持他東山再起。然而項羽想的是,我這樣落魄有何顏面再見江東父老啊,還不如堂堂正正地死了讓人尊敬。為了大英雄尊嚴和“霸王”的榮譽,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戰死沙場,而且為了自己的榮譽怕老婆落入敵手,把虞姬先殺掉了,讓她也“被英雄”了一次。這時候他大為感歎:“天亡我,非戰之罪,我何渡為?”認為是老天要讓他滅亡,可見他死都沒能死明白,不知道自己之所以失敗,正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太喜歡逞能,太重視表現出豪氣霸氣和天下第一牛氣,太在乎所謂“大英雄”的尊嚴與榮譽。一句話,太喜歡作英雄秀了。

回首項羽短短的三十年的生命,實在是留下了太多遺憾。如果他不那麼愛作英雄秀、不那麼剛愎自用,就不會濫殺無辜,不會在關鍵時刻表現出“婦人之仁”,不會寧可拔劍自刎而不圖謀東山再起,那麼楚漢相爭一定又是另一番局面。“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的這首詩,究竟是讚賞他天下第一牛的英雄氣,還是感歎他作到死的英雄秀呢?究竟是感歎他可敬,還是感歎他可悲呢?我總覺得是後者,總覺得是在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作秀可以害死人。

他仍然不忘作秀,他對身邊的騎兵說:“我要為你們殺掉對方一將。”果然沖向敵群,斬殺了漢軍一大將。可這除了能證明他的匹夫之勇外,還有什麼意義?最後被逼退到烏江,烏江亭長來接應他,仍願意支持他東山再起。然而項羽想的是,我這樣落魄有何顏面再見江東父老啊,還不如堂堂正正地死了讓人尊敬。為了大英雄尊嚴和“霸王”的榮譽,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戰死沙場,而且為了自己的榮譽怕老婆落入敵手,把虞姬先殺掉了,讓她也“被英雄”了一次。這時候他大為感歎:“天亡我,非戰之罪,我何渡為?”認為是老天要讓他滅亡,可見他死都沒能死明白,不知道自己之所以失敗,正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太喜歡逞能,太重視表現出豪氣霸氣和天下第一牛氣,太在乎所謂“大英雄”的尊嚴與榮譽。一句話,太喜歡作英雄秀了。

回首項羽短短的三十年的生命,實在是留下了太多遺憾。如果他不那麼愛作英雄秀、不那麼剛愎自用,就不會濫殺無辜,不會在關鍵時刻表現出“婦人之仁”,不會寧可拔劍自刎而不圖謀東山再起,那麼楚漢相爭一定又是另一番局面。“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的這首詩,究竟是讚賞他天下第一牛的英雄氣,還是感歎他作到死的英雄秀呢?究竟是感歎他可敬,還是感歎他可悲呢?我總覺得是後者,總覺得是在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作秀可以害死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