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茅臺控價嚴 經銷商暴利不再

茅臺在市場工作會議上明確了飛天茅臺及雞年茅臺酒的市場目標管控價, 茅臺集團總經理李保芳更明確表示, “誰製造亂象就砸誰的飯碗”, 會採取嚴厲的治價措施, 管控好經銷商。 然而, 對於茅臺的聲明與措施, 有經銷商認為, 茅臺不該管價格, 應把定價權還給市場。 記者調查發現, 經銷商內部對茅臺控價措施也有不同意見。 業內人士認為, 茅臺行情近來有所回升, 但利潤空間更集中于一批經銷商手中, 二批、三批經銷商仍面臨利潤率不足的情況。 同時, 如此嚴格的控價措施並不能徹底管控住價格,

有分析指出, 依然有人可能會惡意抬價。

茅臺嚴格管控價格

隨著白酒市場回暖, 行業龍頭老大貴州茅臺2017年以來價格仍在持續上揚。 針對白酒銷售淡季但價格仍居高不下, 甚至持續攀升的狀況, 茅臺推出了嚴厲的控價手段。

4月21日, 針對近期茅臺終端價格上漲問題,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 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均表示, 這是由於中間環節抬高價格, 茅臺將採取措施堅決把經銷商的市場終端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 誰製造市場亂象就砸誰的飯碗, 經銷商必須要令行禁止。

茅臺在市場工作會議上曾表示要嚴格控制茅臺價格, 飛天茅臺專賣店建議標牌價設定為1199元, 市場目標管控價格為1299元, “防止茅臺酒市場價格過高、過快上漲”。

事實上, 進入2017年之後, 為規範價格, 茅臺曾先後兩次處罰管道商。 4月初, 茅臺對部分向電商平臺私自供貨的7家經銷商進行了處罰, 其中甚至包括了茅臺旗下的貴州茅臺集團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對於茅臺嚴格的控價措施, 白酒行業資深專家蔡學飛表示,

過快漲價、過高價格對茅臺的品牌形象存在威脅, 會引起輿論反彈。 其次, 快速漲價其實並不正常, 不加以管控則會加劇資本投機行為。 此外, 茅臺作為酒水行業龍頭, 從維護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說, 嚴控價格也是茅臺必須做出的姿態。

管道商被迫接受

茅臺嚴格的控價措施, 事實上對經銷商的利潤空間造成了一定影響。 此前曾有經銷商表達對茅臺限定產品價格的行為表示不滿, 認為兩三年前作為經銷商承擔了較大虧損壓力, 如今利潤空間得以回升, 卻被酒廠管控, 利益遭到損害。

記者採訪幾位元經銷商發現, 事實上, 茅臺經銷商目前仍有利潤空間。 廣東一位元經銷商向記者表示, 2013年、2014年時, 市場環境不好,

有所虧損, 當時茅臺出廠價在819元, 但市場上只能賣出820元, 對經銷商來說壓力很大。 但近兩年利潤狀況相應好轉。

一位北京經銷商也表示, 前兩年市場狀況不佳, 茅臺自身從公務消費向民用、商務消費轉型的過程中, 也對經銷商造成壓力。 但現在這個過程已結束, 整體發展態勢很好。

但蔡學飛也指出, 茅臺出廠價雖維持在819元, 1200元的售價看起來有較大利潤空間, 但這部分利潤多集中于一批經銷商手中, 對於部分經銷商來說, 經過幾番周折, 進貨價可能已逼近價格紅線, 僅剩幾十元的利潤, 利潤率已非常低。

對於茅臺出臺的各項管控措施, 多數經銷商表示支持。 上述廣東經銷商表示, 2011年時, 茅臺價格太高, 普通老百姓喝不了,

高價導致消費者的嚴重流失;若價格控制較好, 普通消費者買得起, 銷量會有較好保障。 上述北京經銷商也表示, “廠商一條心, 利益才長久”。 也有經銷商認為, 居然對目前茅臺的措施不滿, 但也只能被動接受。

高壓控價背離市場規律

對於能否如願控制住價格, 一位廣州經銷商並不看好。 他指出, 廠裡嚴把白酒品質關, 生產週期變長, 市場缺貨。 由於出貨少, 即便經銷商銷售價格能被控制, 最後流通到消費者手裡, 價格依舊可能被抬到很高的水準。 茅臺出臺這樣的管控措施, 實則是不懂市場。 另一廣東經銷商提出, 經銷商本身無法控制住價格, 最多控制經營範圍內的產品, 但無法排除產品被買走後再高價售出, 這種情況經銷商難以管控。

正一堂戰略諮詢機構董事長楊光認為,茅臺對核心終端進行協調,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控制住價格。但目前這不太符合市場規律,且對經銷商形成很大壓力。他表示,茅臺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在於適當增加供應量,解決市場供需矛盾。茅臺一系列表態雖體現了集團的政治高度和服務老百姓的意識,但目前高壓控價方法還需商榷。

蔡學飛則認為,這樣嚴格控價,可能不僅無法控制價格,甚至會加劇市場的恐慌。因為當部分經銷商看不到足夠大的利潤空間時,可能選擇囤貨,待價格寬鬆之後,高價賣出,現在某些市場缺貨便是人為囤貨造成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茅臺控制不住市場價格。

正一堂戰略諮詢機構董事長楊光認為,茅臺對核心終端進行協調,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控制住價格。但目前這不太符合市場規律,且對經銷商形成很大壓力。他表示,茅臺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在於適當增加供應量,解決市場供需矛盾。茅臺一系列表態雖體現了集團的政治高度和服務老百姓的意識,但目前高壓控價方法還需商榷。

蔡學飛則認為,這樣嚴格控價,可能不僅無法控制價格,甚至會加劇市場的恐慌。因為當部分經銷商看不到足夠大的利潤空間時,可能選擇囤貨,待價格寬鬆之後,高價賣出,現在某些市場缺貨便是人為囤貨造成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茅臺控制不住市場價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