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曹植流落阿膠之鄉 一杯東阿王,八鬥曹文章

他曾是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魏國貴公子,卻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 西元229年,他遷徙到東阿,被封東阿王,後於232年又到了河南的封地。 他是被南朝劉宋文學家謝靈運譽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的曹植。

聊城第四批非遺專案通過公示期,9個傳說專案中,“曹植傳說”備受矚目,曹植創立中國佛教音樂、被譽為中國雜技藝術創始人,而曹植與漁姑娘娘的傳說,更是充滿了浪漫氣息。

傳說一>> 登魚山后首創中國佛教音樂

登魚山而上,在魚山西側,有一處石壁刻著“聞梵”兩個朱紅大字,相傳這裡就是曹植當年聞聽梵樂的地方。 在“聞梵”處的下方,有一石洞,名曰“梵音洞”,據說曹植聽到的梵樂就是從這個洞中傳出來的。 而《東阿縣誌》也把曹植“魚山聞梵”列為“東阿八景”之一。

相傳有一天,曹植一如往常登頂魚山,想借詩酒排解心中的苦悶,一時沒想出佳句,就更鬱悶。 忽然,一陣美妙的樂曲隱隱傳來,仔細聽來竟是鼓樂管弦之聲,再細聽樂曲竟是傳自空中,原來這是一種梵唄之音(西方佛教音樂)。 只聽那鼓樂管弦之音越來越清晰,抑揚頓挫,時而鏗鏘有力,時而委婉輕柔,把曹植聽得如癡如醉。 驀的,曹植便隨著梵唄之音,聞梵吟就出了那首著名詩篇《雜詩》之六,同時他還把聽到的梵樂記下來,後期更是刪治了《太子瑞應本起經》中的經文,將經文融入音樂之中,從此開啟了佛曲華化的趨勢。

在曹植墓前的石碑林中,有眾多日本宗教人士留下來的石碑。 據說,曹植聞聽的梵樂後來向東傳入朝鮮半島和日本,因此曹植也被譽為日本佛樂的鼻祖。 每年日本宗教界都有大批人士前往魚山參拜曹植,並在墓前演奏曹植當年創作的梵樂。

傳說二>> 被稱為中國雜技藝術創始人

曹植不僅有著“獨佔八鬥”的詩才,有著參透佛樂的悟性,同時他還是一位矯健瀟灑的雜技藝術家,亦被稱為中國雜技藝術的創始人。 不光史書中有記載,東阿更流傳著的他和雜技的故事。

一天,曹植在東阿的一個小鎮,看到一位紅衣少女在表演跳丸跳劍。 五彩術球和銀光閃閃的寶劍輪番拋向空中,少女在劍和球下麵閃躍騰挪,球和劍越拋越快……這時曹植縱身躍入場中,拔劍同那少女對跳起來。 那球和劍變成了神梭一高一低在她與曹植之間來回飛旋。

跳得正起勁,一個僕從模樣的漢子在發號施令:“且住!劉大官人有請,叫姑娘宴前助興!”紅衣少女立刻被嚇得小臉蠟黃。 原來這劉大官人是本地豪強,見紅衣少女色藝雙絕,就想占為己有。 曹植義憤填胸,對那個僕從說,“回去稟告你家官人,就說東阿王曹子建在此,叫他另找別人吧!”惡奴也灰溜溜地走了。

曹植一向喜歡雜技馬術,見自己的封地有如此水準高超的藝人更是歡喜,這麼優秀的藝人絕不能任惡人蹂躪,雜技馬術也應該繼續繁榮發展。於是,他多次組織雜技藝人進行匯演,當時彙集了東阿一帶所有的雜技精英,除了眾藝人登臺獻藝以外,曹植也登場表演了走馬鬥狗、跳丸跳劍等節目,贏得黎民讚揚。

曹植對中國雜技藝術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1951年在曹植墓出土的一枚花石球,據有關人士考證,就是曹植生前“跳丸”的道具。

傳說三>> 玉皇大帝義女漁姑救治曹植

相傳曹植剛到東阿時,苦悶消沉病倒了。求醫無望時,一天一位貌若天仙的姑娘叩響了王府的大門。姑娘年紀約有十七八歲,頭挽雲髻,身著羅衫,體態輕盈,飄飄若仙,她身後背著一隻精巧別致的草筐。姑娘看了曹植後說,“王爺病情並不太重,只是氣火鬱結所致”,並從背後草筐裡拿出一包散藥交給曹植的家人。曹植服藥後不久,蘇醒過來。感念姑娘的救命之恩,遂吩咐下人備下酒飯款待姑娘。交談中,曹植得知姑娘名叫漁姑,住在魚山之上,廣通琴棋書畫,吹歌彈唱。

漁姑走後,曹植病體很快康復,施展才智,潛心政務,不到兩年,把貧瘠衰敗的東阿領地治理成了一個強盛的富庶之鄉。然後,曹植開始思念漁姑,就到魚山腳下尋找。魚山腳下的村民卻說,這裡沒有叫漁姑的姑娘,只是山頂有座漁姑廟,供奉著漁姑娘娘。曹植在山頂見到一座雕樑畫棟,建築別致的廟宇。廟門之上,懸有醒目的“漁姑廟”的匾額,進得殿門,正中立著一尊塑像,和兩年前為他治病的漁姑一模一樣。

曹植聽山下村中老人們講,這位漁姑姑娘是玉皇大帝的義女,掌管著天下魚族,每年桃花汛期,四海江河的魚兒便成群結隊地順著河水到魚山朝拜漁姑。後來,漁姑被召回了天庭。人們為了懷念她,便在山頂建起漁姑廟。曹植為報答漁姑娘娘的救命之恩,重修了廟宇,又掛了金身。曹植還在廟院附近的羊茂臺上,蓋了幾間茅草房,經常住在這裡讀書寫詩,希望能再見到漁姑。

傳承:與歷史、文化遺址同時保護

上世紀80年代,魚山曹植墓被認定為曹植真正的安息地。引來眾多遊客參觀遊覽,而每一次重要來訪接待,都少不了一位當地的農民作講解員,他就是東阿魚山村的房義訓。房義訓老人的祖輩就參與保護墓區文物,在清光緒年間的一通功德碑上,其祖上有三人位列其中。房義訓義務看護曹植墓及相關文物20多年。

繼房義訓老人義務看墓20餘年後,以劉玉新為代表的一些專家學者開始對曹植進行專門的研究探索。劉玉新在國內外報刊發表論文60餘篇,參與國際國內大型學術活動10餘次,陸續編寫出版了與魚山、曹植有關的十幾部書稿,其中《魚山曹植墓》還被翻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發行,受到廣泛的好評,《曹植與佛教音樂研究》更是被列入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

現如今,曹植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主要由魚山曹植墓風景區管理處主任王憲華擔任,組織了大小活動十餘次,如魚山新年廟會、清明祭祀、魚山文化藝術節等,通過活動的形式傳承曹植文化、曹植傳說。

記者從東阿文廣新旅局獲悉,當地文化旅遊部門通過搜集、記錄、分類、編目等方式,全面保護有關曹植的歷史遺跡、文化遺址以及相關文物作品等。還利用節假日,開展祭祀、廟會、雜技比賽等文娛活動擴大魚山景區知名度,使曹植傳說更加深入人心。

曹植一向喜歡雜技馬術,見自己的封地有如此水準高超的藝人更是歡喜,這麼優秀的藝人絕不能任惡人蹂躪,雜技馬術也應該繼續繁榮發展。於是,他多次組織雜技藝人進行匯演,當時彙集了東阿一帶所有的雜技精英,除了眾藝人登臺獻藝以外,曹植也登場表演了走馬鬥狗、跳丸跳劍等節目,贏得黎民讚揚。

曹植對中國雜技藝術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1951年在曹植墓出土的一枚花石球,據有關人士考證,就是曹植生前“跳丸”的道具。

傳說三>> 玉皇大帝義女漁姑救治曹植

相傳曹植剛到東阿時,苦悶消沉病倒了。求醫無望時,一天一位貌若天仙的姑娘叩響了王府的大門。姑娘年紀約有十七八歲,頭挽雲髻,身著羅衫,體態輕盈,飄飄若仙,她身後背著一隻精巧別致的草筐。姑娘看了曹植後說,“王爺病情並不太重,只是氣火鬱結所致”,並從背後草筐裡拿出一包散藥交給曹植的家人。曹植服藥後不久,蘇醒過來。感念姑娘的救命之恩,遂吩咐下人備下酒飯款待姑娘。交談中,曹植得知姑娘名叫漁姑,住在魚山之上,廣通琴棋書畫,吹歌彈唱。

漁姑走後,曹植病體很快康復,施展才智,潛心政務,不到兩年,把貧瘠衰敗的東阿領地治理成了一個強盛的富庶之鄉。然後,曹植開始思念漁姑,就到魚山腳下尋找。魚山腳下的村民卻說,這裡沒有叫漁姑的姑娘,只是山頂有座漁姑廟,供奉著漁姑娘娘。曹植在山頂見到一座雕樑畫棟,建築別致的廟宇。廟門之上,懸有醒目的“漁姑廟”的匾額,進得殿門,正中立著一尊塑像,和兩年前為他治病的漁姑一模一樣。

曹植聽山下村中老人們講,這位漁姑姑娘是玉皇大帝的義女,掌管著天下魚族,每年桃花汛期,四海江河的魚兒便成群結隊地順著河水到魚山朝拜漁姑。後來,漁姑被召回了天庭。人們為了懷念她,便在山頂建起漁姑廟。曹植為報答漁姑娘娘的救命之恩,重修了廟宇,又掛了金身。曹植還在廟院附近的羊茂臺上,蓋了幾間茅草房,經常住在這裡讀書寫詩,希望能再見到漁姑。

傳承:與歷史、文化遺址同時保護

上世紀80年代,魚山曹植墓被認定為曹植真正的安息地。引來眾多遊客參觀遊覽,而每一次重要來訪接待,都少不了一位當地的農民作講解員,他就是東阿魚山村的房義訓。房義訓老人的祖輩就參與保護墓區文物,在清光緒年間的一通功德碑上,其祖上有三人位列其中。房義訓義務看護曹植墓及相關文物20多年。

繼房義訓老人義務看墓20餘年後,以劉玉新為代表的一些專家學者開始對曹植進行專門的研究探索。劉玉新在國內外報刊發表論文60餘篇,參與國際國內大型學術活動10餘次,陸續編寫出版了與魚山、曹植有關的十幾部書稿,其中《魚山曹植墓》還被翻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發行,受到廣泛的好評,《曹植與佛教音樂研究》更是被列入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

現如今,曹植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主要由魚山曹植墓風景區管理處主任王憲華擔任,組織了大小活動十餘次,如魚山新年廟會、清明祭祀、魚山文化藝術節等,通過活動的形式傳承曹植文化、曹植傳說。

記者從東阿文廣新旅局獲悉,當地文化旅遊部門通過搜集、記錄、分類、編目等方式,全面保護有關曹植的歷史遺跡、文化遺址以及相關文物作品等。還利用節假日,開展祭祀、廟會、雜技比賽等文娛活動擴大魚山景區知名度,使曹植傳說更加深入人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