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弓都拉不開,41歲才領兵,帶著七千人卻完虐北魏50余萬

“名師大將莫自牢, 千軍萬馬避白袍”, 這兩句童謠, 想必, 在當時的北魏, 各將領都多少聽過。 畢竟自己都直接或間接的跟陳慶之那個中年大叔打過交道。

那個只帶著七千白衣白袍的將士, 轉戰千里, 攻32城, 所在皆克, 曆47戰, 所戰皆捷的大叔陳慶之, 41歲才開始帶兵, 隨即便完成了孤軍千里殺進洛陽城的壯舉, 創造了古代軍事史上堪稱奇跡的戰例。 據說, 毛主席當年在重讀《陳慶之傳》後, 忍不住又圈了圈點了點, 還為此加批註曰:再讀此傳, 為之神往!

那當真陳慶之就這麼牛逼嗎?7000人完敗北魏50余萬, 借用張飛曾經指責袁紹說過的話:“我的天哪, 那50余萬人都是伸長著脖子在等著陳慶之砍嗎?”

現在可以得知的是, 這數位確實有些誇張了, 但陳慶之的軍事才能, 確實逆天, 似神!

從目前《梁書》、《南史》、《資治通鑒》等書中的所記載來看, 陳慶之拼殺這一路走來, 手頭僅僅七千人馬, 這個資料確實無誤, 而他前後所面對的敵軍軍隊總數合計多達五十萬以上, 也不存在多大的水分。 但是其中的攻克滎陽城戰役“以三千人將三十余萬敵軍打得人仰馬翻”水分就很大了。

在《魏書.元天穆傳》裡面曾經這樣記載過:元顥(陳慶之)其實是“乘虛陷滎陽”。

因為當時北魏內亂四起。 北魏朝廷的第一號人物爾朱榮此時正在朝外征剿流民, 朝廷中二號人物元天穆又帶著高歡、爾朱兆、費穆一干精銳出征山東。

北魏朝廷沒辦法, 只好吩咐另一幫人先行進行討論, 在經過多輪廷議之後, 朝臣們於是一致認為元顥(陳慶之)這邊“孤弱不足慮(因為才七千人)”, 於是根本沒把陳慶之放在心上。

於是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 我們隨後看到陳慶之率著七千人馬, 先後擊敗了丘大千的七萬、元暉業的兩萬、楊昱(滎陽守將)的七萬、以及元天莫爾朱兆兩人的三十余萬。 這樣合計起來, 陳慶之的七千就擊敗了將近五十萬的北魏軍隊。

最為厲害的是, 這四戰之中, 只有對陣元天莫爾朱兆一戰屬於野地騎兵交鋒, 其餘的, 都是軍事史上向來被視作畏途的圍城攻堅戰, 這是個什麼概念?孫子兵法裡反正明明白白的寫著攻城的兵力, 至少是守衛的十倍才比較有勝算(十則圍之)。 但, 不好意思, 陳慶之7000人就做到了。

據說, 就在陳慶之帶領的白袍軍在滎陽城外時,

滎陽城內有楊昱的“七萬”大軍守衛, 週邊大批的北魏援軍正在趕來, 白袍軍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 陳慶之於是發表了一通鼓舞士氣的話, 自然, 這段話有兩個不同的版本:

“……我等才有七千, 虜眾三十余萬……”(《梁書》)

“……我等才有七千, 賊眾四十余萬……”(《南史》)

好吧, 這就有點尷尬了, 相差了十萬。 不過對於7000來說, 這已經是很恐怖的事了。 可當時北魏真的有這麼多人嗎?

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 在陳慶之冒出之前, 北魏頭號權臣爾朱榮其實也上演了一次以少擊多的傳奇戰績, 是以七千人, 擊敗了流民葛榮的百萬大軍。 但其實根據學者朱大謂在其著作《六朝史論》中理性的分析, 爾朱榮應該是以七萬, 擊敗了擁兵幾十萬的葛榮。

什麼?對付幾十萬之巨的葛榮,北魏頭號權臣爾朱榮也只能出動得了七萬軍隊,且不說這當時已經是北魏能調動的全部兵力了。那麼,在陳慶之帶著區區七千之眾攻打滎陽城時,朝廷一號人物爾朱榮帶著精兵在外征討流民期間,朝廷二號人物元天穆又帶著高歡、爾朱兆、費穆一干精銳出征山東的情況下,北魏是如何拿得出,動輒七萬八萬,甚至三十余萬的軍隊去與其交鋒呢?

我們知道,歷史這個東西,都是史官著精彩處寫,那麼,如果我們以對方的史書來推測一下,兵力是否就可知真假了?

據南朝史書記載梁國城的守軍是七萬,可《魏書.地理志》裡卻有這樣一個記錄,梁國城所在的梁郡,全郡人口資料僅僅為“戶一萬三百五十九,口二萬五千九百九十五”,一個全部老百姓加起來才不過兩萬多的小小州郡,竟然長期駐紮七萬的大軍?

很明顯,南朝史書的史官吹的比我吹的都大。這樣一來,北魏當時與陳慶之實際抵抗的兵力估計要除以十,所以,對於陳慶之來說,這場滎陽城外之戰多少是被神化了。但是,真正不吹的事事實來了。

那是那個時代,南北兩位軍事天才的唯一一次正面交鋒,雖然在未交鋒前,爾朱榮曾被報導以7000人,擊敗了流民葛榮的百萬大軍。陳慶之則被報導,以7000人完敗了北魏56萬。按數字來看,似乎爾朱榮應該更厲害一點。

可交了鋒之後,爾朱榮是真相信陳慶之是神這一說法了。

據南朝史書說當時爾朱榮的兵力其號稱百萬,北朝史書也同樣如此號稱,如一位叫高道穆的,在爾朱榮想撤兵之時,跳出來反對,他的話裡就有“大王擁百萬之眾”這樣的說辭。肯定,根據南朝史書的一慣尿性,肯定都有虛誇,但對於北魏這次的傾國之兵,爾朱榮整體至少也有幾十萬人馬。

可最終的結果是,擁兵幾十萬,去攻打陳慶之僅僅幾千人守衛的小城池的爾朱榮,卻被打得灰頭土臉,“三天十一戰”都打不下來,甚至動了放棄的念頭。

最終,爾朱榮似乎並沒有戰勝過陳慶之,因為他爾後直接去攻擊了陳慶之一心想要保護的南岸元顥部署的防線。元顥鎮守的南岸防線本來就形同虛設,爾朱榮稍微一進攻,南岸防線頃刻間就土崩瓦解……

陳慶之在聽說南岸防線崩潰之後,立即將剩餘的兵力“馬步數千”集合起來,結成戰陣準備有序地撤退,邊戰邊退,爾朱榮看後則親自帶兵來追,可結果如出一轍,非但自己沒討到任何便宜,還處處被陳慶之偷襲。

據說,最後,陳慶之是敗在大自然之手,在嵩山一帶遭遇了突發而至的山洪,全軍覆沒……陳慶之本人則僥倖存活,化妝成和尚,逃回了梁朝。

在整個北伐過程中,陳慶之統帥著原始兵力只有七千的白袍軍,克梁國擒丘大千、克考城擒元暉業、克滎陽擒楊昱,在滎陽週邊擊潰元天穆的援軍,千里殺進洛陽城;進入洛陽城之後,再敗圍攻虎牢關的費穆,擒之,再收復重新落入魏軍手裡的梁國城;守北中城,又獨檔爾朱榮的百萬大軍,更令其一度動了放棄進攻的念頭,最後成功回國。

講真,拋開克敵的水分數字,能做到以上,除了陳慶之這樣的神人,確實,也已經沒誰了。

他人評價

蕭衍:“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姚思廉《梁書》:“陳慶之有將略,戰勝攻取,蓋頗、牧、衛、霍之亞歟”

李延壽《南史》:“陳慶之初同燕雀之遊,終懷鴻鵠之志,及乎一見任委,長驅伊、洛。前無強陣,攻靡堅城,雖南風不競,晚致傾覆,其所克捷,亦足稱之。”

呂祖謙:“陳慶之以東南之兵數千入中原,士馬強盛之地,大小數十戰,未嘗少挫,遂入洛陽。六朝征伐之功,未有若是之快者也。然卒以敗歸,理亦宜然。何以言之?夫孤軍獨進,不能成功,自古皆然。”

什麼?對付幾十萬之巨的葛榮,北魏頭號權臣爾朱榮也只能出動得了七萬軍隊,且不說這當時已經是北魏能調動的全部兵力了。那麼,在陳慶之帶著區區七千之眾攻打滎陽城時,朝廷一號人物爾朱榮帶著精兵在外征討流民期間,朝廷二號人物元天穆又帶著高歡、爾朱兆、費穆一干精銳出征山東的情況下,北魏是如何拿得出,動輒七萬八萬,甚至三十余萬的軍隊去與其交鋒呢?

我們知道,歷史這個東西,都是史官著精彩處寫,那麼,如果我們以對方的史書來推測一下,兵力是否就可知真假了?

據南朝史書記載梁國城的守軍是七萬,可《魏書.地理志》裡卻有這樣一個記錄,梁國城所在的梁郡,全郡人口資料僅僅為“戶一萬三百五十九,口二萬五千九百九十五”,一個全部老百姓加起來才不過兩萬多的小小州郡,竟然長期駐紮七萬的大軍?

很明顯,南朝史書的史官吹的比我吹的都大。這樣一來,北魏當時與陳慶之實際抵抗的兵力估計要除以十,所以,對於陳慶之來說,這場滎陽城外之戰多少是被神化了。但是,真正不吹的事事實來了。

那是那個時代,南北兩位軍事天才的唯一一次正面交鋒,雖然在未交鋒前,爾朱榮曾被報導以7000人,擊敗了流民葛榮的百萬大軍。陳慶之則被報導,以7000人完敗了北魏56萬。按數字來看,似乎爾朱榮應該更厲害一點。

可交了鋒之後,爾朱榮是真相信陳慶之是神這一說法了。

據南朝史書說當時爾朱榮的兵力其號稱百萬,北朝史書也同樣如此號稱,如一位叫高道穆的,在爾朱榮想撤兵之時,跳出來反對,他的話裡就有“大王擁百萬之眾”這樣的說辭。肯定,根據南朝史書的一慣尿性,肯定都有虛誇,但對於北魏這次的傾國之兵,爾朱榮整體至少也有幾十萬人馬。

可最終的結果是,擁兵幾十萬,去攻打陳慶之僅僅幾千人守衛的小城池的爾朱榮,卻被打得灰頭土臉,“三天十一戰”都打不下來,甚至動了放棄的念頭。

最終,爾朱榮似乎並沒有戰勝過陳慶之,因為他爾後直接去攻擊了陳慶之一心想要保護的南岸元顥部署的防線。元顥鎮守的南岸防線本來就形同虛設,爾朱榮稍微一進攻,南岸防線頃刻間就土崩瓦解……

陳慶之在聽說南岸防線崩潰之後,立即將剩餘的兵力“馬步數千”集合起來,結成戰陣準備有序地撤退,邊戰邊退,爾朱榮看後則親自帶兵來追,可結果如出一轍,非但自己沒討到任何便宜,還處處被陳慶之偷襲。

據說,最後,陳慶之是敗在大自然之手,在嵩山一帶遭遇了突發而至的山洪,全軍覆沒……陳慶之本人則僥倖存活,化妝成和尚,逃回了梁朝。

在整個北伐過程中,陳慶之統帥著原始兵力只有七千的白袍軍,克梁國擒丘大千、克考城擒元暉業、克滎陽擒楊昱,在滎陽週邊擊潰元天穆的援軍,千里殺進洛陽城;進入洛陽城之後,再敗圍攻虎牢關的費穆,擒之,再收復重新落入魏軍手裡的梁國城;守北中城,又獨檔爾朱榮的百萬大軍,更令其一度動了放棄進攻的念頭,最後成功回國。

講真,拋開克敵的水分數字,能做到以上,除了陳慶之這樣的神人,確實,也已經沒誰了。

他人評價

蕭衍:“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姚思廉《梁書》:“陳慶之有將略,戰勝攻取,蓋頗、牧、衛、霍之亞歟”

李延壽《南史》:“陳慶之初同燕雀之遊,終懷鴻鵠之志,及乎一見任委,長驅伊、洛。前無強陣,攻靡堅城,雖南風不競,晚致傾覆,其所克捷,亦足稱之。”

呂祖謙:“陳慶之以東南之兵數千入中原,士馬強盛之地,大小數十戰,未嘗少挫,遂入洛陽。六朝征伐之功,未有若是之快者也。然卒以敗歸,理亦宜然。何以言之?夫孤軍獨進,不能成功,自古皆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