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蒙古說書”——烏力格爾在我旗的傳承與發展

本報訊 烏力格爾, 意為故事, 也叫“蒙古語說書”。 相傳產生於12世紀前後, 最初沒有樂器伴奏, 只是說書人口頭講故事, 稱為“呼瑞烏力格爾”。

後來, 逐漸演變成為說唱結合, 是蒙古族的一種曲藝形式, 主要流傳於內蒙古自治區及我國東北各省蒙古族聚居區。 最初的形式與西方中世紀的吟游詩人相似, 藝人們身背四弦琴或者潮爾(馬頭琴), 在大草原上隨風漂泊, 四處流浪, 追逐蒙古包和王爺貴族們的府邸, 一人一琴、自拉自唱、精彩的說唱、長篇的傳奇, 成為草原上最受人們歡迎的藝術形式之一。

烏力格爾迄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在蒙古族人心目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 許多知名的藝人相繼去世, 新的傳人嚴重不足, 再加上生活方式發生變化, 娛樂方式趨向多樣, 烏力格爾藝術傳統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危機, 演出日漸萎縮, 活動場地缺少,

隊伍後繼乏人, 亟待採取有力措施加以扶持和保護。 2005年3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發佈。 2006年5月20日, 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2016年8月24日, 通遼市委文化工作(烏力格爾專題)座談會召開, 會議確定了實施保護傳承發展烏力格爾“十個一”工程。 2016年11月21日, 我旗制訂了烏力格爾保護傳承發展實施方案

方案提出了我旗的“十個一”工程, 在全旗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有特色的烏力格爾保護傳承體系, 實現烏力格爾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一:組織一批傳承人,

大力開展烏力格爾說唱。 動員組織區、市、旗級烏力格爾傳承人和其他有熱情有能力的說唱藝人, 組成說唱團體, 以白紮力增、白景春、科爾沁、孟根倉等人為引領, 組成5個說唱團, 並逐步擴大, 鼓勵支持說唱團巡迴開展烏力格爾說唱表演。

二:培養一批學生, 讓烏力格爾傳承後繼有人。 由旗教育、文化主管部門在旗蒙古族中學、蒙古族實驗小學、第五中學等54所蒙古族中小學通過開辦藝術欣賞課、課外興趣小組及保護傳承班等形式, 耐心、通俗、循序漸進地向學生傳授烏力格爾說唱藝術, 有所側重的培養後備傳承人才。 同時每年組織一次全旗200人左右的烏力格爾傳承人培訓班, 通過“傳、幫、帶”, 有計劃有品質地充實壯大傳承後備力量。

三:建設一批場地, 為開展烏力格爾說唱活動提供基礎保障。 在旗文化館、11個蘇木鄉鎮綜合文化站及113個嘎查文化室, 建設專門的說唱場所, 完善基本的相關配套設施, 保障烏力格爾說唱活動正常開展。 同時, 在我旗寶古圖沙漠旅遊區、奈曼王府等重點景區景點建立烏力格爾演唱平臺, 滿足旗內外遊客對傳統民族文化的需求。

四:形成一個固定的演出機制, 如期開展說唱活動。 選定烏力格爾說唱人或團體, 在旗政府所在地堅持每半年開展一次烏力格爾說唱匯演, 在蘇木鄉鎮所在地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說唱匯演, 在蒙古族集中聚居的嘎查村, 月月有說唱表演, 實現旗、鄉、村形成烏力格爾演出常態化。

五:建立賽事選拔機制, 為參加市級大賽做好鋪墊。 根據通遼市每年舉辦烏力格爾演藝大賽要求, 每年10月份, 組織開展嘎查村、蘇木鄉鎮、旗三級晉級選拔, 參加全市舉辦的烏力格爾說唱大賽。

六:推行一系列保護舉措, 開展好烏力格爾傳承保護工作。 一是開展好全旗烏力格爾傳承人普查工作, 選拔評定出一大批烏力格爾傳承人和愛好者, 為傳承烏力格爾藝術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從大局著眼, 配合市級業務部門, 扎實細緻的搞好旗鄉村烏力格爾資源普查, 全力搶救瀕於失傳的珍貴的烏力格爾曲目, 逐一建檔, 錄製保存。 三是組織確定一批專業的蒙古族說唱藝術創作人員, 創編推出一系列精品曲目, 創新發展烏力格爾曲藝, 力爭每年都有新作品問世,組織開展新作品評選及表彰活動。四是搶救性整理錄製白紮力增說唱的大約1000小時的《鎮壓莽古斯英雄史詩》等說唱曲目,進行商標註冊,完成蒙漢文腳本譯製和視頻音像製品出版發行。五是建立烏力格爾傳承人說書表演獎補機制,對長期在蘇木鄉鎮以上說書館說書的旗級傳承人每年補助2000元。

七:建立一個傳播體系,擴大烏力格爾對外影響力。一是在旗廣播電視臺蒙古語頻道開設烏力格爾說唱固定欄目,定期製作播出。二是通過“奈曼旗宣傳網”、“活力奈曼”等網路共用平臺,開設烏力格爾專門網頁,通過網路媒體廣泛傳播烏力格爾藝術。三是精心打造系列精短的傳統說唱曲目,作為旅遊景區、景點的一個特色藝術名片。

八:開展一項專題調研,不斷指導工作實踐。邀請專家學者,組織旗內保護工作者和專業寫作群體,積極開展烏力格爾相關理論知識的研究,用科學的理論,持續有效的指導我旗烏力格爾保護傳承工作實踐,不斷提高烏力格爾傳承發展水準。

九:形成一個規劃,使烏力格爾藝術保護傳承有的放矢。清點全旗烏力格爾藝術資源,制定出符合當地保護傳承的規劃。以規劃為抓手,分步實施,穩中求進,逐步覆蓋,不斷推動全旗烏力格爾藝術傳承、普及與發展。

十:建立一項經費保障機制,實現保護傳承正常開展。旗財政部門要加大對烏力格爾事業的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每年不少於200萬元。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有關扶持民間藝術發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用於支援烏力格爾的保護傳承發展。

烏力格爾在奈曼地區也是源遠流長,最常見的是用馬頭琴伴奏的“朝仁烏力格爾”和用四胡伴奏的“胡仁烏力格爾”。烏力格爾的音樂有固定的曲牌名,奈曼的民間藝人掌握的就有200多種。目前在我旗烏力格爾說書人有30多人,其中自治區級傳承人2人,分別是黑小和紮力森。紮力森,1951年生人,固日班花蘇木珠日干白興嘎查人,12歲時向喇嘛說書人陶格陶學藝,16歲出徒,開始說唱生涯,他較為著名的曲目有《青史演義》《寶音諾穆胡親王》《沙格德爾瘋子的故事》《成吉思汗的故事》曾榮獲全國首屆烏力格爾比賽創作一等獎,被內蒙古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聘為客座教授。

黑小,1941年生人,黃花他拉蘇木查幹套布格嘎查人。他的演唱形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樣,名詞章法嚴謹,語句通俗順暢,內容包羅萬象,在保留原生態的蒙古族民歌演唱風味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形成了獨特的演唱風格和技巧,是廣大農牧民特別喜愛的民間藝人,他的經典曲目有《小八義》《奈曼大王勤廉傳》《諾恩吉雅》,2014年,黑小登上自治區網路春晚的舞臺。兩位烏力格爾傳承人積極發揮培育、帶動烏力格爾新人作用。

烏力格爾是蒙古族特有的曲藝表演藝術,是蒙古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為了將烏力格爾這一民間藝術進一步保護和傳承下去,在實施方案制定出來之後,陸續舉辦了培訓班、比賽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扶持和保護傳承烏力格爾藝術的舉措。

2016年12月14日在文化館,由旗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主辦、奈曼旗非遺辦、奈曼旗文化館聯合承辦的奈曼旗首屆烏力格爾培訓班開班。這次的培訓邀請了內蒙古民族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寶音陶格陶呼,通遼市文學藝術研究所一級評論員寶色音白乙拉,通遼市烏力格爾藝術大師、自治區級傳承人紮力森,通遼市廣播電視臺自治區級胡爾奇傳承人斑布拉麵向全旗“烏力格爾”藝術愛好者,進行為期三天的烏力格爾理論知識與實踐的傳授。通過這次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學員的識譜、運弓、樂曲理解及咬文吐字、正確發音的能力,使此次接受培訓者的演奏及說唱水準得到提高。借此機會,培育了一批說唱烏力格爾的新人。

今年1月17日,我旗開展了首屆烏力格爾比賽,來自各蘇木鄉鎮的13位比賽選手競相展現烏力格爾才藝,經過激烈角逐,比賽最後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並推薦優秀表演者,進入全市的烏力格爾大賽決賽。

除此之外,旗內相關部門也在積極申報各級烏力格爾傳承人,多管齊下把我們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的傳承下去。(馬學鳳 宋婷)

力爭每年都有新作品問世,組織開展新作品評選及表彰活動。四是搶救性整理錄製白紮力增說唱的大約1000小時的《鎮壓莽古斯英雄史詩》等說唱曲目,進行商標註冊,完成蒙漢文腳本譯製和視頻音像製品出版發行。五是建立烏力格爾傳承人說書表演獎補機制,對長期在蘇木鄉鎮以上說書館說書的旗級傳承人每年補助2000元。

七:建立一個傳播體系,擴大烏力格爾對外影響力。一是在旗廣播電視臺蒙古語頻道開設烏力格爾說唱固定欄目,定期製作播出。二是通過“奈曼旗宣傳網”、“活力奈曼”等網路共用平臺,開設烏力格爾專門網頁,通過網路媒體廣泛傳播烏力格爾藝術。三是精心打造系列精短的傳統說唱曲目,作為旅遊景區、景點的一個特色藝術名片。

八:開展一項專題調研,不斷指導工作實踐。邀請專家學者,組織旗內保護工作者和專業寫作群體,積極開展烏力格爾相關理論知識的研究,用科學的理論,持續有效的指導我旗烏力格爾保護傳承工作實踐,不斷提高烏力格爾傳承發展水準。

九:形成一個規劃,使烏力格爾藝術保護傳承有的放矢。清點全旗烏力格爾藝術資源,制定出符合當地保護傳承的規劃。以規劃為抓手,分步實施,穩中求進,逐步覆蓋,不斷推動全旗烏力格爾藝術傳承、普及與發展。

十:建立一項經費保障機制,實現保護傳承正常開展。旗財政部門要加大對烏力格爾事業的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每年不少於200萬元。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有關扶持民間藝術發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用於支援烏力格爾的保護傳承發展。

烏力格爾在奈曼地區也是源遠流長,最常見的是用馬頭琴伴奏的“朝仁烏力格爾”和用四胡伴奏的“胡仁烏力格爾”。烏力格爾的音樂有固定的曲牌名,奈曼的民間藝人掌握的就有200多種。目前在我旗烏力格爾說書人有30多人,其中自治區級傳承人2人,分別是黑小和紮力森。紮力森,1951年生人,固日班花蘇木珠日干白興嘎查人,12歲時向喇嘛說書人陶格陶學藝,16歲出徒,開始說唱生涯,他較為著名的曲目有《青史演義》《寶音諾穆胡親王》《沙格德爾瘋子的故事》《成吉思汗的故事》曾榮獲全國首屆烏力格爾比賽創作一等獎,被內蒙古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聘為客座教授。

黑小,1941年生人,黃花他拉蘇木查幹套布格嘎查人。他的演唱形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樣,名詞章法嚴謹,語句通俗順暢,內容包羅萬象,在保留原生態的蒙古族民歌演唱風味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形成了獨特的演唱風格和技巧,是廣大農牧民特別喜愛的民間藝人,他的經典曲目有《小八義》《奈曼大王勤廉傳》《諾恩吉雅》,2014年,黑小登上自治區網路春晚的舞臺。兩位烏力格爾傳承人積極發揮培育、帶動烏力格爾新人作用。

烏力格爾是蒙古族特有的曲藝表演藝術,是蒙古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為了將烏力格爾這一民間藝術進一步保護和傳承下去,在實施方案制定出來之後,陸續舉辦了培訓班、比賽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扶持和保護傳承烏力格爾藝術的舉措。

2016年12月14日在文化館,由旗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主辦、奈曼旗非遺辦、奈曼旗文化館聯合承辦的奈曼旗首屆烏力格爾培訓班開班。這次的培訓邀請了內蒙古民族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寶音陶格陶呼,通遼市文學藝術研究所一級評論員寶色音白乙拉,通遼市烏力格爾藝術大師、自治區級傳承人紮力森,通遼市廣播電視臺自治區級胡爾奇傳承人斑布拉麵向全旗“烏力格爾”藝術愛好者,進行為期三天的烏力格爾理論知識與實踐的傳授。通過這次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學員的識譜、運弓、樂曲理解及咬文吐字、正確發音的能力,使此次接受培訓者的演奏及說唱水準得到提高。借此機會,培育了一批說唱烏力格爾的新人。

今年1月17日,我旗開展了首屆烏力格爾比賽,來自各蘇木鄉鎮的13位比賽選手競相展現烏力格爾才藝,經過激烈角逐,比賽最後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並推薦優秀表演者,進入全市的烏力格爾大賽決賽。

除此之外,旗內相關部門也在積極申報各級烏力格爾傳承人,多管齊下把我們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的傳承下去。(馬學鳳 宋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