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紅山文化遺址要申遺了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女神頭像(側面)。

興隆溝遺址出土的空腔坐姿陶像。

紅山文化遺址發掘考古現場。 李富 攝

考古人員在紅山文化遺址進行考古挖掘。

赤峰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彩紋土器。

紅山后遺址出土的陶器。

遠眺魏家窩鋪遺址。 李富攝

元上都遺址申遺成功的激動時刻, 我們仍記憶猶新。 如今, 赤峰市紅山文化遺址 (紅山后遺址、魏家窩鋪遺址)、遼上京遺址、遼祖陵遺址和巴彥淖爾市陰山岩畫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萬里茶道”內蒙古段已走上了申遺之路, 居延大遺址已正式啟動申遺之旅。

“遺”是指世界遺產。 “申遺”是指國家和地區以某一地區的特殊遺產價值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申請加入世界遺產的行為。

申遺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 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曾說:“世界遺產在地域上是我們的, 但絕不僅僅是我們的, 而是世界的, 世界的就是共用的。 保護是我們的義務, 傳承是我們的責任。 這才是‘申遺’最根本的目的。 ” 我們要通過申遺更好地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 向世界推介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

我區開展“萬里茶道”內蒙古段申遺工作, 全力推進紅山文化遺址、遼上京遺址、遼祖陵遺址和陰山岩畫申遺工作。 目前正在對居延大遺址進行搶救性保護。

紅山文化是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因赤峰市紅山后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本版今日以紅山文化遺址申遺為主題,旨在更好地宣傳紅山文化,為紅山文化遺址申遺助力。

——編者

紅山文化是西遼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重要考古學文化,距今約6500—5000年。它與黃河流域的仰紹文化、長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等共同構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紅山文化遺址由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后遺址、魏家窩鋪遺址、興隆溝遺址,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遺址等構成,出土的陶器、玉器和石器最具代表性,是反映紅山文化發展歷程、先民生產和生活狀況、祭祀禮儀制度、手工業生產專業化和社會分化的重要實證。

2012年11月,紅山文化遺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4年6月,赤峰市與朝陽市簽訂《紅山文化遺址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備忘錄》,標誌著紅山文化遺址申遺工作進入新一階段。

2014年12月,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開始進行紅山文化遺址申遺的文本編寫工作,現已完成文本核心章節的初稿。

赤峰市自2004年以來連續舉辦紅山文化高層論壇,並出版《紅山文化研究》《紅山文化概論》等學術論著,編制完成《紅山遺址群文物保護規劃》《魏家窩鋪遺址文物保護規劃》。

近日,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博物院、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學術機構的眾多考古專家學者,與來自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日本的4位專家學者對紅山后遺址、魏家窩鋪遺址、牛河梁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並為紅山文化遺址申遺把脈。為進一步推進紅山文化遺址的申遺工作,深度挖掘紅山文化的價值內涵,紅山文化遺址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國際專家研討會召開,國內外專家學者就紅山文化遺址的價值進行了探討,並對其申遺提出意見和建議。

3個申遺地點

為什麼選擇紅山后遺址、魏家窩鋪遺址、牛河梁遺址為紅山文化遺址申遺地點?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孫燕介紹說:“選擇這3個遺址作為申遺地點是綜合考慮了紅山文化各個遺址的考古發掘進程、時代、性質、遺址保護狀況、學術研究程度以及在整個文化中的代表性等。紅山后遺址群是紅山文化的命名地,也是紅山文化研究的開端;魏家窩鋪遺址是目前發現且得到有效保護的紅山文化中期中心性聚落遺址的典型案例,遺址所展現的是紅山文化中期聚落的基本形態、生業狀況和日常生活;牛河梁遺址則是紅山文化遺址中迄今發現規模最大、構成極為複雜的祭祀與墓葬中心,是中華文明起源歷程中的重要節點,也是中華文明起源多元化的實物證據。3個遺址相互補充,共同構建了紅山文化複雜的社會形態。”

據內蒙古博物院原院長塔拉介紹,紅山后遺址距今約5000年,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等,在北方農業發展史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魏家窩鋪遺址為紅山文化中期大型環壕聚落遺址,距今約6000—5500年,自2008年發現以來已揭露發現大量灰坑、房址、壕溝、墓葬等遺跡和陶器、骨器、蚌器等出土文物,為紅山文化聚落具有的生業特點、聚落形態、社會結構與發展階段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證據。

據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新全介紹,牛河梁遺址由16處已發現的重要遺址點構成,距今約5500—5000年,為迄今發現最大的紅山文化晚期祭祀與墓葬中心。該遺址由“女神”廟、祭壇和積石塚三類遺址構成,其分佈、形態特徵與出土遺物具有極強的規劃性與等級性,反映出紅山文化晚期空前的社會組織能力。遺址出土的大量玉龍、玉鳳、玉人等器物,製作技藝高超,成為中國社會長久以來“惟玉為葬”習俗的重要源頭之一。

挖掘遺址內涵

在紅山文化遺址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國際專家研討會上,曾參與大運河和土司遺址等中國世界遺產專案評估的印度考古學家莉瑪·胡賈說:“紅山文化遺址申遺應從更廣泛的語境與視角進行價值闡述,必須強調遺址的獨特性。”日本考古學家岩田安之說:“在日本繩文遺址申遺過程中,會針對遺址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並且每週在博物館舉辦相關講座和研討會,這樣公眾可以更加瞭解遺址以及申遺的意義。這些做法紅山文化申遺都可以借鑒。”具有豐富申遺文本撰寫經驗的澳大利亞考古學家邁克爾·皮爾森說:“在申遺的具體闡釋中需要結合考古遺跡講好其中的故事。對紅山文化遺址申遺項目的價值闡釋,除了細節,更要關注宏觀的故事,從全球人類史的角度進行解讀。還應該注意是否有其他考古學文化對中華文明的貢獻與紅山文化類似,如果有,可以考慮擴大申遺內容。”

對於申遺文本的編制等具體問題,不少專家學者也提出建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研處處長劉國祥建議將興隆溝遺址、草帽山遺址、半拉山遺址加入申遺點,以突出紅山文化遺址的普遍價值和唯一性;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光冀建議,應該補充紅山后遺址的內涵,同時希望考古學家能參與到紅山文化考古遺址公園的設計規劃中,以保證遺址的可持續發展;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水城建議,紅山文化遺址申遺專案在規劃文本和遺址選擇上還有所欠缺,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他說:“在申遺文本中要著重論述紅山文化的祭祀等問題,並通過與其他專案對比,闡述紅山文化的獨特之處。”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建恩從紅山文化人群的形象力、創造力和文化的穿透力等方面強調紅山文化內涵的豐富和影響深遠;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朱延平從考古學研究的角度指出紅山文化對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影響,強調其文化的延續性。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指出,要繼續加強遺址內涵、價值比較分析的基礎研究,同時加強遺址的整體保護和安全監管,落實依法依規管理,還要考慮如何將紅山文化遺址更好地對外開放展示,將考古成果向公眾普及。“更要處理好遺址保護與當地發展的關係,讓當地群眾支持申遺工作,這既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申報過程是一個研究過程、認識過程,也是一個社會教育過程。整個申報過程可以作為文化遺產提高管理水準、展示水準,提高民眾的自豪感的過程。”他說。

據悉,赤峰市將加大紅山文化遺址考古、研究、保護、宣傳展示力度,有信心有決心將紅山文化遺址申遺走下去。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定不移,直至成功。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

目前正在對居延大遺址進行搶救性保護。

紅山文化是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因赤峰市紅山后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本版今日以紅山文化遺址申遺為主題,旨在更好地宣傳紅山文化,為紅山文化遺址申遺助力。

——編者

紅山文化是西遼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重要考古學文化,距今約6500—5000年。它與黃河流域的仰紹文化、長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等共同構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紅山文化遺址由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后遺址、魏家窩鋪遺址、興隆溝遺址,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遺址等構成,出土的陶器、玉器和石器最具代表性,是反映紅山文化發展歷程、先民生產和生活狀況、祭祀禮儀制度、手工業生產專業化和社會分化的重要實證。

2012年11月,紅山文化遺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4年6月,赤峰市與朝陽市簽訂《紅山文化遺址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備忘錄》,標誌著紅山文化遺址申遺工作進入新一階段。

2014年12月,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開始進行紅山文化遺址申遺的文本編寫工作,現已完成文本核心章節的初稿。

赤峰市自2004年以來連續舉辦紅山文化高層論壇,並出版《紅山文化研究》《紅山文化概論》等學術論著,編制完成《紅山遺址群文物保護規劃》《魏家窩鋪遺址文物保護規劃》。

近日,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博物院、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學術機構的眾多考古專家學者,與來自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日本的4位專家學者對紅山后遺址、魏家窩鋪遺址、牛河梁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並為紅山文化遺址申遺把脈。為進一步推進紅山文化遺址的申遺工作,深度挖掘紅山文化的價值內涵,紅山文化遺址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國際專家研討會召開,國內外專家學者就紅山文化遺址的價值進行了探討,並對其申遺提出意見和建議。

3個申遺地點

為什麼選擇紅山后遺址、魏家窩鋪遺址、牛河梁遺址為紅山文化遺址申遺地點?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孫燕介紹說:“選擇這3個遺址作為申遺地點是綜合考慮了紅山文化各個遺址的考古發掘進程、時代、性質、遺址保護狀況、學術研究程度以及在整個文化中的代表性等。紅山后遺址群是紅山文化的命名地,也是紅山文化研究的開端;魏家窩鋪遺址是目前發現且得到有效保護的紅山文化中期中心性聚落遺址的典型案例,遺址所展現的是紅山文化中期聚落的基本形態、生業狀況和日常生活;牛河梁遺址則是紅山文化遺址中迄今發現規模最大、構成極為複雜的祭祀與墓葬中心,是中華文明起源歷程中的重要節點,也是中華文明起源多元化的實物證據。3個遺址相互補充,共同構建了紅山文化複雜的社會形態。”

據內蒙古博物院原院長塔拉介紹,紅山后遺址距今約5000年,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等,在北方農業發展史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魏家窩鋪遺址為紅山文化中期大型環壕聚落遺址,距今約6000—5500年,自2008年發現以來已揭露發現大量灰坑、房址、壕溝、墓葬等遺跡和陶器、骨器、蚌器等出土文物,為紅山文化聚落具有的生業特點、聚落形態、社會結構與發展階段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證據。

據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新全介紹,牛河梁遺址由16處已發現的重要遺址點構成,距今約5500—5000年,為迄今發現最大的紅山文化晚期祭祀與墓葬中心。該遺址由“女神”廟、祭壇和積石塚三類遺址構成,其分佈、形態特徵與出土遺物具有極強的規劃性與等級性,反映出紅山文化晚期空前的社會組織能力。遺址出土的大量玉龍、玉鳳、玉人等器物,製作技藝高超,成為中國社會長久以來“惟玉為葬”習俗的重要源頭之一。

挖掘遺址內涵

在紅山文化遺址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國際專家研討會上,曾參與大運河和土司遺址等中國世界遺產專案評估的印度考古學家莉瑪·胡賈說:“紅山文化遺址申遺應從更廣泛的語境與視角進行價值闡述,必須強調遺址的獨特性。”日本考古學家岩田安之說:“在日本繩文遺址申遺過程中,會針對遺址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並且每週在博物館舉辦相關講座和研討會,這樣公眾可以更加瞭解遺址以及申遺的意義。這些做法紅山文化申遺都可以借鑒。”具有豐富申遺文本撰寫經驗的澳大利亞考古學家邁克爾·皮爾森說:“在申遺的具體闡釋中需要結合考古遺跡講好其中的故事。對紅山文化遺址申遺項目的價值闡釋,除了細節,更要關注宏觀的故事,從全球人類史的角度進行解讀。還應該注意是否有其他考古學文化對中華文明的貢獻與紅山文化類似,如果有,可以考慮擴大申遺內容。”

對於申遺文本的編制等具體問題,不少專家學者也提出建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研處處長劉國祥建議將興隆溝遺址、草帽山遺址、半拉山遺址加入申遺點,以突出紅山文化遺址的普遍價值和唯一性;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光冀建議,應該補充紅山后遺址的內涵,同時希望考古學家能參與到紅山文化考古遺址公園的設計規劃中,以保證遺址的可持續發展;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水城建議,紅山文化遺址申遺專案在規劃文本和遺址選擇上還有所欠缺,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他說:“在申遺文本中要著重論述紅山文化的祭祀等問題,並通過與其他專案對比,闡述紅山文化的獨特之處。”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建恩從紅山文化人群的形象力、創造力和文化的穿透力等方面強調紅山文化內涵的豐富和影響深遠;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朱延平從考古學研究的角度指出紅山文化對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影響,強調其文化的延續性。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指出,要繼續加強遺址內涵、價值比較分析的基礎研究,同時加強遺址的整體保護和安全監管,落實依法依規管理,還要考慮如何將紅山文化遺址更好地對外開放展示,將考古成果向公眾普及。“更要處理好遺址保護與當地發展的關係,讓當地群眾支持申遺工作,這既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申報過程是一個研究過程、認識過程,也是一個社會教育過程。整個申報過程可以作為文化遺產提高管理水準、展示水準,提高民眾的自豪感的過程。”他說。

據悉,赤峰市將加大紅山文化遺址考古、研究、保護、宣傳展示力度,有信心有決心將紅山文化遺址申遺走下去。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定不移,直至成功。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