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莆田油畫再度出發:探索原創藝術 提升產業效益

“原創聯盟” 的成員們在熱烈探討莆田原創油畫的相關話題。

原創衝動:莆田油畫的第二次出發

東南網3月16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何光銳 文/圖)創意,

無疑是文化產業的靈魂, 對於產業的持續發展和提升效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莆田油畫產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 開始走出“複製時代”, 向原創藝術轉型, 不僅是由出口導向轉為內銷為主的市場變化所推動的, 也是產業升級、追求藝術附加值的必然進程。 近年來中國藝術品消費浪潮正在興起,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 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被大大地激發, 與“生活美學”相關的行業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莆田油畫產業的轉型升級, 既有賴於畫家畫師隊伍的成長, 同時也需要平臺的建設, 資源的對接, 政府的重視與引導, 以及媒體與社會力量的共同推廣。

今起, 本報帶您走近莆田油畫產業, 窺探原創畫家的轉型與機遇。

第一次來到莆田油畫城。 這片緊挨著千年古刹廣化寺的藝術區給人一種寧靜悠閒的感受, 初春的陽光照進步行道旁的一間間畫廊或者工作室裡, 可以看到主人與來客清茶對飲, 也有一些畫師在專注地作畫, 似乎聽不到門外兒童嬉戲的聲音。

然而, 串門走訪了幾位畫家之後, 立即覺察到這裡的氛圍是熱烈的。 畫家們的言談與神情中透著自信, 以及對於未來的憧憬。 聊天過程中, 你會被他們身上的某種激情所感染。

原創, 原創

“原創”, 這是記者在採訪期間所聽到的, 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

由於政府近年對油畫產業的重視, 油畫城開業後, 不少漂泊在外的莆田油畫家開始回流。 他們基本上都屬於具備原創能力的畫家。

陳漢卿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曾以自由藝術家的身份在廈門打拼多年。 “以前莆田畫師的隊伍雖龐大, 卻主要從事臨摹複製的流水線生產, 而且當地一直沒有具備集聚功能的藝術園區。 ”陳漢卿說, “現在情況改變了, 莆田油畫的內銷比例超過出口, 收藏消費者對藝術價值的要求更高了, 原創畫家的生存空間也就更大了。 ”

卓朝暉和郭躍東剛剛牽頭成立了“南山藝術家聯盟”, 這幾天正準備掛牌。 首批十幾個發起者中既有本地職業畫家, 也有從北京宋莊藝術區“北漂”回歸的藝術家, 以及兩位莆田學院的教師。 他們私底下自稱“原創聯盟”, 目的在於提倡原創, 交流碰撞, 激發靈感, 改變外界對莆田油畫的偏見。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和積澱, 由商品畫“起家”的莆田油畫群體已經令人刮目相看, 從數萬名畫師、畫工隊伍中湧現出一批功底扎實、視野開闊、創作能力甚至讓專業人士嘆服的職業畫家。 在記者採訪期間, 一批原創畫家正在匈牙利參加展覽, 而另外一些畫家則忙著構思創作, 準備“衝擊”新一屆的全國美展。

原創的衝動, 除了畫家自身向上的追求之外, 市場需求的變化也是重要因素。

近些年來, 油畫的內銷市場正在興起, 國內一二線城市開始流行用油畫做家居裝飾。 一位元畫商告訴記者, 以往莆田油畫的市場主要在歐美、中東和東南亞, 外國人對待商品油畫就像我們買年畫一樣, 對藝術價值的追求不高。 而國內消費者由於文化心理的不同,

對油畫的預期是能保值增值的藝術品, 或者可長期欣賞的裝飾品, 因此需要用作品的創意和藝術價值來打動客戶。

轉型之路

莆田人開始畫油畫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 就如改革開放後湧現的許多產業一樣, 由個別人, 因偶然的機緣而帶動起來。 當時的莆田商品畫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式生產, 畫工臨時培訓, 邊學邊幹, 接的訂單多為臨摹西方名家作品、田園風景、人物肖像等。 上世紀90年代中期, 莆田油畫進入鼎盛時期, 畫師達到五六萬人, 成為中國油畫產業最為龐大的人群, 莆田油畫一度占全球油畫產量的30%左右。

由於價格競爭、開拓市場等原因, 莆田的畫師隊伍不斷分流到全國各地, 深圳大芬村、廈門烏石浦的崛起離不開莆田畫師的“拓荒”, 中國三大油畫產地實際上都是由莆田人擔任主角。然而, 由於過去缺乏推廣的平臺,加上不重視宣傳,導致莆田油畫的品牌並沒有打響,當世界各地的人們購買並欣賞一張油畫時,未必知道是莆田人畫的。

以出口為導向時,莆田油畫產業的實質是加工業。“左手拿照片、右手拿畫筆”的臨摹複製,談不上藝術價值,訂單價格低廉,可替代性強。而內銷市場出現後,前景廣闊,且單價遠高於出口,但與此同時,對作品的原創與藝術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莆田市油畫藝術產業協會會長林劍平介紹說,眼下,從政府、行業協會到商家、畫家,都在思考莆田油畫產業的轉型升級問題。必須改變過去那種“薄利多銷、規模效應”的加工業思維習慣,把整個行業的定位提升為文化藝術業、工藝美術業甚至現代服務業。

據統計,目前莆田本地的畫師有一萬多人,作品的內銷比例已經占到70%以上。不少畫廊老闆憑藉長期練就的眼力和對市場的敏感,發現有潛力的畫家,力推原創油畫和私人定制。一些企業通過延伸產業鏈尋找新的增長點,介入材料工具、裝裱以及室內裝飾相關產品的經營。

而在北京宋莊、798以及其他大城市的藝術區,莆田畫家依託當地發達的文創、設計產業,將原創油畫作為創意原始要素,通過藝術授權,進入藝術衍生品如陶瓷、服裝、玩具、軟裝等領域。

再度出發

商潮起落的背後,是時代社會的變遷。拿出當年佔領外銷市場的幹勁與信念,第二次出發,提升莆田油畫的整體藝術價值與產業效益,已經成為莆田油畫界上上下下的共識。

去年年底,莆田市油畫藝術產業協會舉行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市委書記林寶金參加會議並講話,提出了“謀劃大產業、打造大基地、豐富大業態、塑造大品牌、強化大保障”的發展思路。特別強調要按照打造國際品牌的定位,高起點、高標準地從宏觀角度謀劃油畫產業,拓展產業鏈,促進產業集聚。統一規劃和建設集油畫創作、生產、展示、交易等功能於一體的藝術產業基地,運用跨界思維,推動與文化、全域旅遊的融合發展,提升城市文化藝術氛圍。鼓勵本土畫家探索原創藝術,培養一批名家大師。

市委書記的這次講話無疑大大鼓舞了莆田油畫界的信心。這段時間來,油畫人每當碰到一起,都會興奮地討論一個重要的話題——聽說市里正在論證一個建設“油畫小鎮”的大型項目,將占地數百畝的舊廠房改造為包括藝術家工作室、美術展覽館、創客空間、藝術沙龍,以及原材料配套、裝裱、物流、電商、旅遊、設計等產業在內的綜合性藝術園區。

打響莆田油畫的品牌,讓全世界知道“第一手的油畫在莆田”,吸引更多的藝術家和客商來到莆田,需要油畫人形成合力,也需要政府在搭建平臺、整合資源上發揮應有的作用。此外,如何充分激發莆田人在全國各地開設的數百家畫廊的“能量”,引導莆田三十萬“網軍”勢力進入油畫領域,也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塑造品牌,需要不斷地“走出去”和“請進來”。2014年的“中國莆田——阿聯酋迪拜油畫藝術周”和2015年在油畫城舉辦的首屆莆田油畫產品世界訂貨會,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油畫城管委會主任杜子雄向記者提起一個大膽的想法:通過那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畫廊的莆田畫商,與當地的油畫界互動,一方面組織藝術家赴國外展覽,一方面讓外國油畫機構在莆田開設視窗,這樣可以持續提升莆田油畫的影響力。

中國正在進入藝術消費的爆發時期。據專家預測,我國居民未來家庭收入中,文化娛樂支出將占到將近15%。

這讓記者想起一位元莆田畫商豪情沖天的話語:“中國房子的牆壁有多大面積,莆田油畫就有多大的想像空間。”

中國三大油畫產地實際上都是由莆田人擔任主角。然而, 由於過去缺乏推廣的平臺,加上不重視宣傳,導致莆田油畫的品牌並沒有打響,當世界各地的人們購買並欣賞一張油畫時,未必知道是莆田人畫的。

以出口為導向時,莆田油畫產業的實質是加工業。“左手拿照片、右手拿畫筆”的臨摹複製,談不上藝術價值,訂單價格低廉,可替代性強。而內銷市場出現後,前景廣闊,且單價遠高於出口,但與此同時,對作品的原創與藝術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莆田市油畫藝術產業協會會長林劍平介紹說,眼下,從政府、行業協會到商家、畫家,都在思考莆田油畫產業的轉型升級問題。必須改變過去那種“薄利多銷、規模效應”的加工業思維習慣,把整個行業的定位提升為文化藝術業、工藝美術業甚至現代服務業。

據統計,目前莆田本地的畫師有一萬多人,作品的內銷比例已經占到70%以上。不少畫廊老闆憑藉長期練就的眼力和對市場的敏感,發現有潛力的畫家,力推原創油畫和私人定制。一些企業通過延伸產業鏈尋找新的增長點,介入材料工具、裝裱以及室內裝飾相關產品的經營。

而在北京宋莊、798以及其他大城市的藝術區,莆田畫家依託當地發達的文創、設計產業,將原創油畫作為創意原始要素,通過藝術授權,進入藝術衍生品如陶瓷、服裝、玩具、軟裝等領域。

再度出發

商潮起落的背後,是時代社會的變遷。拿出當年佔領外銷市場的幹勁與信念,第二次出發,提升莆田油畫的整體藝術價值與產業效益,已經成為莆田油畫界上上下下的共識。

去年年底,莆田市油畫藝術產業協會舉行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市委書記林寶金參加會議並講話,提出了“謀劃大產業、打造大基地、豐富大業態、塑造大品牌、強化大保障”的發展思路。特別強調要按照打造國際品牌的定位,高起點、高標準地從宏觀角度謀劃油畫產業,拓展產業鏈,促進產業集聚。統一規劃和建設集油畫創作、生產、展示、交易等功能於一體的藝術產業基地,運用跨界思維,推動與文化、全域旅遊的融合發展,提升城市文化藝術氛圍。鼓勵本土畫家探索原創藝術,培養一批名家大師。

市委書記的這次講話無疑大大鼓舞了莆田油畫界的信心。這段時間來,油畫人每當碰到一起,都會興奮地討論一個重要的話題——聽說市里正在論證一個建設“油畫小鎮”的大型項目,將占地數百畝的舊廠房改造為包括藝術家工作室、美術展覽館、創客空間、藝術沙龍,以及原材料配套、裝裱、物流、電商、旅遊、設計等產業在內的綜合性藝術園區。

打響莆田油畫的品牌,讓全世界知道“第一手的油畫在莆田”,吸引更多的藝術家和客商來到莆田,需要油畫人形成合力,也需要政府在搭建平臺、整合資源上發揮應有的作用。此外,如何充分激發莆田人在全國各地開設的數百家畫廊的“能量”,引導莆田三十萬“網軍”勢力進入油畫領域,也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塑造品牌,需要不斷地“走出去”和“請進來”。2014年的“中國莆田——阿聯酋迪拜油畫藝術周”和2015年在油畫城舉辦的首屆莆田油畫產品世界訂貨會,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油畫城管委會主任杜子雄向記者提起一個大膽的想法:通過那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畫廊的莆田畫商,與當地的油畫界互動,一方面組織藝術家赴國外展覽,一方面讓外國油畫機構在莆田開設視窗,這樣可以持續提升莆田油畫的影響力。

中國正在進入藝術消費的爆發時期。據專家預測,我國居民未來家庭收入中,文化娛樂支出將占到將近15%。

這讓記者想起一位元莆田畫商豪情沖天的話語:“中國房子的牆壁有多大面積,莆田油畫就有多大的想像空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