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暴風淨利驟降585%,突圍艱難仍面臨挑戰

暴風身處“暴風眼”, 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值比同期增長374%。 管道建設達6000餘家, 在2017年的目標是擴充到10000家。 暴風魔鏡實現銷量約60萬台, 同比增長229%。 線下拓展體驗店30餘家。

VR、TV獲客成本下降 逐步提升盈利能力

在暴風集團看來, 一季度的虧損似乎在意料之中。

暴風集團CEO馮鑫在此前明確表示, 作為集團最為重要的業務, 暴風TV和暴風VR的盈利期遠未到來, 2016年至2017年, 兩項業務將均處於建設積累, 獲取用戶和鞏固地位的階段。

在3月30日舉辦的2016財年投資人溝通會上, 馮鑫表示, “2016年暴風集團業務仍處於建設階段,

從2017年開始進入入軌階段, 並將在兩年後進入收穫階段。 ” 暴風魔鏡CEO黃曉傑則表示“2016年暴風魔鏡已經實現硬體利潤, 2017年將大幅提升高毛利率的高端產品銷量。

而從財報看來, 作為暴風VR的代表產品, 暴風魔鏡獲客成本已大幅下降。 馮鑫表示, 一季度, 暴風魔鏡銷量約60 萬台, 同比增長229%, 平均獲客成本為21元, 同比下降94%;暴風魔鏡在京東平臺品牌銷量占比達到90%左右。 與此同時, 暴風魔鏡探路新零售, 線上進駐中移商城、電信商城;線下拓展體驗店30餘家。 此外, 產品還重點拓展行業管道, 涉及教育、運營商、旅遊等多種行業。

馮鑫認為, 魔鏡將於2018年的二季度進入盈利期。 而TV的盈利期則更長, 為2019年二季度。

而在互聯網分析師葛甲看來,

暴風影音的虧損主因還是對VR的投入。 在他看來, 暴風集團的前身是營收正常的流媒體廣告公司, 在上市前啟動了VR戰略。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 VR市場呈爆發式增長, 但目前浪潮已退, 這就意味著資本很難跟進, 從而導致虧損。 目前, 暴風集團的虧損不算嚴重。

對此, 暴風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 今年, 暴風集團的業務收入構成更加多元化, 增加更多的高利潤率的業務。 除了傳統的廣告業務保持穩定增長, 暴風將基於多屏娛樂平臺, 開拓更多的平臺收入, 包括使用者付費、內容付費、VR行銷、TV大屏行銷和體育行銷。

在集團的重點領域暴風魔鏡和暴風TV方面, 將繼續擴大規模, 提升盈利能力。 暴風TV目標在三年內實現1000萬台電視銷量。

暴風魔鏡繼續保持中國VR行業第一, 提升硬體毛利。 魔鏡和TV從2017年開始大幅降低獲客成本, 提升互聯網運營能力。 通過上線VR和TV廣告系統, 開展遊戲分發和運營, 增加使用者付費服務, 暴風魔鏡和TV的收入和盈利狀況將從2017年起開始逐步提升, 爭取在2018和2019年實現各自業務的盈利。

行業競爭加劇 突圍仍面臨挑戰

財經《新媒體》記者注意到, 今年以來, 虛擬實境硬體市場萎縮, 融資遇冷, 呈現出不斷“退燒”的跡象。

對於今年的發展形勢, 暴風集團坦言仍將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性。

今年, 互聯網視頻行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而暴風集團自上市以來並未融到足夠的發展資金, 競爭對手則可利用明顯的資金優勢大量購買內容版權並以此擴大使用者和收入規模。

如果暴風集團不能有效地制定和實施業務發展規劃, 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將會對公司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隨著公司規模的逐漸擴大, 暴風集團已由單一的互聯網視頻業務逐步延伸至互聯網視頻、虛擬實境、智慧家庭娛樂硬體的綜合性互聯網娛樂平臺。 與此同時, 暴風集團逐步涉足內容製作與發行, 並設立暴風體育, 實現多方面佈局。 不過, 相關人士表示, 集團新業務均處於發展初期, 未來盈利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如果公司在開展新業務的過程中, 不能準確把握用戶需求、市場環境發生不利變化、技術未能達到預期、合作過程受阻、未能吸納充足的人才等, 則新業務無法為公司業績帶來顯著貢獻,

將對公司的經營及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 公司在“DT大娛樂”戰略的引導下, 公司業務線逐步多元化, 經營及風險控制難度將逐步加深。 這對暴風集團的管理層來講, 也是巨大挑戰。

在葛甲看來, 對暴風集團來說, 未來, 增長肯定會有的, 但有可能僅是規模擴大, 不一定獲得利潤上漲。 “傳統行銷廣告和流媒體廣告的營收恐怕已經沒法看了, 集團上市後無法通過廣告營收交差, 後續開發的VR業務和TV業務中, TV作為大營收的專案, 對業務規模有説明, 增速也將從中體現。 “資本市場不太重視盈利。 業務規模擴大了, 暴風影音自然會通過資本市場把財務虧空補上。 ”

(《財經》新媒體 王瑋/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