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李可染|杏花 春雨 江南

“杏花。 春雨。 江南。

六個方塊字,

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裡面。

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

中國也好, 變來變去,

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

美麗的中文不老,

那形象, 那磁石一般的

向心力當必然長在。 ”

——餘光中

杏花春雨江南”, 出自元代江西撫州人虞集所作《風入松》:“……重重簾幕寒猶在, 憑誰寄金字泥緘。 為報先生歸也, 杏花春雨江南。 ”絕妙好詞, 自然風韻。

其中杏花、春雨、江南六字, 有地點, 有時節, 有景物,

融合寫實與寫意, 達到了詩中有畫、景中有情的妙境。 春雨是杏花爛漫的前奏, 無雨不杏花, 或者會完全丟失它應有的神韻, 李可染必懂其韻味, 才會對此情有獨鍾, 屢屢寫此意。

1954年以後, 李可染先生曾多次下江南寫生, 探索“光”與“墨”的變化, 從此形成自己獨特風格,

為水墨格局開創了新的變化。

我們所常見的李可染, 大多以範寬式的飽滿構圖, 濃重的黑色形成基本色調, 用沉澀的筆調一寸寸地刻畫, 深入到畫面的每一個角落。 但此畫, 李可染先生卻一反常用的渾厚墨色, 以淡墨寫之, 略施粉黛。

二月的江南, 霧氣迷蒙, 恰是這種水暈墨彰的墨法才能表其意, 墨氣煙氳, 迷離渺渺, 以墨為形, 以水為氣。 在實景中創化出一片玄妙的虛實。

春雨迷漫, 杏花凝香, 沿著濕漉漉的小徑, 走向炊煙興起的地方, 忘記時空與塵囂。 這般如此, 不知是造化神奇還是畫家意匠?

李可染特別鍾情於江南山水, 曾言“吾愛江南, 江南之美時縈夢寐……惓惓情深, 不能自已”, 他筆下的江南山水不同于明清文人畫流行的幹筆淡墨法, 而是用濕筆層層積染, 水暈墨章, 表現江南一派煙雨彌漫、濕潤深秀的景象。

《杏花春雨江南》展現的正是畫家最愛描寫的江南水鄉之景, 描繪“雨餘山色秀”的景致。 水墨淋漓, 幽淡為宗, 清新生動、酣暢淋漓且又不失沉厚質樸。 安靜清新的江南水鄉, 綠色掩映下的小橋流水人家, 一片迷蒙雨霧、兩岸杏花芬芳, 水乳交融的江南風景, 早已讓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倒。 而在掩映了黑白灰的色相中, 李可染用高超的畫藝, 妙手成春, 令人敬仰。 煙雨迷濛, 閃爍之間, 一條長河, 縱貫古城。

畫面上的江南人家、拱橋、遠山等等被濛濛春雨籠罩,蒼潤淋漓,濕氣氤氳,空蒙透徹,給人以萬般遐想。

李可染對中國的山水之美,從體驗到創作實踐,再到反復探索,耗費了他一生的心血,自然上乘。李可染先生論畫以為中國畫高層次審美境界“不僅畫所見,而且畫所知、所想”,道破了古代畫論“造化”與“心源”的深層關係。

他的山水畫從“寫景”躍向“造境”,更注重寫心源、寫大意、寫山水精神!極近自然而又超乎自然,這正是此作的迷人之處,也是李家山水的魅力所在。

畫面上的江南人家、拱橋、遠山等等被濛濛春雨籠罩,蒼潤淋漓,濕氣氤氳,空蒙透徹,給人以萬般遐想。

李可染對中國的山水之美,從體驗到創作實踐,再到反復探索,耗費了他一生的心血,自然上乘。李可染先生論畫以為中國畫高層次審美境界“不僅畫所見,而且畫所知、所想”,道破了古代畫論“造化”與“心源”的深層關係。

他的山水畫從“寫景”躍向“造境”,更注重寫心源、寫大意、寫山水精神!極近自然而又超乎自然,這正是此作的迷人之處,也是李家山水的魅力所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