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4月28日全球矚目,重慶與藝術的巔峰對話

繼2015年成功舉辦首屆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後, 在2016年籌備第二屆時, 館長鄒玲、常務副館長鐘劍以及整個長江當代美術館團隊, 面對龐大的人財物投入以及種種困難, 曾經有過糾結和彷徨, 也一度萌生了其他的想法。 但藝術的理想情懷、城市文化的使命, 更多的驅使他們不斷思索和追求如何讓近水樓臺的重慶人民與藝術達成史上最強烈的共鳴, 實現重慶的藝術自覺、文化崛起。 美術館和策展人兩大團隊, 歷時一年, 遍訪各地, 四處邀約籌集。 由此, 第二屆雙年展, 如期而至, 應運而生。

盛宴誘惑 五一節的藝術魔方

4月25日夜, 一聲汽笛長鳴。 南濱路對岸, 渝中半島似乎眨了一下眼。 王慶松拿起手機, 但只拍下了璀璨的燈火。 作為2015年和2017兩屆雙年展的策展人, 他一直在思索如何以最平易近人的表達, 實現“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雄心。

突然鳴起的汽笛聲讓王慶松激動不已, 他本來想打開手機, 留住這瞬有聲有色的江城光影, 但因為過於激動, 本來想點錄影功能, 卻錯點了拍照, 他只拍下了光與影。

他覺得那個瞬間, 與4月28日即將開幕的“雙年展”內容完美匹配。

“這一屆雙年展是一個影像和攝影各占一半的展覽, 我們希望打破以往攝影節只做攝影的習慣和嘗試。 ”王慶松說。

本屆雙年展分為五個主題單元, “影像與電影藝術”、“影像與視覺傳達”、“影像與書籍、經典雜誌、網路”、“影像與在地時間、自我組織、實驗空間”、“影像與現當代藝術”。

這五個單元, 將聚焦影像藝術與不同系統所發生的奇妙關係, 影像藝術既啟動了各個社會領域的發展與界限, 又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改變自身, 賦予影像藝術全新的屬性。

藝術地講, “打通影像藝術界限, 呈現一個完整的視覺藝術生態。 “

這在國內, 絕對是一次全新突破。

“就像剛才汽笛響起的瞬間, 我若實現聲像合一, 一定更加精彩。 ”

王慶松以自己的一次瞬間體驗, 對這次雙年展做了一個比方。 實際上, 4月28日的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遠遠比“汽笛瞬間”令人震撼。 屆時, 世界級藝術大咖將相聚於此。

領銜策劃這次雙年展的除了本身就是國際著名藝術家的王慶松之外,

還包括具有國際聲譽的策展人BISI SILVA及崔燦燦。 BISI SILVA, 奈及利亞拉各斯當代藝術中心的創始人和館長, 曾經擔任第十屆Bamako Encounters的藝術總監, 2015年馬里非洲攝影雙年展的藝術總監, 曾經擔任平丘克藝術中心未來一代藝術獎的國際評委, 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的評委等等。 崔燦燦, 曾獲CCAA中國當代藝術評論青年榮譽, 《YISHU》典藏海外版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獎。

來自國內外200多名頂尖藝術家的影像作品, 在長達三個月的展期內, 將被策展團隊通過新銳的方式搭配組合, 形成一個奇妙的藝術魔方, 讓重慶人度過一個高雅而奇幻的五一節。

天然優勢 “重慶本身就是完美的藝術”

“在碼頭文化濃厚的重慶, 人們是否理解這種純正的藝術表達?”在策劃之處,

曾有參與者擔心, “對於很多重慶人來說, 也許一次火鍋展更讓他們歡樂一些。 ”

但當策展人定下本次雙年展的主題“萬丈高樓平地起”時, 激起了所有參與者的野心。

“每一次大的藝術展, 都是有野心的, 一聽到萬丈高樓平地起, 人們的情緒馬上被調動起來。 而它調動的, 正是人們內心對藝術的熱望。 ”策展人崔燦燦說。

萬丈高樓平地起, 是一種唯心的設想, 任何事物在自身發展的歷史中, 所經歷的種種變化, 每一塊磚, 每一個基礎的不斷確認與強調是必不可少的, 不可能一瞬間拔地而起。 但這種設想之于重慶, 便是唯物的, 因為每一塊磚, 每一個基礎在重慶原本存在, 重慶本身就是藝術, 只要將零落的磚瓦以一種藝術的方式構建起來,

就可以看到重慶藝術的萬丈高樓。

構建屬於重慶自己的藝術大廈, 就是策展團隊以及雙年展舉辦方長江當代美術館的野心。

陪都、革命之城、火鍋、碼頭文化、川江號子是重慶的特有文化, 但一直以來, 忙於經濟的重慶人只是把它們當做一種記憶,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一直以來, 我們沒有以一種可視的方式對它們進行藝術表達。 ”王慶松晃晃自己的手機, “比如汽笛響起的那一瞬被藝術家表達出來, 就是文化。 ”

再以碼頭文化為例, 人們甚至擔心這種文化過於市井, 會影響這座城市文化氛圍的形成。 但長江當代美術館館長鄒玲認為, 重慶碼頭文化的精華就是開放、包容和與時俱進。 非常典型的是重慶人的性格, 把碼頭文化的精髓刻畫得深刻而精闢,一座城市賦予了城市生活群體的態度,一種獨有的碼頭文化成為重慶的明信片走進國際名冊。例如從重慶開埠以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朝天門碼頭,朝天門碼頭早已成為重慶人心目中的文化圖騰,這個不可或缺的圖騰,具備非常強大的文化號召力。

“活色生香煙火氣,柴鹽油茶醬醋米。山城坊間眾生像,萬丈高樓平地起。”長江當代美術館常務副館長鐘劍以此表達了本屆雙年展全面進入公共文化的雄心與壯志。他說,“在重慶,你隨便一拍,就是藝術”。

志存高遠 “野心”一直在膨脹

2015年,首屆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彙聚了海內外200多位元藝術家的作品,涵蓋多個國家與地區,參觀人數達到15萬人。

但雙年展舉辦方重慶長江當代美術館並不滿足。長江當代美術館創建至今,創建者一直在追問,“這座日益長高的重慶城,如何變得有文化?”

2011年,國務院批復的《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把重慶定位為國際大都市之,美國《外交雜誌》譽重慶為東方芝加哥,重慶有中國第三個副省級新區兩江新區,近年來,重慶GDP領跑全國......

“重慶應該有與其城市地位相匹配的藝術地位”,長江當代美術館館長鄒玲認為,“重慶的文化不是沒有,是缺一次自我發現。”

這家民營美術館一直在為重慶的“自我發現”做準備,“重慶藝術一旦崛起,必是高起點”,所以,“長江當代美術館一直追求高起點。”

美術館總建築面積約22000平方米,是重慶乃至西南地區目前規模最大的美術館。其中藝術廣場約11000平方米,專業展廳8個,面積約12000平方米,設有同聲傳譯學術報告廳,貴賓廳、高清多功能放映廳,M0CA藝術商店,“長江記憶”咖啡廳,藝術品典藏庫、車庫等配套設施。

在這個具有國際先進標準的美術館內,僅在2016年,重慶已經多次與國際頂尖藝術驕傲對話。

2016年6月,巴西魔幻—薩羅個展開幕。愛德里奧·薩羅是一位巴西藝術家,他的創作形式涵蓋了繪畫、主題紀念碑的雕塑、噴泉、浮雕、城門、以及玻璃彩繪,通過描繪巴西的歷史、貧窮、饑荒、濫墾、腐敗來批判巴西的現實。巴黎藝評家安德列·帕里諾將其稱為全球化的巴西人。

同是6月,“Venize雙年展世界巡展——重慶站”在長江當代美術館開幕。 2015年11月23日, TanBo組合通過互聯網向全世界宣佈,他們獲得了藝術史上第一個“Venize雙年展-Super Lion 最佳藝術家”大獎。緊接著,TanBo推出了“2015 Venize雙年展線上展覽”。

TanBo組合是中國藝術家炭歎與比利時藝術家eric bribosia的跨界藝術組合,在視覺藝術領域打通了觀念藝術、方案藝術、行為藝術、網路藝術。他們在全球藝術領域進行著最新銳的探索。

2016年10月,薩爾瓦多·達利和巴勃羅·畢卡索的280餘件作品驚現長江當代美術館,全方位呈現兩人在藝術創作上各自的精彩之處和彼此間的重要聯繫。

成立以來,長江當代美術館還舉辦了首屆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放大—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新繪畫、異質共生2016國際當代藝術展等多次藝術展。

情懷無價 奔跑的團隊最值得點贊

在對這個國際化大都市進行藝術“薰陶”的同時,長江當代美術館還在用心“培育”藝術家。據長江當代美術館常務副館長鐘劍介紹,美術館特別設立了長江藝術基金會,並啟動“長江青年藝術家扶持計畫”,計畫每年投入500萬元,扶持100名青年藝術家。

隨著重慶城市地位的提高,長江當代美術館的藝術“野心”也一直在“膨脹”,“我們一直在默默地熬,等我們把自己熬熟了,重慶人就能聞到藝術的氣息了,重慶將胸有成竹地以文化之名與世界對話。”長江當代美術館的館長鄒玲、常務副館長鐘劍分別在不同場合發出了同樣的心聲。

雙年展開幕在即,鄒玲發了一個朋友圈,“城市因藝術而生,因文化而發展。用一顆流覽的心,去看待藝術人生。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為藝術,在路上!”

無獨有偶,鐘劍則賦詩一首,表達了自己的藝術情懷和理想信念,“如果/頂峰是你的目標/何必在意山路之遙/如果/信念是你手中的長蒿/何必在意江風往哪兒飄/如果/理想是你腳下的高蹺/何必在意什麼曾經擋道……”

鄒玲、鐘劍和整個長江當代美術館團隊,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都在為藝術、為城市而奔跑!

正如策展人王慶松說,“希望這次雙年展,能如那聲汽笛,能叫醒本來就有文化的重慶。更重慶,更文化!”

把碼頭文化的精髓刻畫得深刻而精闢,一座城市賦予了城市生活群體的態度,一種獨有的碼頭文化成為重慶的明信片走進國際名冊。例如從重慶開埠以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朝天門碼頭,朝天門碼頭早已成為重慶人心目中的文化圖騰,這個不可或缺的圖騰,具備非常強大的文化號召力。

“活色生香煙火氣,柴鹽油茶醬醋米。山城坊間眾生像,萬丈高樓平地起。”長江當代美術館常務副館長鐘劍以此表達了本屆雙年展全面進入公共文化的雄心與壯志。他說,“在重慶,你隨便一拍,就是藝術”。

志存高遠 “野心”一直在膨脹

2015年,首屆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彙聚了海內外200多位元藝術家的作品,涵蓋多個國家與地區,參觀人數達到15萬人。

但雙年展舉辦方重慶長江當代美術館並不滿足。長江當代美術館創建至今,創建者一直在追問,“這座日益長高的重慶城,如何變得有文化?”

2011年,國務院批復的《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把重慶定位為國際大都市之,美國《外交雜誌》譽重慶為東方芝加哥,重慶有中國第三個副省級新區兩江新區,近年來,重慶GDP領跑全國......

“重慶應該有與其城市地位相匹配的藝術地位”,長江當代美術館館長鄒玲認為,“重慶的文化不是沒有,是缺一次自我發現。”

這家民營美術館一直在為重慶的“自我發現”做準備,“重慶藝術一旦崛起,必是高起點”,所以,“長江當代美術館一直追求高起點。”

美術館總建築面積約22000平方米,是重慶乃至西南地區目前規模最大的美術館。其中藝術廣場約11000平方米,專業展廳8個,面積約12000平方米,設有同聲傳譯學術報告廳,貴賓廳、高清多功能放映廳,M0CA藝術商店,“長江記憶”咖啡廳,藝術品典藏庫、車庫等配套設施。

在這個具有國際先進標準的美術館內,僅在2016年,重慶已經多次與國際頂尖藝術驕傲對話。

2016年6月,巴西魔幻—薩羅個展開幕。愛德里奧·薩羅是一位巴西藝術家,他的創作形式涵蓋了繪畫、主題紀念碑的雕塑、噴泉、浮雕、城門、以及玻璃彩繪,通過描繪巴西的歷史、貧窮、饑荒、濫墾、腐敗來批判巴西的現實。巴黎藝評家安德列·帕里諾將其稱為全球化的巴西人。

同是6月,“Venize雙年展世界巡展——重慶站”在長江當代美術館開幕。 2015年11月23日, TanBo組合通過互聯網向全世界宣佈,他們獲得了藝術史上第一個“Venize雙年展-Super Lion 最佳藝術家”大獎。緊接著,TanBo推出了“2015 Venize雙年展線上展覽”。

TanBo組合是中國藝術家炭歎與比利時藝術家eric bribosia的跨界藝術組合,在視覺藝術領域打通了觀念藝術、方案藝術、行為藝術、網路藝術。他們在全球藝術領域進行著最新銳的探索。

2016年10月,薩爾瓦多·達利和巴勃羅·畢卡索的280餘件作品驚現長江當代美術館,全方位呈現兩人在藝術創作上各自的精彩之處和彼此間的重要聯繫。

成立以來,長江當代美術館還舉辦了首屆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放大—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新繪畫、異質共生2016國際當代藝術展等多次藝術展。

情懷無價 奔跑的團隊最值得點贊

在對這個國際化大都市進行藝術“薰陶”的同時,長江當代美術館還在用心“培育”藝術家。據長江當代美術館常務副館長鐘劍介紹,美術館特別設立了長江藝術基金會,並啟動“長江青年藝術家扶持計畫”,計畫每年投入500萬元,扶持100名青年藝術家。

隨著重慶城市地位的提高,長江當代美術館的藝術“野心”也一直在“膨脹”,“我們一直在默默地熬,等我們把自己熬熟了,重慶人就能聞到藝術的氣息了,重慶將胸有成竹地以文化之名與世界對話。”長江當代美術館的館長鄒玲、常務副館長鐘劍分別在不同場合發出了同樣的心聲。

雙年展開幕在即,鄒玲發了一個朋友圈,“城市因藝術而生,因文化而發展。用一顆流覽的心,去看待藝術人生。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為藝術,在路上!”

無獨有偶,鐘劍則賦詩一首,表達了自己的藝術情懷和理想信念,“如果/頂峰是你的目標/何必在意山路之遙/如果/信念是你手中的長蒿/何必在意江風往哪兒飄/如果/理想是你腳下的高蹺/何必在意什麼曾經擋道……”

鄒玲、鐘劍和整個長江當代美術館團隊,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都在為藝術、為城市而奔跑!

正如策展人王慶松說,“希望這次雙年展,能如那聲汽笛,能叫醒本來就有文化的重慶。更重慶,更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