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大鐵怪誰?一文告訴你央行“縮表”如何影響炒股買房

今天股市又雙叒叕大波動了。

貓哥聽說, 上午大跳水時候, 機構們又接到各種電話, 不要賣這不要賣那。

到了下午, 終於回魂了一些。

但是呢, 還是很多股民在罵罵咧咧, 其實, 這真不能全怪證監會出臺的各種政策和喊話。

為什麼?在央行縮表的大趨勢之下, 隨著銀監會嚴查委外、理財資金的流向, 樓市、股市、債市、大宗商品都會大受影響。

其中, 股市會大波動甚至大跌, 房市, 個別城市需求減少, 價格也會下跌。

別著急, 讓貓哥一個個概念跟你解釋, 耐心看完。

什麼叫“央行縮表”?

就是央行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

什麼叫做央行的資產負債表?

簡單說來就是:央行手中持有的資產、負債的“帳本”。

大家老說“你家是開銀行的, 那麼有錢。 ”其實, 這句話是錯的, 銀行“沒錢”, 除了資本金, 其他都是“借”的, 金額巨大的“存款”都是從儲戶手裡“借”的, 價格就是利率、利息。

那麼, 作為央行呢,

它又不吸收存款, 它的負債什麼呢?

發行的貨幣啊。 央行又被戲稱“央媽”, 央媽發錢不是想發就能發, 要講基本法的, 每發行一塊錢, 就是承諾了這一塊錢在境內所有機構、單位、人員那裡都能花得出去, 老百姓拿著這錢去兌換外幣, 銀行也必須根據匯率給人家兌換。

這是央行代表國家對老百姓的“承諾”和“負債”。

根據經濟學原理。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那麼, 央行的資產是什麼呢?

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 資產為用貨幣購買來的資產, 包括外匯、債券、期貨合約、貴金屬等等, 牛逼如美帝的美聯儲, 資產負債表上主要資產是美國國債, 但是中國沒這麼犀利, 中國央行資產段主要是外匯, 主要因為長期雙順差和外匯資金管制導致的。

因為之前中國的貿易長期順差, 源源不斷的美元、歐元流入, 但是這些外幣無法在國內使用, 需要“結匯”, 外幣在央行手裡就成了“外匯儲備”, 對應的是就是“外匯占款”。

在我國的貨幣發行制度中, 基礎貨幣的投放, 基本上是由“外匯占款”和“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兩種方式組成。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 結匯制度下, 外匯占款成了人民幣發行機制裡最重要的來源。

為了解釋清楚, 貓哥做了這樣一張圖:

但這情況, 自從人民幣匯率開始往下走後, 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 貿易雖然還是順差, 但是資本項下已經逆差,

一些機構和居民把手中的人民幣兌換成外幣, 或者投資海外, 資金外流加快, 外匯儲備減少, 外匯占款減少。

為了維持匯率, 央行也向市場釋放外幣, 回收人民幣。

這時候資產負債表就開始被動縮表了。 在這個過程中, 被動縮表也造成了一定的錢緊, 在機構間的隔夜拆借利率中有體現, 但整體問題不大, 或者對大金融機構來說問題不大。

對於被動縮表, 老百姓的感受確實不大。

因為央行通過調整銀行準備金率的手段, 把創造貨幣的職能轉交了一部分給銀行, 比如銀行準備金率是20%, 那就意味著銀行可以放出存款總額5倍的資金, 因為資金會不斷在銀行體系裡迴圈, “貨幣乘數”=準備金率的倒數。

央行通過控制準備金率的微調, 就能實現對市場上錢多少的控制。銀行通過擴大信貸創造了大量的新增M2。

什麼是M2呢?

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是衡量通脹水準的最重要指標。

雖然一季度,但M2總量還在增長,但增速已經放緩。

貓哥特地從央行官網上找來“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外匯占款持續減少,所以央行逐漸通過“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方式發行貨幣,具體方式:補充抵押貸款(PSL)、中期借貸便利(MLF)和逆回購等。

抵押補充貸款(PSL,即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縮寫)

是商業銀行抵押資產從央行獲得融資,主要引導中期利率。

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的縮寫)

是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發放方式為質押方式,並需提供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作為合格質押品,可通過招標方式獲得央行的融資。

央行逆回購是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回給一級交易商,通過此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正回購則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

讓我們回頭再看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

“總負債”的第一欄“儲備貨幣”,呈現下滑趨勢。從第一張圖,我們知道,“儲備貨幣”就是“基礎貨幣”/“高能貨幣”,這個資料從1月末到3月末,下降了5423億元。

也是,“外匯占款”的減少,以及減少“公開市場操作淨投放”等方式,變相“加息”,減少基礎貨幣的投放,實現了縮表。

特別是今年4月14日前12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有10周是貨幣淨回籠,僅有2周是貨幣淨投放,12周內貨幣淨回籠規模1.69萬億元。此外,央行在MLF、PSL、SLF等流動性工具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縮。

如果說外匯占款減少是被動的,那麼,減少“公開市場操作淨投放”對應的“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減少,就是主動縮表。

從資料來看,今年以來,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逐月收縮,1月末到3月末收縮1.1萬億,降幅3%。

可見,央行“縮表”行動在“打槍的不要,偷偷地進村”,並且堅定不移。

就能實現對市場上錢多少的控制。銀行通過擴大信貸創造了大量的新增M2。

什麼是M2呢?

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是衡量通脹水準的最重要指標。

雖然一季度,但M2總量還在增長,但增速已經放緩。

貓哥特地從央行官網上找來“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外匯占款持續減少,所以央行逐漸通過“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方式發行貨幣,具體方式:補充抵押貸款(PSL)、中期借貸便利(MLF)和逆回購等。

抵押補充貸款(PSL,即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縮寫)

是商業銀行抵押資產從央行獲得融資,主要引導中期利率。

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的縮寫)

是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發放方式為質押方式,並需提供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作為合格質押品,可通過招標方式獲得央行的融資。

央行逆回購是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回給一級交易商,通過此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正回購則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

讓我們回頭再看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

“總負債”的第一欄“儲備貨幣”,呈現下滑趨勢。從第一張圖,我們知道,“儲備貨幣”就是“基礎貨幣”/“高能貨幣”,這個資料從1月末到3月末,下降了5423億元。

也是,“外匯占款”的減少,以及減少“公開市場操作淨投放”等方式,變相“加息”,減少基礎貨幣的投放,實現了縮表。

特別是今年4月14日前12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有10周是貨幣淨回籠,僅有2周是貨幣淨投放,12周內貨幣淨回籠規模1.69萬億元。此外,央行在MLF、PSL、SLF等流動性工具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縮。

如果說外匯占款減少是被動的,那麼,減少“公開市場操作淨投放”對應的“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減少,就是主動縮表。

從資料來看,今年以來,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逐月收縮,1月末到3月末收縮1.1萬億,降幅3%。

可見,央行“縮表”行動在“打槍的不要,偷偷地進村”,並且堅定不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