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60億票房帝黃渤“一人演四角”,這部國產片,沒把觀眾當傻瓜

最近條姐去看了《記憶大師》首映。 說實話有點驚到了。

這是我第一次覺得有國產片當得起“燒腦”這個被用爛了的宣傳文眼。

故事是這樣的。

西元2025年, 架空世界裡的小說家江豐, 由於妻子備孕不成, 家庭矛盾加大, 準備離婚。

江豐內心深愛妻子, 為了冷靜處理感情問題, 他跑去一家叫“記憶大師”的機構把跟妻子相識相愛的記憶刪了。

說是刪掉記憶, 其實是刪掉情感和細節。 也就是說事情經過還是記得的, 只是刪掉記憶後可以不受情感波動影響, 用旁觀者的視角看待事情本身。

但是, 妻子不承認刪掉記憶的江豐依然是自己的丈夫, 她要求江豐拿回記憶, 再簽離婚協議。

於是江豐又去記憶大師那邊把記憶重載了一下。

中間發生了一點事故, 一對因為刪除記憶在醫院裡吵鬧起來的男女在醫院裡搞出了命案, 江豐的記憶晶片摔落在地, 撿回時跟別人的弄混了。

結果是, 江豐重載了一個殺人犯的記憶。

在新的記憶裡, 他看到自己殺了兩個被家暴的女人。 他報了警, 然後被警方扣押了。

在此期間, 原本性格十分溫和的江豐被殺人犯的記憶影響, 變得越來越暴戾, 開始跟員警各種鬥智鬥勇。

另一邊, 隱藏在暗處的殺人犯重載了江豐的記憶, 結果, 愛上了江豐的妻子。

這部戲的演員都非常非常棒, 在不劇透的前提下, 我只能說說黃渤。

黃渤在現實線中飾演江豐, 在回憶線中分別飾演江豐和殺人犯。 而單就江豐這個角色而言, 他就至少演了四個層次。

深愛妻子的江豐。

刪掉跟妻子情感的江豐。

被殺人犯性格影響後、對妻子沒有感情的江豐。

被殺人犯性格影響、重新跟妻子建立起感情的江豐。

江豐在明,真凶在暗。黃渤的角色有多難演,真凶這個角色就有多難演。

事實上,就連回憶線裡殺人犯,至少也有兩個層次。

為了不劇透,這些都不能細說,我忍痛閉嘴。

其實我一刷完還是抱有懷疑態度的,畢竟看國產片智商被尊重的體驗真的太少了。

回家後我翻了不少分析文,和回憶裡的細節一一印證,結果是細思極恐。

至少目前,我真的沒有發現影片的邏輯破綻。

《記憶大師》導演陳正道和編劇任鵬上一次聯手,是徐崢和莫文蔚主演的《催眠大師》。

如果說《催眠大師》還只是合格的懸疑類型片,那《記憶大師》就是雜糅軟科幻和懸疑兇殺的超合格類型片了。

誇得差不多了,再吐幾個槽。

《記憶大師》是軟科幻,那也是科幻。

拍科幻,最重要的是科幻感。雖然以“感”字結尾的詞都是玄學,我們還是可以從道具、畫面、美術等角度來感知一下。

《記憶大師》中做記憶手術的關鍵道具,是一個齒輪外露,骨架單薄,好像隨手掰一下都能掰壞的支架。

那玩意兒,放在蒸汽時代用來復活弗蘭肯斯坦,我覺得勉強。用來刪除記憶,忽悠誰呢?

還有,這可是2025年,大家居然還是紙質辦公,真是很質樸呢。

另外,《記憶大師》明顯延續了《催眠大師》強烈的舞臺美術風格。

《催眠大師》因為是封閉空間,又是心理學這種縹緲的現代玄學題材,誇張的舞臺風格其實是敘事的一部分,是可以理解的。

那《記憶大師》嘞?一方面,演員的大熟臉和家暴題材提供了熟悉的現實感,而架空城市和制景美術又沒有扎實落地。觀眾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中被來回拉扯,講真真的很出戲。

猜猜下面這張圖是什麼地方?

不,不是博物館,也不是變態富豪的客廳,是派出所拘留室。

好吧,開心就好。

為什麼國產科幻片的科幻感這麼尷尬?難道我們就沒有過好東西嗎?

來看看1980年《珊瑚島上的死光》,那是我國第一部科幻片。

那會兒大家對高科技的想像是這樣的。

同年《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在美國上映,畫風是這樣的:

有差距,但也還好,是不是。

現在,對岸兩年前的畫風就可以是這樣:

而我們······

算了不比了,欺負人。哼。

今年剛好又是各種好萊塢科幻片的續集大年。條姐看著美國人樂顛顛地在中國圈錢,心裡······

我就想問中國電影人一句話,全世界都知道《三體》和劉慈欣了,國產科幻片什麼時候才能文化輸出?

十年行不行?求你們啦?

江豐在明,真凶在暗。黃渤的角色有多難演,真凶這個角色就有多難演。

事實上,就連回憶線裡殺人犯,至少也有兩個層次。

為了不劇透,這些都不能細說,我忍痛閉嘴。

其實我一刷完還是抱有懷疑態度的,畢竟看國產片智商被尊重的體驗真的太少了。

回家後我翻了不少分析文,和回憶裡的細節一一印證,結果是細思極恐。

至少目前,我真的沒有發現影片的邏輯破綻。

《記憶大師》導演陳正道和編劇任鵬上一次聯手,是徐崢和莫文蔚主演的《催眠大師》。

如果說《催眠大師》還只是合格的懸疑類型片,那《記憶大師》就是雜糅軟科幻和懸疑兇殺的超合格類型片了。

誇得差不多了,再吐幾個槽。

《記憶大師》是軟科幻,那也是科幻。

拍科幻,最重要的是科幻感。雖然以“感”字結尾的詞都是玄學,我們還是可以從道具、畫面、美術等角度來感知一下。

《記憶大師》中做記憶手術的關鍵道具,是一個齒輪外露,骨架單薄,好像隨手掰一下都能掰壞的支架。

那玩意兒,放在蒸汽時代用來復活弗蘭肯斯坦,我覺得勉強。用來刪除記憶,忽悠誰呢?

還有,這可是2025年,大家居然還是紙質辦公,真是很質樸呢。

另外,《記憶大師》明顯延續了《催眠大師》強烈的舞臺美術風格。

《催眠大師》因為是封閉空間,又是心理學這種縹緲的現代玄學題材,誇張的舞臺風格其實是敘事的一部分,是可以理解的。

那《記憶大師》嘞?一方面,演員的大熟臉和家暴題材提供了熟悉的現實感,而架空城市和制景美術又沒有扎實落地。觀眾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中被來回拉扯,講真真的很出戲。

猜猜下面這張圖是什麼地方?

不,不是博物館,也不是變態富豪的客廳,是派出所拘留室。

好吧,開心就好。

為什麼國產科幻片的科幻感這麼尷尬?難道我們就沒有過好東西嗎?

來看看1980年《珊瑚島上的死光》,那是我國第一部科幻片。

那會兒大家對高科技的想像是這樣的。

同年《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在美國上映,畫風是這樣的:

有差距,但也還好,是不是。

現在,對岸兩年前的畫風就可以是這樣:

而我們······

算了不比了,欺負人。哼。

今年剛好又是各種好萊塢科幻片的續集大年。條姐看著美國人樂顛顛地在中國圈錢,心裡······

我就想問中國電影人一句話,全世界都知道《三體》和劉慈欣了,國產科幻片什麼時候才能文化輸出?

十年行不行?求你們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