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莫高窟裡的驚人秘密,讓人悲憤也讓人讚歎

「看昨日」43:莫高窟裡的驚人秘密, 讓人悲憤也讓人讚歎

在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 沿古絲綢之路往敦煌市東南方向走25公里, 會看見一座盛名赫赫的鳴沙山。 轉到山的東麓, 遠遠望見南北長約1600米崖壁上佈滿了洞窟。

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 俗稱千佛洞,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 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 形成巨大的規模, 有洞窟735個, 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 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中國的盧浮宮, 1600年前的輝煌

很多人說莫高窟就是中國的盧浮宮, 其實它距今已有1600餘年遠比盧浮宮歷史悠久。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國時期, 西元366年, 僧人樂尊路經此山, 忽見金光閃耀, 如現萬佛, 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 隨後歷經北魏、隋、唐、北宋、西夏不斷擴大修建, 元代以後莫高窟漸漸衰敗而被廢棄。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 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 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 內容博大精深, 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 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

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 有的瑰麗華豔, 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如果仔細品味這些壁畫, 就仿佛進入一個時空的隧道, 每個朝代的生活習俗、藝術造詣都歷歷在目。 隨著朝代的更迭, 工匠們不同的畫風都在這裡留下了歷史的見證。

創造莫高窟壁畫的古代畫師, 大致分為三類:一種是僧官, 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但為數不多。 再就是畫僧, 他們是僧侶也會作畫, 人數較前者略多。 最後便是純粹的畫工了, 他們游走四方居無定所, 在洞窟裡作畫, 便在洞窟裡起居, 一旦完工, 就再也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了。

可想而知這個巨大的繪製工程, 一定是令許許多多的畫工, 耗盡了畢生的精力, 他們走進了這狀如蜂巢的石洞, 恐怕就再也沒有走出莫高窟了, 正是這樣一批優秀而又偉大的無名者, 為後世留下了, 人類輝煌的絲路文明的影像。

莫高窟壁畫的工藝早已失傳,至今再也無人能畫出盛唐時期的那種奢華極致的美感。其實唐代和宋代這一個更替,畫風就有了明顯的改變,可以說越往後越顯得浮躁,如果拿如今的畫工和當時的作對比,那簡直慘不忍睹,僵硬呆板山寨感十足。

即便是國畫大師張大千的臨摹大作,也和真正的壁畫有著很大的差距▼

很少人知道莫高窟的那些秘密

誰在經營莫高窟

大部分人走進莫高窟都是從一頭霧水開始的。這也難怪,畢竟隔開了一千多年。人們最大的疑問是莫高窟究竟是何人所建?為何而建?

仔細觀察每一個石窟,會發現他們的開鑿結構大都相同,“前甬道,後洞窟”,在每一個甬道兩側的牆壁上都有人物繪畫,他們就是供養人——出錢開鑿這個洞窟的人。由此可見莫高窟其實是民間自發進行開鑿的產物,是各朝代達官顯貴們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

供養人的畫像▼

穿越時空的歷史畫卷

莫高窟從西元366年開鑿以來,直到元代才停工,歷經那麼多朝代,而可開鑿洞窟的地方就只有這些,以至於後人會在前人的洞窟內覆蓋或者鏟掉原先的壁畫,重新繪製。

我們現在看到的壁畫其實就是一本藝術的編年史,不同的畫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文化都彙聚一堂。毫不誇張的說:在這個舞臺上,時隔千年的藝人竟然可以同台競技,如此神奇的事情只有在莫高窟才會發生。

神秘的九層樓

洞窟編號第96號,是莫高窟的標誌性建築,窟內有一尊彌勒大佛又稱“北大像”,大佛高35.5米,建造於武則天登基那年。

這尊佛像和普通的彌勒佛造型完全不同,兩腿下垂呈倚坐之勢,雙目俯視,一手上揚,一手平伸,體形飽滿圓潤,氣度莊重神聖。仔細端詳更覺得有一種母儀天下的感覺,完全就是武則天的化身。

2002年敦煌研究院考古重大發現這尊千年大佛竟然“長高”了1米▼

孫悟空的原型竟然是他

在莫高窟你可以找到很多傳說事物的真實原型,形如嫦娥一般婀娜的飛天,造福眾生的九色神鹿、最後竟然還有陪伴唐僧西天取經的孫悟空。

美術片《九色鹿》的原型▼

下圖中的那個長相似猴的人就是孫悟空的原型——石磐陀,因為他是胡人所以毛髮比較濃密看著像毛猴一般。他曾經是一個殺人越貨的強盜,經過唐僧的教化終於迷途知返,成為了他的第一個弟子,並且幫助唐僧成功穿越荒漠躲避官府的通緝。這些在《大唐西域記》中都有詳細的記載。

唐僧和石磐陀▼

莫高窟的劫難:從輝煌如何走向毀滅?

我們現在看到的莫高窟是經過搶救修復的,事實上經過元明兩朝的廢棄,到清朝末年20世紀初被發現的時候莫高窟已呈現荒蕪淒涼的景象,窟前的木棧道大都毀壞,崖面坍塌,洞窟殘破,堆積如山的流沙因長期無人清理,把最下層的許多洞窟都掩埋了。

元代莫高窟就開始逐漸衰敗▼

1914年的莫高窟▼

劫難一:藏經洞浩劫

莫高窟第17號洞窟,這是一個中國人永遠恥辱的地方。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籙為了將已被遺棄許久的部分洞窟改建為道觀,而進行大規模的清掃。當他在為第16窟(現編號)清除淤沙時,偶然發現了北側甬道壁上的一個小門,打開後,出現一個長寬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現編號為第17窟),內有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北宋)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

此後英國探險者斯坦因來到莫高窟,巧言令色僅用4錠馬蹄銀誘騙王道士,就換走了大部分經書,至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館內。

斯坦因(圖中)▼

賣掉經書的王道士▼

劫難二:雕像和壁畫被殘忍切割剝離

當英國人斯坦因和法國人伯希和將文獻資料幾乎搬空之後,莫高窟又迎來了一個強盜——美國人華爾納。可惜他已經來晚了,能拿的都被拿了,氣急敗壞的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也是讓莫高窟遭受毀滅性打擊的一次破壞,他竟然殘忍的將大量的雕像和壁畫切割下來偷運回國。

臭名昭著的華爾納▼

華爾納竊取的莫高窟第328窟供養佛像▼

華爾納剝離莫高窟第323窟壁畫的殘痕▼

劫難三:安置沙俄匪軍

1920~1921年間,蘇聯十月革命後在國內戰爭中失敗的數百名沙俄白匪在陸軍少校阿連闊夫的帶領下,逃竄出國,越過邊界,從新疆逃到中國後被拘留。

最終被安置在莫高窟長達半年之久。匪軍在絕望潦倒中,洞窟壁畫就成了他們恣意發洩的對象。他們不僅在壁畫上亂塗亂抹,他們在洞窟角落生火做飯,不少壁畫被油煙熏黑汙損。

被油煙熏黑的壁畫▼

劫難四:張大千“名人也做暗事”

一代國畫大師張大千,1941年初率妻兒門生,抵達敦煌莫高窟考察,一共待了兩年零七個月。期間為了臨摹不同朝代的壁畫,竟然將壁畫一層層的剝去,對於張大師本人在藝術上的提升甚大,而對於國家和民族則為一種無法挽回的損失。

經歷種種磨難,莫高窟依舊被保留了下來,但是目前社會上有很大的聲音也在呼籲,限制客流、封閉莫高窟,以保護歷史遺跡。有不完善的地方請大家指正,(昨日已為歷史)

莫高窟壁畫的工藝早已失傳,至今再也無人能畫出盛唐時期的那種奢華極致的美感。其實唐代和宋代這一個更替,畫風就有了明顯的改變,可以說越往後越顯得浮躁,如果拿如今的畫工和當時的作對比,那簡直慘不忍睹,僵硬呆板山寨感十足。

即便是國畫大師張大千的臨摹大作,也和真正的壁畫有著很大的差距▼

很少人知道莫高窟的那些秘密

誰在經營莫高窟

大部分人走進莫高窟都是從一頭霧水開始的。這也難怪,畢竟隔開了一千多年。人們最大的疑問是莫高窟究竟是何人所建?為何而建?

仔細觀察每一個石窟,會發現他們的開鑿結構大都相同,“前甬道,後洞窟”,在每一個甬道兩側的牆壁上都有人物繪畫,他們就是供養人——出錢開鑿這個洞窟的人。由此可見莫高窟其實是民間自發進行開鑿的產物,是各朝代達官顯貴們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

供養人的畫像▼

穿越時空的歷史畫卷

莫高窟從西元366年開鑿以來,直到元代才停工,歷經那麼多朝代,而可開鑿洞窟的地方就只有這些,以至於後人會在前人的洞窟內覆蓋或者鏟掉原先的壁畫,重新繪製。

我們現在看到的壁畫其實就是一本藝術的編年史,不同的畫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文化都彙聚一堂。毫不誇張的說:在這個舞臺上,時隔千年的藝人竟然可以同台競技,如此神奇的事情只有在莫高窟才會發生。

神秘的九層樓

洞窟編號第96號,是莫高窟的標誌性建築,窟內有一尊彌勒大佛又稱“北大像”,大佛高35.5米,建造於武則天登基那年。

這尊佛像和普通的彌勒佛造型完全不同,兩腿下垂呈倚坐之勢,雙目俯視,一手上揚,一手平伸,體形飽滿圓潤,氣度莊重神聖。仔細端詳更覺得有一種母儀天下的感覺,完全就是武則天的化身。

2002年敦煌研究院考古重大發現這尊千年大佛竟然“長高”了1米▼

孫悟空的原型竟然是他

在莫高窟你可以找到很多傳說事物的真實原型,形如嫦娥一般婀娜的飛天,造福眾生的九色神鹿、最後竟然還有陪伴唐僧西天取經的孫悟空。

美術片《九色鹿》的原型▼

下圖中的那個長相似猴的人就是孫悟空的原型——石磐陀,因為他是胡人所以毛髮比較濃密看著像毛猴一般。他曾經是一個殺人越貨的強盜,經過唐僧的教化終於迷途知返,成為了他的第一個弟子,並且幫助唐僧成功穿越荒漠躲避官府的通緝。這些在《大唐西域記》中都有詳細的記載。

唐僧和石磐陀▼

莫高窟的劫難:從輝煌如何走向毀滅?

我們現在看到的莫高窟是經過搶救修復的,事實上經過元明兩朝的廢棄,到清朝末年20世紀初被發現的時候莫高窟已呈現荒蕪淒涼的景象,窟前的木棧道大都毀壞,崖面坍塌,洞窟殘破,堆積如山的流沙因長期無人清理,把最下層的許多洞窟都掩埋了。

元代莫高窟就開始逐漸衰敗▼

1914年的莫高窟▼

劫難一:藏經洞浩劫

莫高窟第17號洞窟,這是一個中國人永遠恥辱的地方。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籙為了將已被遺棄許久的部分洞窟改建為道觀,而進行大規模的清掃。當他在為第16窟(現編號)清除淤沙時,偶然發現了北側甬道壁上的一個小門,打開後,出現一個長寬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現編號為第17窟),內有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北宋)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

此後英國探險者斯坦因來到莫高窟,巧言令色僅用4錠馬蹄銀誘騙王道士,就換走了大部分經書,至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館內。

斯坦因(圖中)▼

賣掉經書的王道士▼

劫難二:雕像和壁畫被殘忍切割剝離

當英國人斯坦因和法國人伯希和將文獻資料幾乎搬空之後,莫高窟又迎來了一個強盜——美國人華爾納。可惜他已經來晚了,能拿的都被拿了,氣急敗壞的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也是讓莫高窟遭受毀滅性打擊的一次破壞,他竟然殘忍的將大量的雕像和壁畫切割下來偷運回國。

臭名昭著的華爾納▼

華爾納竊取的莫高窟第328窟供養佛像▼

華爾納剝離莫高窟第323窟壁畫的殘痕▼

劫難三:安置沙俄匪軍

1920~1921年間,蘇聯十月革命後在國內戰爭中失敗的數百名沙俄白匪在陸軍少校阿連闊夫的帶領下,逃竄出國,越過邊界,從新疆逃到中國後被拘留。

最終被安置在莫高窟長達半年之久。匪軍在絕望潦倒中,洞窟壁畫就成了他們恣意發洩的對象。他們不僅在壁畫上亂塗亂抹,他們在洞窟角落生火做飯,不少壁畫被油煙熏黑汙損。

被油煙熏黑的壁畫▼

劫難四:張大千“名人也做暗事”

一代國畫大師張大千,1941年初率妻兒門生,抵達敦煌莫高窟考察,一共待了兩年零七個月。期間為了臨摹不同朝代的壁畫,竟然將壁畫一層層的剝去,對於張大師本人在藝術上的提升甚大,而對於國家和民族則為一種無法挽回的損失。

經歷種種磨難,莫高窟依舊被保留了下來,但是目前社會上有很大的聲音也在呼籲,限制客流、封閉莫高窟,以保護歷史遺跡。有不完善的地方請大家指正,(昨日已為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