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哲思:佳文難再得,諍友實難覓

時常在想, 寫一篇好的文章, 實在是不容易。 因為每一個人的觀念差異實在太大。 即使對同一個詞彙, 或者同一句話, 每一個人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心理學家才說, 每一個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 但我們眼中的世界迥然不同。 這就給我們傳達資訊, 帶來了多重的困難。

比如聊天。 年齡的不同, 知識結構的不同, 都會導致我們對同一個問題有著不同的想法。 一個人站在這一個角度看問題, 而另一個人可能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問題。 真知灼見的人覺得跟傻愣永遠也講不明白, 傻愣的人覺得講真知灼見的人完全不瞭解社會的潛規則。 興許是傻愣的人真不明白, 也許是明白裝不明白。 價值取向不同。 因此就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我們會覺得, 互相之間聊天好費勁, 跟對方怎麼講也講不明白。

很多的聊天都是廢話連篇。 因為做的人從來不說, 說的人從來不做。 人世間的很多事情, 其實都很微妙。 你說他是對的吧, 可是又沒有那麼正大光明;你說他不對吧, 可是這都是人們默守的規矩。 所以很多人聊天、談話, 就感覺瞎扯淡的多, 如果不是真正的朋友, 永遠聊不到應有的深度。

而真正的朋友, 實屬難得。

這兩天看了一些人的帖子, 很多人都說,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沉默、不喜歡講話。 當然了。 很多人可能就會分析說, 這些人是內向的人。 不能否認, 人的性格有內向和外向的分別。 但是, 內向和外向真的就區分那麼大嗎?我看未必。 一個環境會深深地影響一個人, 內向和外向也是會轉換的。 況且, 很多人只能看到現象的表面。 根本看不到本質。

內向的人, 也有很活躍的時候;外向的人, 也會有沉默的時候。 每個人都不傻, 道理大家都懂。 每一個人過往的經驗和內在的知識結構, 影響了他看問題的觀點, 進而決定著他的行動。 話, 講不講, 是一個人的底線, 該怎麼講, 是一個人的智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