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Billboard專訪|韋禮安:雙魚座A型血的“小聰明”

本期嘉賓

韋禮安

進入2017, 韋禮安三十而立。 關於30歲的體悟, 他用了“一晃而過”、“不可思議”、“活著真好”這三個詞。

年初, 韋禮安為正在熱映的《藍精靈:尋找神秘村》獻出配音處女作, 說起配音初體驗和“招牌破音”, 他大呼過癮。 韋禮安配音的“小聰明”沉迷問題研究, 是大家的智多星。 這一形象與學院人出生的韋禮安不謀而合。

從台大校園歌手到金曲創作才子, 五行缺痞的韋禮安始終頂著“暖男”、“模範生”的標籤。

面對韋式情歌的結構困境, 他一股腦兒交出了《狼》、《迷路》、《金銀島》等突破之作來“去標籤化”:輕快圓融的布魯斯, 精彩可期的復古爵士, 和蛋堡合唱嘻哈歪歌, 和MATZKA樂團合作台東原住民雷鬼樂……

第三張專輯《有所畏》的釋出, 使暗黑系的韋禮安在一陣轟然叫好聲中撕掉標籤。

《有所畏》完全突破了以往的創作格局、表達了二十幾歲所懷有的時代焦慮感。 與其說是對音樂形式的野心, 不如說韋禮安在音樂上實現了情緒張揚。

人的存在是否為一種荒謬?韋禮安在第四張玩樂大碟《硬戳》中提出問題, 而加繆的《西西弗斯神話》也成為他創作的重要養分。 “生命的發生是很幾率性的, 有的人用宗教去解釋、有的人用科學去解釋, 但是你終究無法真正知道這一切是為什麼。 這張專輯的結論是說要找到自己的意義, 所以《癡人》這首歌就是表達要繼續朝著夢想前進的意思。 ”《硬戳》融合了阿根廷探戈、Pop、R&B、復古電子、指彈吉他和EDM等多種風格, 韋禮安儼然精進成為豐沛而寬廣的全能唱作人。

韋禮安不定期更新的宵夜文諧趣莞爾。 對他的粉絲而言, 每晚睡前唯一的情緒體, 大概就是期待宵夜文了。

Question & Answer

Q=Billboard中國 A=韋禮安

Q:即將展開首次內地巡演, 為什麼把巡演名稱定為“放開那女孩”啊?

A:以這個名稱命名的系列演唱會始於2015年的臺北小巨蛋。 我們都知道小巨蛋對一個歌手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我非常榮幸在那裡舉行了首場“放開那女孩”演唱會, 當時公司就覺得應該給韋禮安做一個從過去到現在的總回顧。 我的性格裡有比較調皮的一面, 喜歡看周星馳的電影。 不知道他們哪裡來的idea, 就覺得周星馳的電影臺詞——“放開那女孩”很符合我整個人的感覺。同時,我也覺得“放開那女孩”有一個更深層的意義,它可以代表成長這件事情。

“女孩”可以代表很多東西:它可以是真正的女孩;也可以是成長過程中必須放下的事情,比如放下朋友、家人、同學去外地打拼,可能要放下某些時候的夢想和執著,才有辦法繼續往前進。15年那個時候的主題和心境比較像是“我選擇放下”。

韋禮安“放開那女孩”香港演唱會現場

16年的時候,“放開那女孩”有去香港舉辦,17年終於可以把“放開那女孩”帶來內地,去到各個城市給大家看,我覺得我的心境又到達了一個新的狀態。曾經的放開、放下並不代表放棄,曾經有的夢想和執著它其實還在那裡。

我現在的狀態比較像是透過這個演唱會,可以把這個“女孩”再找回來,重新回到音樂。今年這個巡演,除了讓大家看到韋禮安的成長之外,還可以讓大家看到原本的韋禮安。同時,大家也可以回顧自己的成長。

Q:最近你給電影《藍精靈:尋找神秘村》配音,過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經歷嗎?

A:替動畫片配音這件事也算是某個曾經的“女孩”,也就是我的一個夢想或者說是幻想吧。因為自己很喜歡看動畫片,我想我的音樂啟蒙有一部分也是動畫電影。小時候任何新的動畫電影上映,我爸媽幾乎都會帶我去看。像《美女與野獸》、《阿拉丁》啊這些的。而且看完之後,他們有時候還會給我買原聲帶聽。我對給動畫電影配音一直有憧憬,這次有這個邀約,二話不說我就去了。

韋禮安與藍精靈角色合影

我扮演的角色叫Brainy,就是戴眼鏡的那個小聰明。當時Casting的老師就說,我覺得這個角色應該是雙魚座A型,跟你的一模一樣。本來我心裡還犯嘀咕,後來去配音後才發現,我跟這個角色還真的蠻多共同點的。因為Brainy是一個做什麼事情都要把書翻開、按部就班的角色,行事前要做好萬全的準備。這個部分我們倆很像,我也覺得做任何事情都該有條道路可以依循,這樣我會比較有安全感。

Q:作為一個拿獎拿到手軟的金曲創作才子,你怎麼看待獎項和稱謂這些事?

A:獎項絕對是一個鼓勵啊。我第一次拿到的是金曲獎的最佳新人獎。對我來講,最大的意義反而是(這個獎項)說服我的家人,讓他們可以比較安心。我倒是沒有經歷過什麼家庭革命,玩兒音樂遭到父母的反對這些事。但是父母也表達過擔心我做音樂沒有出路的看法。拿到金曲獎後,這種聲音就比較少出現了。他們覺得自己的小孩不會餓死,還是可以靠音樂養活自己(笑)。對我來講,這是拿新人獎最大的意義啦。

韋禮安領取2015年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現場

Q:去年發行的第四張創作專輯《硬戳》,曲風上更加多元。你也身兼製作人、詞曲作者和歌手三重身份,最享受哪個角色?

A:我最享受的還是詞曲創作。最開始喜歡寫歌,也是因為最愛寫完一首歌那個時刻的成就感。後來每一次寫歌都在期待著那樣的感覺出現。寫的過程中突然間冒出一個很棒的旋律,或者本來歌詞卡殼,但是突然想到一句好棒的歌詞,也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那種快感是一直推動我往下寫的動力之一。詞曲創作其實也是雜音最少的時候,寫歌就是要專注,在那個專注的當下,就進入到一個完全自我的空間,我很享受那種孤獨的感覺。

Q:《硬戳》的封面是一幅二維碼?可以掃嗎?我們來聊聊專輯封面的artwork吧。

A:因為“硬戳”嘛。

韋禮安《硬戳》專輯封面

Q:怎麼看待音樂和科技的相容?

A:我思想挺開放的,一直抱著很樂觀的態度去接受新的事物。科技會讓新的事物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快,大家在網路時代接受到的資訊也越來越多。具體來說,如果今天我想跟世界另一端的音樂人合作,監聽和技術層面的東西都可以通過網路來實現,整個合作不需要碰面就能完成。現在又有了VR技術,不知道我們未來的生活是什麼樣貌的。可能哪天我也會突發奇想做一把DJ也說不定,這次“放開那女孩”的演唱會也會有DJ在臺上同我一起表演。科技已經無處不在。

Q:你受哪些音樂人影響較大?為什麼?

A:從小的環境吧,看很多歐美動畫片和迪士尼動畫片。我父母都是英文老師,他們也聽很多英文老歌,小時候我聽了大量的麵包合唱團、灰狼羅伯這類很老的民謠歌曲。在我的作品裡面,我自己覺得聽得到很多西洋音樂的影響。

自己主動去聽,還是從華語流行歌開始的,周傑倫、陶喆、王力宏這些的。上大學後,才聽比較多西洋的歌曲了。比如Damien Rice,他是第一個讓我意識到原來唱歌這件事,技巧不是最重要的。他的情感特別濃烈,淩駕在技巧之上。技巧只是裝飾而已。再來,應該就是John Mayer,他的吉他技巧讓我十分憧憬。

Q:三月份剛滿30歲,對30歲的人生有什麼規劃?今年的計畫呢?

A:實際的目標比較沒有那麼明確,但是有一個方向。30歲我得到的最大體悟是:我想要好好把握時間。30年真的好快啊,再也拿不了新人獎了(笑)。去尋找自己覺得最值得做的事情,然後花時間在上面。這是相較於二十幾歲比較不一樣的地方。二十幾歲有點在瞎忙的感覺,我大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時候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容易被不同的聲音牽著走。

工作之外,有點想要繼續發揮畫畫方面的興趣,多花一點時間在上面。當玩音樂從興趣變成工作,還是應該培養一個其他的興趣愛好。

Q:發現你是個美食家,熱衷在社交網路上曬美食。最喜歡吃什麼菜?來內地最期待吃些啥?

A:“吃”對我來說就像音樂一樣,有點踏上了不歸路。學生時期我對吃也沒有那麼講究,吃得飽就行。入行之後碰到了一個很棒的製作人,從第一張專輯到第四張專輯的製作都在跟他合作,是亦師亦友的存在。我對美食的品鑒也被他影響,美食也變成我後來的另一大嗜好。比如廣州的粵菜裡有一道點心我覺得很厲害,就是紅米腸。北京的烤鴨、香河肉餅,上海的小楊生煎,深圳的海鮮,成都的老媽蹄花,武漢的熱乾麵和蟹腳面,我覺得都特別厲害。

Q:最近在聽哪些專輯?有沒有印象非常深刻、想要拿出來分享的專輯、音樂人?

A:John Mayer的新EP非常棒,推薦給大家。最近有媒體朋友給我推薦了一個比較indie的音樂人叫海青,我聽了下真的很有才華。還有五條人、二手玫瑰。臺灣的話,草東沒有派對、落日飛車,他們都是技術上數一數二的樂團。還有法蘭黛,大家聽聽看。

Q:我發現台大是一個特別有創造力的地方,台大自有的樂團有很多。作為台大校友,那個環境有沒有對你後來走上音樂道路提供非常大的養分或者啟發?

A:確實。台大是一個文化豐富度和自由度都很高的地方。樂壇前輩其實有很多出自台大,比如周華健、齊豫、胡德夫等等。胡德夫老師還是我的學長,我們都在外文系。那個環境一定是對我有影響的。不會讓我覺得自己是學外文的,只能怎樣怎樣。學風上很自由、很多思想激蕩的環境。我覺得我很幸運,可以不斷接收到新的思想、新的聲音和新的刺激。在聽新的東西的時候,我開始包容不同的聲音,也試圖去理解它們的獨特美感,試著去理解陌生的系統。

Q:如果大家還是用一個特別有名的作品把你定義在那裡,暫時難以突破。你介意嗎?

A:透過這種方式,可以讓更多人聽到我的其他歌,這也是很好的方式啊。如果來巡迴演唱會只是為了聽《還是會》也OK啊,再附送你二十幾首歌啦。

文&採訪|老惠

編輯|無鞋踩

就覺得周星馳的電影臺詞——“放開那女孩”很符合我整個人的感覺。同時,我也覺得“放開那女孩”有一個更深層的意義,它可以代表成長這件事情。

“女孩”可以代表很多東西:它可以是真正的女孩;也可以是成長過程中必須放下的事情,比如放下朋友、家人、同學去外地打拼,可能要放下某些時候的夢想和執著,才有辦法繼續往前進。15年那個時候的主題和心境比較像是“我選擇放下”。

韋禮安“放開那女孩”香港演唱會現場

16年的時候,“放開那女孩”有去香港舉辦,17年終於可以把“放開那女孩”帶來內地,去到各個城市給大家看,我覺得我的心境又到達了一個新的狀態。曾經的放開、放下並不代表放棄,曾經有的夢想和執著它其實還在那裡。

我現在的狀態比較像是透過這個演唱會,可以把這個“女孩”再找回來,重新回到音樂。今年這個巡演,除了讓大家看到韋禮安的成長之外,還可以讓大家看到原本的韋禮安。同時,大家也可以回顧自己的成長。

Q:最近你給電影《藍精靈:尋找神秘村》配音,過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經歷嗎?

A:替動畫片配音這件事也算是某個曾經的“女孩”,也就是我的一個夢想或者說是幻想吧。因為自己很喜歡看動畫片,我想我的音樂啟蒙有一部分也是動畫電影。小時候任何新的動畫電影上映,我爸媽幾乎都會帶我去看。像《美女與野獸》、《阿拉丁》啊這些的。而且看完之後,他們有時候還會給我買原聲帶聽。我對給動畫電影配音一直有憧憬,這次有這個邀約,二話不說我就去了。

韋禮安與藍精靈角色合影

我扮演的角色叫Brainy,就是戴眼鏡的那個小聰明。當時Casting的老師就說,我覺得這個角色應該是雙魚座A型,跟你的一模一樣。本來我心裡還犯嘀咕,後來去配音後才發現,我跟這個角色還真的蠻多共同點的。因為Brainy是一個做什麼事情都要把書翻開、按部就班的角色,行事前要做好萬全的準備。這個部分我們倆很像,我也覺得做任何事情都該有條道路可以依循,這樣我會比較有安全感。

Q:作為一個拿獎拿到手軟的金曲創作才子,你怎麼看待獎項和稱謂這些事?

A:獎項絕對是一個鼓勵啊。我第一次拿到的是金曲獎的最佳新人獎。對我來講,最大的意義反而是(這個獎項)說服我的家人,讓他們可以比較安心。我倒是沒有經歷過什麼家庭革命,玩兒音樂遭到父母的反對這些事。但是父母也表達過擔心我做音樂沒有出路的看法。拿到金曲獎後,這種聲音就比較少出現了。他們覺得自己的小孩不會餓死,還是可以靠音樂養活自己(笑)。對我來講,這是拿新人獎最大的意義啦。

韋禮安領取2015年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現場

Q:去年發行的第四張創作專輯《硬戳》,曲風上更加多元。你也身兼製作人、詞曲作者和歌手三重身份,最享受哪個角色?

A:我最享受的還是詞曲創作。最開始喜歡寫歌,也是因為最愛寫完一首歌那個時刻的成就感。後來每一次寫歌都在期待著那樣的感覺出現。寫的過程中突然間冒出一個很棒的旋律,或者本來歌詞卡殼,但是突然想到一句好棒的歌詞,也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那種快感是一直推動我往下寫的動力之一。詞曲創作其實也是雜音最少的時候,寫歌就是要專注,在那個專注的當下,就進入到一個完全自我的空間,我很享受那種孤獨的感覺。

Q:《硬戳》的封面是一幅二維碼?可以掃嗎?我們來聊聊專輯封面的artwork吧。

A:因為“硬戳”嘛。

韋禮安《硬戳》專輯封面

Q:怎麼看待音樂和科技的相容?

A:我思想挺開放的,一直抱著很樂觀的態度去接受新的事物。科技會讓新的事物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快,大家在網路時代接受到的資訊也越來越多。具體來說,如果今天我想跟世界另一端的音樂人合作,監聽和技術層面的東西都可以通過網路來實現,整個合作不需要碰面就能完成。現在又有了VR技術,不知道我們未來的生活是什麼樣貌的。可能哪天我也會突發奇想做一把DJ也說不定,這次“放開那女孩”的演唱會也會有DJ在臺上同我一起表演。科技已經無處不在。

Q:你受哪些音樂人影響較大?為什麼?

A:從小的環境吧,看很多歐美動畫片和迪士尼動畫片。我父母都是英文老師,他們也聽很多英文老歌,小時候我聽了大量的麵包合唱團、灰狼羅伯這類很老的民謠歌曲。在我的作品裡面,我自己覺得聽得到很多西洋音樂的影響。

自己主動去聽,還是從華語流行歌開始的,周傑倫、陶喆、王力宏這些的。上大學後,才聽比較多西洋的歌曲了。比如Damien Rice,他是第一個讓我意識到原來唱歌這件事,技巧不是最重要的。他的情感特別濃烈,淩駕在技巧之上。技巧只是裝飾而已。再來,應該就是John Mayer,他的吉他技巧讓我十分憧憬。

Q:三月份剛滿30歲,對30歲的人生有什麼規劃?今年的計畫呢?

A:實際的目標比較沒有那麼明確,但是有一個方向。30歲我得到的最大體悟是:我想要好好把握時間。30年真的好快啊,再也拿不了新人獎了(笑)。去尋找自己覺得最值得做的事情,然後花時間在上面。這是相較於二十幾歲比較不一樣的地方。二十幾歲有點在瞎忙的感覺,我大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時候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容易被不同的聲音牽著走。

工作之外,有點想要繼續發揮畫畫方面的興趣,多花一點時間在上面。當玩音樂從興趣變成工作,還是應該培養一個其他的興趣愛好。

Q:發現你是個美食家,熱衷在社交網路上曬美食。最喜歡吃什麼菜?來內地最期待吃些啥?

A:“吃”對我來說就像音樂一樣,有點踏上了不歸路。學生時期我對吃也沒有那麼講究,吃得飽就行。入行之後碰到了一個很棒的製作人,從第一張專輯到第四張專輯的製作都在跟他合作,是亦師亦友的存在。我對美食的品鑒也被他影響,美食也變成我後來的另一大嗜好。比如廣州的粵菜裡有一道點心我覺得很厲害,就是紅米腸。北京的烤鴨、香河肉餅,上海的小楊生煎,深圳的海鮮,成都的老媽蹄花,武漢的熱乾麵和蟹腳面,我覺得都特別厲害。

Q:最近在聽哪些專輯?有沒有印象非常深刻、想要拿出來分享的專輯、音樂人?

A:John Mayer的新EP非常棒,推薦給大家。最近有媒體朋友給我推薦了一個比較indie的音樂人叫海青,我聽了下真的很有才華。還有五條人、二手玫瑰。臺灣的話,草東沒有派對、落日飛車,他們都是技術上數一數二的樂團。還有法蘭黛,大家聽聽看。

Q:我發現台大是一個特別有創造力的地方,台大自有的樂團有很多。作為台大校友,那個環境有沒有對你後來走上音樂道路提供非常大的養分或者啟發?

A:確實。台大是一個文化豐富度和自由度都很高的地方。樂壇前輩其實有很多出自台大,比如周華健、齊豫、胡德夫等等。胡德夫老師還是我的學長,我們都在外文系。那個環境一定是對我有影響的。不會讓我覺得自己是學外文的,只能怎樣怎樣。學風上很自由、很多思想激蕩的環境。我覺得我很幸運,可以不斷接收到新的思想、新的聲音和新的刺激。在聽新的東西的時候,我開始包容不同的聲音,也試圖去理解它們的獨特美感,試著去理解陌生的系統。

Q:如果大家還是用一個特別有名的作品把你定義在那裡,暫時難以突破。你介意嗎?

A:透過這種方式,可以讓更多人聽到我的其他歌,這也是很好的方式啊。如果來巡迴演唱會只是為了聽《還是會》也OK啊,再附送你二十幾首歌啦。

文&採訪|老惠

編輯|無鞋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