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野百合or紅杏?形色想借AI識花打造下一個現象級爆款

而今天要介紹的“形色”APP(杭州大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產品), 就是通過圖像識別和人工智慧解決人們在生活中識別植物的好奇心, 幫助人們識別植物, 解決此類問題。

創始人陳明權, 告訴36氪, 當初開發形色APP的初衷, 是當面對兒子在社區和路上對於各色花卉的好奇和提問時候, 作為父親的他無法一一準確解答的一點點“尷尬”。 所以, 他決定自己建個模型來解決這個場景, 同時也能讓其他父母也能夠在小孩子面前“顯擺”一下。 而最初的模型相對簡單, 形色搜集杭州本地常見花卉的圖片包括從Google和百度的圖庫。

當時已經能實現40%的識別率, 比當時百度的圖片搜索要準確很多。 陳明權打趣到, 最初版本的人工智慧, 其實是“人工+智慧”, 當時為了避免因為資料不足而產生的識別錯誤, 形色還在後臺配備了人工解答問題。

而從技術上看, 形色並未採用傳統的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來解決植物的分類及識別問題, 陳明權解釋道, 如果採用傳統的專家系統, 將所有分類學的規則進行程式的編碼, 需要不斷修訂此前的規則來完善鑒別系統的規則, 數量的上限大約在500種, 超過這個數量級, 系統的工作量和資料庫的承載能力都無法實現。 而植物的物種在全球超過60萬, 而常見的也在4000多種。 所以, 形色採用深度卷積神經網路的機器學習方法,

讓系統不斷掃描植物圖片的特徵, 並通過專家鑒定的補充, 來增加識別的種類和準確度。 上傳的圖片會經過預處理, 包括光線調整、顏色反轉、曝光度、切出關鍵部位, 再聚焦等, 並通過圖片分類及物體識別的技術, 提高圖片在場景中的鑒別準確度。

目前形色的識別準確率已經達到90%以上, 可以識別4000種以上植物, 正在測試的植物則更多更複雜。  

陳明權告訴36氪, 隨著資料庫的不斷增長, 形色不僅能夠認識植物開花時的照片, 還能夠識別枯萎, 或者落葉時的照片, 並且已經能夠識別一些模仿植物或者是根據植物來製作的物件, 不論是雕塑或是其他產品。

從產品來看, 最新版本的APP暫無任何廣告, 介面清新簡潔, 基本實現了從發現植物、拍照、鑒定到最後識別, 整個過程在2-3秒鐘。 如果用戶對於得到的結果有疑問, 還可在鑒定區找專家和植物愛好者鑒定。 並通過UGC內容、社群運營、拍臉識花和分享功能等, 幫助用戶進行交流和傳播。

形色的介面

目前已經接近300萬自然增長的用戶,

甚至包括歐洲、美洲及非洲都有用戶進行使用, 暫時未進行任何商業推廣。 2016年7月份, 形色曾被蘋果App Store選為了榜首推薦, 實現第一次大規模的用戶增長。 另外, 用戶的增長也與天氣和季節相關, 通常春秋天和夏冬天的比例增長數量在2:1。 而節假日週末如果天氣好, 使用者規模就會有比較明顯的增長, 以清明節為例, 單天用戶上傳的照片超過50萬。

創始人陳明權, 2005年浙大電腦畢業;原Trilogy中國技術總監;設計、架構並成功交付多個世界500強的核心軟體系統。 其他團隊成員包括浙大、清華、卡內基梅隆(CMU)等軟體研發資深人員。 形色暫時未考慮商業化, 陳明權認為, 公司有明確的戰略規劃, 首先是好用的工具, 其次是社群培養, 最後才是商業化,

所以現在暫時未考慮太多的商業化。

不同於與足跡、百度魔圖PK明星臉這類能夠瞬間爆紅自帶話題性的工具, 形色更適合伴隨活動和節日穩定的用戶增長和社群培養, 但依然需要面對未來商業變現的問題。 而大拿關於圖像識別和人工智慧的技術則應該能會在更多場景或垂直領域中得到應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