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秦川集團:順勢而為主動求變 樹立先進製造業標杆

國際線上陝西頻道報導

機械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曾在秦川集團調研時表示:“中國工程院和工信部在工業機器人減速器上支持的兩個方向, 寶雞都有, 就在秦川”。

秦川集團在發展先進製造業道路上, 砥礪奮進, 踐行“追趕超越”, 致力於打造具有世界水準的高端裝備製造與系統集成服務商、關鍵功能部件供應商戰略目標, 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倍受業界注目。

順勢而為 從精密機床到智慧製造的戰略佈局

秦川機床工具集團於1965年從上海內遷至陝西寶雞, 是我國精密數控機床與複雜工具研發製造基地,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試點企業。

2013年以來, 秦川集團調整戰略佈局, 除堅守原有的精密機床工具業務外, 轉向現代製造服務業和關鍵零部件業務, 即“三個1/3”戰略。 在此戰略下, 以機器人減速器為代表的關鍵零部件業務被寄予厚望, 成為一個老牌企業新的業績增長點。

2015年5月, 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2025》, 部署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 被稱為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 該綱領旨在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 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三個轉變。

CRI外籍記者採訪秦川集團相關負責人

然而, 自2011年行業達到歷史高點並步入下行通道以來, 行業企業一直處在應對下行調整與轉型升級的雙重壓力之中。 低端嚴重過剩, 高端供給乏力, 中端替代進口雖趨勢不減, 但各方競爭異常激烈, 表現為:在總需求低迷的背景下, 一方面是國內企業訂單極度萎縮, 一方面是進口機床持續湧入。 在連續繁榮十年之後,

機床工具行業的未來走向又成為各方關注之焦點。

龍興元認為, 在此新常態下, 行業企業應堅守執念, 積極求變, 迎接機床工具行業大週期的到來。 據瞭解, “十二五”期間, 秦川機床累計研發投入7.19億元, 完成新產品開發493個, 科研課題、工藝攻關專案達到360項, 申報專利109項(發明專利22項), 獲國家專利授權96項(發明專利12項)。 開發出一批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戰略行業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20多台套, 年新產品產值率超過60%。

2016年, 秦川集團堅持“技術領先, 模式取勝”的發展思路, 以為使用者賺錢而奮鬥為目標, 以向存量要效益為路徑, 以精准對標為切入點, 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行業企業發展極其艱難的情況下, 秦川集團扭轉了連續5年下滑的趨勢,

實現了14.5%的增長, 並扭虧為盈, 穩住了經營盤面, 實現了“十三五”的穩健開局、良好起步。

精准對標 打造“秦川版的工業4.0”

在秦川公司的一個生產車間內, 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的對三台大型機床設備進行最後的調試工作, 不久後它們將被運往湖北的一家軍工製造企業投入生產。 一名工人自豪地說, 他們生產的是製造設備的設備。

據介紹, 近年來, 秦川公司立足於機床工具行業的轉型升級, 以高端化、智慧化、集成化、數位化、定制化為方向, 打造以數位化車間和系統集成為目標的現代製造系統, 最終使該系統成為引領下游行業的先進生產作業模式。

一言以蔽之, 即“賣機床實際上是賣生產力”。

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

製造業轉型升級需求日益迫切, 加之德國工業4.0對我國的影響與促進, 目前市場上對智慧製造的需求量非常大, 特別是軍工行業系統集成的需求更大。

據稱, 在秦川公司智慧化業務開展的半年多時間裡, 該公司與德國博世力士樂聯合設計、建設生產線, 熟悉了智慧化工廠的服務模式, 學習並積累了智慧製造方面許多世界先進經驗。

目前, 秦川公司共有六個智慧製造專案正在進行。 在前期工藝突破的基礎上, 秦川公司與博世力士樂連袂, 致力於對機器人減速器的偏心軸加工線、裝配線智慧化提升, 全面導入QCPS精益製造體系, 打造“秦川版的工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